上部一体化卧床平移转运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8017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6]31:同步带32:行走减速器支架
[0047]33:行走减速器转接板34:第二电机
[0048]35:第二编码器36:调整螺钉
[0049]37:张紧辊座38:行走动力机架下盖
[0050]39:张紧辊挡环40:张紧辊
[0051]41:主动带轮42:行走动力机架上盖
[0052]43:行走主动带轮端盖44:第一支架
[0053]45:前改向锟46:行走辊
[0054]47:第二支架48:行走带机架
[0055]49:主机架50:调节杆
[0056]51:调节螺母52:嗤合槽
[0057]53:第二减速器54:第二双膜片联轴器
[0058]55:轴承56:输入轴
[0059]57 -M58:孔
[0060]59:张紧孔60:螺孔
[0061]61:卡槽62:钣金
[0062]63: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上部一体化卧床平移转运机做出详细说明。
[0064]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上部一体化卧床平移转运机,包括有主机架49,设置在主机架49上面由四个结构相同的上层转运模块构成的用以实现卧床病人离床平移转运的上层转运装置2、设置在主机架49下面由四个结构相同的下层行走模块构成的用以实现床与床、床与手术台之间卧床病人的离床转运、回床转运的下层行走装置3,以及用于封闭上层转运装置2和下层行走装置3的护罩I,所述的构成上层转运装置2的四个结构相同的上层转运模块中的任一模块都包括有:上层驱动机构,与上层驱动机构驱动端相连的上层动力传动机构,以及与上层动力传动机构相连的上层输送带机构;所述的四个结构相同的下层行走模块中的任一模块都包括有:下层驱动机构,与下层驱动机构驱动端相连的下层动力传动机构,以及与下层动力传动机构相连的下层同步带机构。本发明的上部一体化卧床平移转运机,形成上下两层皮带传动的卧床平移转运机;通过控制上下皮带的速度和转向,可以实现床与床、床与手术台之间卧床病人的离床转运、回床转运和平移转运。
[0065]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主机架49包括有主机架面板4,连接在主机架面板4前端的改向辊安装板5,安装在改向辊安装板5前端的用于对上层输送带30进行换向的前改向锟8,等间隔的设置在所述主机架面板4下面的主机架中间梁10,设置在所述主机架面板4后端的卡条6,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机架面板4两侧边的主机架侧板11,采用焊接将主机架中间梁10、主机架侧板11、主机架面板4和卡条6连接,实现上层行走带部件的一体化。如图2所示,所述的主机架面板4的下面还设置有用于封闭主机架面板4底面除下层行走装置3中的同步带31以外部分的板金62。所述的改向前改向锟8是由多数个改向辊构成,每两个改向辊通过一个经过盈配合安装在改向辊安装板5前端的带有轴承的支架7相互连接,所述前改向锟8的下面设置有固定在主机架中间梁10和主机架侧板11上的前端的前压板9,前压板9前端与改向前辊结构8留有稍大于输送带的间距,在不影响输送带运转的同时能够防止衣物和床上用品卷入卧床平移转运机。前改向锟8安装时高度由中间向两边递减,使得前改向锟8整体呈微小凸状,发挥中凸效应,在实现传动功能的同时可以防止输送带跑偏。改向辊安装板5上的20根小改向辊不但实现了上层输送带30的换向同时提高了转运机前端刚度,提高了卧床病人抬升过程的平稳性。
[0066]如图6所示,所述的主机架中间梁10和主机架侧板11上分别各安装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用于调节下层行走装置3与主机架面板4之间的距离的行走架调整结构12,所述的行走架调整结构12包括有用于实现下层行走装置3中的支架与主机架中间梁10和主机架侧板11的连接以及间距调节的螺栓121和垫片122。
[0067]装完上层输送带30后,将前压板用螺钉固定在主机架中间梁、主机架侧板上,前压板前端与改向前锟留有稍大于上层输送带的间距,在不影响上层输送带运转的同时能够防止衣物和床上用品卷入卧床平移转运机;主机架中间梁、主机架侧板上的4个行走架调整结构,可以根据病床的工作环境调整螺栓,调节病床面与主机架中间梁、主机架侧板的高度。
[0068]如图7所示,所述的上层驱动机构包括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一编码器20、第一电机19和第一减速器13,所述第一减速器13通过减速器转接板14连接在动力机架底座15上,所述第一减速器13的输出轴通过放置在动力机架底座15内的第一双膜片联轴器18连接位于动力机架底座15外侧的用于驱动上层动力传动机构的齿轮16,所述的动力机架底座15上设置有动力机架上架17。
[0069]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的上层动力传动机构包括有:由位于两侧的两个侧架26、位于前端的前架板25、位于后端的后架板28以及位于顶端的顶架板29构成的主动辊架体,所述上层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架板29上面,用于驱动上层输送带30旋转的驱动辊24两端的轴承通过分别位于两个侧架26内的主动辊轴承座27设置在所述主动辊架体内,所述顶架板29的两端连接在所述主动辊轴承座27的顶端面上,所述的主动辊轴承座27的顶端设置有两根用于通过调节驱动辊24上下位置而达到调节上层输送带30松紧的调节杆50,所述的调节杆50的上端依次贯穿侧架26的上端以及顶架板29连接调节螺母51,实现了主动辊轴承座27和顶架板29沿侧架26的直线移动。所述驱动辊24位于上层驱动机构中齿轮16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所述的齿轮16相啮合的驱动齿轮22,所述的顶架板29上形成有用于驱动齿轮22与齿轮16相啮合的啮合槽52,上层驱动机构通过螺钉安装在顶架板29上,随顶架板29上下移动,保证在调节上层输送带30过程中齿轮16和驱动齿轮22中心距不变,保证了动力传递的平稳性。所述的两个侧架26的底部连接有用于设置对上层输送带30进行导向的导向辊23的导向辊架21,实现上层输送带30的换向和增大包角的作用。
[0070]改向锟架21上有两个与侧架26配合的螺纹孔,从侧架26底面通过螺钉将改向锟架21与侧架26相连,同时利用卡条6与改向锟架21槽的配合实现上层动力传动机构的水平定位,实现上层转运装置2的一体化。由于转运过程中,上层输送带30接触人体,因此选用带体弹性好,不易变形,材料无污染,易清洗,对皮肤不会造成伤害PVC上层输送带30。上层输送带30摩擦系数较大一面与驱动辊24接触,采用立式缠绕方式,通过两个导向辊23使得输送带30达到整体向后预紧的目的,通过一体化机架上的前改向锟8实现上层输送带30在主动辊架体上的换向。
[0071]如图11所示,所述的上层输送带机构包括有两端分别套在驱动辊24和前改向锟8上并围绕着主机架面板4旋转的上层输送带30和位于上层输送带30下面用于支托上层输送带30的托辊63,所述的托辊63的两端连接在主机架面板4下面的主机架中间梁10或主机架侧板11上,并位于下层行走装置3的上面。
[0072]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下层驱动机构包括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二编码器35、第二电机34和第二减速器53,所述第二减速器53通过行走减速器转接板33连接在行走减速器支架32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减速器53的输出轴通过放置在行走减速器支架32另一侧面的第二双膜片联轴器54连接下层动力传动机构中的主动带轮41。
[0073]如图13所示,所述的下层动力传动机构包括有:行走动力机架下盖38和行走动力机架上盖42,两端分别通过轴承55安装在由行走动力机架下盖38和行走动力机架上盖42构成的空间内的用于驱动同步带31旋转的主动带轮41,所述主动带轮41 一端的输入轴56伸出行走动力机架下盖38和行走动力机架上盖42并通过下层驱动机构中的第二双膜片联轴器54连接第二减速器53的输出轴,实现了动力的传递。所述主动带轮41另一端设置有行走主动带轮端盖43,起到防尘、保护的作用。考虑到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塑性变形将导致同步带伸长,故需要设置一张紧装置对同步带进行定期张紧。所述行走动力机架下盖38的底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同步带31松紧的张紧辊40,所述张紧辊40两端的轴57上分别安装有通过张紧辊挡环39加以固定的轴承,所述张紧辊40两端的轴57插入到径向形成在张紧辊座37上的插入孔58内,所述的张紧辊座37安装在所述行走动力机架下盖38的张紧孔59内,并且所述张紧辊座37的轴向形成有调整孔,所述调整孔内螺纹连接有能够调整张紧辊座37插入所述张紧孔59深浅程度的调整螺钉36。通过调整调整螺钉36使张紧锟座37在行走动力机架下盖38内移动,达到调节张紧锟40的目的,实现了带的预紧。
[0074]如图12、图14所示,所述的下层同步带机构包括有行走带机架48,连接在行走带机架48内用于对同步带31进行支撑的多数个行走辊46,可以设置有1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