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分离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167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水分离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的装置,主要是将油和水分开的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将油与水分开的装置有许多,但一般都用于工业上,体型大且结构复杂,不适合日常生活中使用。生活中人们经常饮用的汤,其表面有时浮有较多的动物油,不利于人体健康,需要除去,但目前并没有好的器具,使得人们在除去这些油时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申请号为8820377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勺,它虽能用于日常生活,但其结构仍较复杂,不易清洗,且使用时需晃动勺体,容易将勺中的汤也一并晃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清洗和使用的油水分离勺,以解决家庭、食堂、餐厅、饭店等处的油水分离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普通的勺子可分为勺体和勺柄两部分,其中,勺体用于盛装液体,勺柄供人拿握。本实用新型和普通的勺相似,也包括勺体和勺柄,但勺体由有弹性的橡胶制成。其特征在于勺体上有至少一条能弹性开合的缝。这种缝实际上就是用刀或者其他利器在勺体上割开的一道口子,一般开在勺体的底部,它有如下作用当勺盛满汤液时,水压使缝变形并打开,汤下层的水从缝中流出;随着勺体中液面的不断下降,液压不断变小,当液体的压力不足以抵抗勺体材料的弹力时,缝重新闭合,勺中液体不再流出。
用这样的勺去舀碗或者锅中汤液的表层,连油带水一起舀入勺中,然后让勺中下层的水(不含油的汤)顺缝流回碗或者锅中,油则留在勺中。重复操作,至勺中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油,倒去。再重复操作,则很快就能将汤表层的油全部清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型,其中勺体1和勺柄2由同样的橡胶材料制成,并为一个整体,勺体1上有缝3。以下将勺体按高度平均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称为勺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区域。每个勺体上可以有不止一条缝,缝既可开在勺体的底部区域,也可以开在勺体的中部或者上部。但是,对于每个勺体,至少应该有一条缝是开在勺体的底部区域,优选是有一条缝的中点与勺体的最低点重合,以确保勺对油水的分离效果。因为如果仅在勺体的中部和上部开缝,则勺体中会始终积存一定量的水,影响勺的使用。
显然,缝3的长度很关键,它能控制勺中所剩液体的量。如果缝3太长,勺中的水和油都会漏光,而如果缝太短,又可能漏不出水,这两种情况都达不到漏水留油的目的。由于构成勺体的橡胶层的厚度、组成,以及勺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缝3的开、闭能力,并且,勺体上不同部位的橡胶层的厚度可以不同。因此,缝3的长度一般应通过测试来确定。
在此,需要引入保水系数的概念用这种油水分离勺去舀满一勺水,然后让水顺缝3自然流出,直至最终缝3在橡胶弹力作用下关闭,勺中剩下的水的高度(S)与原来水高(盛满勺时水的高度)(L)的比,即S/L,称为保水系数。保水系数的取值范围可在1~99%之间、优选在5~90%之间、更优选在10~85%之间、最优选在10~80%之间。勺体上缝的长度决定着保水系数的值。
为了获得好的使用效果,勺体上任意一条缝的长度应使得(1)勺中无物时此缝处于关闭状态;(2)当勺体盛满水时此缝能够打开;(3)当液面降至接近此缝,油尚未漏出之前,此缝能及时关闭。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型,其中勺体1由橡胶制成,勺柄2既可以是与勺体1为同一材料制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是由塑料、金属、木材等材料制成,并通过卯榫结构、粘接、镶嵌等方式与勺体1连接。同时,还可以通过向橡胶勺柄中埋入金属骨架来加强勺柄的强度。勺体1上有6条缝3,6条缝的长度均应通过测试确定,其过程为首先定下勺体的保水系数,比如,定为30%;然后,在勺体底部区域需要开缝的位置开两条较短的缝,用此勺舀满水,观察下漏的情况(此时保水系数大于30%),然后增加缝的长度,再舀水观察,反复进行,直至勺体的保水系数达到30%;接下来是在勺体中部需要开缝的4个位置各开一条较短的缝,向勺体中倒入猪油(不同的油有不同的比重,所以,设计油水分离勺时应该注意其用途。日常生活中需求最多的是分离猪油与水的混合物,所以应以猪油为参照物),至猪油刚好从勺体底部的缝漏出,再向勺体中加入水至勺满,观察勺体中部的4条缝关闭时,油层底部距离这4条缝的距离(此距离越大,说明缝的长度偏离目标越大,反之亦然),增加这4条缝的长度,加水入勺体再观察,直至这4条缝关闭时,油层的底部非常接近这4条缝。考虑到除了猪油以外,还可能要分离鸡油等其他的油,可适当减小勺体中部4条缝的长度,即让这4条缝关闭时,油层底部离这4条缝的距离稍增加一点,以便留有余地。一般来说,50毫升以内的油水分离勺,这个距离可选1~2毫米,大于50毫升的油水分离勺,这个距离可选2~10毫米。至此,勺体上6条缝的长度均已确定完毕。
对于一般的油水分离勺,当勺体上需要开不止一条缝时,每条缝都可按上述测试的方法来开,原则上是由低到高进行。缝与缝之间的距离,以互相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为准。对于缝的位置的选择,理论上是低位的缝效率高,位置越高的缝效率越低,但实际选择时并不需要将缝都开在勺体的底部区域,应相对分散,并适当考虑美观和对称。至于勺体上应该开多少条缝,可从漏出时间考虑。
漏出时间的概念从勺体舀满水,缝打开开始,至缝全部关闭,水不再漏出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漏出时间。
显然,漏出时间过长的油水分离勺并不好用。为使漏出时间较小,可通过增加缝的数量达到目的。实际上,一只油水分离勺上缝的数量可以多至几十条,甚至更多。比如,勺体的容积在100~500毫升时,若仅有1条缝,则勺中液体的漏出速度显然太慢,会影响勺的实用性。但缝的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部分缝可能会受损,受损的表现主要是沿缝的两端开裂,从而影响勺体的保水功能。勺体上缝的数量越多,受损的机率越高。另外,缝的数量太多,会造成清洗上的麻烦。一般来说,缝的数量应该使漏出时间在100秒以内较合适,优选在50秒以内,更优选在30秒以内,最优选在15秒以内。
不同的油有不同的比重,对用于日常生活的油水分离勺,一般以猪油作为测试的基准物;而对用于工业或者其他方面,可按实际需要选择测试基准物。
实际上,由于汤中杂质等等的原因,勺体上的缝在关闭时未必能够完全关闭,即可能仍有液体缓慢漏出,但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因此,当液体从缝中漏出的速度很慢时,就可以认为缝已经关闭。
为了保护缝,减少其受损的机会,可在勺体上缝的周围增加加强圈。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型,缝3周围有加强圈4。加强圈也是由橡胶制成,是勺体的一部分,即在勺体成形时,将预备开缝的位置周围做成较厚的一圈,就是加强圈。一般加强圈的横截面为弓形或者半圆形,以方便整个勺体的清洗;加强圈横截面的宽度可从0.1毫米至几毫米之间。加强圈既可做在勺体的内表面上,也可以做在勺体的外表面上。而加强圈的外形一般为椭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等形状,大小应该迁就缝的长度。每个加强圈里可有一条至多条缝。
为了克服橡胶刚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增加加强支架。加强支架是一种能够增加勺体或/和勺柄抗变形能力的支架,它可以防止本实用新型在装满液体后产生过大的变形而使实用性受损。当勺体容积较小时,主要问题是橡胶做成的勺柄强度不足,此时,将金属条作为骨架埋入勺柄之中,或者利用镶嵌、粘接等方式让勺柄与条状金属(长度接近勺柄)结合,即可解决橡胶勺柄强度不足问题。而当勺体容积较大时,勺体本身强度也需要加强。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型,其中加强支架5由不锈钢丝或者弹性钢丝做成,呈环状,与勺体1边缘的形状相符,并在勺体1成形的过程中同时埋入勺体1边缘的橡胶层中。
加强支架除了用金属制成外,也可用塑料等其他材料制成。而加强支架与勺体、勺柄的结合方式,既可以是让加强支架埋在勺体或/和勺柄的橡胶层里,作为勺体或/和勺柄的骨架;也可以让加强支架在勺体或/和勺柄的外面,作为一种支架,通过粘接、镶嵌等方式与勺体或/和勺柄结合;甚至简单地让加强支架作为一个托架托住勺体也行。并且,加强支架延伸至勺柄的部分还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原来的勺柄。如图5,由不锈钢或者弹性钢丝做成的加强支架5有一部分延伸至勺柄位置,这样,无论勺柄由橡胶、塑料、金属或木材制成,都能与勺体1结合牢固。如图6,由不锈钢丝做成的加强支架5的一部分埋在勺体1边缘的橡胶层里,另一部分则延伸至整个勺柄,并作为勺柄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油水分离勺。当然,用橡胶包住加强支架5延伸至勺柄的部分,也是可行方案(即勺体与勺柄为用橡胶制成的一个整体,其中埋入金属骨架从勺体至勺柄,从而加强整个勺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加助开支架,助开支架是一种能借助勺体中液体的重力来增加勺体上的缝的开启程度的支架。如图7所示,助开支架6在勺体1与勺柄2的交接点起向下延伸至勺体1的中部,其形状弯曲配合勺体1的形状,并埋在勺体材料中,勺体此部位还可由加厚层7适当加厚。同时,助开支架6与勺柄2刚性连接、或者与勺柄2为同一材料制成的一个整体。当勺体1中盛满溶液时,液体的重力压迫勺体1向下,并以勺柄2与勺体1的交接点为中心转动,此时,助开支架6刚好处在阻止这种转动的位置上,结果是勺体1被迫增加变形,从而增加了缝的开启程度。加强圈4用于保护3条缝3。注意缝的方向应该配合,即3条缝3的方向向着勺柄,否则效果可能不佳。
本实用新型还可增加受力变形架,它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手施加的压力来控制缝的开启程度。如图8所示,呈U形的受力变形架8用弹性良好的金属丝制成,其两端分别与勺体1的两边结合,当使用者用手握住U形架,并施加使U形开口变小的压力时,迫使勺体1向相同方向变形(即勺体的两边沿箭头方向向勺体的中心点靠近),缝3即被迫打开,或者缝3的开启程度即增加。当使用者放松手部施加的压力,U形架的弹力以及勺体材料的弹力就使勺体形状恢复,缝3的开启程度即变小,或者完全关闭。受力变形架通常包括了勺柄。并且,勺体的保水系数可增至100%,即勺体装满水,缝也不会打开,但使用者可以用手施加压力控制缝打开。
所谓“适当的压力”,是指使勺体产生适度变形的压力,而“适度变形”是指勺体的变形未使得勺体的实用性受到明显的损害。可以想象,当勺体受到的压力过大,从而产生过度的变形时,勺体中的液体将难以有效存留。所以,在设计油水分离勺时,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
图9是另一种受力变形架,以及用此受力变形架做成的油水分离勺。其中,受力变形架8用弹簧钢丝做成,它包括了埋在勺体1边缘橡胶层里的弹性金属环9,以及作为勺柄的U型弹性金属丝,当其受到沿箭头方向的压力时,U型金属丝变形,并带动金属环、勺体1同时产生变形;力消时,U型金属丝、金属环以及勺体1都恢复原状;而限位块10则可防止受力变形架8产生过度变形。
本实用新型通常做成汤勺、汤匙或者茶匙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加至少一个勺柄,使其成为适合放在碗沿或者锅沿上使用的形状。如图10中所示,将这种油水分离勺放在锅沿上,使用者不需要再握住勺柄,直接不断向勺体中倒入油水混合物,其中的水液就会从勺体底部的缝中流回锅中,油则留在勺体里,待勺体里大部分都是油时,就可将油倒出。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增加至少一个勺柄的基础上,将所有勺柄做同样形状的弯曲,使本实用新型成为适合放在桌面上使用的形状。如图11,这样的形状可以让碗或者锅放在勺体的下面而不与勺体或者勺柄接触。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缝还可以相互连接或者交叉,形成三叉、四叉、五叉、六叉、米字等多叉形状,这种缝的连接或者交叉能够使勺体漏出液体的速度大大加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方便地分离出汤水表面的油,也能够用于分离其他互不相容液体的混合物,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清洗。


图1是一种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1(A)是主视图,图1(B)是右视图,图1(C)是俯视图;
图2是另一种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主视图,图2(B)是右视图,图2(C)是俯视图;图3是一种有加强圈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主视图,图3(B)是俯视图,图3(C)是图3(B)的A-A剖视图,图3(D)是图3(C)加强圈横截面部位的放大图。
图4是一种有加强支架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主视图,图4(B)是俯视图。
图5是另一种有加强支架的油水分离勺的勺体部分示意图,其中,图5(A)是主视图,图5(B)是俯视图。
图6是一种加强支架延伸至整个勺柄部分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俯视图。
图7是一种有助开支架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7(A)是主视图,图7(B)是右视图,图7(C)是俯视图。
图8是一种有受力变形架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8(A)是主视图,图8(B)是右视图,图8(C)是俯视图;图9是另一种有受力变形架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9(A)是主视图,图9(B)是右视图,图9(C)是俯视图,图9(D)受力变形架的形状示意图;图10是适于放在碗沿或者锅沿上使用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10(A)是4个勺柄的油水分离勺,图10(B)是两个勺柄的油水分离勺;图11是适合放在桌面使用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11(A)是主视图,图11(B)是俯视图;图12是缝相互连接或者交叉而形成多叉形状时的示意图;图13是一种较实用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13(A)是主视图,图13(B)是右视图,图13(C)是俯视图;图14是一种勺体与加强支架(包括勺柄)分开的油水分离勺,其中图13(A)是勺体的示意图,图13(B)是加强支架(连勺柄)的示意图,图13(C)是勺体套入加强支架(连勺柄)后的示意图;图15是一种有受力变形架的油水分离勺的示意图,其中,图15(A)是主视图,图15(B)是俯视图。
图中1、勺体;2、勺柄;3、缝;4、加强圈;5、加强支架;6、助开支架;7、加厚层;8、受力变形架;9、金属环;10、限位块;11、圆柱体;12、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例1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橡胶制成图1所示的油水分离勺,并在勺柄2中埋入一支直径1毫米、长度与勺柄相同的金属丝。勺体1的容积可在10~20毫升,勺体橡胶层的厚度在1~2毫米,缝3的长度使勺体的保水系数为30%。
例2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橡胶制成图13所示的勺体1,并让加强支架5在勺体1成形时就埋在勺体1边缘的橡胶层中。勺体1的外形基本上是半个球壳或小半个球壳的形状,容积在10~50毫升之间。构成勺体1的橡胶层厚度在0.5~3.0毫米之间,其厚度可从勺的边缘向底部过渡,边缘最厚,底部最薄。加强支架5由直径0.5~1.5毫米的不锈钢丝做成,其一部分成环状埋在勺体1的边缘部位的橡胶层里,另一部分延伸至勺柄2位置并构成勺柄。勺体1底部区域有两条缝3;勺体中部有4条缝3。图中还有加强圈4,其中,底部的2条缝共用一个加强圈,中部的每条缝单独有一个加强圈。为方便观看,图中俯视图(图13(C))的每个加强圈都加了横纹线。图13(A)与图13(B)中的横向虚线框,以及图13(C)中的两个虚线圆是作为加强支架的不锈钢丝埋在勺体边缘橡胶层中的部分(呈圆环状)。实际制造时,可先做出尺寸相同但没有加强圈的勺,确定每条缝的位置,再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条缝的长度。缝的长度使得保水系数为25%即可,并让中部4条缝在关闭时距油层(猪油)底部的距离为1毫米。然后,再做出有加强圈的勺,每个加强圈的尺寸应该迁就缝的长度,并稍宽松一些,以防增加了加强圈后橡胶层的弹性发生变化。接下来是在加强圈中开缝,并再次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条缝的最终长度。至此,所有参数确定,即可批量生产。如果增加加强圈后缝的长度需要超出加强圈(橡胶层的弹性发生较大变化)时,增大加强圈,再试,直至缝长度不需要超出加强圈,即可定型。
例3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型,其中勺体1的上半部分呈圆筒形,下半部分像球壳的一部分。勺体的容积在50~500毫升。勺体1由橡胶做成,橡胶层的厚度可在1~10毫米之间,且勺边厚勺底薄。加强支架5与勺柄2构成一个整体,由塑料做成,作为托架托住勺体1,勺体1的最上沿有一圈加宽的边,使勺体1不会滑出。这样,在使用后只要将勺体1与加强支架5(连着勺柄)分开,就很容易清洗。勺体1上可有10~50条缝,还可为每条缝增加加强圈。为防勺体1刚性不足,还可在勺体成形过程中沿勺体1边缘一周埋入金属环或者塑料环。
例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型,助开支架6与勺柄2为一个整体,由直径1~3毫米的不锈钢丝做成。勺体1由橡胶做成,容积在10~100毫升之间,勺体上橡胶层的厚度在0.5~5.0毫米之间,包住助开支架6处的橡胶层应加厚2~6毫米,见图中的加厚层7。当勺体容积较大时,可沿勺体1边缘的橡胶层里埋入环形钢丝(即沿勺体1一周),并可根据需要让此环形钢丝与助开支架6连接,以保证勺在使用时不会因过大的变形而损坏或难以使用。加强圈4呈长方形,围住3条缝3,加强圈的横截面呈弓形,宽度1毫米左右。缝3的长度应通过测试确定,一般为5~20毫米,以保水系数20~30%为准。构成勺体1的橡胶层在勺体边缘处最厚,勺底处最薄,逐渐过渡。
例5图15是一种有受力变形架的油水分离勺,其容积可在15~50毫升。其中受力变形架8两端呈弧状的部分与勺体1的两边粘接牢固,增加了勺体1形状的稳定性。而限位块改为圆柱体11和圆筒12,并让圆筒12套住圆柱体11,既可限制受力变形架8的过度变形,同时也增加了受力变形架8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油水分离勺,包括勺体(1)和勺柄(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勺体(1)上有至少一条能弹性开合的缝(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条所说的缝在所说勺体的底部区域,优选是至少有一条缝的中点与勺体的最低点重合,且任意一条所说的缝的长度应使得(1)勺中无物时此缝处于关闭状态;(2)当勺体盛满水时此缝能够打开;(3)当液面降至接近此缝,油尚未漏出之前,此缝能及时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勺体由橡胶制成;所说的勺柄既可以是与勺体为同一材料制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是由与勺体不相同的材料制成,并通过卯榫结构、粘接、镶嵌等方式与勺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勺体由橡胶制成;所说的勺柄既可以是与勺体为同一材料制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是由与勺体不相同的材料制成,并通过卯榫结构、粘接、镶嵌等方式与勺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条缝(3)的长度应该使勺体的保水系数在1~99%之间、优选在5~90%之间、更优选在10~85%之间、最优选在10~80%之间;所说的缝(3)的数量应该使勺体的漏出时间在100秒以内、优选在50秒以内、更优选在30秒以内、最优选在15秒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还可增加加强支架、助开支架或受力变形架,所说的加强支架是一种能增加勺体或/和勺柄抗变形能力的支架,所说的助开支架是一种能借助勺体中液体的重力来增加缝(3)的开启程度的支架,所说的受力变形架是一种能够让使用者通过手施加的压力来控制缝(3)的开启程度的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加强支架可以是埋在勺体或/和勺柄中的骨架,或者是与勺体或/和勺柄粘接为一体的支架,又或者是托住勺体的托架,并且加强支架延伸互勺柄的部分还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原来的勺柄;所说的助开支架在勺体与勺柄的交接点起向下延伸至勺体的中部,并且与勺柄刚性连接、或者与勺柄为同一材料制成的一个整体;所说的受力变形架为弹性U型架,其两端分别与勺体的两边相结合,并且受力变形架代替原来的勺柄。
8.根据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其形状可以是汤勺、汤匙或者茶匙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增加至少一个勺柄,使油水分离勺成为适合放在碗沿或者锅沿上使用的形状;或者在增加至少一个勺柄的基础上,将所有勺柄做同样形状的弯曲,使油水分离勺成为适合放在桌面使用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说的油水分离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缝还可以相互连接或者交叉,形成三叉、四叉、五叉、六叉、米字等形状。
专利摘要一种油水分离勺,勺体由橡胶制成,其特征在于勺体上有至少一条能弹性开合的缝。本实用新型一般做成汤勺、汤匙或者茶匙的形状,以迁就人们的使用习惯。勺体上的缝实际上是用刀或者其他利器在勺体橡胶层上割开的口子,当其长度恰当时,能够在勺体舀满水时打开,而在勺中水剩小部分时关闭。因此,用这种勺能够方便地将水表面的油分离出来,因而特别适合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将汤表面的动物油去除。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清洗,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7J43/00GK2659314SQ20032012600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
发明者林廷 申请人:林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