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89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自动清洗瓶等硬性容器的装置中,当硬性容器在规定的移动路径上移动的期间,使其倒立在输送用篮筐内,并且在由夹具保持其侧面的状态下,从下方喷出清洗液来清洗容器内部。但是,按照上述以往的清洗装置,当容器为袋等柔软的袋状物时,不能在容器倒立的状态下保持其侧面。因此,以往的清洗装置存在不能自动清洗柔软的袋状容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式的袋状容器(7)的自动清洗装置沿环形的移动路径(I)依次配置有袋状容器(7)的供给部(2)、清洗部(4)、干燥部(5)和排出部(6),动力传递构件(44)环形卷绕在驱动用转动部(41)和从动用转动部(42)之间,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构件(44)上每隔规定间隔设有安装板(45),在各所述安装板(45)的下部设置有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7)的口部(7a)的口部保持件(46),并且在所述安装板(45)的上部设置有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7 )的袋主体部(7b )的袋主体部保持件(47 ),并且设置有使所述驱动用转动部(41)间歇性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4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袋主体部保持件(47 )包括自如地夹持或放开袋状容器(7)的底侧端部的一对夹片(48a、48b、49a、49b)。本实用新型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袋状容器(7)的供给部(2)和排出部
(6)设置有袋状容器(7)的交接装置(14),所述袋状容器(7)的交接装置(14)包括:转动件
(25),利用转动驱动装置(26)而围绕水平轴心以180度间歇性转动;口部保持件(27),设置在所述转动件(25)的一侧部,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7)的口部(7a);以及吸附部
(28),能吸附袋状容器(7)的袋主体部(7b)。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并与以下实施例中的构件标注的附图标记对应。根据上述的自动清洗装置的结构,由于在每隔规定间隔安装于动力传递构件的安装板的下部设置有口部保持件,并且在安装板的上部设置有袋主体部保持件,所以能够使袋状容器以倒立的状态在移动路径上移动,从而可以进行自动清洗。此外,按照交接装置的结构,由于可以在用各自的保持件保持袋状容器的口部和袋主体部的状态下,使转动件转动180度,所以当交接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清洗装置的袋状容器供给部和排出部时,可以容易地将袋状容器以倒立姿势交接到自动清洗装置侧。同时,可以使在自动清洗装置侧清洗后的倒立姿势的袋状容器返回到原有正常姿势并交接到排出装置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清洗装置的整体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清洗装置的整体俯视图。图3是同一实施例的交接装置切掉一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同一实施例的交接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同一实施例的交接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同一实施例的交接装置的要部俯视图。图7是同一实施例的交接装置的要部侧视图。图8是同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断面图。图9是同一实施例的交接装置的要部断面图。图10是图9的A-A箭头方向视图。图11是图9的B-B箭头方向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清洗装置所使用的容器托架的主视图。图13是同一容器托架的侧视图。图14是同一容器托架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自动清洗装置的要部的侧视图。图16是图15的C-C箭头方向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交接装置的要部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 移动路径2 供给部3 预备清洗部4 清洗部5 空气干燥部6 排出部7 袋状容器7a 口部7b袋主体部11输送装置12供给装置13排出装置14交接装置23安装构件25转动件26转动驱动装置27 口部保持件28 吸附件29 进退用缸装置[0048]32驱动侧卡爪35从动侧卡爪37放开用缸装置40转动驱动装置41驱动侧链轮部42从动侧链轮部44滚子链44’传动带46口部保持件47袋主体部保持件48a驱动侧夹板49a从动侧夹板48b固定侧夹板 49b固定侧夹板50转动轴52卡爪52a卡合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自动清洗装置和交接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以下,基于图1 图1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基于图1和图2说明自动清洗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的简要整体结构。袋状容器的供给部2、预备清洗部3、清洗部4、空气干燥部5和排出部6沿环形的移动路径(椭圆形的移动路径)I依次配置。沿所述移动路径I设有输送袋状容器的输送装置11。供给部2和排出部6分别设有交接装置14,所述交接装置14在供给装置12、排出装置13与输送装置11之间进行交接。如图12 图14所示,袋状容器7由口部7a和从口部7a垂下设置的袋主体部7b构成。另外,由于供给部2和排出部6设置的交接装置14为相同的装置,故本说明书中说明供给部2所设置的交接装置。交接装置14为如下装置:从供给装置12以通常的正常姿势(口部7a朝上、袋主体部7b朝下的姿势)一次接收多个袋状容器7,并向输送装置11以180度反转的倒立姿势交付多个袋状容器7。交接装置14包括:架台21,在供给部2 (或排出部6)中沿移动路径配置;转动件25,借助左右一对轴承22围绕与移动路径平行的水平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架台21上;转动驱动装置26,使转动件25沿图4的箭头E方向以180度间歇性转动;以及进退用缸装置29,设置在转动件25侧,使各安装构件23进退。转动件25设置有处于180度对称位置上的一对安装构件23,一对安装构件23与移动路径平行,并且借助于引导构件24向外侧进退自如。[0072]本实施例中,转动件25在180度对称位置配置了一对安装构件23,但也可以将一对安装构件23中的任意一方(图5中上侧的安装构件23和下侧的安装构件23中的任意一方的安装构件23)配置在转动件25上。此外,交接装置14包括:口部保持件27,在转动件25的安装构件23上每隔规定间隔设置,用于保持袋状容器7的口部7a ;以及吸附件28,吸附袋状容器7的袋主体部7b。吸附件28例如由吸附杯和吸引装置构成。如图6和图7所示,口部保持件27包括:驱动侧卡爪32,借助支承销31开闭自如地支承在各安装构件23上;从动侧卡爪35,借助一对扇形齿轮33、34与驱动侧卡爪32联动;弹簧体36,向使两卡爪32、35的前端侧关闭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以及放开用缸装置37,通过向外侧按压各驱动侧卡爪32的基端一侧,以放开两卡爪32、35的前端部。两卡爪32、35的前端部形成有能保持袋状容器7的口部7a的凹部32a、35a。口部保持件27和吸附件28以如下方式安装在安装构件23上,即,在供给装置12侦牝口部保持件27位于吸附件28上方,在输送装置11侧,口部保持件27位于吸附件28下方。这是因为,以正常姿势接收的袋状容器被180度转动后,成为倒立姿势。接着,说明将袋状容器从供给部2输送到排出部6的输送装置11。如图1、图8和图9所示,输送装置11包括:驱动侧链轮部41(驱动侧转动部),以围绕铅直轴心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并且被转动驱动装置40驱动成间歇性转动;从动侧链轮部42 (从动侧转动部),以围绕铅直轴心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以及上下一对滚子链44 (动力传递构件),横跨两链轮部41、42环形卷绕,并且被导轨43引导。此外,输送装置11包括:安装板45,每隔规定间隔安装在一对滚子链44上;口部保持件46,安装在安装板45外侧面的下部,用于保持袋状容器7的口部7a ;以及袋主体部保持件47,设置在安装板45外侧面的上部,用于保持袋状容器7的袋主体部7b。如图9和图11所示,口部保持件46包括:左右一对卡爪52,其一端部借助支承销51、以在水平面内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安装板45侧,并且其另一端的前端部形成能与口部卡合的卡合凹部52a ;以及弹簧体53,朝向使一对卡爪52的一端部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加作用力。袋主体部保持件47具有自如地夹持或放开袋状容器7的底侧端部的一对夹片。更具体而言,如图8 图10所示,袋主体部保持件47包括:固定侧夹板48b,支承袋主体部7b底侧的一端部(左侧端部);驱动侧夹板48a,利用转动轴50的转动,被驱动成能够抵接和离开固定侧夹板48b ;弹簧体47a,朝向使驱动侧夹板48a抵接于固定侧夹板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固定侧夹板4%,支承袋主体部7b底侧的另一端部(右侧端部);以及从动侧夹板49a,借助转动轴50与驱动侧夹板48a联动,能够抵接和离开固定侧夹板49b。在按压外部缸时,利用转动轴50的转动,驱动侧夹板48a离开固定侧夹板48b。驱动侧夹板48a离开固定侧夹板48b时,利用转动轴50的转动,从动侧夹板49a与驱动侧夹板48a联动并离开固定侧夹板49b。通过使驱动侧夹板48a和固定侧夹板48b夹持袋主体部7b底侧的一端部(左侧端部),且从动侧夹板49a和固定侧夹板49b夹持袋主体部7b底侧的另一端部(右侧端部),能够以倒立状态稳定保持袋状各器7。接着,说明供给装置12和排出装置13侧的容器托架。容器托架71包括:支柱部72 ;接收部73,具有能自如地插入或脱开袋状容器7的口部7a的卡合凹部73a,该袋状容器7的口部7a固定在支柱部72的上端部;以及引导部74,具有用于保护袋主体部7b下部的引导凹部74a。使容器托架71的接收部73所保持的袋状容器7脱开时,只要保持口部7a并从接收部73向身前拉出即可。向容器托架71交付袋状容器7时,只要在保持口部7a的状态下插入接收部73侧的卡合凹部73a即可。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动作。在供给装置12侦彳,多个袋状容器7由容器托架71每隔规定间隔排列。该状态下,利用交接装置14侧的放开用缸装置37放开一对卡爪32、35,并且利用进退用缸装置29使安装构件23突出。而后,使放开用缸装置37的杆部退回,利用一对卡爪32、35保持袋状容器7的口部7a。同时,袋状容器7的袋主体部7b被吸附件28吸附。这样,柔软的袋状容器7被完全保持在交接装置14侧。接着,由进退用缸装置29将安装构件23向内侧拉入后,利用转动驱动装置26使转动件25转动180度,使袋状容器7成为倒立姿势(如图4的右侧部所示)。该状态下再次使进退用缸装置29突出,并将安装构件23移动到输送装置11侦U。此时,输送装置11侧的袋主体部保持件47上的驱动侧、从动侧夹板48a、49a,保持利用外部缸的按压而离开固定侧夹板48b、49b的状态。安装构件23移动到输送装置11侧时,袋状容器7的口部7a按压打开口部保持件46的左右的卡爪52,并进入两卡爪52的卡合凹部52a内,从而被两卡爪52保持。在袋主体部7b被保持于吸附件28的状态下,袋主体部7b底侧的左右端部分别被输送装置11的固定侧夹板48b、49b支承。所述状态下,通过使外部缸从按压变成放开,利用转动轴50的转动,驱动侧、从动侧夹板48a、49a沿图9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而后,驱动侧、从动侧夹板48a、49a隔着袋主体部7b底侧的左右端部,分别抵接于固定侧夹板48b、49b。这样,袋主体部7b的底侧端部被一对夹板48a、48b和49a、49b固定。而后,使吸附件28放开,并使安装构件23退回。这样,利用交接装置14,保持于供给装置12侧的多个袋状容器7在其姿势一次反转后被保持在输送装置IU则。如图8所示,在输送装置11侧以倒立姿势保持的袋状容器7在通过预备清洗部3、清洗部4期间,清洗喷嘴81从下方(口部7a)插入袋状容器7的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喷嘴81具有双重管结构,内侧的管供水而外侧的管供给空气。使用清洗喷嘴81,利用水和空气两种流体进行清洗。空气干燥部5与上述同样,从袋状容器7的口部7a向内部吹入干燥空气,对袋状容器7的内部进行干燥。当结束了袋状容器7的干燥时,袋状容器7被移动到排出部6,并由交接装置14使倒立姿势的袋状容器7反转为正常姿势后交付到排出装置13侧。即,进行与上述的从供给部2侧向输送装置11侧的交付相反的动作。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袋状容器7的口部7a的下部设置图13所示的环状突起部7c,当以倒立状态保持袋状容器7时,能防止袋状容器7向下方滑脱。如图15和图16所示,不设置环状突起部7c时,也可以在安装板45侧设置能承接口部7a下端的支承件91。此外,上述实施例中,作为驱动用转动部、从动用转动部和动力传递构件,分别使用了驱动用链轮部41、从动用链轮部42和滚子链44,取而代之,也可以采用驱动用滑轮部、从动用滑轮部和图17所示的传动带44’。传动带44’例如可以采用不锈钢制的钢带、树脂制的同步带、在树脂内部穿有钢丝的铁质橡胶带。使用钢带时,通过使传动带上设置的孔部与滑轮部表面上设置的凸部啮合,从滑轮部向传动带传递动力。使用同步传动带和铁质橡胶带时,传动带和滑轮部双方上设有齿,通过两者的齿啮合从滑轮部向传动带传递动力。
权利要求1.一种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沿环形的移动路径依次配置有袋状容器的供给部、清洗部、干燥部和排出部,所述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的特征在于, 动力传递构件环形卷绕在驱动用转动部和从动用转动部之间,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构件上每隔规定间隔设有安装板, 在各所述安装板的下部设置有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的口部的口部保持件,并且在所述安装板的上部设置有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的袋主体部的袋主体部保持件, 并且设置有使所述驱动用转动部间歇性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主体部保持件包括自如地夹持或放开袋状容器的底侧端部的一对夹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状容器的供给部和排出部设置有袋状容器的交接装置,所述袋状容器的交接装置包括:转动件,利用第二转动驱动装置而围绕水平轴心以180度间歇性转动;口部保持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一侧部,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的口部;以及吸附部,能吸附袋状容器的袋主体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袋状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通过在每隔规定间隔安装于滚子链的安装板的下部设置口部保持件,并且在安装板的上部设置袋主体部保持件,可以使袋状容器以倒立状态在移动路径上移动从而进行自动清洗。动力传递构件(44)环形卷绕在驱动用转动部和从动用转动部之间,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构件(44)上每隔规定间隔设有安装板(45),在各安装板(45)的下部设置有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7)的口部(7a)的口部保持件(46),并且在所述安装板(45)的上部设置有自如地保持或放开袋状容器(7)的袋主体部(7b)的袋主体部保持件(47)。
文档编号B08B9/20GK202951686SQ20122068561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细川徹 申请人: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