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盆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50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回收盆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厨卫用具,具体为带有热回收功能的盆具。
背景技术
家用和商用盆具是常用的集水洗漱用具,如台盆、洗头盆、洗菜盆等。这类盆具遇到连续的热水使用,浪费巨大,温度较高的热水直接从下水口被排除。如传统的理发店洗头盆最为明显,洗头废水直接通过下水管道排放,废水的热能没有得到回收,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盆具,具体的技术方案为热回收盆具,包括盆体,盆体下部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管,热交换管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管可以设置在盆体内壁表面、背面和材质层内,还可以设置在盆体下方。热交换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设置在盆体内壁的底部或者上边缘。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最优化的设计为,热交换管进水口在盆体内壁的最底部,可以与废水进行较为充分的热交换,热交换管的进水口与冷水源连接,出水口在盆体的内壁上边缘,经过预热的水通过出水口导出经过再次加热达到使用温度。热交换管呈螺旋状布置在盆体的内壁上。也可以根据盆体的内壁形状采用其他排列方式。作为优化设计,相邻热交换管之间留有空隙,可以提高废水在盆体内停留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热回收盆具,设置有热交换管,充分将废水中的余热回收用于预热冷水,节约的能源。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壁表面设置热交换管的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壁表面设置热交换管的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壁表面设置热交换管的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壁材质层内设置热交换管的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壁背面设置热交换管的实施例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盆体下方设置热交换管的实施例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整体式热回收洗头盆,包括盆体I,盆体I下部有出水口 11,盆体I内壁布置有热交换管2,热交换管2有进水口 22和出水口 21。热交换管2进水口 22在盆体I内壁的底部,与冷水源连接,出水口 21在盆体I的内壁上边缘。热交换管2呈螺旋状布置在盆体的内壁上。为了增加废水在盆体内停留的时间,如图2和图3所示,靠近盆低的热交换管布置为凸起状或者平面。图4、图5、图6分别是热交换管2位置处于内壁材质层内、内壁里面和盆体I下方的三种实施例,区别在于热交换管位置不同,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换热效果。并且,不管何种位置,热交换管的形式都可以使用螺旋状布置或者S形布置或其他形状,其目的在于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以上实施例都是以台盆为例,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盆具,如洗头盆、 淋浴盆等,且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
权利要求1.热回收盆具,包括盆体(1),盆体(I)下部有出水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管(2),热交换管(2)有进水口(22)和出水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热交换管布置在盆体(I)内壁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热交换管布置在盆体(I)内壁的材质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热交换管布置在盆体(I)内壁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热交换管布置在盆体(I)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I飞任一条所述的热回收盆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管(2)进水口(22)在盆体(I)内壁的底部,与冷水源连接,出水口(21)在盆体(I)的内壁上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I飞任一条所述的热回收盆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管(2)呈螺旋状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用具,具体为热回收盆具。包括盆体,盆体下部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管,热交换管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管可以设置在盆体内壁表面、背面和材质层内,还可以设置在盆体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回收盆具,在盆体内壁设置热交换管,充分将废水中的余热回收用于预热冷水,节约的能源。
文档编号A47K1/04GK202619495SQ2012202106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丁杰, 李玉峰 申请人:无锡博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