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02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 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该单元在清洁过程中从通过吸嘴吸入的空气中分 离和收集灰尘。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吸尘器通过利用吸风电机产生强吸力,因此,吸入附着到被 清洁的表面上的灰尘或污物,从而清洁被清洁的表面。这种真空吸尘器通常 设置有灰尘收集单元,所述灰尘收集单元具有用于从吸入的空气中分离和收 集灰尘或污物的灰尘袋或旋风器、灰尘箱以及过滤器。因此,通过吸风电机 的吸力而被吸入的载有灰尘或污物的空气在经过灰尘收集单元的同时从中去 除灰尘或污物,然后被排放到外部。
但是,在传统的真空吸尘器中,如果在清洁操作被反复地执行之后,灰 尘或污物被一定程度地累积在灰尘收集单元的灰尘袋或过滤器中,则吸风电 机的吸力变差,因此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效率降低。具体地说,如果灰尘 袋被灰尘或污物充满,或者过滤器被灰尘或污物堵塞,则吸风电机会过载, 从而其寿命减短。因此,用户应该频繁地进行将灰尘袋或灰尘箱和过滤器从 吸尘器主体分离然后更换新的灰尘袋或清洁灰尘箱和过滤器的麻烦的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来已经提出和使用了这样一种真空吸尘器,其中, 旋风灰尘分离单元被安装在连接吸嘴和吸尘器主体的连接管上,以附加地收
集和去除灰尘或污物。在第20-1993-4891号韩国实用新型申请(具有旋风器 的真空吸尘器)、第10-1993-5099号韩国专利申请(真空吸尘器)和第 10-W99-20704号韩国专利申请(具有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真空吸尘器)中公 开了应用了上述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真空吸尘器的示例。
但是,上述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每一种均被构造为使得 涡流产生单元和灰尘收集箱不互相独立地形成,而是形成为单 一 的圓柱体。 因此,每个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缺点在于灰尘收集效率低、灰尘或污物的再分散问题严重并且构造复杂以至于从灰尘收集箱中倾倒收集的灰尘或污物很 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 一方面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且提供至少下述优点。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 能够提高灰尘分离效率和更加有效地防止灰尘或污物再分散,同时具有相对 简单的结构。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 能够容易地分离涡流产生单元和灰尘收集箱,从而允许容易地制造、维护和 维修所述旋风灰尘分离单元,以及容易地倾倒收集在所述旋风灰尘分离单元 中的灰尘或污物。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 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包括 涡流产生单元,用于使通过吸嘴吸入的空气旋转;灰尘收集箱,具有敞开端 和封闭端,灰尘收集箱被构造为收集和存储通过涡流产生单元产生的涡流而 被离心地分离的灰尘或污物。涡流产生单元和灰尘收集箱均由单独的管形构 件形成,并且涡流产生单元包括旋风器主体,具有形成有空气入口的第一 端和形成有空气出口的第二端;螺旋导向构件,在旋风器主体中被设置在旋 风器主体的第 一端的一部分上,以按照螺旋形引导通过空气入口流入的空气; 输出管,在旋风器主体中被设置在旋风器主体的第二端的一部分上,并且在 穿过空气出口的同时延伸到旋风器主体的外部;灰尘导向件,将形成在旋风 器主体的第二端的一侧的灰尘排放开口与灰尘收集箱的敞开端连接,并且将 通过灰尘排放开口排放的灰尘或污物引导至灰尘收集箱的敞开端。
这里,涡流产生单元可被可拆卸地设置在吸嘴和吸尘器主体之间,优选 地,涡流产生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以下位置之一吸嘴和延伸管之间的位置、 延伸管和操作把手之间的位置、吸入软管和吸尘器主体之间的位置。为此, 优选地(但非必要地),旋风器主体包括第一锁定部分和第二锁定部分,所述
嘴和延伸管上、延伸管和操作把手上或者吸入软管和吸尘器主体上。
另一种方式是,涡流产生单元可与吸嘴、延伸管、操作把手和吸入软管 之一一体地形成。另外,涡流产生单元和灰尘收集箱被设置为在吸嘴和吸尘器主体之一 中分离和收集灰尘或污物。
优选地(但非必要地),涡流产生单元的旋风器主体和灰尘收集箱分别形 成为圆柱形管和圓柱形筒,并且互相平行地设置。
优选地(但非必要地),涡流产生单元的旋风器主体的纵向长度等于或小 于灰尘收集箱的纵向长度。
优选地(但非必要地),涡流产生单元的旋风器主体和灰尘收集箱中的至 少 一 个由透明塑料材料形成。
另外,具有空气入口的第 一端形成为可拆卸地连接到旋风器主体的独立 的吸入管。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但非必要地),独立的吸入管与旋风器主 体之间通过螺紋装置连接。
输出管可与旋风器主体的空气出口可拆卸地连接。此时,优选地(但非 必要地),输出管与空气出口之间通过螺紋装置连接。
灰尘收集箱的敞开端可与灰尘导向件可拆卸地连接。此时,优选地(但 非必要地),灰尘收集箱的敞开端与灰尘导向件之间通过螺紋装置连接。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 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举例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尘器中的旋风
灰尘分离单元的装配剖视图2是图1中显示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分解剖视图3是举例说明应用了图1中显示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真空吸尘器的
透视图4是举例说明与图1中示出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一体地结合的吸嘴的 透视图5A和图5B是举例说明安装了图1中示出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真空 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俯视剖视图和侧视剖视图6是举例说明安装了图1中示出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真空吸尘器的 吸嘴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应该被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 尘器中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
图3是举例说明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
10的真空吸尘器100的示例的图。
参照图3,真空吸尘器100包括吸嘴IIO,用于吸入载有灰尘或污物的 空气;伸缩延伸管120,连接到吸嘴110;操作把手130;旋风灰尘分离单元 10,设置在操作把手130和延伸管120之间;吸入软管140,连接到操作把 手130;吸尘器主体150,连接到吸入软管140并且被划分为灰尘分离室(未 示出)和电机室(未示出)。
图1和图2分别是举例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旋风灰尘分离 单元10的装配剖视图和分解剖视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风灰尘分离单元IO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延伸 管120和操作把手130之间,并且包括涡流产生单元11和灰尘收集箱40。
涡流产生单元11连接在延伸管120和操作把手130之间,并且使通过吸 嘴110吸入的空气旋转,因此,从吸入的空气中离心地分离灰尘或污物。涡 流产生单元11包括旋风器主体13、导向构件15、输出管21和灰尘导向件 28。
旋风器主体13由圆柱形管14制成。圓柱形管14由透明塑料材料形成, 从而用户可容易地观察到圆柱形管14是否被灰尘或污物等堵塞或阻塞。圓柱 形管14的下端14a与形成有空气入口 18的吸入管17螺纹连接。为此,在下 端14a内形成内螺紋14c (见图2 ),而在吸入管17的对应端形成外螺紋17a (见图2)。
在圓柱形管14中,引导通过吸入管17的空气入口 18流入的空气的导向 构件15被设置在下端14a的内螺紋14c之上。导向构件15设置有圆柱形构 件15a和螺旋片15b,从而引导被吸入到圓柱形管14中的空气,以使其形成 以螺旋形旋转的涡流。
圓柱形管14的上端14b具有空气出口 19,输出管21 (随后描述)在穿 过所述空气出口 19的同时与所述空气出口 19结合。空气出口 19具有形成在 其内周表面上的内螺紋19a。
输出管21被设置在圓柱形管14的上端14b的一部分上,并且延伸到圓柱形管14的外部,同时穿过空气出口 19。输出管21引导通过导向构件15 螺旋形旋转的空气,以使空气沿着其外周表面螺旋形地旋转,因此从空气中 离心地分离出灰尘或污物,同时,输出管21引导圓柱形管14中的空气朝着 操作把手130排放。输出管21具有形成在其与空气出口 19对应的下端的外 表面上的外螺纹21a,以与空气出口 19的内螺紋19a接合,从而输出管21 可与空气出口 19连接或分离。
灰尘排;改开口 29形成在圆柱形管14的上端14b的一侧,以面对灰尘导 向件28。
灰尘导向件28将通过离心力从灰尘排放开口 29排放的灰尘或污物? 1导 至灰尘收集箱40的圆柱形筒41中,这将在随后描述。灰尘导向件28由与圓 柱形管14一体地形成的套筒30制成,使得其一侧与灰尘排放开口 29相通, 并且其下端与圓柱形筒41的敞开端41a相通。套筒30具有形成在其下端的 内周表面上的内螺紋30a。
灰尘收集箱40收集和存储通过灰尘排放开口 29沿着灰尘导向件排放的 灰尘或污物。灰尘收集箱40由可拆卸地连接到灰尘导向件28的套筒30的下 端的圆柱形筒41制成。圆柱形筒41设置有敞开端41a和封闭端41b。敞开端 41a具有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的外螺紋41c,以与套筒30的内螺紋30a接合。 因此,当敞开端41a和套筒30通过外螺紋41c和内螺紋30a互相组装到一起 时,圓柱形筒41被设置为平行于圆柱形管14。
优选地(但非必要地),圓柱形筒41由透明塑料材料形成,从而用户可 容易地观察到其是否被灰尘或污物填满。另外,优选地(但非必要地),为了 充分确保用于灰尘和污物的收集和存储空间并且防止灰尘或污物流回到圆柱 形管14中,圓柱形筒41的纵向长度等于或大于圆柱形管14的纵向长度。
参照图1和图3,为了可拆卸地将旋风灰尘分离单元10固定在延伸管120 和操作把手130之间,将第一锁定部分55和第二锁定部分58分别设置到旋 风灰尘分离单元10的吸入管17和输出管21上。此时,吸入管17的下端的 直径大于延伸管120的上端(未示出)的直径,从而吸入管17的下端容纳延 伸管120的上端,并且输出管21的上端的直径小于操作把手130的下端131 的直径,从而输出管21的上端插入到操作把手的下端131中。
设置到吸入管17的第 一锁定部分55由第 一 固定槽或孔56以及第一按钮 57形成。第一固定孔56容纳形成在延伸管120的上端的第一对应锁定部分(未示出)的第一对应柔性突起121 (见图3)。第一按4丑57具有用于弹性地 压下插入到第一固定孔56中的第一对应柔性突起121的推动部分57a,因此, 当第一锁定部分55从第一对应锁定部分分离时,第一对应柔性突起121可容 易地离开第一固定孔56。
设置到输出管21上的第二锁定部分58由第二柔性突起59形成。当第二 锁定部分58与设置到操作把手130的下端131上的第二对应锁定部分(未示 出)结合时,第二柔性突起59插入到第二对应锁定部分的第二固定禮或孔(未 示出)中。当第二锁定部分58与第二对应锁定部分分离时,第二柔性突起 59被第二对应锁定部分的第二按钮(未示出)推下,从而其从第二固定孔脱 离。
在以上描述中,虽然旋风灰尘分离单元IO被解释和显示为通过第一锁定 部分55和第二锁定部分58以及第一对应锁定部分和第二对应锁定部分可拆 卸地安装在延伸管120和操作把手130之间,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 旋风灰尘分离单元10可通过具有相同构造的第一锁定部分55和第二锁定部 分58以及第一对应锁定部分和第二对应锁定部分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吸嘴110 和延伸管120之间,或者安装在吸入软管140和吸尘器主体150之间。
另外,旋风灰尘分离单元IO可不可拆卸地安装在吸嘴110、延伸管120、 操作把手130和吸尘器主体150之间,而是可与吸嘴IIO—体地形成(见图 4),或者与延伸管120、操作把手130、吸入软管140或吸尘器主体150—体 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仅形成与待连接的对应锁定部分对应的一个锁定 部分55或58。
另外,如图5A至图6所示,按照相同的构造和原理,根据本公开的旋 风灰尘分离单元10的涡流产生单元11和灰尘收集箱40可被安装在具有过滤 器165和吸风电机151的吸尘器主体150'中(见图5A和图5B),或被安装在 吸嘴110'中(见图6)。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IO被构造为吸入管17、旋 风器主体13、输出管21和灰尘收集箱40这四个部分可互相连接或互相分离, 如图2所示。因此,旋风灰尘分离单元IO容易被制造,这是因为如果所述四 个部分被装配,则旋风灰尘分离单元10的制造完成。另外,旋风灰尘分离单 元10可方便地进行维护和维修,这是因为,如果涡流产生单元11被灰尘或 污物等堵塞或阻塞,则通过将吸入管17和输出管21从旋风器主体13分离就可容易地去除灰尘或污物等,并且如果灰尘收集箱40被灰尘或污物填满,则
其可容易地从灰尘导向件28分离,以倾倒灰尘或污物。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地解释如上述构造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 实施例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10的操作。
如果真空吸尘器被供给功率,并且与此同时吸嘴110沿着被清洁的表面 移动,则载有灰尘或污物的空气通过吸嘴IIO的空气吸入口 (未示出)、延伸 管120和吸入管17被吸入到旋风器主体13中。吸入的空气通过导向构件15 和输出管21形成涡流。结果,在吸入的空气中包含的相对大的灰尘或污物由 于离心力通过灰尘排;故开口 29被排放,然后通过灰尘导向件28 -故收集和存 储在灰尘收集箱40中。
然后,去除了灰尘的空气经过输出管21并且通过操作把手130和吸入软 管140流入到吸尘器主体150中。流入到吸尘器主体中的空气运动到灰尘收 集室中以从中去除灰尘或污物,然后经过电机室被排放到外面。
在清洁操作如上所述地完成之后,如果用户想要倾倒收集并存储在灰尘 收集箱40中的灰尘或污物,她或他将灰尘收集箱40沿着使外螺紋41c从内 螺紋30a拆卸的方向旋转。结果,灰尘收集箱40与灰尘导向件28分离。然 后,用户将灰尘或污物从灰尘收集箱40中倾倒出来。之后,用户将灰尘收集 箱40沿着使使外螺紋41c与内螺紋30a接合的方向再次旋转,从而将灰尘收 集箱40连接到灰尘导向件28上。
从以上描述中清楚地看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真空吸尘 器的旋风灰尘收集单元^U勾造为用于离心地分离灰尘或污物的涡流产生单 元包括圆柱形管、螺旋导向件和输出管,用于收集和存储灰尘或污物的灰尘 收集箱包括与圆柱形管分离地形成的圓柱形筒。因此,才艮据本公开的示例性 实施例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在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的同时,可提高灰尘分离 效率并且更加有效地防止灰尘或污物再分散。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尘器中的旋风灰尘分离 单元被构造为吸入管、旋风器主体、输出管和灰尘收集箱可互相连接或互 相分离。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被容易地制 造,这是因为如果所述四个部分组装到一起,则旋风灰尘分离单元的制造完 成。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便于维护和维修, 这是因为,如果涡流产生单元被灰尘或污物等堵塞或阻塞,则通过将吸入管和输出管从旋风器主体分离就可容易地去除灰尘或污物等,并且如果灰尘收 集箱被灰尘或污物填满,则将灰尘收集箱从灰尘导向件分离,从而可容易地 倾倒灰尘或污物。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尘器中的旋风灰尘分离
单元被构造为旋风器主体和/或灰尘收集箱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因此,
用户可容易地观察到旋风器主体是否被灰尘或污物等堵塞或者灰尘收集箱是 否处于应该倾倒灰尘或污物的状态,从而在合适的时间去除可能会引起旋风 器主体堵塞或者可能会导致灰尘收集箱溢出的灰尘或污物。因此,可防止旋 风器主体被灰尘或污物等堵塞和/或防止由于收集在灰尘收集箱中的灰尘或 污物的再分散而引起灰尘分离效率的降低。
虽然已经显示并描述了本公开的代表性示例性实施例,以举例说明本公 开的原理,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所述特定的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修 改和改变。因此,应该理解,这种修改、改变及它们的等同物都被包括在本 公开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包括 涡流产生单元,用于使通过吸嘴吸入的空气旋转;灰尘收集箱,具有敞开端和封闭端,灰尘收集箱被构造为收集和存储通 过涡流产生单元产生的涡流而被离心地分离的灰尘或污物,其中,涡流产生单元和灰尘收集箱均由单独的管形构件形成, 其中,涡流产生单元包括旋风器主体,具有形成有空气入口的第一端和形成有空气出口的第二端;螺旋导向构件,在旋风器主体中被设置在旋风器主体的第 一端的一部分 上,以按照螺旋形引导通过空气入口流入的空气;输出管,在旋风器主体中被设置在旋风器主体的第二端的一部分上,并 且在穿过空气出口的同时延伸到旋风器主体的外部;灰尘导向件,将形成在旋风器主体的第二端的 一侧的灰尘排放开口与灰 尘收集箱的敞开端连接,并且将通过灰尘排放开口排放的灰尘或污物引导至 灰尘收集箱的敞开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涡流产生单元可任意 设置在吸嘴和吸尘器主体之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涡流产生单元可拆卸 地设置在以下位置之一吸嘴和延伸管之间的位置、延伸管和操作把手之间 的位置、吸入软管和吸尘器主体之间的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旋风器主体包括第一 锁定部分和第二锁定部分,所述第 一锁定部分和第二锁定部分被构造为分别 将旋风器主体可拆卸地锁定到吸嘴和延伸管上、延伸管和操作把手上或者吸 入软管和吸尘器主体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涡流产生单元与吸嘴、 延伸管、操作把手和吸入软管之——体地形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涡流产生单元和灰尘 收集箱被设置为在吸嘴和吸尘器主体之一 中分离和收集灰尘或污物。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涡流产生单元的旋风 器主体和灰尘收集箱分别形成为圆柱形管和圓柱形筒,并且互相平行地设置。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涡流产生单元的旋风 器主体的纵向长度等于或小于灰尘收集箱的纵向长度。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涡流产生单元的旋风 器主体和灰尘收集箱中的至少 一个由透明塑料材料形成。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具有空气入口的第 一端形成为可拆卸地连接到旋风器主体的独立的吸入管。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独立的吸入管与旋 风器主体之间螺紋连接。
12、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输出管与旋风器主 体的空气出口可拆卸地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输出管与空气出口 之间通过螺紋装置连接。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灰尘收集箱在其敞 开端与灰尘导向件可拆卸地连接。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其中,灰尘收集箱的敞开 端与灰尘导向件之间通过螺紋连接。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旋风灰尘分离单元,所述旋风灰尘分离单元包括涡流产生单元,用于使通过吸嘴吸入的空气旋转;灰尘收集箱,具有敞开端和封闭端,以收集和存储通过涡流被分离的灰尘或污物。涡流产生单元和灰尘收集箱均为单独的管形构件,并且涡流产生单元包括旋风器主体,包括具有空气入口的第一端和具有空气出口的第二端;螺旋导向构件,位于第一端,以按照螺旋形引导通过空气入口流入的空气;输出管,位于第二端,并且在穿过空气出口的同时延伸到旋风器主体的外部;灰尘导向件,将灰尘排放开口与所述敞开端连接,以将通过灰尘排放开口排放的灰尘或污物引导至所述敞开端。
文档编号A47L9/16GK101310668SQ20081000579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1日
发明者吴长根, 郑日斗, 韩政均 申请人: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