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容置眼内透镜的装置及折迭眼内透镜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7126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滑动,特别是滑出凹槽56,到第二翼27的翼面28之上然后沿着该翼面28滑出覆盖室46和滑出装载通道39。
[0118]图9可以看出注射器具有闭合匣3和被局部推入的柱塞9。由于柱塞9只是被局部推入匣3,可见柱塞端81(相对于图8)从注射器壳体1突出长度不变。在该位置,透镜33准备好注射。通过推进柱塞9,透镜33穿过套管(注射器喷嘴)11被推出,以便由此被注入,例如,到眼睛中。
[011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板形覆盖元件45被替换为至少一条臂,特别是一或两条臂,其中在匣3的打开位置,臂或每条臂从第一半壳13的纵向边缘21跨越装载表面20到第二半壳15的纵向边缘23。在臂或每条臂形成的档块用于固定透镜33的位置(如上面参照覆盖元件45所述的),特别是其襻的位置。所述至少一条臂特别设计成使一或多个档块59如上所述和如图所示地设置。特别是档块优选形成为臂的隆凸,当匣打开时(特别是该臂的自由端位于第二边缘23或在第二带51时),从臂突出至半壳内侧(即指向半壳13,15内表面17,19的一侧,即指向半壳13,15的内表面17,19)。图2A和图2b特别示出本发明装置的前视图,其中该前视图同样示出装置的夹持元件形成为板形覆盖元件45或形成为臂。在每种情况中,功能上有利的是,档块59在过渡到半壳13和15的闭合位置时,从成形弹出通路(以及其延伸部分)移离和滑出。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档块的移离特别关系到其在匣的终端位置,这使档块在过渡到半壳13和15的闭合位置时沿第二纵向边缘23的前端面和第二半壳15的翼移动到凹槽61内。功能上有利的是,第二纵向边缘23的端面与第二半壳15的翼27被设置为往回凹下去,其结果是造成前部的凹槽61。在档块的非终端匣位置,凹槽可以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接合点29和47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在边缘23和翼27形成为轨道。
[0120]所述覆盖元件,特别是臂或板形覆盖元件45,通常可作为档块的夹持元件。
[0121]综上所述,可以进行以下说明:
[0122]一种用于折迭眼内透镜33的装置,包括由接合点29连接的两个半壳13,15,其中半壳可通过例如半壳上形成的翼25,27,相对彼此移动和朝彼此闭合,以折迭插入的眼内透镜33,同时把所述准备好注射的透镜保持于在半壳13,15闭合所形成的载体装载通道。此外,用于折迭的该装置优选包括夹持元件(特别设计成一条臂(未在图中明确示出)或一个覆盖元件45),其在半壳13,15的打开位置形成跨越半壳13,15内表面17,19的纽带,从第一半壳13的第一纵向边缘21跨越到第二半壳15的第二纵向边缘23。这样可以避免夹紧透镜33,特别是透镜体41或襻43,43',因为夹持元件(特别当它被设计成覆盖元件45时)在折迭前和折迭期间覆盖透镜,将透镜保护在半壳内,从而防止透镜(特别是折迭期间,即两个半壳闭合时)陷入边缘21和23之间和/或翼25和27之间的空间。这里可由位于两个纵向边缘21,23半壳13,15的凹口状结构(凹口 53,55)来解释,凹口 53,55部分地框着透镜。两个半壳闭合时,夹持元件(特别是覆盖元件45或臂)和可选的一或多个档块59滑出成形装载通道(即空腔39)或离开成形装载通道,以免干扰随后的透镜弹出或其注射到眼睛的操作。
[0123]本发明将参照实施例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0124]实施例1
[0125]应用实例和问题:
[0126]由于透镜从后装载到独立的注射匣简单,很少错误安装,这种从后装载注射匣受到许多使用者欢迎。但是,在已知的从后装载注射匣中,必须使用刚性活塞末端以将透镜注入眼睛。刚性活塞末端的问题是,它们可能损坏透镜,特别是如果透镜要被植入到要采用最小切口动手术的眼睛的时候,因为活塞末端越细,活塞末端可能错误地刺穿透镜或至少弯曲或划到它的风险越大。
[0127]在使用从后面装配的注射匣时,眼内透镜不能预先折迭,因此必须在推杆推进透镜时通过注射器喷嘴的内部几何形状折迭透镜。从透镜截面到切口直径的锥形几何形状使具有挠性和配合形状端(推杆)的活塞(本文中也称为柱塞)不能使用。具体地说,挠性推杆必须与匣形成主动啮合,否则推杆在推进时将存在非常高的风险,就是后透镜襻在推杆和匣壁之间被夹住。然而,这种挠性推杆的体积将会相当大,以致活塞推进时这将需要强烈压缩,结果可导致推杆被活塞顶端刺穿,以及推杆变形和折断。推杆压缩所需要的力会另外造成使用者注射的力增加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0128]发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0129]根据本发明,装载室结合具有透镜盖(覆盖元件)的透镜支撑件被用作注射系统的一部分。
[0130]在申请所描述的情况中,一种从后装载的系统,装载室向后方打开和允许使用者从后为装载室装配眼内透镜。透镜盖因而为透镜充当插入辅助器件。插入透镜和使用粘弹性材料作为滑动助剂后,装载室闭合,透镜因而预折迭,透镜盖由装载室两翼之间的铰链机自动折迭。通过此预折迭,相对于目前的技术水准的注射匣,注射匣的截面显著减少,因此可使用形状配合和不会损坏透镜的挠性推杆。这种挠性推杆在折迭过程之后被向前推,因此,透镜可注入眼睛。
[0131]实施例2
[0132]应用实例和问题:
[0133]在预装载的系统中,眼内透镜必须在运输和贮存时得到保护,以免滑动或滑出注射器匣或装载室,这通过透镜支撑件实现。然而,市售的透镜支撑件的缺点是使用者必须自己将此透镜支撑件除去。一个不小心去除的动作可以导致透镜错位。由于在预装载的系统中,使用者不可以或不应该对透镜执行操作,这随后可能在装载室的闭合过程或随后推杆推进时导致透镜或其襻被夹住。此外,除去透镜支撑件代表使用者有附加的步骤。为了尽量令使用者容易和舒适地操作该系统,除去透镜支撑件的这一额外步骤应该尽可能省略。
[0134]发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0135]根据本发明,装载室结合具有透镜盖(覆盖元件)的透镜支撑件被用作注射系统的一部分。
[0136]在申请所描述的情况中,一种预载系统,其中装载室完全封闭或至少部分封闭后方、上方,和前方以作储存和运输。在干燥储存透镜的情况中,本发明的装载室已经插入注射器。在液体储存透镜的情况中,本发明的装载室储存在充满液体的容器中,由使用者从中除去和插入到注射器。在这两类透镜中,装载室在粘弹性材料注入后闭合,透镜因而预折迭,透镜盖则由装载室两翼之间的铰链机构折迭。其后,挠性推杆可推向前,透镜可注入眼睛。透镜支撑件和其自动折迭整合带来的优点是令使用者省却一个操作步骤,并且因此省却时间,从而排除过往因为要预先除去透镜支撑件所构成的潜在失误,另外还消除襻在折迭时滑出和在两翼之间被夹住的风险。
[0137]虽然具体的实施方案已经在上面描述,明显的是,所识别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不同的组合来使用,只要这些可能的实施例不是相互排斥的。
[0138]虽然本发明已经参照具体的实施方案加以说明,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概念的前提下,可以作出改变、修改、变化及组合。
[0139]附图标记列表
[0140]1注射器壳体
[0141]3匣
[0142]5匣的前端面(或前端)
[0143]7匣的后端面(或后端)
[0144]9柱塞(或称活塞)
[0145]11注射套管或喷嘴
[0146]13第一半壳
[0147]15第二半壳
[OH8] 17第一内表面,即第一半壳的内表面
[0149]19第二内表面,即第二半壳的内表面
[0150]20装载表面
[0151]21第一半壳上装载表面的纵向边缘,即第一纵向边缘
[0152]23第二半壳上装载表面的纵向边缘,即第二纵向边缘
[0153]25第一翼
[0154]27第二翼
[0155]28第二翼的翼面
[0156]29第一接合点,尤其是指薄膜铰链
[0157]33眼内透镜
[0158]35第一滑轨或透镜支撑件
[0159]37第二滑轨或透镜支撑件
[0160]39封闭室,形成为闭合通道的装载通道
[0161]41光学透镜主体
[0162]43,437襻
[0163]45,457覆盖元件
[0164]46开放室,可为覆盖元件所遮盖
[0165]47第二接合点,特别是薄膜铰链
[0166]49第一边缘带,亦即在第一半壳纵向边缘上的边缘带
[0167]51第二边缘带,亦即在第二半壳纵向边缘上的边缘带
[0168]53第一凹口
[0169]55第二凹口
[0170]56凹槽
[0171]57装载表面的无盖部分(放置位置)
[0172]58覆盖元件的自由端
[0173]59档块或档块元件
[0174]60凸曲线,尤指(腔室内侧)覆盖元件自由端上的
[0175]61轨道或凹槽
[0176]62覆盖元件自由端上的接缝
[0177]63覆盖元件支撑件
[0178]64开口
[0179]65覆盖元件接合侧(亦即邻近接合点47)后方区域
[0180]67覆盖元件上与接合点相反一侧(亦即离开接合点47)的后方区域
[0181]69,697止档
[0182]71覆盖元件的自由端
[0183]75柱塞装置
[0184]77,777弹簧钩
[0185]78,787斜面,尤指匣的近端上的内侧斜面
[0186]81柱塞端
【主权项】
1.用于容置眼内透镜(33)的装置,其包括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由第一接合点(29)以铰接的方式互相连接,并可彼此相对地从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其中 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在打开位置形成开放室(46),和 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在闭合位置形成封闭室(39), 其特征在于: 覆盖元件(45)可枢转地设置在两个半壳中第一半壳(13)的纵向侧,在打开位置覆盖开放室(46)和在闭合位置大体上定位于封闭室(39)外。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覆盖元件(45)形成为板状。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覆盖元件(45)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半壳(13)的纵向边缘(2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覆盖元件(45)通过第二接合点(47)与第一半壳(13)连接,第二接合点(47)形成为铰链,具体是薄膜铰链。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弯曲的凹槽在覆盖元件背向第一半壳(13)内表面(17)的表面上形成。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卡合凹槽(56)的覆盖元件支撑件(63)设置在第二半壳(15)的纵向边缘(23)。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每个都配有支撑件(35,37),例如滑轨。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