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9336815阅读:来源:国知局
药重复实验中AA大鼠脏器(胸腺)指数柱状 图;
[0055] 图20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预防性给药重复实验中AA大鼠脏器(肾上腺指数)指 数柱状图;
[0056] 图21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实验中AA大鼠体质量变化趋势图;
[0057] 图22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实验中AA大鼠足肿胀度变化趋势图;
[0058] 图23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实验中AA大鼠AI变化趋势;
[0059] 图24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实验中脏器(脾脏)指数柱状图;
[0060] 图25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实验中脏器(脾脏)指数柱状图;
[0061] 图26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实验中脏器(肾脏)指数柱状图;
[0062] 图27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实验中脏器(肾上腺)指数柱状图;
[0063] 图28是AA大鼠血清N0水平柱状图;
[0064] 图29是AA大鼠血清TNF- a、IL-1 0、IL-6水平柱状图;
[0065] 图 30 是 AA 大鼠滑膜 TNF- a、IL-1 0、IL-6mRNA 表达量图;
[0066]图31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重复实验中AA大鼠体质量变化趋势图; [0067]图32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重复实验中AA大鼠足肿胀度变化趋势图; [0068]图33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重复实验中AA大鼠AI变化趋势图;
[0069] 图34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重复实验中脏器(脾脏)指数柱状图;
[0070] 图35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重复实验中脏器(脾脏)指数柱状图;
[0071] 图36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重复实验中脏器(肾脏)指数柱状图;
[0072] 图37是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性给药重复实验中脏器(肾上腺)指数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本发明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74] 实施例1 :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有效部位为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总黄酮部 位,该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75] a、提取工艺:称取一定量的切面红色土茯苓药材粗粉,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70% 的乙醇浸泡过夜,回流提取1. 5h (冷凝管有液滴滴出,并微沸后开始计时),过滤,得滤液; 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lh (冷凝管有液滴滴出,并微沸后开始计时), 过滤,得滤液;第三次加入8倍量的70 %的乙醇,回流提取lh (冷凝管有液滴滴出,并微沸 后开始计时),过滤,得滤液,合并3次滤液,60°C减压回收乙醇;
[0076] b、除糖工艺:将70%的乙醇提取物60°C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与原药材的比例为 1. 5:1时,取出,放冷至室温后。量取浓缩液的体积,再缓慢加入一定量的95%的乙醇,使含 醇量达到85%,缓慢搅匀,于4°C的冰箱中放置过夜,第二日取出,过滤沉淀,再用95%的乙 醇洗涤沉淀3~5次,直至洗涤液颜色清淡为止,过滤沉淀,合并滤液,55°C减压回收乙醇, 得除糖中间物;
[0077] c、除鞣工艺:将除糖中间物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使其呈良好的流动状态,以流浸 膏完全溶解且不粘壁为宜,取出,放冷至室温,倒入适宜容器中,再加入4%的明胶水溶液, 两者体积比约为1: 1,加入明胶水溶液后,缓慢摇动使其充分混匀,不可用力搅拌,室温静置 lh,待其完全沉淀后,再加入一定量的95 %的乙醇,使其含醇量为85 %,缓慢摇动使其充分 混匀,不可用力搅拌,再室温静置lh后,用玻璃棒沿内壁缓慢搅拌使其充分混匀,让鞣质成 良好的沉淀状态,封口,室温下放置过夜,第二日取出,过滤沉淀,再用95%的乙醇洗涤沉淀 3~5次,直至洗涤液颜色清淡为止,过滤沉淀,合并所有滤液,50°C减压回收乙醇,得除鞣 中间物;
[0078] d、萃取工艺:将除鞣中间物加入一定量的甲醇溶液,使其充分溶解,除去甲醇不溶 物(即过量明胶),过滤,合并滤液,50°C减压回收甲醇至干。再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使其 充分溶解。取出,放冷,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静置分层得到下层水溶液,同法乙酸乙酯反复 萃取数次,直至乙酸乙酯层颜色清淡为止,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50°C减压回收溶剂至干, 使旋转蒸发瓶内形成良好的结晶状态,得成品。
[0079] -、以下是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总黄酮部位为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抗 炎有效部位的试验。
[0080] 1 ?研究目的
[0081] 运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对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 苓个可能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最终找到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抗炎有效部位。
[0082] 2.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
[0083] 2. 1实验目的
[0084] 运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方法进行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抑制抗急性渗 出型炎症的有效部位筛选。
[0085] 2. 2实验动物
[0086] 雄性KM小鼠,18~22g。
[0087] 2. 3实验分组及给药
[0088] 分为模型对照组、药材醇提物组、多糖部位组、鞣质部位组、总黄酮部位组和阳性 药(氢化可的松)组,每组10只小鼠。除阳性药外,各供试药均用〇.5%CMC-Na配制0.7g/ ml (相当于7g/kg生药量),氢化可的松用生理盐水配制成2mg/ml。分别为氢化可的松组 20mg/kg,其他供试药组7g/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 5% CMC-Na。氢化可的松组为皮下注 射给药,其他各组均为灌胃给药。实验前两天开始进行预给药。
[0089] 2. 4实验原理
[0090] 二甲苯为致炎物质,当涂于小鼠腹部去毛皮肤后,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富含 蛋白质的液体外渗至血管外,当于静脉内注入伊文思蓝后,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伊文思蓝 即可从亢进的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渗出,于滴二甲苯处形成蓝色斑块,根据染料渗出量的 多少,判定各组炎症的炎症程度的指标。
[0091] 2. 5实验方法
[0092]实验当天给药lh后,于小鼠尾静脉注射0. 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0. lml/10g),在 提前褪毛区域中心处均匀涂以30 y 1二甲苯。20min后处死小鼠,沿着备皮区域剪下皮肤, 之后剪成碎块放入离心管,在离心管中加至6ml的丙酮硫酸钠溶液,浸泡皮肤样本24h。将 皮肤浸出液3000r/min离心10分钟,吸取上清液测定,空白对照用之前所配丙酮硫酸钠溶 液。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为5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0093] 3.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
[0094] 3. 1实验目的
[0095] 运用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进行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抑制慢性增殖型炎症的 有效部位筛选。
[0096] 3. 2实验动物
[0097] 雄性KM小鼠,18~22g。
[0098] 3. 3实验分组及给药
[0099] 分为模型对照组、药材醇提物组、多糖部位组、鞣质部位组、总黄酮部位组和阳性 药(醋酸泼尼松)组,每组10只小鼠。除阳性药外,各供试药均用〇.5%CMC-Na配制0.7g/ ml(相当于7g/kg生药量),醋酸泼尼松用生理盐水配制成0. 7mg/ml。分别为醋酸泼尼松组 7mg/kg,其他供试药组7g/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 5 % CMC-Na。均为灌胃给药。实验前 两天开始进行预给药。
[0100] 3. 4实验原理
[0101] 本实验系应用棉球埋入动物局部皮下,可产生与临床某些炎症后期病理变化相似 的纤维细胞增生以及肉芽组织形成,可作为筛选抑制慢性增殖型炎症药物的模型。
[0102] 3. 5实验方法
[0103] 实验前,制作10±lmg的棉球,经高温蒸汽灭菌后,于50°C烘箱中烘干备用。
[0104]实验当天给药lh后,腹腔注射4%水合氯醛模型对照溶液(0. lml/10g),待麻醉 后,于小鼠左右腋下分别植入一个高压灭菌棉球(10 ± lmg),缝合伤口。每天灌胃1次,连续 16天,于第16天给药lh后处死小鼠后取出棉球,剔除脂肪组织,70°C烘箱中烘干4h,称重。 比较各组肉芽肿重量,该实验重复两次。
[0105] 最后数据采用SPSS20. 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均以赶表示,两组间 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 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06] 4?实验小结
[0107]实验结果表明(见表1~2及图1~2),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总黄酮无论 对于急性渗透型炎症还是慢性增殖型炎症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贵州产(切面红 色)土茯苓总多糖和总鞣质则未表现出显著而稳定的抑制效果。说明贵州产(切面红色) 土茯苓总黄酮确实为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抗炎有效部位。故下一步将进一步探索贵 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总黄酮的急性毒性与剂量关系。
[0108] 表1对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t姓足,:n=l〇)
[0109]
[0110] 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P〈0.01,*P〈0.05(下同)
[0111] 表2重复实验中对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Irfc.q. n=10)
[0112]
[0114] 二、以下是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药材中总黄酮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0115] 1.研究目的
[0116] 考察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总黄酮部位的急性毒性,并为之后的该有效部位 抗炎量效关系试验提供剂量参考。
[0117] 2.实验原理
[0118] 急性毒性试验,又称单次给药急性毒性试验,是指24h内一次或多次给予动物受 试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0119] 最大给药量,最大给药量指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2~3次)给药所采用的最大 给药剂量。最大给药量试验是指在合理的给药浓度及合理的给药容量的条件下,以允许的 最大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出现的反应。
[0120] 最大耐受量,又称最大耐受浓度:指药物在除急性毒性动物实验外的实验(短期 重复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0121] 3.实验动物
[0122] KM小鼠,雌雄各半,共20只,18~22g。
[0123] 4?实验方法
[0124] 正式实验前,每次使用4只鼠,雌雄各半,以最大的可给药浓度(0. 7g/ml)和给药 体积在24h内,分3次(体积依次分别为0. 4ml/10g、0. 3ml/10g、0. 3ml/10g)进行给药,两 次间相隔5h,观察最大给药量是否会造成小鼠死亡,若出现死亡,则按倍数降低给药量,再 进行预试,直至找到全不死剂量及全部死亡剂量;若未出现小鼠死亡,则按此给药量进行正 是实验给药。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