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筒成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筒成型机,包括基座及设置于基座内的电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面团挤压机构,与面团挤压机构的挤出口连接设置有筒体成型机构,所述筒体成型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管状型腔,所述管状型腔与面团挤压机构的挤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面筒成型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家用制造面筒/面圈的功能,为家庭用户制作面包圈等环状或筒状食品进行预处理;操作方便,可半自动或全自动完成制作过程,节约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利用该食品料理机制作的面筒/面圈厚薄均匀、形状统一、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面筒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面筒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面食成型等预加工的设备大都是工业级产品,因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目前很少有将其改进或转化为家用的。
[0003]现实中,家庭主妇们因为制作面食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尤其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面食制作构成家务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既消耗体力,又浪费时间。同时,对于面筒状产品,由于其为空心结构,手工制作很难完成,亟需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专用面筒制作机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面筒成型机,该食品料理机制作面筒,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适于家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面筒成型机,包括基座及设置于基座内的电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面团挤压机构,与面团挤压机构的挤出口连接设置有筒体成型机构,所述筒体成型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管状型腔,所述管状型腔与面团挤压机构的挤出口连通。
[0007]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面团挤压机构包括挤压盒和放置于挤压盒内的螺杆,所述挤压盒在远离挤出口一端设置有进料仓。
[0008]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搅拌盒,所述搅拌盒在底部设置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电机轴位置向搅拌盒侧壁延伸的叶片,所述叶片在水平方向形
成一定弧度。
[0009]优选地,所述搅拌盒和进料仓之间设置有活动隔板。
[0010]优选地,所述搅拌盒包括上盖,与搅拌盒铰接连接有用于压紧上盖的压紧框。
[0011]优选地,所述挤压盒在靠近管状型腔位置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挤出口设置于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在管状型腔一侧下方设置有阻挡凸块。
[0012]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挤出口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管状型腔的轴向方向与挤出口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
[0013]优选地,所述内筒沿轴向方向设置有馅料孔,所述内筒在上方连接有漏斗。
[0014]优选地,所述馅料孔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馅料孔、内筒及管状型腔均为回转体结构且三者纵向共轴。
[0015]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启动开关和显示屏,所述电机、启动开关和显示屏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面筒成型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家用制造面筒/面圈的功能,为家庭用户制作面包圈等环状或筒状食品进行预处理;操作方便,可半自动或全自动完成制作过程,节约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利用该食品料理机制作的面筒/面圈厚薄均匀、形状统一、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筒成型机与切面机构配合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筒成型机的筒体成型机构及切面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筒成型机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面机构的转盘和滑块配合动作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面机构的固定盘和滑块配合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3]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包括基座100及设置于基座100内的电机,所述基座100上设置有面团挤压机构I,与面团挤压机构I的挤出口 13连接设置有筒体成型机构2,所述筒体成型机构2包括内筒21和外筒22,所述内筒21和外筒22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管状型腔23,所述管状型腔23与面团挤压机构I的挤出口 13连通。
[0024]所述面团挤压机构I包括挤压盒12和放置于挤压盒12内的螺杆11,挤压盒12在靠近管状型腔23位置设置有固定块13,所述螺杆11 一端由基座100承托并由电机驱动,另一端由固定块13承托,所述挤出口 14设置于固定块13上,所述固定块13在管状型腔23一侧下方设置有阻挡凸块15。所述挤压盒12在远离挤出口 13—端设置有进料仓10,所述基座100上还设置有搅拌盒3,所述搅拌盒3在底部设置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电机轴位置向搅拌盒3侧壁延伸的叶片31,所述搅拌盒3和进料仓10之间设置有活动隔板4,所述搅拌盒3还包括上盖33,与搅拌盒3铰接连接有用于压紧上盖的压紧框32,所述叶片31在水平方向形成一定弧度,以使搅拌装置在转动时形成对面团施以向外的推力效果。
[0025]作为优选,所述挤出口 13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管状型腔23的轴向方向与挤出口13的轴向方向与相互垂直,内筒21沿轴向方向设置有馅料孔24,所述内筒21在上方连接有漏斗8,所述漏斗8和内筒21之间由螺纹扣件活动连接,所述馅料孔24、内筒21及管状型腔23均为回转体结构且三者纵向共轴,所述外筒22与挤压盒12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外筒22通过接口 25与固定盘51之间通过暗扣加定位槽结构活动连接。为了保证馅料在重力作用下能落到馅料口 24的底部,所述馅料孔24的横截面积设置为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0026]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所述面筒成型机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电机、与控制单元连接。
[0027]为了便于操控,所述基座100上还设置有启动开关和显示屏,所述启动开关与显示屏与控制单元连接。
[0028]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工作过程如下:
[0029]在搅拌盒3内加入面粉、水及其他配料后盖上上盖33,转动压紧框32压紧上盖33,,启动开关,则叶片31在电机带动下开始搅拌。[0030]当搅拌盒3内的面粉、水和其他配料搅拌均匀形成面团后,打开活动隔板4,则面团在叶片31的推动下进入面团挤压机构I的进料仓10,在螺杆11的带动和挤压下,面团经由螺杆11缝隙并由挤出口 13出进入管状型腔23并形成圆筒状面筒结构,随着后续面团的持续推挤,面筒逐渐向下移动并由管状型腔23出面口位置挤出,由于定位块13上阻挡凸块15的存在,在面团被挤出挤压盒3时,面团不会直接向下填充,而是要沿水平方向进入管状型腔23后受后续压力的作用而反向填充阻挡凸块15下方的空间,该设计保证进入管状型腔23的面团紧凑均匀,从而使得挤压得到的面筒密度均匀,其中管状型腔23的宽度即为挤出面筒的管壁厚(即包子皮厚度,通常为2-10mm)。根据需要,管状型腔23的宽度可以进行调节(如扩大内筒21的外径等)以适应不同面食产品的要求。如制作包子时,可以采用外径较大的内筒21使管状型腔23的宽度较小,制作馒头时,采用外径较小的内筒21使管状型腔23的宽度较大。
[0031]以上过程即可完成对面筒的制作,在实践中,还可以在筒体成型机构下方设置切刀,以根据需要面筒进行分段。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还公布一种切面机构5,所述切面机构5位于管状型腔23出面口位置。该切面机构5包括固定盘51和相对固定盘51转动的转盘52,所述固定盘51在靠近转盘52 —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定位支柱53,与每个定位支柱53套接设置有一个滑块6,所述滑块6在靠近转盘52 —侧设置有凸柱61,
所述转盘52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径向凹槽521,所述凸柱61的自由端--对应
插入所述径向凹槽521并可沿径向凹槽521滑动,所述滑块6的自由端顺次依靠形成活动切线圆结构,所述滑块6自由端在背离固定盘51 —侧设置有斜面62,所述滑块6及固定支柱53的数量优选为4-20块,滑块6自由端在背离固定盘51 —侧设置有斜面62,在靠近固定盘51 —侧大致为平面,所述斜面62和平面之间由挤断棱线63连接,所述挤断棱线63垂直于滑块6靠近固定盘51 —侧的平面,所述挤断棱线63的长度为2-10mm之间,所述滑块6在自由端形成以挤断棱线63为终端的楔形状结构,与所述转盘52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转盘52转动的驱动机构。
[0032]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驱动手柄54,驱动手柄54通过手柄杆53固定于转盘上,固定盘51和转盘52之间通过暗扣及运动槽相互扣接,固定盘51和转盘52的轴线与管状型腔23的轴相互重合,为了监控面筒的挤出长度,与控制单元连接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管状型腔23出面位置的传感器单元。该传感器单元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的各种方式设置于面筒成型机的不同部位,所述传感器单元可以是为光电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性传感器、行程开关等。如将在转盘52上设置一只光电传感器55或电容式传感器。
[0033]在切面机构5的作用下,当挤出的面筒达到一定长度时,位于转盘上的光电传感器55因收到阻挡切换而反馈信号至控制单元,则控制单元指令螺杆11停止挤压推送,同时指令转盘驱动装置带动转盘52相对固定盘51发生转动,转盘52通过其上的径向凹槽521驱动凸柱61从而带动滑块6绕定位支柱53发生转动,滑块6在运动过程中,相邻滑块在自由端位置始终紧靠相切,整体维持为封闭切线圆结构,随着该切线圆的半径逐渐减小,面筒半径逐渐减少,面筒壁自然对面筒的空心部分进行了填充,而当切线圆的半径最后收缩而接近零时,面筒最终被切断,其中远离固定盘51的部分被滑块6上的斜面62切割形成锥形体并在两个滑块交界位置形成褶皱,而面筒在靠近固定盘51 —侧却形成平面状,进而成为下一个包子的底部。当然,上述切面过程也可由人工操作位于转盘52上的驱动手柄54完成。
[0034]在面筒被切面机构切割过一次后,此后每次切面以前,可以从漏斗8处通过馅料孔24放入相关馅料,从而完成给包子加馅儿的过程,以上动作重复进行,即可完成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制作包子的过程。
[0035]如果制作的面食为馒头,则可以适当缩短管状型腔挤出面筒长度的情况下开始启动切面机构,并无需加馅儿,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0036]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面筒成型机,包括基座及设置于基座内的电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面团挤压机构,其特征在于,与面团挤压机构的挤出口连接设置有筒体成型机构,所述筒体成型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管状型腔,所述管状型腔与面团挤压机构的挤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团挤压机构包括挤压盒和放置于挤压盒内的螺杆,所述挤压盒在远离挤出口 一端设置有进料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搅拌盒,所述搅拌盒在底部设置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电机轴位置向搅拌盒侧壁延伸的叶片,所述叶片在水平方向形成一定弧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盒和进料仓之间设置有活动隔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盒包括上盖,与搅拌盒铰接连接有用于压紧上盖的压紧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盒在靠近管状型腔位置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挤出口设置于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在管状型腔一侧下方设置有阻挡凸块。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口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管状型腔的轴向方向与挤出口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沿轴向方向设置有馅料孔,所述内筒在上方连接有漏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馅料孔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馅料孔、内筒及管状型腔均为回转体结构且三者纵向共轴。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筒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启动开关和显示屏,所述电机、启动开关和显示屏与控制单元连接。
【文档编号】A47J43/20GK203597839SQ20132080307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张义军, 钟华武 申请人: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