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3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针对气管切开病人内套管弧形结构设计改良的内套管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重危病人的重要措施,严格有效的气管内套管清洗,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作为有创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或避免感染是护理的重点,临床上气管切开病人往往病情危重,带管时间长,呼吸道改路后丧失了原有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功能,如若护理不当,易造成气道感染,分泌物增加,痰液、脓液粘附于气管内套管管壁,形成痰痂阻塞气道,增加气道阻力及肺部感染的机会,且痰痂形成后清除困难,常需换管。在护理过程中,金属内套管需每日清洗2-3次,取出内套管后以往常用棉签、纱条等清洗,棉签头容易松脱、棉棒在清洗时由于需要用力清洗而易折断于内套管管腔内从而阻塞内套管,纱布条只能清洗内套管表面,清洗内套管内壁时需要借助棉棒置于内套管腔内,因纱布条的粗细不易掌握,纱布条填入与拉出管腔有一定困难,反复抽拉清洗也无法有效清洗内套管内壁,套管因其管径细,呈弧形,管径最大不超过10mm,即使是用刷子在流水状态下清洗,仍然无法彻底清洗附着在内套管管壁上的痰液等分泌物,清洗时费时又费力, 显著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增加医疗耗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在2005年12月28日公告了一种“旋转式气管内套管清洗刷”,专利号为222420052203,7,其内容(专利附图略)是由刷毛1刷轴2手持柄3构成使用原理是借助蓄电池的动力来彻底清洗内套管,虽然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其刷毛1 为竖直杆形状难以清洗净内套管弧形结构处,且毛刷清洗困难,电机遇水容易损坏,需要成本高,临床实用性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在2010年8月25日公告了一种“包裹式球形内套管小毛刷”,专利号为200920034450其内容(专利附图略)是由带有毛刺的毛刷杆1不少于一个球形毛刷2包裹可拆除更换的梯形纱布3连接纱布4与手把5构成,使用原理是利用纱布包裹毛刷的球形结构来清洗内套管,虽然能够清洗干净,但该毛刷制作起来较为繁琐,且需要较高的制作要求如需要修剪球形毛刷2的形状、在使用时需要包裹梯形纱布3并缠绕于刷毛2上等,制作耗时、耗材,增加临床工作量,护士满意度下降。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给临床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制作简单、安全实用、成本低廉能够彻底清洗内套管弧形内壁的痰液、血痂,达到节省耗材、减少院内感染、便于更新与消毒、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舒适、促进病情早日康复的目的。技术方案可参看附图理解所述的改良的内套管清洁装置由刷杆体和固定刷毛、外包纱布海绵套、手柄共同构成。其特征是在清洗内套管时由带有固定刷毛的刷杆体组成毛刷,在固定刷毛上套上可随时拆除更新的外包纱布海绵套;刷杆体由细不锈钢丝或铜丝制成,其两端为前端部与后端部,刷杆体可根据内套管的弧形结构而手工自由弯曲;固定刷毛紧固定于刷杆体的前端部,外包纱布海绵套与固定刷毛同样高度,海绵套上端为插入式,海绵套下端为封闭式,呈圆柱体状,纱布固定包裹于海绵上,在内套管清洁装置中,外包纱布海绵套由纱布、海绵、固定绳圈组成。所述的改良的内套管清洁装置其特征是在内套管清洁装置中,可随内套管的弧形结构而自由弯曲的刷杆体和固定刷毛、外包纱布海绵套、固定绳圈、手柄组成,在清洗内套管时固定绳圈可固定外包纱布海绵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操作方便;2.使用多酶清洗剂有效分解套管内的分泌物、痰痂,内套管管径细,呈弧形,使用改良后的外包纱布海绵套套于刷毛,利用纱布网格的纹理,增加摩擦力与海绵的柔软、弹性与吸收力轻松彻底清除血痂、痰痂;3.清洁装置的刷杆体可随内套管的弧形结构而自由弯曲,有效彻底清洗内套管弧形管内壁的血痂、痰痂;4.成本低廉,可专人专用,便于更新与消毒,降低院内感染率,节约医疗耗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的毛刷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的外包纱布海绵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整个装置立体结构工作示意图。上述图中标号1—毛刷杆体;2—毛刷杆前端部;3—毛刷杆后端部;4—固定刷毛;5—外包纱布海绵套;6—海绵套上端;7—海绵套下端;8—纱布;9—海绵; 10---固定绳圈;11---毛刷杆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毛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将毛刷杆体 1形状弯成内套管一样的弧形,成人型内套管直径为10mm,毛刷的直径为15-20mm,毛刷杆体1由直径为1mm、长度为12cm细不锈钢丝或铜丝制成,毛刷杆后端3制作成微钩状可当手柄11并可挂固定绳圈10,毛刷可随内套管的弧形结构手工自由弯曲,这样内套管弧形内壁的血痂、痰痂可彻底清洗干净;参见图2和图3,在图1所示的基础上,将纱布8在海绵7外周包裹固定,制作好的外包纱布海绵套5套于固定刷毛4上,海绵套上端部6的固定绳圈10拉长环绕于毛刷杆体 1挂于毛刷杆后端部3手柄11微钩内,安装完毕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之所以设计固定绳圈10主要用于固定外包纱布海绵套5以防止清洗内套管时松脱,同时通过纱布网格的纹理的摩擦力与海绵的吸附力可彻底轻松清除血痂、痰痂。工作原理医用气管内套管从患者身上取出后用1 270的鲁沃夫全效型多酶清洗剂浸泡3-5分钟,根据内套管的长度与弧度将毛刷杆前端部2手工弯曲成所需的弧度,护士手抓毛刷杆手柄11,将外包纱布海绵套5套于固定刷毛4上,然后将固定绳圈10拉长环绕于毛刷杆体1挂于毛刷杆后端部3手柄11微钩内,最后将内套管清洁装置置入内套管管腔内来回抽刷5-7次,气管内套管内的血痂、痰痂彻底清洗干净,松卸固定绳11将外包纱布海绵套5取出弃于黄色医疗垃圾袋内,清洗干净后的内套管煮沸消毒,将毛刷置于健之素溶液内预处理后进行清洗,晾干后待用,可重复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内套管清洁装置,由毛刷杆体(1)与固定刷毛(4)、外包纱布海绵套(5)、 手柄(11)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包含刷杆体(1)由细不锈钢丝或铜丝制成,其两端为前端部O)与后端部(3),刷杆体(1)可根据内套管的弧形结构而手工自由弯曲;固定刷毛紧固定于刷杆体(1)的前端部O),外包纱布海绵套(5)与固定刷毛同样高度,海绵套上端(6)为插入式,海绵套下端(7)为封闭式,呈圆柱体状,纱布固定包裹于海绵上,外包纱布海绵套(5)可随时拆除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内套管清洁装置,其特征是在清洗内套管时由带有固定刷毛的刷杆体(1)组成毛刷,在固定刷毛(4)上套上可随时拆除更新的外包纱布海绵套(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的内套管清洁装置,其特征是在内套管清洁装置中,外包纱布海绵套(5)由纱布(8)、海绵(9)、固定绳圈(10)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其结构是由毛刷杆体和固定刷毛、外包纱布海绵套、手柄组成。在可随气管内套管的弧形结构而自由弯曲的毛刷杆体刷毛前端套上可随时拆除更新的外包纱布海绵套;用途是彻底清洗内套管弧形内壁的痰痂、血痂,减少院内感染、节省耗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操作方便、制作简单、安全实用、成本低廉、便于更新与消毒、使患者舒适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文档编号B08B9/04GK202290671SQ2011203248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涂慧琴, 鄢丽 申请人:鄢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