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852阅读:10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极片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结构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搅拌、涂布、冷压、分条、卷绕或叠片、注液、封装、化成和容量等。其中,电池极片在被压实分条时,容易产生游离颗粒,对极片表面造成污染,对电池内阻和自放电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增强电池性能的稳定性,电池生产厂家对极片表面残留的粉尘粒径和多少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电池极片在卷绕前表面的粉尘的最大颗粒度在8 μ m以下。如果极片表面的残留较大尺寸的颗粒,就会造成锂离子电池的局部微结构应カ集中,导致在进ー步加工和使用过程时的局部破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目前分条机上的刷粉吸尘装置一般包括真空腔和放置在所述真空腔内的毛刷。由于真空腔中风速分布不一致,容易造成腔内风速较低区域颗粒的大量驻留,影响电池性能。而采用毛刷刷粉,常会出现毛刷中嵌入极片表面的颗粒,造成对极片的二次污染。此外,采用现有技术分条机上的刷粉吸尘装置进行除尘时,走带方向向下,刷粉方向向上,吸尘方向向上,这样就造成颗粒从极片出口掉出,造成对新鲜极片的再次污染的问题。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将极片上的粉尘颗粒刷下的同吋、确保颗粒不在真空腔速度较低区域和毛刷中驻留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从而提高分条极片的表面质量,提高采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将极片上的粉尘颗粒刷下的同吋、确保颗粒不在真空腔速度较低区域和毛刷中驻留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从而提高分条极片的表面质量,提高采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包括真空腔、置于所述真空腔内的毛刷和驱动机构,所述真空腔下方设有漏斗形吸尘ロ,所述毛刷设有拨杆。拨杆的作用在于确保嵌入毛刷内部的小颗粒可以通过拨杆的拨动作用弹出,并被漏斗形吸尘ロ吸走,防止毛刷对极片的二次污染。所述漏斗形吸尘ロ的下端将真空腔的底面填满,确保粉尘颗粒接触真空腔底面时全部被漏斗形吸尘ロ吸走,漏斗形吸尘ロ的出口为平滑过渡,确保颗粒无驻留。作为本实用新型清除粉尘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真空腔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漏斗形吸尘ロ,漏斗形吸尘ロ用于除去大颗粒以及实现腔体内除尘能力一致性。作为本实用新型清除粉尘装置的ー种改迸,所述真空腔的上方设有极片出ロ。作为本实用新型清除粉尘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真空腔的下方设有极片进ロ。作为本实用新型清除粉尘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毛刷为并排放置的两个毛刷,毛刷毛质选材应软硬合适,避免坚硬的毛将极片活性物质刷下,同时避免与极片有一定粘接力的外来颗粒不能被刷下。作为本实用新型清除粉尘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实际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极片从真空腔下方的极片进ロ进入,从两并列放置的毛刷之间经过;步骤ニ,极片走带过程中,两毛刷由电机带动转动,两个毛刷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刷粉方向向下,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将大颗粒带走,实现对极片的刷粉功能;步骤三,粉尘被刷下后,真空腔的真空将粉尘带走。在毛刷转动同时,拨杆连续拨动毛刷,将嵌入到毛刷内部的粉尘颗粒弹出,并通过漏斗形吸尘ロ吸走,经清洁过的极片从极片出ロ牵出,实现彻底的粉尘清除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一是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走带方向向上,刷粉方向向下,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将大颗粒带走,改变了原结构中由于走带方向向下,刷粉方向向上,吸尘方向向上造成的颗粒从极片出口掉出,造成对新鲜极片的再次污染的问题;ニ是本实用新型的毛刷设置内设置有拨杆,在毛刷转动完成刷粉的同时,毛刷被拨杆波动,使嵌入其中的粉尘颗粒被弾出,并被真空吸ロ吸走;三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腔腔体及其所连接的漏斗形吸尘ロ等结构均是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优化而得,其设计优化的目标为大颗粒无驻留,使表面分离的颗粒获得及时收集处理。四是本实用新型在将极片上的粉尘颗粒刷下的同吋、确保颗粒不在真空腔速度较低区域和毛刷中驻留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从而提高了分条极片的表面质量,提高了采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清粉尘装置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进ー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如图I、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包括真空腔2、置于所述真空腔2内的毛刷I和驱动机构5,所述真空腔2下方设有漏斗形吸尘ロ 3,所述毛刷I内设有拨杆4。其中,毛刷I毛质选材应软硬合适,避免坚硬的毛将极片9的活性物质刷下,同时避免与极片9有一定粘接力的外来颗粒不能被刷下。拨杆4的作用在于确保嵌入毛刷I内部的小颗粒可以通过拨杆4的拨动作用弹出,并被漏斗形吸尘ロ 3吸走,实现自清洁功能,防止毛刷对极片9的二次污染。所述漏斗形吸尘ロ 3的下端将真空腔2的底面填满,确保粉尘颗粒接触真空腔2底面时全部被漏斗形吸尘ロ 3吸走(即颗粒一旦刷下,必然被漏斗形吸尘ロ 3吸走),漏斗形吸尘ロ 3的出口为平滑过渡,确保颗粒无驻留。其中,所述真空腔2下方均匀分布多个漏斗形吸尘ロ 3。所述真空腔2的上方设有极片出口 6。所述真空腔2的下方设有极片进ロ 7。所述毛刷I为并排放置的两个毛刷I。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此外,整个装置结构紧凑,边角倒圆角,以确保有效清除粉尘。整个结构采用CFD仿真优化设计,腔体结构无死角,粉尘无驻留。·实际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极片9从真空腔2下方的极片进ロ 7进入,从两并列放置的毛刷I之间经过;步骤ニ,极片9走带过程中,两毛刷I由驱动机构5带动转动,两个毛刷I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刷粉方向向下,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将大颗粒带走,实现对极片9的刷粉功能;步骤三,粉尘被刷下后,真空腔2的真空将粉尘带走。在毛刷2转动同时,拨杆4连续拨动毛刷2,将嵌入到毛刷2内部的粉尘颗粒弹出,并通过漏斗形吸尘ロ 3吸走,实现彻底的粉尘清除功能。漏斗形吸尘ロ 3设于下方,极片9走带方向由下向上,此模式可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带走粉尘。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有效地极片9表面粉尘颗粒地完全清理,是通过合理利用气流的动カ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清粉尘装置真空腔2的结构,使得毛刷I将极片9上的粉尘迅速地刷下,表面分离的颗粒获得及时收集处理。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改善锂离子电池极片9的表面质量,但是不限于锂离子电池极片9表面的清粉エ艺,对于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需要对材料或者物件表面进行清粉尘处理的生产行业和技术领域。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掲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掲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ー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ー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包括真空腔(2)、置于所述真空腔(2)内的毛刷(I)和驱动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2)下方设有漏斗形吸尘ロ(3),所述毛刷(I)内设有拨杆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2)下方均匀分布多个漏斗形吸尘ロ(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真空腔(2)的上方设有极片出口(6)。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2)的下方设有极片进ロ(7)。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毛刷(I)为并排放置的两个毛刷(I)。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包括真空腔、置于所述真空腔内的毛刷和驱动机构,所述真空腔下方设有漏斗形吸尘口,所述毛刷内设有拨杆。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走带方向向上,刷粉方向向下,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将大颗粒带走;毛刷设置内设置有拨杆,在毛刷转动完成刷粉的同时,毛刷被拨杆波动,使嵌入其中的粉尘颗粒被弹出,并被真空吸口吸走;本实用新型在将极片上的粉尘颗粒刷下的同时、确保颗粒不在真空腔速度较低区域和毛刷中驻留的极片分条机清除粉尘装置,从而提高了分条极片的表面质量,提高采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文档编号B08B1/00GK202621476SQ2012201040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姜亮, 孙占宇 申请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