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的插入仪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87176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变形,且进一步向前推压该支承部2b,以使该支承部2b折叠至人工晶状体主体2a上表面(前表面)上。然后,借助柱塞的末端向前推压人工晶状体主体2a以使人工晶状体主体2a变形,使得在支承部2b折叠至人工晶状体主体2a上时,人工晶状体主体2a根据喷嘴主体10的通孔1c的截面形状向下凸起。以此方式,折叠在人工晶状体主体2a上的支承部2b进一步被包围,且在此状态下将人工晶状体2释放至眼球内。
[0000]图6不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柱塞60的末端部分的不意图。图6(a)是柱塞60的末端部分的俯视图,图6(b)是左视图,图6(c)是仰视图,以及图6(d)是当从前侧所观察到的主视图。
[0061]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用作安装有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突出部分的平板状的突起61e设在作用部分61的末端61d下方,即在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光轴后侧。然后,用作使人工晶状体主体2a后侧的支承部2b向上变形的倾斜平面的倾斜部分61f设在突起61e的上方,即在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光轴前侧。进而,在突起61e和倾斜部分61f的后侧设有壁部分61g,该壁部分61g设成沿垂直于柱塞60的推压方向,向前推压借助倾斜部分61f的作用向上变形的支承部2b,使支承部2b变形,使得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其与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上表面(前表面)重叠。
[0062]本实施例中的倾斜部分61f形成为,其高度从柱塞60的前侧至后侧增加,并且也从柱塞60的左侧至右侧增加。这对应于下列事实:倾斜部分61f从柱塞60的推压方向的前侧向柱塞60的推压方向的后侧朝向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光轴前侧倾斜,且还从布置在人工晶状体主体的推压方向的后侧的支承部的根部至末端侧朝向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光轴前侧倾斜。这能够使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后侧的支承部2b更容易地变形,使得末端侧高于根部。如果人工晶状体主体2a后侧的支承部2b的延伸方向与图2中所示方向相反,S卩,如果支承部2b从人工晶状体主体2a沿顺时针方向延伸,则倾斜部分61 f形成为,使得其高度从柱塞60的右侧至左侧增加。
[0063]根据本实施例,在柱塞60的末端61d处设有支承部释放凹槽61h。在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后侧的支承部2b折叠至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上表面上时,支承部2b和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连接部分附近的部分也从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外周突出,且该支承部释放凹槽61h是凹部,设置该凹部来抑制此突出部分被夹在柱塞60与通孔1c之间。
[0064]接下来,将使用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在图7中,将说明下述情况:用于限制柱塞6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的丘状的轨道10f、10f设在设置表面12b上,所述设置表面12b用作喷嘴主体10的平台部分12的底部。图7(a)示出从初始状态开始推动柱塞60时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入仪器I的初始状态中,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后侧的支承部2b安装且支承在柱塞60的末端61d上。
[0065]然后,当手术员推动柱塞60使得柱塞60开始向前移动时,支承部2b接触倾斜部分61f,且进一步地提高倾斜部分61f向前移动来向上推动支承部2b以使其开始变形。倾斜部分61f形成为,使其从柱塞60的前侧至后侧变高,并且还从柱塞60的左侧至右侧变高,且由此支承部2b更容易变形来从根部向末端侧变高。
[0066]在图7(b)中,支承部2b通过接触倾斜部分61f来向上变形,并且借助壁部分61g推压,支承部2b也向前变形,且其末端接近人工晶状体主体2a。在图7( c)中,支承部2b进一步变形,且支承部2b的末端与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上表面(前表面)重叠。人工晶状体主体2a安装在轨道1f、1f上,且由此人工晶状体主体2a与设置表面12b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该状态中,柱塞60的末端61d处的突起61e进入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后表面和设置表面12b之间的空间。若从此状态柱塞60的推动操作进一步继续,则通过由壁部分61g和倾斜部分61f向前推压的支承部2b和人工晶状体主体2a,人工晶状体2在喷嘴主体10内向前移动。然后,在通过喷嘴部分15时,人工晶状体主体2a变形,使得其向下凸起,且通过包围与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上表面重叠的支承部2b,将其释放至眼球内。
[0067]然后,在眼球内,人工晶状体主体2a通过其弹力恢复至初始形状,且在此类操作时,包围在人工晶状体主体2a中的支承部2b恢复至其如图2所示的最初姿势。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借助推动柱塞60的简单操作,使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后侧的支承部2b在上侧和前侧变形来折叠,以便于与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上表面重叠,并且然后,人工晶状体主体2a变形,使得其向下凸起,以能够一体地将人工晶状体主体2a和支承部2b释放至眼球内。因此,能够避免以下不便:例如,在插入后耗费时间来调整支承部的姿势,不能够在人工晶状体插入至眼球内期间控制特别是后侧的支承部的姿势。
[0068]在将人工晶状体2释放至眼球内时,变形的支承部2b和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连接部分2c从变形成向下凸起的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外部形状向后侧突出成突起状,且该连接部分2c进入至支承部释放凹槽61h中且被容纳在其中,且由此能够抑制发生例如连接部分2c夹在柱塞60的作用部分61和仪器主体10的通孔1c之间等不利情况。因此,能够更顺畅地使人工晶状体2释放至眼球内。
[006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尺寸关系设置成,从既定的基准面到倾斜部分61f的上端的高度P2比将定位构件50除去之后安装于平台部12的状态的人工晶状体2的前表面端距该基准面的高度L2高,S卩,设置成P2>L2的尺寸关系。然后,通过推动柱塞60,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后侧的支承部2b由于接触倾斜部分61 f而向上变形,且进一步地由于接触壁部分61 g而向前变形,此时,在不干扰晶状体端面2d的情况下,支承部2b的末端能够折叠起来,以便于与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上表面更可靠地重叠。
[0070]距基准面的高度P2、L2是当仪器主体10安装有柱塞60和人工晶状体2时以及例如当柱塞60的作用部分61和人工晶状体2安装在同一平面上时离既定位置的高度,安装平面也可作为基准面。在这种情况下,P2是从柱塞60的作用部分61的最低点至倾斜部分61f的上端的距离,以及L2是从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最低点至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前表面端的距离。例如,当柱塞60和人工晶状体2安装在如图7所示的轨道1f、1f上的情况下,此状态中的距基准面(例如包括轨道1f、10f的上端的水平面也可用作基准面)的距离可设为P2、L2以及进行比较。
[007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从既定的基准面至突起61e的上表面的高度Pl设置成,比除去定位构件50之后被安装于平台部12的状态的人工晶状体2的后表面端距该基准面的高度LI低。通常,支承部2b形成在与人工晶状体端面2d相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人工晶状体端面2d是以在水平方向上伸展的形式,且因此,当推动柱塞60时,能够使人工晶状体主体2a的下表面更可靠地安装在突起61e上。
[0072]〈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说明以下示例:其中,柱塞的倾斜部分仅在柱塞的前后方向上倾斜,且在柱塞的左右方向上不倾斜。图9示出本实施例中柱塞70的末端71d的轮廓构型。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左视图,图9(c)是仰视图,以及图9(d)是从前侧所观察到的主视图。
[0073]在图9中,对于与图6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柱塞60的末端部分相同的部件附加与柱塞60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从图9(a)、图9(b)及图9(d)显而易见,本实施例中的倾斜部分71f仅在柱塞70的前后方向上倾斜,且在柱塞70的左右方向上不倾斜。即使以此类形状,如图7(b)所示,当人工晶状体主体2a后侧的支承部2b接触倾斜部分71f时,通过柱塞70的推动,接触部分以向前的运动向上升高。然后,支承部2b和倾斜部分71 f的接触部分变得高于人工晶状体主体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