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4787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倍,为整个敷料提供了有力的容纳量,不仅适用于常规渗液量,对应较大创口渗液量同样使用,这是满足大渗液量使用需求的前提;透湿层3在未吸液之前的透湿性为3000-15000g/m2*24h,随着吸收层4吸收液体后,一部分液体透过吸收层4被透湿层3吸收,而本实施例的透湿层3具有吸液后可变形且透湿性随吸液量增大而增大的优势,且透湿层3上设置的微孔结构形成毛细效应,可显著增加透湿层3的吸液能力,其透湿性可增加到30000-50000g/ m2*24h ;吸收层4采用海绵结构,这种结构赋予了吸收层25-30倍的液体吸收性,吸收层4、透湿层3、收容层2形成一个完善的具有单一方向的渗液动力路径,很好的实现了吸收倍率的提高。
[0039]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由包覆层1、收容层2、透湿层3、吸收层4和导流层5构成,收容层2位于包覆层1上,透湿层3位于收容层2上,吸收层4位于透湿层3上,导流层5则贴覆于吸收层4上,导流层5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51,且导流层5的两端与包覆层1相连接;包覆层1、收容层2、透湿层3、吸收层4和导流层5中,透湿层3较收容层2长,而吸收层4较收容层2短;包覆层1为发泡层,该发泡层采用发泡膜;收容层2是由聚酯与丙烯酸纤维按1:2复合而成,其吸收倍数为140-170倍;透湿层3为聚氨酯膜,透湿层3上设置微孔结构,开孔率为15-20% ;吸收层4为海绵;导流层5为硅凝胶层,其上设置的导流结构51为漏斗状的导流槽,该导流结构51的开口朝外,且外大内小(外是指靠近创面的一面),导流结构51的倾角Θ为30°。
[0040]收容层2的吸液性在150-170倍,为整个敷料提供了有力的容纳量,不仅适用于常规渗液量,对应较大创口渗液量同样使用,这是满足大渗液量使用需求的前提;透湿层3在未吸液之前的透湿性为3000-15000g/m2*24h,随着吸收层4吸收液体后,一部分液体透过吸收层4被透湿层3吸收,而本实施例的透湿层3具有吸液后可变形且透湿性随吸液量增大而增大的优势,且透湿层3上设置的微孔结构形成毛细效应,可显著增加透湿层3的吸液能力,其透湿性可增加到30000-50000g/m2*24h ;吸收层4采用海绵结构,这种结构赋予了吸收层25-30倍的液体吸收性,吸收层4、透湿层3、收容层2形成一个完善的具有单一方向的渗液动力路径,很好的实现了吸收倍率的提高。
[0041]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由包覆层1、收容层2、透湿层
3、吸收层4和导流层5构成,收容层2位于包覆层1上,透湿层3位于收容层2上,吸收层4位于透湿层3上,导流层5则贴覆于吸收层4上,导流层5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51,且导流层5的两端与包覆层1相连接;包覆层1、收容层2、透湿层3、吸收层4和导流层5中,透湿层3较收容层2长,而吸收层4较收容层2短;包覆层1为发泡层,该发泡层采用发泡PU膜;收容层2是由聚酯、纤维素绒毛浆与丙烯酸纤维按1:2:3 (质量比)复合而成,其吸收倍数为180-200倍;透湿层3为聚氨酯膜,透湿层3上设置微孔结构,开孔率为25-30% ;吸收层4为泡沫敷料;导流层5为硅凝胶层,其上设置的导流结构51为漏斗状的孔洞即导流孔,该导流结构51的开口朝外,且外大内小(外是指靠近创面的一面),导流结构51的倾角Θ 为 15。。
[0042]其中,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以包覆卷11为基材,包覆卷11向前输送,在其路径上方设置收容机构21,收容机构21内容置有聚酯、纤维素绒毛浆与丙烯酸纤维组成的收容介质,收容机构21向经过其下方的包覆卷11上涂覆该收容介质,并在包覆卷11上形成收容层2,再在收容层2上覆盖透湿卷31释放的透湿层3后,该半成品再经过吸收机构41,吸收机构41向透湿层3上涂覆吸收介质形成吸收层4,导流卷53则在吸收层4上加装具有导流结构51的导流层5,再在其上覆盖保护卷8释放的保护层或保护膜,经挤压辊9挤压定型即可完成成品的加工。该种方式中,导流层5的加工包含了 “喷涂一体成型”和“烘干”两步,结合图5,成孔机构6b由驱动辊61、履带62和凸齿63构成,驱动辊61为一对,以电机为动力源,驱动辊61转动并带动履带62转动,凸齿63设置于履带62上,凸齿63可沿履带62设置整圈,也可仅设置半圈,导流机构52内容置有导流介质硅凝胶,当履带62上的凸齿63经过导流机构52下方时,导流机构52向下喷涂导流介质硅凝胶,导流介质在凸齿63上以及相邻凸齿之间的履带62上存留,再经烘干机构7烘干后,自履带62上取下成卷即形成导流卷53,其中凸齿63使导流介质形成间断成孔的导流层5,该结构中,间断成孔部分即为导流结构51。在加工过程中除敷料整体流水线夕卜,还需增加一条辅助的导流层加工流水线,在图5所示的导流层加工流水线上,导流介质以喷涂方式喷涂在成孔机构6b上,然后经烘干取下,由于成孔机构6b上设置有凸齿63和履带62,在凸齿63与履带62的相互配合下,导流介质烘干固化所形成的导流层5上自带有导流结构51,而无需打孔即可形成一体成型的导流层5,再将该导流层5加设于吸收层4上,即可完成敷料的加工。
[0043]收容层2的吸液性在75-88倍,为整个敷料提供了有力的容纳量,不仅适用于常规渗液量,对应大创口渗液量同样使用,这是满足大渗液量使用需求的前提;透湿层3在未吸液之前的透湿性为3000-15000g/m2*24h,随着吸收层4吸收液体后,一部分液体透过吸收层4被透湿层3吸收,而本实施例的透湿层3具有吸液后可变形且透湿性随吸液量增大而增大的优势,且透湿层3上设置的微孔结构形成毛细效应,可显著增加透湿层3的吸液能力,其透湿性可增加到30000-50000g/m2*24h ;吸收层4采用海绵结构,这种结构赋予了吸收层25-30倍的液体吸收性,吸收层4、透湿层3、收容层2形成一个完善的具有单一方向的渗液动力路径,很好的实现了吸收倍率的提高。
[0044]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由包覆层、收容层、透湿层、吸收层和导流层构成,收容层位于包覆层上,透湿层位于收容层上,吸收层位于透湿层上,导流层则贴覆于吸收层上,且导流层的两端与包覆层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层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且该导流结构的开口朝外,且外大内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结构为导流槽或导流孔,导流结构的倾角Θ为10-3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层、收容层、透湿层、吸收层和导流层中,透湿层较收容层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层为阻菌层或发泡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容层是由树月旨、纤维素或丙烯酸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而成,其吸收倍数为50-200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湿层上设置有微孔结构,其透湿性为30000-50000 g/m2*24h。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包覆卷为基材,在包覆卷上先涂覆收容介质形成收容层,再在收容层上覆盖透湿层,在透湿层上涂覆吸收介质形成吸收层,在吸收层上加设导流层,即形成敷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层是通过在吸收层上涂覆导流介质后烘干固化并打孔形成的层状结构,烘干温度120-200。。。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层上覆盖导流层,该导流层上设置有导流结构,且该导流结构与导流层为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及其加工设备,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包覆机构、收容机构、透湿机构、吸收机构和导流机构,包覆机构、收容机构、透湿机构、吸收机构、导流机构顺次安装;所述的包覆机构上设置有包覆卷,该包覆卷展开并依次经过收容机构、透湿机构、吸收机构、导流机构,展开的包覆卷经收容机构、透湿机构、吸收机构、导流机构分别处理后,形成成品智能调节型医用敷料。将本申请应用于带孔敷料加工,可实现导流机构与膜基体的一体成型,加工周期缩短,膜自身性能保持良好,可满足大渗液量创面的恢复。
【IPC分类】A61F13/02
【公开号】CN105232228
【申请号】CN201510631904
【发明人】胡修元, 沈博强
【申请人】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