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记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36591阅读:来源:国知局
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 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 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0047] 错误次数和3min内跳下平台的动物数均为记数资料,可用X2检验,四格表总例数 小于40,或总例数等于或大于40,但出现理论数等于或小于1时,应改用确切概率法。
[0048] 若受试样品组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或跳下平台的动物数明 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以上三项指标中,任一项指标阳性,均可判定该项实验阳性。
[0049] 3. 1. 4实验结果
[0050] 表1中药组合物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跳台实验
[0051]
[0052] 注:表中表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者差异(P < 0. 05) 表示与模型组比 较具有极显者差异(P < 〇. 01)。
[0053]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潜伏时间缩短,且错误次数增多;与模型组 相比,各阳性对照药组、中药组合物组学习和记忆潜伏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减少,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合物药效具有剂量依赖,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石杉碱甲组,中、高剂量 组效果优于右归丸组、左归丸组和金纳多组。
[0054] 3. 2避暗法
[0055] 3. 2. 1动物分组及给药
[0056] 同 3. 1. 1
[0057] 3. 2. 2实验方法
[0058] 末次给药1小时后,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5mg/ kg *BW建立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lOmin后进 行训练。
[0059] 实验时,将小鼠面部背向洞口放入明室,同时启动计时器。动物穿过洞口进入暗 室受到电击,计时器自动停止,取出小鼠,记录每鼠从放入明室至进入暗室遭电击所需的时 间,此即潜伏期,训练5min,并记录5min内电击次数。24h后重作测验,记录每只动物进入 暗室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电击次数。
[0060] 3. 2. 3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0061] 潜伏期结果为计量资料,可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 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F。.。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彡F。.。5, P < 0. 05, 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 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 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0062] 5min内进入暗室的次数和5min内进入暗室的动物数均为计数资料,可用X2检验, 四格表总例数小于40,或总例数等于或大于40,但出现理论数等于或小于1时,应改用确切 概率法。
[0063] 若受试样品组小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5min内进入暗室的错误次 数或5min内进入暗室的动物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以上三项指标中任一项指标 阳性,均可判定该项实验阳性。
[0064] 3. 2. 4实验结果
[0065] 表2中药组合物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避暗实验
[0066]
[0067] 注:表中表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 05) 表示与模型组比 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 〇.〇1)。
[0068]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潜伏时间缩短,且错误次数增多;与模型组 相比,各阳性对照药组、中药组合物组学习和记忆潜伏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减少,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合物药效具有剂量依赖,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石杉碱甲组,中、高剂量 组效果优于右归丸组、左归丸组和金纳多组。
[0069] 3. 3水迷宫实验
[0070] 3. 3. 1动物分组及给药
[0071] 同 3. 1. 1
[0072] 3. 3. 2实验方法
[0073] 末次给药1小时后,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5mg/ kg*BW建立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lOmin后进 行训练。
[0074] 水迷宫试验装置(见图1)为一长为1.lm、宽为0? 7m、高为0? 4m的棕色有机玻璃 槽,槽的一端有阶梯(platform,p),只有一条路可到达阶梯,小鼠可顺其爬上,并且获得休 息。槽内为迷宫状,小鼠不能看到阶梯,多处有盲端,装备有自动感应装置;自动控制记录仪 记录数据;水深l〇cm、水温(22±1) °C,记录时间3min。
[0075] 测试前先诱导性训练小鼠游水迷宫,可达到约50%小鼠可自由地游出水迷宫。训 练时,先将小鼠放在P处附近使其自行爬上2次,之后分3阶段进行训练。第1阶段:用 挡板在A处拦住,使小鼠从A处开始训练;第2阶段:用挡板在B处拦住,使小鼠由此开始 训练;第3阶段:由起点S处开始训练。每一阶段训练2次,休息5min后再进行下一阶段 训练。全部训练完毕后使小鼠休息5min,再将其放于爬梯附近使其自行爬上2次,然后直 接将其放于S处,记录小鼠游完全程时间(swimming time)和进入盲端的次数即错误次数 (number of error),2min内不能游出者按2min计。造模当天的测试成绩为学习成绩。造 模后第24h,直接让小鼠游水迷宫进行测试,同样记录其游完全程时间、错误次数,作为记忆 测试成绩。
[0076] 3. 3. 3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0077] 到达终点的时间属计量资料,可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 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Fa(]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多FQ.Q5, P < 0. 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 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 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0078] 错误次数和到达终点的动物数(百分率)两指标为计数资料,可用X2检验,四表 格总例数小于40,或总例数等于或大于40但出现理论数等于或小于1时,应改用确切概率 法。
[0079]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试验组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或到达终点前的错误次数明显少 于对照组,或2min内到达终点的动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任一项指标为阳性,可判为该项实验阳性。
[0080] 3. 3. 4实验结果
[0081 ] 表3中药组合物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水迷宫实验 [0082]
[0083] 注:表中表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 05) 表示与模型组比 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 〇.〇1)。
[0084] 与空白组比较,小鼠游完全程时间明显延长,错误次数也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 比,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合物组,小鼠游完全程时间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减少,统计 上具有显著差异。中药组合物药效具有剂量依赖,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石杉碱甲组,中、高 剂量组效果优于右归丸组、左归丸组和金纳多组。
[0085] 3. 4穿梭实验
[0086] 3. 4. 1动物分组及给药
[0087] 雄性Wistar大鼠,70只,体重180-220克。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石 杉碱甲组(0. 27mg/kg ? BW)、右归丸组(24. 2g/kg ? BW)、左归丸组(16. lg/kg ? BW)、金纳多 组(108mg/kg ? BW)、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0. 58g/kg ? BW,21. 17g/kg ? BW, 42. 33g/kg *BW),每组10只。各组均通过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10ml/kg,每天1次,连续给 药30天。
[0088] 3. 4. 2实验方法
[0089] 末次给药1小时后,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5mg/ kg*BW建立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lOmin后进 行训练。
[0090] 将大鼠放入箱内任何一侧,20s后开始呈现灯光或蜂鸣音,持续20s,后10s内同时 给以电刺激(100V,0.2mA,50Hz,AC)。大鼠遭电击后逃避至对侧顶端,挡住光电管后中断电 击。此为被动回避反应,在每次电击前给予条件刺激,反复强化后,大鼠接受条件刺激后即 跳向对侧并挡住光电管而逃避电击,此为主动回避反应,每隔一天训练一回,每回50次,连 续训练4-5回后,动物的主动回避反应率可达80% -90%以上。根据打印结果分析如下指 标:动物电击次数,主动回避时间。停止训练7天后,测定其记忆消退情况。
[0091] 3. 4. 3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0092] 动物主动回避时间和被动回避时间为计量资料,可用方差分析。实验组主动和/ 或被动回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则判为阳性。
[0093] 3. 4. 4实验结果
[0094] 表4中药组合物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大鼠穿梭实验
[0095]
[0096] 注:表中表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 05) 表示与模型组比 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 0.01)。
[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