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卷机跟踪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80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开卷机跟踪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巻机除尘装置,适用于冷轧硅钢生产线开巻时涂层粉末的除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冷轧硅钢生产线上用于开巻机涂层粉末除尘的装置,采用收集料斗沿地 面轨道平移的方法或者是固定抽风口吸尘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收集料斗不能够跟踪钢巻 半径,导致收集料斗与钢巻之间距离随着钢巻半径减小而扩大,影响除尘效果,同时由于轨 道安装在地平面上,大量尘粒会由于重力作用而下落,堆积在轨道上,影响装置运行,甚至 导致装置卡死,而若派人进行轨道除尘维护则需要开巻机停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的一种开巻机跟踪除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巻机跟踪除尘装置,其特征
在于它包括收集斗、吸风软管、上连杆架、编码器、移动框架、液压缸、下连杆架、左右移动机
构;上连杆架的一端与收集斗的后侧面的中部或上部铰接,上连杆架的另一端由上销轴与
上连杆支座铰接,编码器设置在销轴的一端,上连杆支座固定在移动框架的上部;下连杆架
的一端与收集斗的后侧面的下部铰接,下连杆架的另一端与由下销轴与下连杆支座铰接,
下连杆支座固定在移动框架的中部;液压缸的缸体与液压缸座铰接,液压缸座固定在移动
框架的下部,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上连杆架铰接;收集斗的底部接有吸风软管,吸风软管的一
端与收集斗的内腔相通,吸风软管的另一端与抽风机相连通;所述的移动框架设置在左右
移动机构上,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开巻机上,收集斗位于钢巻的下方。 上连杆架由左上连杆、右上连杆、上连接杆组成,左上连杆与右上连杆的中部由上 连接杆固定连接;下连杆架由左下连杆、右下连杆、下连接杆组成,左下连杆与右下连杆的 中部由下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包括上滚轮、上轨道、中滚轮、下轨道、下滚轮、上轨道座、下 轨道座;上滚轮设置在移动框架的上端部,上滚轮位于上轨道上,上轨道沿长度方向的轴线 与钢巻的轴线平行,上轨道固定设置在上轨道座上的前侧面,中滚轮设置在移动框架的上 端部,中滚轮与上轨道座的后侧面的下部接触,上轨道座固定在开巻机上;下滚轮与下轨道 相接触,下轨道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钢巻的轴线平行,下轨道固定设置在下轨道座上,下轨 道座固定在开巻机上。 上轨道座上固定有防尘罩,上滚轮、上轨道位于防尘罩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的平移式除尘装置相比,本发明采用液压缸控制收集斗的升降,能实现
收集斗对钢巻半径的跟踪接近,从而增强除尘效果;本发明除尘效果好。 2.与现有的地面安装式除尘装置相比,本发明采用悬挂安装式,轨道不易积尘,减少了设备停机维护检修工作量,提高了生产率和使用寿命。 3.通过将本发明的除尘装置与开巻机本体相连接,能够保持二者同步运动,避免 发生除尘装置在带巻两侧方向的偏移,从而保证除尘效果。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中l-收集斗,2-上连杆架,3-随动杆,4-防尘罩,5-上连杆支座,6-上销轴, 7_编码器,8-移动框架,9-上滚轮,10-上轨道,11-中滚轮,12-下轨道,13-下滚轮,14-液 压缸,15-下连杆架,16-上轨道座,17-下轨道座,18-开巻机,19-钢巻,20-回转轴心(PLG 位置)。9-待机位置时连杆初始夹角,即液压缸全縮回时连杆与铅垂线的夹角;a-连杆 跟踪摆动角度,由编码器测量;R-钢巻的半径,开巻前由控制系统数据中获得;S-收集斗与 钢巻之间的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开巻机跟踪除尘装置,它包括收集斗1、吸风软 管、上连杆架2、随动杆3、防尘罩4、编码器7、移动框架8、液压缸14、下连杆架15、左右移动 机构;上连杆架2的一端与收集斗1的后侧面的中部或上部铰接,上连杆架2的另一端由上 销轴6与上连杆支座5铰接,编码器7设置在销轴6的一端,上连杆支座5固定(如焊接, 或螺栓连接)在移动框架8的上部;上连杆架2由左上连杆、右上连杆、上连接杆组成(图 2中的左边为左,右边为右;收集斗的一端为前,远离收集斗的一端为后),左上连杆与右上 连杆的中部由上连接杆固定连接(如焊接);下连杆架15的一端与收集斗1的后侧面的下 部铰接,下连杆架15的另一端与由下销轴与下连杆支座铰接,下连杆支座固定(如焊接, 或螺栓连接)在移动框架8的中部;下连杆架15由左下连杆、右下连杆、下连接杆组成,左 下连杆与右下连杆的中部由下连接杆固定连接(如焊接);液压缸14的缸体与液压缸座铰 接,液压缸座固定(如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移动框架8的下部,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与上连 杆架2铰接(液压缸14的活塞杆的伸縮带动收集斗1运动);收集斗1的底部接有吸风软 管(图中未画出吸风软管),吸风软管的一端与收集斗1的内腔相通(吸风软管吸风时,使 收集斗1的内腔内产生负压,有利于吸尘),吸风软管的另一端与抽风机相连通;所述的移 动框架8设置在左右移动机构上,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开巻机18上,收集斗1位于钢巻19的 下方。收集斗1能随移动框架8 —起移动。 所述的左右移动机构包括上滚轮9、上轨道10、中滚轮11、下轨道12、下滚轮13、上 轨道座16、下轨道座17 ;上滚轮9设置在移动框架8的上端部(本实施例采用2个上滚轮 9),上滚轮9位于上轨道10上(移动框架8能沿上轨道移动),上轨道10沿长度方向(即 上滚轮运动方向)的轴线与钢巻(巻筒)的轴线平行,上轨道10固定设置在上轨道座16 上的前侧面(可为一体结构),中滚轮11设置在移动框架8的上端部(本实施例采用2个
4中滚轮ll),中滚轮11与上轨道座16的后侧面的下部接触(中滚轮主要起限位作用,防止 移动框架8滑落;中滚轮11能沿上轨道座16滚动),上轨道座16固定(如焊接,或螺栓连 接)在开巻机18上;下滚轮13与下轨道12相接触(主要起稳定作用,本实施例采用2个 下滚轮13),下轨道12沿长度方向(即下滚轮运动方向)的轴线与钢巻(巻筒)的轴线平 行,下轨道12固定设置在下轨道座17上(可为一体结构),下轨道座17固定(如焊接,或 螺栓连接)在开巻机18上。 上轨道座16上固定有防尘罩4,上滚轮9、上轨道10位于防尘罩4内。 移动框架8的上部右端固定有随动杆3。液压缸14的液压油路上设有液动电磁
阀。编码器7为绝对值型编码器。 收集斗1位于开巻机巻筒下后方(带钢运行方向),并与开巻机活动本体连接,可 随开巻机本体沿与机组中心线垂直方向(即巻筒中心线方向)移动,始终保持沿巻筒中心 线方向位置不变,以避免与开巻机巻筒固定面板发生运动干涉。收集斗1由1台液压缸驱 动,其底部接吸风软管,钢巻层间的氧化镁粉在负压作用下被收集斗1吸入并经管道输送 至除尘收集系统。机组生产运行时,随着钢巻半径R不断变小,液压缸由液动电磁阀和绝对 值型编码器控制跟随钢巻半径方向间歇运动,并在钢巻半径方向与钢巻保持一定距离S \
具体控制方式 控制系统计算机以固定的时间周期,接收开巻机反馈回的钢巻半径R值和编码器 反馈回的连杆摆动角度a值,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当前收集斗与钢巻半径方向距离值S,并 将其与给定值S ^作比较,若S大于或小于S w若干数值,则计算机驱动液压缸相应地伸长或 縮短一定距离m,以达到使收集斗与钢巻在半径方向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
应用举例假设连杆长度为800mm,则通过计算可得e = 11.883° ,若将m设定为50mm, S ^
设定为150mm,则工程应用中上述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S = 800Xcos(55. 923° + a )+887-R(mm, a单位为角度) = 800 X cos (0. 976+ a ) +887-R (mm, a单位为弧度)(注S值可以根据生产时实际灰尘收集效果进行调整,设计给定值是150 200mm。) 跟踪开始后,液压缸连续伸出,连杆摆动,直到S《150mm时,液压缸停止动作,收 集斗停止; 当S > 200mm时,液压缸伸出,收集斗接近钢巻,直到S《150mm时,液压缸停止动 作,收集斗停止,后续跟踪步骤依次类推; 当钢巻全部放巻完毕,延时20秒(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后,液压缸连续縮回,灰 尘收集斗一次性回到待机位(此时a =0° , e = 11.883° )。
下一巻钢巻上巻后,按照上述步骤继续进行跟踪。
权利要求
一种开卷机跟踪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收集斗(1)、吸风软管、上连杆架(2)、编码器(7)、移动框架(8)、液压缸(14)、下连杆架(15)、左右移动机构;上连杆架(2)的一端与收集斗(1)的后侧面的中部或上部铰接,上连杆架(2)的另一端由上销轴(6)与上连杆支座(5)铰接,编码器(7)设置在销轴(6)的一端,上连杆支座(5)固定在移动框架(8)的上部;下连杆架(15)的一端与收集斗(1)的后侧面的下部铰接,下连杆架(15)的另一端与由下销轴与下连杆支座铰接,下连杆支座固定在移动框架(8)的中部;液压缸(14)的缸体与液压缸座铰接,液压缸座固定在移动框架(8)的下部,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与上连杆架(2)铰接;收集斗(1)的底部接有吸风软管,吸风软管的一端与收集斗(1)的内腔相通,吸风软管的另一端与抽风机相连通;所述的移动框架(8)设置在左右移动机构上,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开卷机(18)上,收集斗(1)位于钢卷(19)的下方。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开巻机跟踪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连杆架(2)由左 上连杆、右上连杆、上连接杆组成,左上连杆与右上连杆的中部由上连接杆固定连接;下连 杆架(15)由左下连杆、右下连杆、下连接杆组成,左下连杆与右下连杆的中部由下连接杆 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巻机跟踪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移动机 构包括上滚轮(9)、上轨道(10)、中滚轮(11)、下轨道(12)、下滚轮(13)、上轨道座(16)、下 轨道座(17);上滚轮(9)设置在移动框架(8)的上端部,上滚轮(9)位于上轨道(10)上, 上轨道(10)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钢巻的轴线平行,上轨道(10)固定设置在上轨道座(16) 上的前侧面,中滚轮(11)设置在移动框架(8)的上端部,中滚轮(11)与上轨道座(16)的 后侧面的下部接触,上轨道座(16)固定在开巻机(18)上;下滚轮(13)与下轨道(12)相 接触,下轨道(12)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钢巻的轴线平行,下轨道(12)固定设置在下轨道座 (17)上,下轨道座(17)固定在开巻机(18)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巻机跟踪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轨道座(16)上固 定有防尘罩(4),上滚轮(9)、上轨道(10)位于防尘罩(4)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卷机除尘装置,适用于冷轧硅钢生产线开卷时涂层粉末的除尘。一种开卷机跟踪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收集斗、吸风软管、上连杆架、编码器、移动框架、液压缸、下连杆架、左右移动机构;收集斗通过上连杆架、下连杆架与移动框架铰接;液压缸的缸体与液压缸座铰接,液压缸座固定在移动框架的下部,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上连杆架铰接;收集斗的底部接有吸风软管,吸风软管的一端与收集斗的内腔相通,吸风软管的另一端与抽风机相连通;所述的移动框架设置在左右移动机构上,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开卷机上,收集斗位于钢卷的下方。本发明具有除尘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B08B5/00GK101745510SQ20091026651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周玉倩, 朱志, 胡立华, 蔡屹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