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27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盖部与内锅的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盖组件和锅体部分,锅体部分包括中座、底座和内锅等,锅盖与内锅扣合结构基本基本上为以下几种1. 在内锅口部设置有向外的扣牙面,锅盖口部设置有向内的扣牙面,两者通过旋合方式扣合,市售普通明火压力锅基本上是采用此结构,此结构的缺点是锅盖由于设置了向内的扣牙面,内部清洗困难且清洗的向内的扣牙面容易对用户造成伤害,内锅口部由于是扣合面,开合盖困难,锅盖模具工艺复杂,产品尺寸精度低,使用寿命短。2. 在外锅口部设置向外的扣合面,内锅置于外锅内,锅盖口部设置有向内的扣牙面,锅盖与外锅通过旋合方式扣合,市售电压力锅产品基本上采用此种结构,由于内锅口部不是扣合面,开合盖较轻松,但此结构也存在以下缺点锅盖由于设置了向内的扣牙面, 内部清洗困难且清洗的向内的扣牙面容易对用户造成伤害,且由于增加了外锅,外锅也需满足强度要求,成本明显增加,锅盖及外锅模具工艺复杂,产品尺寸精度低,使用寿命短。3. 在内锅口部设置向外的扣合面,锅盖口部不设置扣合面而是增设两个以上的活动式夹钳,通过夹钳与内锅口部扣合面实现扣合,市场上部分明火压力锅及电压力锅有采用此结构,此结构由于锅盖口部没有设置扣合面,锅盖内部清洗方便,开合盖也比较轻松,但由于锅盖设置了扣夹,扣夹内部又导致无法清洗或清洗困难,同时由于活动式扣夹结构复杂,成本显著增加。在专利CN02284718. 9中就提出了一种旋转夹钳式压力锅,其设有可夹持在锅身与锅盖上的夹钳,在夹钳上设有导向杆,锅盖上设有容置导向杆的导向槽,连杆的一端与夹钳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锅盖手柄的中轴活动连接,此结构锅盖夹钳结构复杂,清洗困难,成本较高。在专利CN200420085596中有提出类似结构,其在上盖与煲体之间结合处设置有通过旋转将其锁为一体或打开后分离的由多个楔形块和与之配合的槽构成的装置,此发明由于楔形块只对盖部起到防开作用,其结构形状无法运用于压力烹饪器具,楔形块下部没有设置锅体的承压部分,只能用于电饭煲等无压力烹饪器具,同时由于其锅盖在边缘间隔设置开口槽。导致出现缺口,用户在清洗时不便,难清洗及易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压力锅扣合结构使用清洗不便,成本较高,产品精度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易清洗,使用方便的压力烹饪器具扣合装置。针对以上根本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相应的解决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包括锅盖和锅体组成,锅体包括中座或壳体以及置于其内的内锅,内锅与锅盖之间设密封圈、锅盖与锅体通过旋合扣合或分离,其特征在于中座或壳体边缘沿圆周设有两个以上的夹钳,夹钳具有一个以上的“[”形扣合部,锅盖设有与夹钳扣合部相匹配的锅盖扣。本实用新型通过夹钳和锅盖扣的扣合使压力锅烹饪器具的制造成本降低,且操作方便。所述夹钳的数量为2-10个,圆周分布均等。进一步地,从技术设计以及加工制造所影响的技术优缺点方面,夹钳设置设置中座或者外壳的情形,夹钳可以分体设计、加工制造,然后,通过各种可行的技术手段将其固定一夹钳座。该夹钳座呈可旋转方式设置于中座或壳体上,夹钳座上设有旋转把手,中座或壳体上设有限制夹钳旋转方向及角度的定位件。夹钳也可以为圆环形金属板整体拉伸弯折后切牙制成,夹钳均布于环形件周边, 根部呈曲线过渡。制造者可根据市场需要,将锅盖可设计各种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外围面部分向外凸出形成锅盖扣。所述锅盖扣为锅盖自身冲压或拉伸形成。该加工制造时的工艺更容易实现,降低制造成本。所述锅盖扣与锅盖通过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上述夹钳“[”形扣合部具备与锅盖扣配合的弧度,扣合部上折面为与锅盖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作为内锅的支撑面。作为对以上技术方案的变换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形扣合部的形状具有多种可能,较优选的“[”形扣合部选自以下形状的之一A、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B、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凹或外凸曲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C、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斜面或外斜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D、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一内凹曲面或外凸曲面连接;E、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三角形折面或外三角形折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F、上折面和下折面为一体的弧形面;E、上折面和下折面为一体的圆环形面;G、上折面和下折面分别由一平面和弧形面圆滑过渡连接而成,上折面和下折面在弧形面部分连接;H、上折面和下折面分别为一圆环形面,上折面和下折面在圆环形面端部分连接;J、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带有若干褶部的竖直面连接。作为对以上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考虑到加强扣合后的气密性,上述上折面和下折面的末端带有向内的翻边。本实用新型压力烹饪器具扣合装置,其在锅盖口部没有设置向内的扣合部,而是采用椭圆形盖体或在圆形盖体外围设置外凸的锅盖扣,通过锅盖扣与夹钳扣合部实现扣合,内部清洗方便,同时由于扣夹与锅盖为独立的两个部分,扣夹处清洗方便,同时,此结构用夹钳固定于外壳的结构替代了原有外锅,成本显著降低。内锅口部由于不是扣合面,开合盖也比较轻松。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压力烹饪器具扣合结构,其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0032]( 1)本实用新型锅盖及夹钳制作工艺简单,尺寸精度要求低,成本较低。( 2 )本实用新型装配及使用简单,锅盖内部及夹钳均清洗方便。(3)本实用新型由于内锅口部不是扣合面,开合盖也比较轻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向视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锅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图5-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夹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向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锅盖与锅体分开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装配图。图9-图48为本实用新型夹钳截面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的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包括锅盖1、密封圈2、中座3、夹钳 4和内锅5,夹钳4通过固定连接方式与中座3连接,内锅5置于中座3内.锅盖1为圆形,在圆形的外围面设有向外的锅盖扣1-1,锅盖扣1-1与夹钳4相匹配,当锅盖1与夹钳4通过旋合方式实现扣合,锅盖1的锅盖扣1-1与夹钳4扣合连接,锅盖1与内锅5通过密封圈2实现密封.锅盖扣可为锅盖自身冲压形成,也可由其他部件与锅盖通过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方式组成,同理,当锅盖为椭圆形时,也可利用椭圆形的特点形成扣合面,在此就不再进行赘述。夹钳4具备与锅盖扣1-1扣合面相配合的弧度,夹钳4具有一以上的“[”的扣合部,上下均为向内的折面,上折面4-1作为与锅盖1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4-2作为内锅5 的支撑面,其折面可为夹钳自身冲压或折弯形成,也可由其他部件通过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方式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钳4为两个,也可以设计为3个或4个。当锅盖1与夹钳4通过旋合方式扣合时,锅盖扣滑动至扣合部内。与夹钳旋后,锅盖扣的上表面和夹钳扣合部上折面4-1为扣合面。由于夹钳的上下折面直接起到盖部与锅体的承压作用,中座只是起到固定夹钳的作用,所以此结构可运用于现有的电压力锅结构中,夹钳固定于中座,也可运用于更低成本的类似饭锅结构,其直接将夹钳固定在外壳,而省去了中座,进一步降低成本。图7为锅盖1脱出夹钳4后的示意图,当锅盖1旋转一定角度后,锅盖1的外凸的锅盖扣转离夹钳4,锅盖1可整体取出,可独立清洗和放置,夹钳4由于结构简单,清洗也十分方便。实施例2见图8,夹钳4固定于一夹钳座10,该夹钳座10呈可旋转方式设置于中座3或壳体上,夹钳座上设有旋转把手101,中座或壳体上设有限制夹钳旋转方向及角度的定位件, 夹钳4为可活动式,其有两种方式制成,一种为夹钳4由一个圆环形金属板整体拉伸弯折后切牙制成,夹钳均布于环形件周边,根部呈曲线过渡。此时夹钳和套圈为一整体部件;另一种为夹钳仍为独立的夹钳结构,但其均布于一塑胶圈周围,夹钳或塑胶圈(夹钳座)上设有旋转把手101,夹钳置于中座上,但其与中座非固定连接,而是可绕中座圆心旋转一定角度。中座3上设有定位件,保证夹钳4只能沿固定方向及角度放置于中座3上,其与中座3非固定连接,可绕中座3的圆心旋转一定角度,内锅通过夹钳放置于中座内,夹钳的下折面4-2形成内锅口部的支撑面,锅盖放入夹钳内,其外凸面与夹钳形成的间隙相吻合,旋转把手101,夹钳4整体沿中座圆心旋转一定角度,夹钳的上折面4-1滑到锅盖的外凸面。 两者形成扣合,本实施例中,锅盖1不旋转,而是夹钳4与夹钳座10整体旋转与锅盖1实现扣合。由于夹钳整体为活动式,夹钳整体可由中座上取出清洗,更彻底地解决清洗问题。关于本实用新型卡钳“[”形扣合部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只要满足扣合部具有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上折面4-1为与锅盖1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4-2作为内锅5的支撑具体实例见图9 一图48。A、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为平面,通过一竖直面4_3连接;见图9,进一步,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10所示。B、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凹或外凸曲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见图13和图23,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14和图M所示。C、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斜面或外斜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见图17和图19,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18和图20所示。D、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一内凹曲面或外凸曲面连接,见图21和图27 ;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22和图观所示。E、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三角形折面或外三角形折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见图11 和图15 ;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12和图16所示。F、上折面和下折面为一体的弧形面,见图25和图33 ;在上折面4_1和下折面4_2 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26和图34所示。E、上折面和下折面为一体的圆环形面;如图31,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_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32所示。G、上折面和下折面分别由一平面和弧形面圆滑过渡连接而成,上折面和下折面在弧形面部分连接;如图四所示,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30 所示。H、上折面和下折面分别由圆环形面圆滑过渡连接而成,上折面和下折面在圆环形面部分连接;如图35所示,在上折面4-1和下折面4-2的端部增加一个翻边,如图36所示。J、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带有若干褶部的竖直面连接。见图37 —图48,如图37-图40为矩形的褶皱,图41与图43为内凹弧形和外凸弧形的褶皱,图42和图44为外凸的半圆凸台和内凹的半圆凸台的褶皱,图45-图48为锯齿形的褶皱。这些褶皱的形成在加工性能和密封性能具有特别的技术效果。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包括锅盖(1)和锅体组成,锅体包括中座或壳体(3) 以及置于其内的内锅(5),内锅与锅盖之间设密封圈(2)、锅盖与锅体通过旋合扣合或分离,其特征在于中座或壳体(3)边缘沿圆周设有两个以上的夹钳(4),夹钳具有一个以上的 “[”形扣合部,锅盖(1)设有与夹钳扣合部相匹配的锅盖扣(1-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4)的数量为2-10个,圆周分布均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4)固定于一夹钳座,该夹钳座呈可旋转方式设置于中座或壳体上,夹钳座上设有旋转把手,中座或壳体上设有限制夹钳旋转方向及角度的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4)由一个圆环形金属板整体拉伸弯折后切牙制成,夹钳均布于环形件周边,根部呈曲线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为圆形或椭圆形,外围面部分向外凸出形成锅盖扣(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扣(1-1)为锅盖(1)自身冲压或拉伸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扣(1-1)与锅盖(1)通过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 形扣合部具备与锅盖扣(1-1)配合的弧度,扣合部上折面(4-1)为与锅盖(1)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4-2)作为内锅(5)的支撑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扣合部选自以下形状的之一A、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B、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凹或外凸曲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C、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斜面或外斜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D、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一内凹曲面或外凸曲面连接;E、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内三角形折面或外三角形折面,通过一竖直面连接;F、上折面和下折面为一体的弧形面;E、上折面和下折面为一体的圆环形面;G、上折面和下折面分别由一平面和弧形面圆滑过渡连接而成,上折面和下折面在弧形面部分连接;H、上折面和下折面分别为一圆环形面,上折面和下折面在圆环形面端部分连接;J、上折面和下折面为平面,通过带有若干褶部的竖直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面和下折面的末端带有向内的翻边。
专利摘要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扣合结构,包括锅盖(1)和锅体组成,锅体包括中座或壳体(3)以及置于其内的内锅(5),内锅与锅盖之间设密封圈(2)、锅盖与锅体通过旋合扣合或分离,其特征在于中座或壳体(3)边缘沿圆周固定有两个以上的夹钳(4),夹钳具有一以上的“”形扣合部,锅盖(1)设有与夹钳扣合部相匹配的锅盖扣(1-1)。本实用新型的锅盖及夹钳制作工艺简单,尺寸精度要求低,成本较低。锅盖上没有明显缺口,避免用户清洗时受到伤害,装配及使用简单,锅盖内部及夹钳均清洗方便,也由于内锅口部不是扣合面,开合盖也比较轻松。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1958602SQ20102055004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蔡才德, 高晖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