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洗发液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_3

文档序号:9772727阅读:来源:国知局
(药材重量g/体积ml),将药液加热至80°C,揽拌状态下,缓慢加入1%(重 量g/体积ml)浓度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加入量为药液体积的12%。沉降12个小时后,离屯、,上 清液继续减压浓缩至药材含量为50%(药材重量g/体积ml ),即得发酵中药组合物D。
[0020] 实施例5用于去屑的含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洗发液的制备 配方(其中各成分重量单位均为千克)
制备方法:依次将常溫的1、2、3号原料加入制造罐,开动揽拌,揽拌到原料全部溶解,依 次加入15、11、8、4、5、6号原料,打开加热。揽拌加热到80°〇,停止加热。保溫10分钟,开始降 溫,降溫到70°C,依次加入7、9号原料,10号原料与10倍的水揽拌分散后加入,加入12号原 料,揽拌分散均匀,加入13、14、16、17、18、19号原料,降溫到45°0,依次加入其他原料,揽拌 溶解均匀,即得到用于去屑的含有发酵中药组合物的洗发液。
[0021] 制备过程中加入的发酵中药组合物是指发酵中药组合物A、或者B、或者C、或者D, 即得到含有发酵中药组合物A、或者B、或者C、或者D的洗发液。
[0022] 实验例1发酵中药组合物对慷釉马拉色菌的抑制实验 实验样品为实施例1-4制备的发酵中药组合物A、B、C、D四个样品。
[002引实验方法: 1、慷釉马拉色菌培养基:葡萄糖40g、蛋白腺lOg、琼脂15g、蒸馈水1000ml、40ml麻油、 IOml 吐溫 80。
[0024] 2、菌悬液的制备 用接种环火焰灼烧后挑取32°C培养4天的已转种活化的慷釉马拉色菌斜面的菌苔适 量,置入无菌玻璃珠的无菌生理盐水,振摇成混悬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控制菌悬液浓度 为1x10? CFU/ml。
[0025] 3、供试样品的制备:将四个实验样品分别用无菌蒸馈水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分别 为1.25(体积/体积)、2.5%(体积/体积)、5.0%(体积/体积)、7.5%(体积/体积)、10%(体积/体 积),W蒸馈水作为对照。
[0026] 4、最低抑菌浓度(MIC)实验 (1)制备含药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四个样品不同浓度的稀释液0.3 ml,加入 到无菌试管中,将已制备的优化后灭菌培养基冷却至40°C~50°C时,无菌操作加入每支试 管2.7 ml,混匀制成斜面。每管终体积为3 ml。
[0027] (2)接种菌悬液:将已制备的慷釉马拉色菌分别各接种于含药基的培养基斜面上, 菌悬液加入量200ul。
[002引(3)培养:将己接种慷釉马拉色菌含药培养基置于32°C恒溫箱培养4天。
[0029] (4)MIC值的判读:在培养结束后在自然光线下肉眼进行判读。在阴性对照管培养 基清晰的前提下,同时阳性对照管菌落生长良好,来进行结果判读。将含药培养管每管生长 情况与对照管相对比,将无培养物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含药培养管为MIC终点,那么,该含 药培养管的药物浓度即为该供试样品对该菌株的MIC值。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
[0030] 表1发酵中药组合物对慷釉马拉色菌生长的抑制实验
说明:-为慷釉马拉色菌未生长;+为慷釉马拉色菌生长。
[0031] 由表1中可W看出,发酵中药组合物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发酵中药组合物B的 最小抑菌浓度为5.0%,在制备工艺中,发酵中药组合物A相比于发酵中药组合物B,苦参、红 花、蛇床子、川椒发酵后的药渣再经过醇提,由此可W看出,药渣经过醇提,可W提高发酵组 合物的抑菌活性。发酵组合物C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发酵组合物D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1.25%,在制备工艺中,发酵中药组合物D相比于发酵中药组合物C,最后未经过醇沉工艺,发 酵组合物D的抑菌浓度低于发酵组合物C,说明醇沉会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但是,发酵组合 物D的澄清度低于发酵组合物C。
[0032] 实验例2发酵中药组合物抗皮肤马拉色菌感染的动物实验 实验样品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2、3、4制备的发酵中药组合物A、B、C、D四个样品。
[0033] 实验方法 1、慷釉马拉色菌培养基:葡萄糖40g、蛋白腺lOg、琼脂15g、蒸馈水1000ml、40ml麻油、 IOml 吐溫 80。
[0034] 2、菌悬液的制备:将慷釉马拉色菌标准株在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2次,W保 证其活力。第2次32°C培养5天后,挑其菌落于装有玻璃珠的无菌0.9 %生理盐水中,反复振 摇,制成菌悬液,在血细胞记数板上记数,调整其终浓度为1 X IO8CRVml。
[0035] 3、药物的准备:将各实验样品制成含5%(体积/体积)浓度的发酵中药组合物的凡 ±林霜剂,阴性对照物为单纯的凡±林霜,空白对照组皮损处不用药。
[0036 ] 4、豚鼠皮肤马拉色菌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 (1) 豚鼠背部剌刀剌毛,用脱毛蜡脱毛,形成4.5 X 7.5平方厘米的无毛区。
[0037] (2)对豚鼠背部无毛区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0038] (3)24h后用砂纸在豚鼠背上轻轻均匀地摩擦,并将菌悬液200ul均匀涂于背部无 毛区。
[0039] (4)每天涂菌1次,连续7天。
[0040] 5、药物外用于豚鼠背部马拉色菌感染的皮肤。
[0041] (1)采用豚鼠自身对照法 (2) 实验共分二组,每组各10只豚鼠,每组根据用药不同又分为6个小组,6个小组用药 说明: 第I组:治疗组,皮损处外用含5%发酵中药组合物A的霜剂; 第2组:治疗组,皮损处外用含5%发酵中药组合物B的霜剂; 第3组:治疗组,皮损处外用含5%发酵中药组合物C的霜剂; 第4组:治疗组,皮损处外用含5%发酵中药组合物D的霜剂; 第5组:阴性对照组,皮损处外用单纯霜剂基质; 第6组:空白对照组,皮损处不外用药物,观察其自然转归情况。
[0042] (3)豚鼠背部分2排,每排画3个直径1.5厘米圆,每个圆的间距约为1.5 cm左右,每 个圆代表1个实验组,避免药物间的相互影响。
[0043] (4)末次涂菌后1天,药物外用于相应的圆内,每日用药1次。
[0044] (5)将豚鼠分别在连续用药4天、7天每次各10只,取豚鼠背部圆内皮肤进行药物疗 效评价。
[004引6、药物疗效的评价:每组分别在用药结束后1天处死豚鼠,其背部实验区用75%酒 精棉球消毒,并分别用消毒剪刀剪下每个圆形标本,剪碎,置于装有2ml 0.9%生理盐水的 玻璃匀浆器中,充分匀浆,使成混悬液。取300ur混悬液加入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中,立即摇 匀,使其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置32°C培养3天观察。
[0046] (1)观察平皿中的菌落数。
[0047] (2)真菌学治愈率:平皿中的菌落数〉1,视其为培养阳性。计算各组真菌学治愈数 及真菌转阴率。真菌学治愈: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均为阴性,真菌转阴率:每组真菌学治愈 数除W每组豚鼠总数。
[004引 6、统计学处理: 真菌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真菌菌落数为均值±标准差,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0049]结果: 药物治疗后各组间真菌菌落数(见表2) 表2药物治疗后各组间真菌菌落数及真菌转阴率(X ±s,H= 10)
由表2可见,在豚鼠皮肤马拉色菌感染处用药的第4天,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四个样品 CFU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冲<0.01),治疗组间比较,治疗组 发酵组合物D与治疗组发酵组合物B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用药第7天时,治疗组四 个样品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