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蒸箅的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77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蒸箅的锅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可升降、取放方便蒸箅的锅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锅具(压力锅、电饭煲或普通锅等)在蒸食物时普遍采用蒸格,蒸格存在热态时取食物困难的缺陷;有少数采用塑料或金属的传统蒸笼,但是塑料蒸笼在高温高压下对塑料材料要求极高(须耐高温、无毒、无异味,长期使用不合格塑料材料的蒸笼对人体有害),成本较高;而用传统金属蒸笼则成本更高。同时,传统蒸格、蒸笼或蒸箅不能在锅内进行升降,无法对其所处位置的高低进行调整,特别不适合于蒸高度较高的食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蒸箅的锅具,其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蒸箅在锅中所处的位置(即高度),以实现蒸箅的升降。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蒸箅的锅具,包括锅身和蒸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的侧壁设有多组从上到下排列的用于支撑蒸箅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至少由二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设在锅身侧壁上的支撑凸筋构成,蒸箅的边缘开有二个与支撑凸筋配合使用的缺口。蒸箅在相邻组支撑组件之间进行调整时,蒸箅上的缺口对准锅身侧壁上的支撑凸筋后向上或向下移动,并适当旋转一小角度,把蒸箅放在相邻组支撑组件的支撑凸筋上即可,从而实现了蒸箅的升降。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述蒸箅的两侧各装有一活动提手,呈对称设置。先将两个活动提手分别装在蒸箅上,当盛放食物或者盘、碗时,让活动提手垂直下落至锅中,在热状态下取食物时,将两个活动提手往上提至高出锅身的口部,即可将食物和蒸箅一起移出,取放方便。如蒸箅不在位于最上面的支撑组件上,采用前面的蒸箅高度调整方法进行操作。不使用蒸箅时,两个活动提手可向圆心方向折叠,节省了空间。所述活动提手的下端为开口端,开口端的两侧各形成一向外延伸的钩部,蒸箅上开有钩部与其连接用的通孔,活动提手向上提时,钩部钩在蒸箅的底部上,连同蒸箅一起向上提。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活动提手的直径,方便活动提手的转动,用于折叠。所述缺口的长度小于最下面一组支撑组件中支撑凸筋的长度,避免蒸箅发生脱落至锅底的现象。所述同一组支撑组件中的支撑凸筋呈周向均勻设置,使锅身的各侧受力均勻。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蒸箅在锅中所处的位置,实现了蒸箅的升降,可以适合蒸各种食物,特别适合于蒸高度较高的食物;利用活动提手在热状态下取食物时,取放方便。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活动提手处于向上提的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锅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锅具,所述锅身1的侧壁设有2组按上下排列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蒸箅2,每组支撑组件由2个在锅身侧壁形成的弧形支撑凸筋3构成,同一组支撑组件中的2个支撑凸筋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呈对称设置。蒸箅2的边缘开有2个与支撑凸筋配合使用的弧形缺口 4,缺口 4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组支撑组件中支撑凸筋3的长度。蒸箅2的两侧各装有一活动提手5,呈对称设置。活动提手5呈U形,其开口端的两侧各形成一向外延伸的钩部6,蒸箅上开有钩部与其连接用的通孔7。通孔的孔径大于活动提手的直径。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蒸箅的锅具,包括锅身(1)和蒸箅O),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1)的侧壁上设有多组从上到下排列的用于支撑蒸箅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至少由二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设在锅身侧壁上的支撑凸筋C3)构成,蒸箅的边缘开有二个与支撑凸筋C3)配合使用的缺口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蒸箅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箅的两侧各装有一活动提手(5),呈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蒸箅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提手(5)的下端为开口端,开口端的两侧各形成一向外延伸的钩部(6),蒸箅上开有钩部与其连接用的通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蒸箅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的孔径大于活动提手(5)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蒸箅的锅具,其特征在于缺口的长度小于最下面一组支撑组件中支撑凸筋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蒸箅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组支撑组件中的支撑凸筋呈周向均勻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可升降、取放方便蒸箅的带蒸箅的锅具。传统蒸格、蒸笼或蒸箅不能在锅内进行升降,无法对其所处位置的高低进行调整,特别不适合于蒸高度较高的食物。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锅身的侧壁设有多组从上到下排列的用于支撑蒸箅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至少由二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设在锅身侧壁上的支撑凸筋构成,蒸箅的边缘开有二个与支撑凸筋配合使用的缺口。蒸箅在相邻组支撑组件之间进行调整时,蒸箅上的缺口对准锅身侧壁上的支撑凸筋后向上或向下移动,并适当旋转一小角度,把蒸箅放在相邻组支撑组件的支撑凸筋上即可,从而实现了蒸箅的升降。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2161166SQ2011203146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陈合林 申请人: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