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式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上盖和阻尼硅胶件,锅体的外壳上设置有铰链支架,上盖与锅体通过至少一个铰链弹簧相铰接,上盖包括内盖,内盖上设置有与铰链支架相配合的铰链槽,铰链槽与铰链支架通过铰链轴可转动地连接,铰链弹簧设置在铰链轴上,沿铰链槽的长度方向,在铰链槽的两槽壁上设置有容纳槽,阻尼硅胶件固定在容纳槽内,内盖在铰链弹簧的作用下转动打开,铰链支架与阻尼硅胶件相接触,并挤压阻尼硅胶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式电压力锅,有效降低了阻尼硅胶件的装配难度,简化了上盖的整体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减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连体式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连体式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体式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连体式电压力锅开盖时,通常会因为铰链弹簧的弹力过猛造成整机连带性地 跳起和晃动,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在锅体外壳上设置凸 台,面盖和内盖卡合联接,阻尼硅胶块设在内盖的凹槽内,且纵向由面盖卡筋定位;上盖组 件在铰链弹簧的作用下绕转轴开盖时,阻尼硅胶块与凸台接触并摩擦,通过摩擦力减消了 上盖组件开盖时的冲击力,使上盖达到缓慢开盖的效果。
[0003] 上述方案中的阻尼硅胶需要使用内盖凹槽以及面盖卡筋两个零件进行共同固定, 装配方式复杂,且由于零件装配间隙、变形等影响,阻尼硅胶容易发生位移,影响缓慢开盖 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硅胶装配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且不 易发生偏移的连体式电压力锅。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体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 的外壳上设置有铰链支架;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锅体通过至少一个铰链弹簧相铰接,所述 上盖包括内盖,所述内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铰链支架相配合的铰链槽,所述铰链槽与所述铰 链支架通过铰链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铰链弹簧设置在所述铰链轴上,沿所述铰链槽的长 度方向,在所述铰链槽的两槽壁上设置有容纳槽;和阻尼硅胶件,所述阻尼硅胶件固定在所 述容纳槽内,所述内盖在所述铰链弹簧的作用下转动打开,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阻尼硅胶 件相接触,并挤压所述阻尼硅胶件。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式电压力锅,上盖与锅体通过铰链弹簧相铰接,锅体的外 壳上设置有铰链支架,上盖的内盖上设置有与铰链支架相配合的铰链槽,铰链弹簧套设在 连接铰链支架和铰链槽的铰链轴上,在铰链槽的槽壁上设置容纳槽,阻尼硅胶件固定在容 纳槽内,当上盖在铰链弹簧的作用下转动打开时,铰链支架与阻尼硅胶件接触,使得铰链支 架与阻尼硅胶件之间产生摩擦力,而铰链支架挤压阻尼硅胶件,则增大了铰链支架与阻尼 硅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铰链支架与阻尼硅胶件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克 服铰链弹簧带动上盖开启时的冲击力,使得连体式电压力锅达到缓慢开盖的效果;其中,阻 尼硅胶件固定在内盖的容纳槽内,与现有技术将阻尼硅胶块设在内盖的凹槽内,且纵向由 面盖卡筋定位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要一个内盖即可达到固定阻 尼硅胶件的目的,有效降低了阻尼硅胶件的装配难度,简化了上盖的整体结构,从而有效地 提高了装配效率,减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连体式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 阻尼硅胶件在开盖摩擦过程中发生移位,导致缓慢开盖效果差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连体式 电压力锅的缓慢开盖效果,进而保证了成品品质。
[0008]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式电压力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与阻尼硅胶件相配合的 卡孔;所述阻尼硅胶件包括:耐磨部,所述耐磨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卡孔的孔径;卡接 部,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卡孔的孔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小于所述卡 孔的孔径;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卡孔的孔径,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 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耐磨部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 卡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耐磨部嵌入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耐磨部的第二端 的端面可与所述铰链支架相接触。
[0010] 耐磨部的横截面面积和卡接部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均大于卡孔的孔径,连接部的 横截面面积小于卡孔的孔径,当安装阻尼硅胶件时,自卡接部的第二端穿过卡孔,卡接部的 第一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穿过卡孔,卡接在卡孔的一侧,连接部位于卡孔内,耐磨部位于容 纳槽内,并卡接在卡孔的另一侧,这样,将阻尼硅胶件固定在容纳槽内,从而使得阻尼硅胶 件的安装简单方便,有效地降低了阻尼硅胶件的装配难度,提高了阻尼硅胶件的装配效率。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耐磨部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凸出于所述容纳槽 的弧面。
[0012] 耐磨部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凸出于容纳槽的弧面,即阻尼硅胶件与铰链支架相接触 的表面为弧面,这样,使得阻尼硅胶件与铰链支架的接触面积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 而使得阻尼硅胶件与铰链支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稳定,进而保证了连体式电压力锅的缓慢 开盖效果的稳定性。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耐磨部的形状与所述容纳槽的形状相适配。
[0014] 耐磨部的形状与容纳槽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使得阻尼硅胶件的安装简单方便, 同时,保证了阻尼硅胶件与容纳槽之间不会出现因装配间隙产生的阻尼硅胶件发生偏移的 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连体式电压力锅的缓慢开盖效果。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槽和所述耐磨部均呈矩形,所述卡接部 呈圆柱形。
[0016] 矩形和圆柱形均结构简单,易加工成型,另外,与其他形状相比较,矩形结构能够 保证阻尼硅胶件与铰链支架的接触面积基本一致,从而使得阻尼硅胶件与铰链支架之间产 生的摩擦力更加稳定,与其他形状相比较,圆柱形的卡接部更容易与卡孔配合,从而降低了 阻尼硅胶件的装配难度。
[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倒角。
[0018] 第一倒角的设置,可对卡接部穿过卡孔起导向作用,从而使得阻尼硅胶件的安装 更加简单方便。
[00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接部的中部设置有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 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卡孔的孔径。
[0020] 在安装阻尼硅胶件时,卡接部的第二端先穿过卡孔,然后卡接部的第一端利用自 身弹性穿过卡孔,因卡接部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卡孔的孔径,使得卡接部的第一端不 易穿过卡孔,在卡接部的中部设置环形槽,使得环形槽与卡接部的第二端形成手持部,当卡 接部的第一端穿卡孔时,可施加作用力在手持部上,将卡接部的第一端拽过卡孔,从而使得 卡接部的第一端能够轻松地穿过卡孔。
[00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处的槽壁 上设置有第二倒角。
[0022] 第二倒角的设置,可对卡接部的第一端起导向缓冲作用,从而使得卡接部第一端 能够更加轻松地穿过卡孔。
[00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耐磨部、所述卡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式 结构。
[0024] -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耐磨部、卡接部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有效地保证了 耐磨部、卡接部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阻尼硅胶件的使用强度,为了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将耐磨部、卡接部和连接部一体制成,批量生产。
[00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
[0026] -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铰链支架和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有效地保证了铰链支 架和外壳之间的连接强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将铰链支架和外壳一体制 成,批量生产。
[0027]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图1所示的连体式电压力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图2所示的连体式电压力锅中阻尼硅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图2所示的连体式电压力锅中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图2所示的连体式电压力锅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5] 100连体式电压力锅,10内盖,11铰链槽,111容纳槽,1111卡孔,20铰链轴,30铰 链弹簧,40外壳,41铰链支架,50阻尼硅胶件,51耐磨部,52卡接部,521第一倒角,522环形 槽,523第二倒角,5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 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 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 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 下面参照附图1至附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体式电压力锅 100。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体式电压力锅100,包括:锅 体、上盖和阻尼硅胶件50。
[0040] 其中,锅体的外壳40上设置有铰链支架41,上盖与锅体通过两个铰链弹簧30相 铰接,上盖包括内盖10,内盖10上设置有与铰链支架41相配合的铰链槽11,铰链槽11与 铰链支架41通过铰链轴20可转动地连接,两个铰链弹簧30均设置在铰链轴20上,沿铰链 槽11的长度方向,在铰链槽11的两槽壁上设置有容纳槽111,阻尼硅胶件50固定在容纳槽 111内,内盖10在铰链弹簧30的作用下转动打开,铰链支架41与阻尼硅胶件50相接触,并 挤压阻尼娃胶件50。
[0041]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体式电压力锅100,上盖与锅体通过两个铰链弹簧30相铰接, 锅体的外壳40上设置有铰链支架41,上盖的内盖10上设置有与铰链支架41相配合的铰 链槽11,两个铰链弹簧30套设在连接铰链支架41和铰链槽11的铰链轴20上,在铰链槽 11的槽壁上设置容纳槽111,阻尼硅胶件50固定在容纳槽111内,当上盖在铰链弹簧30的 作用下转动打开时,铰链支架41与阻尼硅胶件50接触,使得铰链支架41与阻尼硅胶件50 之间产生摩擦力,而铰链支架41挤压阻尼硅胶件50,则增大了铰链支架41与阻尼硅胶件 5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铰链支架41与阻尼硅胶件50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 克服铰链弹簧30带动上盖开启时的冲击力,使得连体式电压力锅100达到缓慢开盖的效 果;其中,阻尼硅胶件50固定在内盖10的容纳槽111内,与现有技术将阻尼硅胶块设在内 盖的凹槽内,且纵向由面盖卡筋定位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要一个内 盖10即可达到固定阻尼硅胶件50的目的,有效降低了阻尼硅胶件50的装配难度,简化了 上盖的整体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减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连体式电压力 锅100的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阻尼硅胶件50在开盖摩擦过程中发生移位,导致缓慢开盖 效果差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连体式电压力锅100的缓慢开盖效果,进而保证了成品品质;另 夕卜,硅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有效地保证了阻尼硅胶件的使用寿命。
[0042] 当然,铰链弹簧还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此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3] 如图5所不,优选地,铰链支架41与外壳40为一体式结构。
[0044] -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铰链支架41和外壳40为一体式结构,有效地保证了铰 链支架41和外壳40之间的连接强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将铰链支架41 和外壳40 -体制成,批量生产。
[0045]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容纳槽111的槽底设置有与阻尼硅 胶件50相配合的卡孔1111 ;如图3所示,阻尼硅胶件50包括:耐磨部51、卡接部52和连接 部53。
[0046] 其中,如图3所示,耐磨部5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卡孔1111的孔径,卡接部52的第 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卡孔1111的孔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小于卡孔1111的孔径;连接部 5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卡孔1111的孔径,连接部53的一端与卡接部52的第一端相连接,另 一端与耐磨部51的第一端相连接;卡接部52穿过卡孔1111,连接部53位于通孔内,耐磨 部51嵌入容纳槽111内,且耐磨部51的第二端的端面可与铰链支架41相接触。
[0047] 耐磨部51的横截面面积和卡接部52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均大于卡孔1111的孔 径,连接部5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卡孔1111的孔径,当安装阻尼硅胶件50时,自卡接部52 的第二端穿过卡孔1111,卡接部52的第一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穿过卡孔1111,卡接在卡孔 1111的一侧,连接部53位于卡孔1111内,耐磨部51位于容纳槽111内,并卡接在卡孔1111 的另一侧,这样,将阻尼硅胶件50固定在容纳槽111内,从而使得阻尼硅胶件50的安装简 单方便,有效地降低了阻尼硅胶件50的装配难度,提高了阻尼硅胶件50的装配效率。
[0048] 当然,阻尼硅胶件5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容纳槽111内,例如:粘结等,在 此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9] 进一步,优选地,耐磨部51的形状与容纳槽111的形状相适配。
[0050] 耐磨部51的形状与容纳槽111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使得阻尼硅胶件50的安装 简单方便,同时,保证了阻尼硅胶件50与容纳槽111之间不会出现因装配间隙产生的阻尼 硅胶件50发生偏移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连体式电压力锅100的缓慢开盖效果。
[0051] 具体地,耐磨部51、卡接部52和连接部53为一体式结构。
[0052] -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耐磨部51、卡接部52和连接部53为一体式结构,有效 地保证了耐磨部51、卡接部52和连接部5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阻尼硅胶件50的 使用强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将耐磨部51、卡接部52和连接部53-体制 成,批量生产。
[0053] 优选地,容纳槽111和耐磨部51均呈矩形,卡接部52呈圆柱形。
[0054] 矩形和圆柱形均结构简单,易加工成型,另外,与其他形状相比较,矩形结构能够 保证阻尼硅胶件50与铰链支架41的接触面积基本一致,从而使得阻尼硅胶件50与铰链支 架4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更加稳定,与其他形状相比较,圆柱形的卡接部52更容易与卡孔 1111配合,从而降低了阻尼硅胶件50的装配难度。
[0055] 当然,容纳槽111和耐磨部5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菱形等,卡接部52 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0056] 优选地,耐磨部51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凸出于容纳槽111的弧面。
[0057] 耐磨部51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凸出于容纳槽111的弧面,即阻尼硅胶件50与铰链 支架41相接触的表面为弧面,这样,使得阻尼硅胶件50与铰链支架41的接触面积始终保 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得阻尼硅胶件50与铰链支架4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稳定,进而保 证了连体式电压力锅100的缓慢开盖效果的稳定性。
[0058] 可选地,卡接部5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倒角521。
[0059] 第一倒角521的设置,可对卡接部52穿过卡孔1111起导向作用,从而使得阻尼硅 胶件50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0060] 可选地,卡接部52的中部设置有环形槽522,且环形槽52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卡孔 1111的孔径。
[0061] 在安装阻尼娃胶件50时,卡接部52的第二端先穿过卡孔1111,然后卡接部52的 第一端利用自身弹性穿过卡孔1111,因卡接部52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卡孔1111的孔 径,使得卡接部52的第一端不易穿过卡孔1111,在卡接部52的中部设置环形槽522,使得 环形槽522与卡接部52的第二端形成手持部,当卡接部52的第一端穿卡孔1111时,可施 加作用力在手持部上,将卡接部52的第一端拽过卡孔1111,从而使得卡接部52的第一端能 够轻松地穿过卡孔1111。
[0062] 可选地,在环形槽522靠近卡接部52的第一端处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倒角523。
[0063] 第二倒角523的设置,可对卡接部52的第一端起导向缓冲作用,从而使得卡接部 52第一端能够更加轻松地穿过卡孔1111。
[006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式电压力锅,阻尼硅胶件固定在内盖的容纳槽 内,与现有技术将阻尼硅胶块设在内盖的凹槽内,且纵向由面盖卡筋定位的方式相比,本实 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要一个内盖即可达到固定阻尼硅胶件的目的,有效降低了阻 尼硅胶件的装配难度,简化了上盖的整体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减低了生产成 本,进而提高了连体式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阻尼硅胶件在开盖摩擦过程中发 生移位,导致缓慢开盖效果差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连体式电压力锅的缓慢开盖效果,进而保 证了成品品质。
[006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 "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 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 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〇〇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的外壳上设置有铰链支架; 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锅体通过至少一个铰链弹簧相铰接,所述上盖包括内盖,所述内 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铰链支架相配合的铰链槽,所述铰链槽与所述铰链支架通过铰链轴可转 动地连接,所述铰链弹簧设置在所述铰链轴上,沿所述铰链槽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铰链槽的 两槽壁上设置有容纳槽;和 阻尼硅胶件,所述阻尼硅胶件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内盖在所述铰链弹簧的作用 下转动打开,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阻尼硅胶件相接触,并挤压所述阻尼硅胶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与阻尼硅胶件相配合的卡孔; 所述阻尼硅胶件包括: 耐磨部,所述耐磨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卡孔的孔径; 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卡孔的孔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小 于所述卡孔的孔径;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卡孔的孔径,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卡 接部的第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耐磨部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卡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耐磨部嵌入所述容纳槽 内,且所述耐磨部的第二端的端面可与所述铰链支架相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磨部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凸出于所述容纳槽的弧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磨部的形状与所述容纳槽的形状相适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和所述耐磨部均呈矩形,所述卡接部呈圆柱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倒角。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的中部设置有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卡孔的孔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卡接部的第一端处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倒角。
9. 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磨部、所述卡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体式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3828666SQ20142022234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吴建新, 陈华亮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