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49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蜡的生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蜡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该蜡的应用。
背景技术
蜡,英文为Wax,原指从蜜蜂巢中取得的天然物质,即蜂蜡。后来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中发现了同样的物质,也都称为蜡。蜡在广义上通常是指具有某些类似性状的油脂及一定润滑作用、加热后容易液化或者气化、容易燃烧、不溶于水等特点的一类物质;而从狭义上讲,蜡就是指脂肪酸、一价或二价的脂醇和熔点较高的油状物质。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如燃烧、造纸、皮革制造、化妆品生产等。 在这些领域中,与我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多和最广的是蜡在燃烧方面的应用,其中典型代表就是我们常使用的蜡烛。目前,石蜡是人们在应用蜡质燃烧时常使用的一种蜡,同时蜡烛的生产也是以石蜡作为原料的。石蜡是由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制得,是碳原子数约为18-30的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当前,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不但使石蜡的来源受到严重制约,而且在生产成本上也越来越高,这就影响了燃烧类蜡的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产工艺尝试利用化工废料和工业废蜡为原料或附加料来制备燃烧类的蜡,但是所制得的蜡杂质较多,燃烧不充分,并且燃烧时会产生恶臭、有害的物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蜡的制备方法,以及该方法所制备的蜡及应用,使得该方法所用原料不受限制,生产工艺简便,所制得的蜡质量较好。本发明所述一种蜡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生物油脂加热到130-160°C,然后吸附杂质、过滤,收集所得滤液,得到蜡。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以生物油脂为原料,整个制备过程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而且操作简便,其中所述生物油脂优选为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或由两者组成的混合油脂,所述混合油脂中植物油脂占混合油脂质量的30-70%,余量为动物油脂,如果混合油脂中两者的百分含量超出此范围,会造成原料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失衡,最终影响蜡的质量。生产中吸附杂质主要是除去生物油脂中所包含的硫、钾等杂质,具体为在 100-130°C加入占生物油脂质量20-30%的活性土,搅拌。在生产的一开始把生物油脂加热到130-160°C,是为了让硫、钾等杂质具有较大的活性,便于活性土的吸附。由于活性土本身性质在超过130°C时会遭到破坏,同时又不能使温度过低导致生物油脂凝固,所以本发明选择在100-130°C时加入活性土搅拌吸附杂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蜡为燃烧类蜡,可以是固态、液态或半流动态,这取决于原材料的选择。因为动物油脂在常温下呈固态,所以如果选用动物油脂为原材料,则最终制备的蜡在常温下会呈固态;植物油脂在常温下呈液态,选用植物油脂为原材料,最终制备的蜡在常温下会呈液态;如果选用混合油脂为原材料,则最终制备的蜡一般会呈半流动态, 只不过随原料成分含量的不同,软硬程度会略有不同。为了便于储存和增加蜡的硬度,同时也为了蜡燃烧时不流蜡,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滤液中加入硬脂酸、聚乙烯或聚丙烯,冷却成型。其中,硬脂酸、 聚乙烯和聚丙烯均可以使液态和半流动态蜡凝固,并增加固态蜡的硬度,但硬脂酸侧重于蜡燃烧时不流蜡,聚乙烯和聚丙烯侧重于增加蜡的硬度。此外,硬脂酸、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加入量并无严格限制,在实际制备中根据需要决定其加入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蜡,由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该蜡可以是固态、液态或半流动态,包含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或由两者组成的混合油脂。由于该蜡由生物油脂制备,故燃烧时可以完全燃烧、无黑烟、无气味。此外,由于本发明所述蜡为燃烧类蜡,所以能够广泛应用于蜡烛的制备中。在制备蜡烛过程中,本发明所述的蜡只需融化后倒入相应模具冷却即可制成不同形状的蜡烛,如果需要制备具有不同颜色、香味或特殊硬度等条件的蜡烛,只需在蜡融化时添加适量配料便可,整个过程方便快捷。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以生物油脂为原料,来源广泛,整个制备过程无污染,操作简便,所制备的蜡色泽较好,燃烧时无黑烟、无恶臭,能够广泛应用于蜡烛的制备中。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 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依照本发明,一种蜡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生物油脂加热到130-160°C,然后吸附杂质、过滤,收集所得滤液,得到蜡。其中,所述吸附杂质为在100-130°C加入占生物油脂质量20-30%的活性土,搅拌。其中,所述生物油脂为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或由两者组成的混合油脂,所述混合油脂中植物油脂占混合油脂质量的30-70%,余量为动物油脂。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滤液中加入硬脂酸、聚乙烯或聚丙烯,冷却成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蜡。此外,本发明所述的蜡还能应用在蜡烛的制备中。在传统的石蜡生产蜡烛的过程中需要含有油脂的添加剂进行润滑,然而额外增加的润滑剂,会在石蜡冷却的同时把润滑剂同化,从而影响脱模率。而本发明生产的蜡正好含有油脂类物质,相当于自带润滑剂,从而提高了蜡烛的脱模率,并且省去润滑剂的投资,减少成本。本发明以生物油脂为原料,而生物油脂主要包括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所以所制备的蜡能够充分燃烧,无任何有害物质产生,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同时,本发明用活性土吸附生物油脂中杂质,确保了蜡的光泽度、色泽度较好,质量较高。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蜡将动物油脂加热到130°C,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00°C加入占生物油脂质量20%的活性土,搅拌5min,过滤。将加热到130°C的硬脂酸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滤液与硬脂酸的质量比为1 1.5,然后冷却成型。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蜡将植物油脂加热到150°C,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20°C加入占植物油脂质量25%的活性土,搅拌5min,过滤。将加热到150°C的聚乙烯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滤液与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 0.5,然后冷却成型。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蜡将混合油脂(植物油脂占30%,动物油脂占70%)加热到160°C,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30°C加入占混合油脂质量30%的活性土,搅拌5min,过滤。将加热到160°C的聚丙烯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滤液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1 0.8,然后冷却成型。实施例4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蜡将混合油脂(植物油脂占70%,动物油脂占30%)加热到150°C,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00°C加入占混合油脂质量25%的活性土,搅拌5min,过滤。将加热到150°C的聚乙烯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滤液与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 1.5,然后冷却成型。实施例5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蜡将混合油脂(植物油脂占40%,动物油脂占60%)加热到160°C,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00°C加入占混合油脂质量30%的活性土,搅拌5min,过滤。将加热到160°C的聚丙烯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滤液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1 1,然后冷却成型。实施例6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蜡将混合油脂(植物油脂占50%,动物油脂占50%)加热到160°C,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00°C加入占混合油脂质量30%的活性土,搅拌5min,过滤。将加热到160°C的硬脂酸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滤液与硬脂酸的质量比为1 1.2,然后冷却成型。实施例7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蜡将混合油脂(植物油脂占60%,动物油脂占40%)加热到150°C,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00°C加入占混合油脂质量20%的活性土,搅拌5min,过滤。将加热到150°C的硬脂酸加入到滤液中搅拌,滤液与硬脂酸的质量比为1 1.4,然后冷却成型。实施例8 本发明所述的蜡制备照明蜡烛将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蜡融化,倒入照明蜡烛的模具中,加入可燃棉芯,冷却,制得照明蜡烛。实施例9 本发明所述的蜡制备工艺蜡烛将实施例2中所制备的蜡融化,倒入工艺蜡烛的模具中,加入所需颜料,冷却,制得工艺蜡烛。实施例10 本发明所述的蜡制备宗教蜡烛将实施例3中所制备的蜡融化,倒入宗教蜡烛的模具中,加入可燃棉芯,冷却,制得宗教蜡烛。
实施例11 本发明所述的蜡的质量检验取本发明所述的蜡与同质量的市售石蜡在无风的条件下进行燃烧试验,结果参见表1。表1本发明所述的蜡与石蜡的燃烧试验
权利要求
1.一种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生物油脂加热到130-160°c,然后吸附杂质、过滤,收集所得滤液,得到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杂质为在100-13(TC加入占生物油脂质量20-30%的活性土,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油脂为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或由两者组成的混合油脂,所述混合油脂中植物油脂占混合油脂质量的30-70%,余量为动物油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滤液中加入硬脂酸、聚乙烯或聚丙烯,冷却成型。
5.权利要求1-4所述任意一种制备方法制备的蜡。
6.权利要求5所述蜡在制备蜡烛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蜡的生产工艺领域,公开了一种蜡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蜡,还公开了所述蜡的应用。本发明所述一种蜡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生物油脂加热到130-160℃,然后吸附杂质、过滤,收集所得滤液,得到蜡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以生物油脂为原料,来源广泛,整个制备过程无污染,操作简便,所制备的蜡色泽较好,燃烧充分且无黑烟、无恶臭,能够广泛应用于蜡烛的制备中。
文档编号C11C5/02GK102533448SQ2010106056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熊万均, 熊朝荣 申请人:熊朝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