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2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特别是涉及利用绕转气流去除灰尘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电动吸尘器,例如公开有日本特开2007-252838号公报。在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在管部的一端,用粘接剂将垫圈部件与旋风集尘器一侧连接。在这样的连接中存在因粘接剥落而引起气密性降低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气密性的管部的电动吸尘器。按照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有旋风集尘装置,其具有导入含有灰尘的绕转气流的导入口和作为空气出口的开口,并具有利用绕转气流收集灰尘的尘杯;管部,其将空气从作为空气出口的开口引导到内置有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垫圈部件,其保持管部与旋风集尘装置的开口部的气密性;垫圈固定部件,其将垫圈部件固定于管部。在这样构成的电动吸尘器中,通过设置垫圈固定部件,将垫圈部件固定于管部,从而提供管部的气密性高的电动吸尘器。优选为,在垫圈部件的与管部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用于保持垫圈部件与管部的气密性的突起。优选为,在管部的空气流入面全周,设有防止脱落壁面,用于防止垫圈部件向管部的空气流入部脱落。优选为,垫圈固定部件是近似U字形状。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从参照附图理解的与本发明的相关的详细的说明中能够明确。


图I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图。图2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2中构成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器排出灰尘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框体10和安装于框体10的螺旋状旋转压缩部123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框体10的内部构成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安装于管部I的垫圈部件4和夹入该垫圈部件4的垫圈固定部件5、6 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嵌入管部I的垫圈部件4以及垫圈固定部件5、6的剖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图7中用VIII围起的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图。首先用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40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电动吸尘器400具备吸尘器主体部410、进气口部420、连接管 430、连接软管440、操作手柄450等。在吸尘器主体部410内,内置有在图I中未图示的电动鼓风机、旋风集尘器以及控制装置等。电动鼓风机,具有用于进行吸气的送风扇和旋转驱动送风扇的鼓风驱动电机。控制装置具有CPU、RAM、ROM等控制设备,来统一控制电动吸尘器400。具体而言,在控制装置中,CPU按照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在操作手柄450上设有操作开关,用于使用户进行电动吸尘器400的动作的有无和运转模式的选择操作等。另外,在该操作开关附近还设有显示电动吸尘器400的当前状态的LED等的显示部。吸尘器主体部410,经由与吸尘器主体部410的前端连接的连接软管440,和与连接软管440连接的连接管430,与进气口部420连接。因此,在电动吸尘器400中,通过使内置于吸尘器主体部410的电动鼓风机动作,进行从进气口部420的吸气。而且,从进气口部420吸进的空气,通过连接管430和连接软管440而流入旋风集尘装置。在旋风集尘装置中,灰尘从所吸入的空气中被离心分离。另外,用旋风集尘装置分离出灰尘后的空气,从设在吸尘器主体部410后端的排气口被排出。以下,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旋风集尘装置的一例的旋风集尘装置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图3 是放大表示图2中构成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器排出灰尘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2及图3 所示,旋风集尘装置300概略构成为具备框体10、内周面近似为圆筒状且相对于上述框体 10可自由拆装的集尘容器11 (捕集容器的一例)、内筒12、上部过滤单元13、灰尘承接部14 以及除尘驱动机构等。在旋风集尘装置300中,集尘容器11、内筒12、上部过滤单元13以及灰尘承接部 14,配置在以垂直的中心轴P为中心的同轴上。另外,旋风集尘装置300,构成为可拆装于吸尘器主体部410。作为上述上盖的一例的框体10,具备具有内筒过滤器122的内筒12。在该旋风集尘装置300中,通过从设在近似圆筒状的集尘容器11中心部的内筒12 排出集尘容器11的空气,使从设于集尘容器11的内周部的空气流入口 Illa吸入的空气, 沿着集尘容器11的内周面旋转后,经过作为过滤装置的一例的上部过滤单元13等,再经过内筒12排出,在集尘容器11的底部捕集空气中含有的比较大的捕集对象物,并且在上部过滤单元13等中捕集比较小的捕集对象物。集尘容器11,其用于容纳从吸入的空气中分离出的灰尘的内周面为圆筒状并且外形也是圆筒状的容器。集尘容器11以在旋风集尘装置300的框体10上可装拆的方式构成。在集尘容器11的底部,开闭自由地安装有底盖310。在图2中表示底盖310关闭的状态。用户在从吸尘器主体部410取出旋风集尘装置300后,通过打开底盖310来丢弃集尘容器11内的灰尘。在旋风集尘装置300的框体10与集尘容器11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61。利用该密封部件161,能够防止框体10与集尘容器11间的空气的泄漏。另外,在集尘容器11的底盖310上设有嵌合部11a,该嵌合部Ila与设于内筒12 的旋转轴部123b嵌合。在嵌合部Ila的外周部,设有用于填充与内筒12的旋转轴部123b 的间隙的环状的密封部件lib。利用该密封部件11b,能够防止旋转轴部123b与集尘容器 11之间的空气的泄漏。此外,在集尘容器11上,设有供连接软管440连接的连接部111。从进气口部420 通过连接管430和连接软管440吸入的空气,从连接部111流入集尘容器11内。连接部111的流向集尘容器11的空气流入口 Illa形成为,使来自连接软管440 的空气在集尘容器11内旋转。具体而言,空气流入口 111a,以朝向集尘容器11的切线方向的方式形成,因此从空气流入口 Illa吸入的空气沿着集尘容器11的内周旋转。因此,旋转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因旋转而被离心力压于集尘容器11的内周面,因此失去旋转的速度而落到集尘容器11的底部,从而从旋转空气中被分离(离心分离)。而且,在集尘容器11 被离心分离的灰尘,被容纳在集尘容器11的底部。另一方面,灰尘被分离后的空气,从集尘容器11沿着用箭头112a表示的排气路径,从设于吸尘器主体部410的排出口排出到外部。在此,从集尘容器11到排气口的排气路径112上,依次配置有内筒12、灰尘承接部14以及上部过滤单元13,空气流中比较细小的灰尘由设于内筒12和上部过滤单元13的过滤器去除。内筒12是配置在集尘容器11内的圆筒状的部件。在此,内筒12可旋转地被灰尘承接部14支承。具体而言,设于内筒12上端的环状凹部12a被设于灰尘承接部14下端的环状的支承部14c,由此内筒12以能够与灰尘承接部14 一体地旋转的状态被悬挂。另外, 可旋转地支承内筒12的构成,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例可考虑轴支承内筒12的上下端部的构成。内筒12,可一体旋转地与倾斜除尘部件134连结。由此,内筒12与倾斜除尘部件 134连动旋转。另外,内筒12和倾斜除尘部件134的连结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可考虑通过使分别设于内筒12以及倾斜除尘部件134的嵌合部嵌合,从而可一体旋转地连结的构成。另外,在内筒12的上部形成有内筒排气口 121,用于朝向上部过滤单元13排出在集尘容器11分离出灰尘后的空气。而且,在内排气口 121内设有内筒过滤器122,其形成覆盖内筒排气口 121全体的内筒状。内筒过滤器122,对通过内筒排气口 121的空气进行过滤。例如,内筒过滤器122是网状的空气过滤器等。而且,内筒过滤器122设在内筒排气口 121的内侧或外侧均可。另外,代替内筒排气口 121和内筒过滤器122,也可以考虑在内筒12内形成网状的孔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网状的孔作为内筒排气口 121和内筒过滤器122发挥功能。在内筒12的下部设有螺旋状旋转压缩部123,其用于压缩集尘容器11的灰尘,其可绕垂直中心轴旋转。参照作为螺旋状旋转压缩部的立体图的图4,对螺旋状旋转压缩部 123进行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螺旋状旋转压缩部123上设有具备螺旋状曲面的螺旋部 123a、旋转轴部123b、圆盘状遮蔽部件123c。旋转轴部123b是与设在集尘容器11底部的嵌合部Ila嵌合的中空圆筒。如上所述,在旋转轴部123b和嵌合部Ila之间介入有密封部件lib。圆盘状遮蔽部件123c,在集尘容器11内发挥隔断的作用,即,作为利用绕转流的离心分离力分离灰尘的上部空间部分(分离部104),和积存灰尘的下部空间的部分(灰尘部105)的隔断。由此,防止捕集的灰尘扬起而阻塞内筒过滤器122。另外由于是圆盘状,因此旋风气流中所含的灰尘不会被困住,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灰尘向集尘容器11的底部引导。在旋转轴部123b设有弯曲的板状的旋转部123a (压缩部件的一部分),该旋转部 123a,具备以旋转轴部123b为中心,朝向集尘部105的底面螺旋状延伸,其上下面以垂直中心轴P为中心的螺旋状曲面。螺旋部123a,如后述那样在内筒12旋转时,使积存于集尘容器11内、与集尘容器11的内周面接触使旋转有阻力的灰尘,利用螺栓的前进作用向集尘容器11的底部移动。此时,压缩部件的螺旋状曲面形成为,在将螺旋状曲面假想为螺栓时,通过压缩部件的旋转而使螺栓后退的方式,因此能够利用该螺旋状曲面来压缩灰尘。此时,优选为,螺旋部123a的螺旋状曲面形成为具有与绕转气流相同的倾斜方向。通过使这样的螺旋部123a向与绕转相反的方向旋转,使集尘容器11内的灰尘,因与集尘容器11内周面的摩擦,而向集尘容器11底部移动。然而,也可以使旋转部123a的螺旋状曲面,向与沿着集尘容器11的内周面绕转的气流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此时,旋转部123a的旋转方向为,与绕转气流的绕转方向为相同方向,即在将螺旋部123a假想为螺栓时,因螺旋部123a的旋转而使螺栓后退的方向。此外,内筒12旋转时,对于移动到集尘容器11底部的灰尘,螺旋部123a,因与集尘容器11底部的摩擦,而在与上述底面之间通过旋转将灰尘从旋转轴中心向外侧推出并压缩。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通过旋转灰尘被压缩坚实,因而能够增加集尘容器11的灰尘的可积存量。因此,能够实现集尘容器11的小型化。另外,由于被压缩坚实的灰尘不容易散开,因此在取出时也不存在在空气中飞散的问题,从而能够保持被压缩的形状作为灰尘丢弃。另外,如上所述螺旋状旋转压缩部123,通过螺旋状旋转压缩部旋转而被螺旋部 123a压缩的灰尘的一部分,由于含有较长的毛发等而缠在螺旋部123a上。因此,如上所述, 即使打开底盖310,想要从形成于集尘容器11的底部的开口 330排出灰尘,也不能够简单地被排出到外部。另外,当大量排出灰尘时,则使灰尘中所含的细小尘埃等在空气中飞散,而会弄脏房间,因此,需要采用某些方法,并以简单的操作将灰尘慢慢地排出到外部的机构。 以下对为此设置的以简单的操作慢慢将灰尘排出到外部的机构进行说明。图4是放大表示框体10、和安装于框体10的螺旋状旋转压缩部123的立体图。图 5是用于说明框体10的内部构成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在内部具备上部过滤单元13的框体10的上表面设有把手314。把手314是能够从外部操作的操作部件的一例。把手314,独立于框体10可绕垂直轴芯自由旋转。在把手314的内部,一体地内置有构成倾斜面的上侧把手内置齿轮316,具有与构成上侧把手内置齿轮316相同斜面的下侧把手内置齿轮318,与该上侧把手内置齿轮316啮合。当上侧把手内置齿轮316旋转时,则下侧把手内置齿轮318被上述倾斜面推动而向下方移动。因此,通过旋转把手314就能够使上侧把手内置齿轮316与下侧把手内置齿轮318啮合,将把手314的旋转传递到下侧把手内置齿轮318。下侧把手内置齿轮318形成于中间体320的上表面,在中间体320的下表面形成有离合器齿轮,因此借助下侧把手内置齿轮318向下方的移动使离合器齿轮与中间体320 一起也向下方移动。在中间体320的下方,设有空开间隙而与过滤除尘部件132 —体地固定的离合器从动部,伴随上述中间体320向下方的移动,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从动部啮合,把手314的旋转经由由离合器齿轮和离合器从动部构成的离合器机构,被传递到过滤除尘部件132,并使与过滤除尘部件132连结的内筒12以及与其一体地连结的螺旋状旋转压缩部123旋转, 旋转部132a旋转。由此,借助螺旋部123a的螺栓的前进作用,缠在螺旋部123a的灰尘慢慢地被带到螺旋部123a的前端方向,并通过打开底盖310从开放的集尘容器11的底部开口被排出到外部。这样由操作者旋转把手314慢慢将灰尘释放到外部,因此防止灰尘中含有的细小的尘埃扬起,另外,由于尘埃不飞散,因此室内不会被尘埃污染。另外,在手离开把手314时中间体320被内置于弹簧容纳部的弹簧顶起,从而由离合器齿轮314和离合器从动部构成的离合器机构被打开。由此,只在不操作把手314时离合器机构处于开放状态,因此即使除尘驱动电机151使过滤除尘部件132旋转,把手314也不旋转,因此是安全的。被内筒12的内筒过滤器122过滤后的空气,经过内筒12被引导到上部过滤单元 13。图6是表示安装于管部I的垫圈部件4和夹入该垫圈部件4的垫圈固定部件5、6 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6,在吸尘器主体部的管部I上设有垫圈部件4、和用于按压垫圈部件4并将其固定于管部I的垫圈固定部件5、6。垫圈固定部件5、6被一分为二,从上侧和下侧夹住垫圈部件4并将垫圈部件4固定于管部I。垫圈部件4的材质为橡胶,垫圈部件4 保持管部I与框体10之间的气密性,并具有防止产生声音等的作用。垫圈固定部件5、6的分割数不限于2,也可以被分割为更多的数。图7是嵌入管部I的垫圈部件4以及垫圈固定部件5、6的剖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图7中用VIII围起的部分的剖视图。参照图7和图8,在管部I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垫圈固定部件5、6卡合的竖壁501,垫圈固定部件5、6的一部分与竖壁501卡合。垫圈固定部件 5、6夹持垫圈部件4的一部分和竖壁501,并将垫圈部件4向竖壁501侧按压。由此,垫圈部件4紧贴于管部I。在垫圈部件4上设有凸部41、42,凸部41、42横亘空气导入孔的全周设置。竖壁501呈环状设置,且为凸棱形状。凸部41、42的数量不限于2,也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凸部。此外这两个凸部41、42的高度也无需相同,可以形成为一方的凸部高于另一方的凸部。凸部41、42被垫圈固定部件5按压而弹性变形从而紧贴于竖壁501。由此,能够防止空气的泄漏。按照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有旋风集尘装置300,其具有导入含有灰尘的绕转气流的导入口和作为空气出口的开口,并具有作为利用绕转气流收集灰尘的尘杯的集尘容器11 ;管部1,其将空气从作为空气出口的开口引导到内置有电动鼓风机2的吸尘器主体;垫圈部件4,其保持管部I与旋风集尘装置300的开口部的气密性;垫圈固定部件5、6,其将垫圈部件固定于管部I。在垫圈部件4与管部I的接触面上,设有用于保持垫圈部件4和管部I的气密性的突起41、42。在管部I的空气流入面全周,设有作为防止脱落壁面的竖壁501,用于防止垫圈部件向管部的空气流入部脱落。垫圈固定部件5、6是近似U字形状。以上详细说明表示了本发明,然而这只是用于例示而不作为限定,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来解释可清楚地理解。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旋风集尘装置和过滤器除尘部件,上述旋风集尘装置,其具有导入含有灰尘的绕转气流的导入口和作为空气出口的开口,并具有利用绕转气流收集灰尘的尘杯;形成有用于从上述尘杯的中心部排气的内筒排气口,用于过滤从该内筒排气口通过的空气的内筒过滤器;上部过滤单元,其设置有通过进一步排出经过了上述内筒过滤器的空气来捕集较小的尘埃的过滤器,上述过滤器除尘部件用于对上述上部过滤单元的过滤器进行除尘,在上述上部过滤单元的过滤器的上方设有上述过滤器除尘部件,此外上述电动吸尘器还具备覆盖上述上部过滤单元的上部的上盖;管部,其将空气从上述作为空气出口的旋风集尘装置的开口部引导到内置有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的上部;环状的垫圈部,其保持上述管部与上述旋风集尘装置的开口部的气密性,上述旋风集尘装置构成为能够装拆于上述吸尘器主体,并且上述管部设置于上述吸尘器主体并具有用于接受来自旋风集尘装置的空气的管开口部,经过了上述内筒过滤器的空气,从上方通过上述过滤器且通过上述上盖,并通过在上述管开口部设置的上述垫圈部向外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上述旋风集尘装置的开口部与上述管开口部相接的面大致垂直地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管部的空气泄漏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具备旋风集尘装置;管部(1),其将空气从旋风集尘装置的作为空气出口的开口引导到内置有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垫圈部件(4),其保持管部(1)与旋风集尘装置的开口部的气密性;固定部件(5、6),其将垫圈部件(4)固定于管部(1)。
文档编号A47L9/00GK102578960SQ20121005196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3日
发明者波户成典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