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开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7320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电动开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开闭装置,其在通过螺丝将壳体安装于设备时,即使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也能抑制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在电动开闭装置中,在壳体的Z方向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用于将壳体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一螺丝分别从与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紧固于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第一安装面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并且,在壳体的Z方向的另一侧的表面也设置有第二安装面和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用于将壳体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二螺丝分别从与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紧固于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第二安装面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
【专利说明】
电动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马达的驱动力驱动输出部件且进行开闭动作的电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驱动输出部件并进行开闭动作的电动开闭装置,例如提出了一种使马桶座和马桶盖进行开闭动作的马桶盖马桶座开闭装置,在所述电动开闭装置中,马达以及输出部件保持于壳体的内侧。
[0003]并且,提出了一种在将电动开闭装置安装于各种设备时,将螺丝从与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紧固于壳体与设备的框架重叠的部分的结构(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11-76105号公报)。
[0004]但是,在从与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紧固螺丝并将壳体安装于各种设备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螺丝的紧固量而导致电动开闭装置发生倾斜,从而使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这种输出部件的倾斜在进行开闭动作时成为多余的负载或动作不良的原因,因此上述结构不优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通过螺丝将壳体安装于设备时,即使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也能够抑制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的电动开闭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开闭装置包括:马达;输出部件,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输出部件;以及壳体,所述马达以及所述输出部件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在所述壳体中,在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一螺丝分别从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紧固于所述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通过螺丝将壳体安装于设备时,由于在壳体的靠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多个第一螺丝分别从与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紧固于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第一安装面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因此即使第一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一安装面规定。因此,即使第一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也能够抑制壳体的姿势、即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的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部分。若根据这种结构,则即使第一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一安装面可靠地规定,因此能够抑制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包括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所述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各自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同,所述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中的接近所述输出部件的第一螺丝紧固部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长。若根据这种结构,则由于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相隔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将壳体可靠地固定为适当的姿势。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输出部件能够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以及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这双方输出旋转,在所述壳体中,在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面和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二螺丝分别从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紧固于所述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若根据这种结构,则无论朝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哪一侧安装壳体,都能够输出旋转。并且,在通过第二螺丝固定壳体时,即使第二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也能够抑制壳体的姿势、即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的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部分。若根据这种结构,则由于即使第二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二安装面可靠地规定,因此能够抑制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包括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所述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各自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同,所述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中的接近所述输出部件的第二螺丝紧固部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长。若根据这种结构,则由于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相隔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将壳体可靠地固定为适当的姿势。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壳体包括:固定有所述马达的主体部的输出侧端部的第一壳体部件;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与该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二壳体部件;以及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三壳体部件,所述输出部件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若根据这种结构,则在通过第一螺丝紧固部将第一壳体部件固定于设备的状态下,能够以适当的姿势配置输出部件。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壳体包括:固定有所述马达的主体部的输出侧端部的第一壳体部件;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与该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二壳体部件;以及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三壳体部件,所述输出部件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所述第二螺丝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部件。若如此构成,则在通过第二螺丝紧固部将第三壳体部件固定于设备的状态下,能够以适当的姿势配置输出部件。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由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开口部突出的筒部构成。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容易地使第一螺丝紧固部从第二壳体部件向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露出。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将所述马达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所述输出部件的减速轮系;检测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部;以及与所述减速轮系中所使用的多个齿轮中的某一齿轮啮合且将该齿轮的旋转传递至所述旋转检测部的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或所述第三壳体部件设置有对所述输出部件的停止位置进行规定的限制部,在所述减速轮系中,比所述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靠输出侧的齿轮直接或借助支承轴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旋转检测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若根据这种结构,则在组装电动开闭装置时,在不设置第二壳体部件的状态下,能够配合使输出部件停止于指定的位置的状态,对准减速轮系的输出侧的齿轮和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设定旋转检测部的基准位置(原点位置)。
[0017]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部件通过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与所述开口部之间的嵌合而被定位,所述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直接或借助所述支承轴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若根据这种结构,则由于能够通过第一螺丝紧固部与开口部之间的嵌合对第一壳体部件与第二壳体部件适当地定位,因此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能够以适当的姿势直接或借助支承轴被支承于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以及所述减速轮系中的与马达小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的大径齿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若根据这种结构,则由于第一齿轮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与第二壳体部件之间,因此能够减小壳体在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厚度尺寸)。
[0019]实用新型效果
[0020]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壳体的靠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将多个第一螺丝分别从与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紧固于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第一安装面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因此即使第一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第一安装面规定。因此,即使第一螺丝的紧固量发生变动,也能够抑制壳体的姿势、即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发生倾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装设有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西式马桶的说明图。
[0022]图2 (a)、图2(b)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3 (a)、图3(b)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4 (a)、图4 (b)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中所使用的减速轮系等的说明图。
[0025]图5 (a)、图5(b)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分解图。
[0026]图6 (a)、图6(b)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中所使用的第一壳体部件的立体图。
[0027]图7(a)?图7(c)是示出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中所使用的第二壳体部件的Z方向的另一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0028]图8 (a)、图8(b)是设置于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减速轮系的立体图。
[0029]图9 (a)、图9(b)是设置于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减速轮系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
[0030]图10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中示出旋转检测部与第一齿轮之间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1](符号说明)
[0032]1 电动开闭装置;
[0033]2 马达;
[0034]3 输出部件;
[0035]4 减速轮系;
[0036]5 壳体;
[0037]7 旋转检测部;
[0038]9 隔壁;
[0039]24马达小齿轮;
[0040]41 第一齿轮;
[0041]42 第二齿轮;
[0042]43第三齿轮;
[0043]44第四齿轮;
[0044]51第一壳体部件;
[0045]52第二壳体部件;
[0046]53第三壳体部件;
[0047]70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
[0048]72电位计;
[0049]171、172 第一螺丝;
[0050]181、182 第二螺丝;
[0051]411大径齿轮;
[0052]511x、511y第一螺丝紧固部;
[0053]531x、531y第二螺丝紧固部;
[0054]537 限制部;
[0055]550第一安装面;
[0056]560第二安装面;
[0057]L 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相互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且将与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L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来进行说明。并且,将电动开闭装置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设为Y方向,将电动开闭装置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设为X方向。并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I,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将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L所延伸的方向设为Z方向来进行说明。并且,将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L所延伸的方向的一侧设为L1,将另一侧设为L2。并且,将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L所延伸的方向的一侧L1与Z方向的一侧Z1设为同一方向,将旋转中心轴线L所延伸的方向的另一侧L2与Z方向的另一侧Z2设为同一方向。
[0059](西式马桶的说明)
[0060]图1是装设有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的西式马桶的说明图。图1所示的西式马桶100包括马桶主体110、覆盖马桶主体110的马桶座120、覆盖马桶座120的马桶盖130以及水箱140等。在马桶座120以及马桶盖130分别设置有电动开闭装置1,马桶座120以及马桶盖130被电动开闭装置1的后述的输出部件驱动并绕旋转中心轴线L旋转。另外,还有时将电动开闭装置1只设置于马桶座120以及马桶盖130中的一者,或只在马桶座120设置电动开闭装置1,通过马桶座120将马桶盖130从关闭姿势切换为打开姿势。
[0061](电动开闭装置1的整体结构以及固定结构)
[0062]图2 (a)、图2(b)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的立体图,图2 (a)、图2(b)分别是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电动开闭装置1的立体图以及从Z方向的另一侧Z2观察电动开闭装置1的立体图。图3(a)、图3(b)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的侧视图,图3 (a)、图3 (b)分别是从X方向的另一侧X2观察电动开闭装置1的侧视图以及从X方向的一侧XI观察电动开闭装置1的侧视图。
[0063]图4 (a)、图4 (b)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中所使用的减速轮系等的说明图,图4 (a)、图4 (b)分别是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减速轮系等的俯视图以及沿减速轮系的齿轮中心等切断电动开闭装置1时的剖视图。即,图4(b)是沿减速轮系的齿轮中心等在Z方向上沿位置Po-Pb-Pd-Pe-Pf-Pg-Ph切断电动开闭装置1时的剖视图。
[0064]如图2(a)、图2(b)、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所示,本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1大致包括:马达2 ;输出部件3,马达2的旋转传递至该输出部件3 ;以及将马达2以及输出部件3保持于内侧的壳体5。并且,本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1包括将马达2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输出部件3的减速轮系4,壳体5将马达2、输出部件3以及减速轮系4保持于内侧。马达2包括:构成有定子的主体部21 ;以及从主体部2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210突出的马达轴22。在马达轴22固接有马达小齿轮24。
[0065]壳体5包括:第一壳体部件51 ;从Z方向的一侧Z1覆盖第一壳体部件51且与第一壳体部件51对置的第二壳体部件52 ;以及从Z方向的另一侧Z2覆盖第一壳体部件51且与第一壳体部件51对置的第三壳体部件53。换句话说,壳体5包括:固定有马达2的主体部21的输出侧端部(Z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210)的第一壳体部件51 ;在Z方向的一侧Z1与第一壳体部件51对置的第二壳体部件52 ;以及在Z方向的另一侧Z2与第一壳体部件51对置的第三壳体部件53。在壳体5中,第一壳体部件51、第二壳体部件52以及第三壳体部件53通过紧固于端部的螺丝504而连接。在本方式中,第一壳体部件51、第二壳体部件52以及第三壳体部件53都由树脂制成。例如,第一壳体部件51以及第三壳体部件53由含有玻璃纤维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制成,第二壳体部件52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树脂制成。
[0066]输出部件3由沿Z方向延伸的筒状部件构成,从Z方向的一侧Z1朝向另一侧Z2包括第一筒部31、直径比第一筒部31的直径大的凸缘部32以及直径比第一筒部31的直径小的第二筒部33。在凸缘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减速轮系4的末级齿轮(第四齿轮44)啮合的齿轮320。
[0067]在本方式中,输出部件3能够从旋转中心轴线L的一侧L1以及另一侧L2这两个方向输出旋转。换句话说,输出部件3能够从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一侧L1以及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L2这两个方向输出旋转。更具体地说,在第一筒部31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第一连接用凹部310,驱动图1所示的马桶座和马桶盖的驱动轴150从Z方向的一侧Z1嵌入到第一连接用凹部310内。此时,如图3(a)所示,在使壳体5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501与西式马桶100的框架170抵接的状态下,将由自攻螺丝构成的两个第一螺丝171、172从Z方向的一侧Z1紧固于框架170以及壳体5,从而将壳体5固定于框架170。
[0068]在第二筒部33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第二连接用凹部330,能够将驱动图1所示的马桶座和马桶盖的驱动轴160从Z方向的另一侧Z2嵌入到第二连接用凹部330内。在本方式中,第一连接用凹部310的内径比第二连接用凹部330的内径大。因此,能够根据驱动轴的外径尺寸选择将驱动轴连接于第一连接用凹部310以及第二连接用凹部330中的某一个。在将驱动轴160嵌入到第二连接用凹部330内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在使壳体5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502与西式马桶100的框架180抵接的状态下,将由自攻螺丝构成的两个第二螺丝181、182从Z方向的另一侧Z2紧固于框架180以及壳体5,从而将壳体5固定于框架180。
[0069]另外,在如图3(a)所示那样将驱动轴150嵌入到第一连接用凹部310内来使用时,也可以如图3(b)所不那样在使壳体5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502与西式马桶100的框架180抵接的状态下,将由自攻螺丝构成的两个第二螺丝181、182从Z方向的另一侧Z2紧固于框架180以及壳体5,从而将壳体5固定于框架180。并且,在如图3 (b)所不那样将驱动轴160嵌入到第二连接用凹部330内来使用时,也可以如图3(a)所示那样在使壳体5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501与西式马桶100的框架170抵接的状态下,将由自攻螺丝构成的两个第一螺丝171、172从Z方向的一侧Z1紧固于框架170以及壳体5,从而将壳体5固定于框架170。
[0070](第一壳体部件51的详细结构)
[0071]图5(a)、图5(b)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的分解图,图5 (a)、图5(b)分别是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在电动开闭装置1中取下第二壳体部件52后的状态的分解图以及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在电动开闭装置1中取下第二壳体部件52和第三壳体部件53后的状态的分解图。图6(a)、图6(b)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中所使用的第一壳体部件51的立体图,图6(a)、图6(b)分别是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第一壳体部件51的立体图以及从Z方向的另一侧Z2观察第一壳体部件51的分解图。
[0072]如图4(a)、图4(b)、图5(a)、图5(b)以及图6 (a)、图6 (b)所不,第一壳体部件51包括:以使厚度方向朝向Z方向的方式沿Y方向延伸的板状部511 ;设置在相对于板状部511位于Y方向的另一侧Y2的端部的外侧圆筒部512 ;以及沿板状部511的端部形成的侧板部513。外侧圆筒部512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端部成为开放端,而在外侧圆筒部512的Z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形成有底板部514。在底板部514形成有在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与输出部件3的第一连接用凹部310重叠的圆形的开口部514a。
[0073]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中,与外侧圆筒部512同轴状的内侧圆筒部515从比底板部514的开口部514a的开口边稍靠外周侧的位置朝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延伸,内侧圆筒部515通过第一筒部31将输出部件3支承为能够旋转。通过内侧圆筒部515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端部同形成于凸缘部32与第一筒部31之间的台阶部325对置,限制输出部件3向Z方向的一侧Z1移动。
[0074]内侧圆筒部515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端部成为开放端,在外侧圆筒部512与内侧圆筒部515之间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槽512a。在槽512a配置有图4所示的环状的施力部件6。在本方式中,施力部件6是由螺旋弹簧形成的辅助弹簧,其一端与输出部件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部件51连接。因此,在输出部件3绕旋转中心轴线L旋转时,施力部件6被扭转。因此,若将施力部件6的螺旋弹簧在向一个方向扭转的状态下与输出部件3以及第一壳体部件51连接,则施力部件6在输出部件3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产生阻力,而在输出部件3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产生作用力。因此,例如,在图1所示的马桶座120和马桶盖130从立起姿势切换为平伏姿势时,能够通过施力部件6产生阻力,而在马桶座120和马桶盖130从平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时,能够通过施力部件6产生作用力。因此,能够顺利切换马桶座120和马桶盖130的姿势。并且,还能够保持马桶座120和马桶盖130自己立起的状态。另外,在外侧圆筒部512的内周面,在周向的多处部位形成有沿Z方向延伸的肋状突部512c,肋状突部512c成为作为施力部件6的螺旋弹簧扩径时的收纳部。
[0075]在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中的Y方向的一侧Y1形成有用于紧固螺丝291、292的孔511a、511b,所述螺丝291、292通过孔511a、511b紧固于马达2的主体部2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210。因此,马达2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51,马达轴22从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的孔511c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在马达轴22固接有马达小齿轮24。
[0076]如图6(a)、图6(b)所示,在板状部511中,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开口部51 le,相对于开口部51 le在Y方向的另一侧Y2形成有直径比开口部51 le的直径大的开口部511f。并且,在板状部511中,在Y方向的另一侧Y2与开口部511f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朝向Z方向的一侧Z1的孔511r。
[0077]并且,在板状部51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在与开口部511f在Z方向的另一侧Z2重叠的位置形成有臂部511g。臂部511g在与开口部511f的中心重叠的位置弯曲,在所述弯曲部分51 li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轴孔51 lh。在臂部51 lg的根部分中,在Z方向的另一侧Z2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筒部511 s,在臂部511 g的末端部分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筒部51 It。
[0078]在板状部51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与开口部511e、511f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筒部511u。并且,在板状部51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Y方向的另一侧Υ2与开口部5Ilf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筒部511v。
[0079](第一螺丝紧固部的结构)
[0080]在板状部51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中,在X方向的一侧XI与开口部511f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呈筒状突出的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在X方向的另一侧X2与孔511c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呈筒状突出的第一螺丝紧固部51 ly。如图3(a)所示,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是在将电动开闭装置1固定于框架170时紧固第一螺丝171、172的部分。另外,第一螺丝紧固部511y与侧板部513通过加强肋511z相连。
[0081 ] 第一螺丝紧固部51 lx、51 ly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位于Z方向的同一位置,构成后述的第一安装面550 (参照图3 (a)、图3 (b))的一部分。
[0082](第三壳体部件53的详细结构)
[0083]在图2(b)、图3(a)、图3(b)、图4(a)、图4(b)以及图5 (a)、图5 (b)中,第三壳体部件53包括:以使厚度方向朝向Z方向的方式沿Y方向延伸的板状部531 ;设置在相对于板状部531位于Y方向的另一侧Y2的端部的外侧圆筒部532 ;以及沿板状部531的端部形成的侧板部533,侧板部533呈从板状部531的端部向Z方向的一侧Z1立起的形状。外侧圆筒部532的Z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成为开放端,而在外侧圆筒部532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端部形成有底板部534。在底板部534形成有与输出部件3的第二连接用凹部330在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重叠的圆形的开口部534a。
[0084]在第三壳体部件53的底板部534 (参照图4(b))中,与外侧圆筒部532同轴状的内侧圆筒部535从比开口部534a的开口边稍靠外周侧的位置朝向Z方向的一侧Z1延伸,内侧圆筒部535通过第二筒部33将输出部件3支承为能够旋转。通过内侧圆筒部535的Z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与凸缘部32对置,限制输出部件3向Z方向的另一侧Z2移动。
[0085]内侧圆筒部535的Z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成为开放端。因此,在外侧圆筒部532与内侧圆筒部535之间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槽。在槽的内部,在周向的多处部位形成有连接外侧圆筒部532与内侧圆筒部535的加强用的板状连接部536。
[0086]在第三壳体部件53中,在槽的内部的在周向上分离的两处形成有比板状连接部536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的限制部537(参照图5(b)),而在输出部件3的凸缘部32的周向的一处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凸部327(参照图8(a))。因此,输出部件3的旋转限制在凸部327与两个限制部537发生干涉为止的角度范围(夹在两个限制部537之间的角度范围)内。
[0087]在第三壳体部件53的板状部531中,在Y方向的一侧Y1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马达2的主体部21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Z方向的另一侧Z2的端部)的圆形的凹部531c。在板状部531的Y方向的一侧Y1的表面中,相对于凹部531c在Y方向的另一侧Y2形成有具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开口部的筒部531e,筒部531e将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的开口部51 le贯通并从板状部511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参照图4(b))。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中,在Y方向的另一侧Y2与筒部531e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筒部531u,筒部531u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的筒部511u在Z方向的另一侧Z2重叠。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与筒部531u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成为凸部531s。
[0088]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中,在X方向的另一侧X2与筒部531u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筒部531t,筒部531t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的筒部511t在Z方向的另一侧Z2重叠。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中,在Y方向的另一侧Y2与筒部531t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筒部531v,筒部531v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的筒部51 lv在Z方向的另一侧Z2重叠。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与筒部531v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成为凸部531r。
[0089]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中,在X方向的另一侧X2与筒部531v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的圆柱部531m,在圆柱部531m的末端面形成有凸部531η。所述圆柱部531m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臂部51 lg的筒部511s在Z方向的另一侧Z2重叠,凸部53 In嵌入到筒部511 s (参照图6 (b))的内侧。
[0090](第二螺丝紧固部以及第二安装面的结构)
[0091]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Y方向的一侧Y1与外侧圆筒部532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呈筒状突出的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X方向的一侧XI和Y方向的一侧Y1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呈筒状突出的第二螺丝紧固部531y。如图3(b)所示,所述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是在将电动开闭装置1固定于框架180时紧固第二螺丝181、182的部分。
[0092]并且,在板状部53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与凹部531c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凸部561,在X方向的一侧XI与凸部561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凸部562。凸部56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凸部562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以及底板部534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位于Z方向的同一位置,构成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二安装面560。
[0093]并且,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与凸部56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凸部562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以及底板部534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位于Z方向的同一位置,构成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二安装面560。如图3(b)所示,所述第二安装面560是在将电动开闭装置1固定于框架180时与框架180抵接的面。
[0094](第二壳体部件52以及第一安装面的详细结构)
[0095]图7(a)?图7(c)是示出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中所使用的第二壳体部件52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 (a)、图7 (b)以及图7 (c)分别是示出第一齿轮41和旋转检测部7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52的位置关系等的说明图、示出第一齿轮41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52的位置关系等的说明图以及旋转检测部7的分解图。
[0096]在图2(a)、图 3(a)、图 3 (b)、图 4 (a)、图 4 (b)、图 5 (a)、图 5(b)以及图 7(a)?图7(c)中,第二壳体部件52包括:以使厚度方向朝向Z方向的方式沿Y方向延伸的板状部521 ;以及沿板状部521的端部形成的侧板部523,侧板部523呈从板状部521的端部向Z方向的另一侧Z2立起的形状。在板状部521中,Y方向的另一侧Y2的端部以沿第一壳体部件51的底板部514的外缘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0097]在板状部521中,在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嵌入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的开口部521x,在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第一螺丝紧固部511y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嵌入第一螺丝紧固部511y的开口部521y。在本方式中,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贯通开口部521x、521y,且比板状部52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进一步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
[0098]在此,在板状部52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形成有:在与马达轴22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的凸部551 ;以及在与第三壳体部件53的筒部531e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的凸部552。凸部55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凸部552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以及底板部514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位于Z方向的同一位置,构成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一安装面550。
[0099]并且,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与凸部551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凸部552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以及底板部514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位于Z方向的同一位置,构成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一安装面550。如图3(a)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面550是在将电动开闭装置1固定于框架170时与框架170抵接的面。
[0100]为了降低噪音,由斜齿轮构成马达小齿轮24和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在板状部52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与马达小齿轮24在Z方向的一侧Z1重叠的位置(与凸部551在Z方向的另一侧Z2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凹部521c,凹部521c的底部在Z方向的一侧Z1支承马达小齿轮24。并且,在板状部52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开口部511e以及形成于第三壳体部件53的筒部531e在Z方向的一侧Z1重叠的位置(与凸部552在Z方向的另一侧Z2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凹部 521e。
[0101]并且,在板状部52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轴孔511h在Z方向的一侧Z1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筒部52lh。并且,在板状部52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筒部52lh的周围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开口的三个筒部52 lp。
[0102]在板状部521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X方向的另一侧X2以及Y方向的另一侧Y2形成有向Z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圆柱部521r,圆柱部521r与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的孔511r在Z方向的一侧Z1重叠。在圆柱部521r形成有凸部52lw,凸部52lw嵌入到第一壳体部件51的孔511r中(参照图6(a))。
[0103](减速轮系4的结构)
[0104]图8 (a)、图8 (b)是设置于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的减速轮系4的立体图,图8 (a)、图8 (b)分别是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减速轮系4的立体图以及从Z方向的另一侧Z2观察减速轮系4的立体图。
[0105]如图4(a)、图4(b)以及图8 (a)、图8 (b)所示,设置于电动开闭装置1的减速轮系4在从马达小齿轮24朝向输出部件3的传递路径上依次包括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第四齿轮44。
[0106]第一齿轮41包括:与马达小齿轮24卩齿合的大径齿轮411 ;以及与大径齿轮411同轴地一体形成的小径齿轮412,大径齿轮411与小径齿轮412 —体地旋转。第一齿轮41被支承轴410支承为能够旋转,支承轴410贯通第一壳体部件51的开口部511e,支承轴410的两端被第二壳体部件52的轴孔521e以及第三壳体部件53的筒部531e保持。在该状态下,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位于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二壳体部件52之间,第一齿轮41的小径齿轮412位于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二壳体部件52之间以及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这两处。
[0107]第二齿轮42包括:与第一齿轮41的小径齿轮412啮合的大径齿轮421 ;以及与大径齿轮421同轴地设置的小径齿轮422,大径齿轮421与小径齿轮422 —体地旋转。第二齿轮42被支承轴420支承为能够旋转,支承轴420的两端被第一壳体部件51的筒部511u以及第三壳体部件53的筒部531u保持。因此,第二齿轮42整体位于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
[0108]第三齿轮43包括:与第二齿轮42的小径齿轮422啮合的大径齿轮431 ;以及与大径齿轮431同轴地形成的小径齿轮432,大径齿轮431与小径齿轮432 —体地旋转。第三齿轮43被支承轴430支承为能够旋转,支承轴430的两端被第一壳体部件51的筒部51 It和第三壳体部件53的筒部531t保持。因此,第三齿轮43整体位于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
[0109]第四齿轮44包括:与第三齿轮43的小径齿轮432啮合的大径齿轮441 ;以及与大径齿轮441同轴地一体形成的小径齿轮442,大径齿轮441与小径齿轮442 —体地旋转。形成于输出部件3的凸缘部32的外周面的齿轮320与小径齿轮442啮合。在此,齿轮320的外径比小径齿轮442的外径大。第四齿轮44被支承轴440支承为能够旋转,支承轴440的两端被第一壳体部件51的筒部511v以及第三壳体部件53的筒部531v保持。因此,第四齿轮44整体位于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
[0110]在如此构成的减速轮系4中,在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第四齿轮44的齿面涂抹有润滑脂,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第四齿轮44都作为带润滑脂的齿轮构成。并且,在马达小齿轮24以及输出部件3的齿轮320的齿面也涂抹有润滑脂。
[0111](转矩限制器的结构)
[0112]图9 (a)、图9 (b)是设置于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的减速轮系4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图9 (a)、图9 (b)分别是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第二齿轮的立体图以及从Z方向的一侧Z1观察第二齿轮的分解图。
[0113]如图9(a)、图9(b)所示,第二齿轮42由形成有大径齿轮421的杯状的第一旋转部件48以及形成有小径齿轮422的第二旋转部件49构成,转矩限制器47被构成在第一旋转部件48与第二旋转部件49之间。更具体地说,在第一旋转部件48的圆筒状主体部481的外周面形成有大径齿轮421,而在圆筒状主体部481的内周面形成有锯齿部480,在所述锯齿部480沿周向反复连续形成有从Z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的凹部482。
[0114]与此相对,第二旋转部件49包括:在外周面形成有小径齿轮422的第一筒部491 ;以及与第一筒部491在Z方向的另一侧Z2相邻的第二筒部492,在第二筒部492的外周面形成有从周向的三处向周向的同一方向延伸的弹性变形部490。并且,在弹性变形部490的末端形成有咬入到第一旋转部件48的凹部482内的凸部493。
[0115]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第二旋转部件49与第一旋转部件48 —体地旋转,但在第一旋转部件48被施加过大的负载时,弹性变形部490的凸部493向在周向相邻的凹部482移动,从而第二旋转部件49的旋转传递不到第一旋转部件48。
[0116](旋转检测部的结构)
[0117]如图4(a)、图4(b)以及图7(a)?图7(c)所示,本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1包括检测输出部件3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部7。在本方式中,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设置有与第四齿轮44的小径齿轮442啮合并将第四齿轮44的旋转传递至旋转检测部7的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旋转检测部7根据通过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检测的第四齿轮44的旋转位置检测输出部件3的旋转位置。
[0118]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包括:圆盘状的齿轮部701 ;从齿轮部701向Z方向的一侧Z1突出的第一轴部703 ;以及从齿轮部701向Z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第二轴部704。在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中,第一轴部703的端部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52的筒部52lh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轴部704的端部被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筒部511h支承为能够旋转。
[0119]在本方式中,旋转检测部7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二壳体部件52之间具有与柔性布线基板77连接的电路板71和装配于电路板71的电位计72。省略对电位计72的详细说明,但电位计72具有相对于电阻器滑动连接的电刷。
[0120]电路板71通过螺丝717等固定于第二壳体部件52的三个筒部521p,且以在Z方向的一侧Z1对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的板状部511的开口部51 If (参照图6(a)、图6(b)等)进行覆盖的方式配置。但是,在电路板71的与开口部511f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710。因此,能够使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第一轴部703的端部贯通开口部511f以及电位计72的孔720,从而插入到第二壳体部件52的筒部521h中。
[0121]在本方式中,第一轴部70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成为平坦面,其剖面呈D形状。并且,电位计72的孔720也具有D形状的开口形状。因此,在使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第一轴部703的端部贯通电位计72的孔720的状态下,电位计72的电刷与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 —同移位。
[0122](隔壁的结构)
[0123]图10是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开闭装置1中示出旋转检测部7与第一齿轮41之间的结构的剖视图。
[0124]如图10所示,在本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1中,旋转检测部7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二壳体部件52之间具有电位计72,所述电位计72配置在与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在第一齿轮41的径向外侧相邻的位置。在本方式中,旋转检测部7位于比第一齿轮41靠上方的位置(Y方向的另一侧Y2)。
[0125]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第四齿轮44作为涂抹有润滑脂的带润滑脂的齿轮构成,因此,旋转检测部7配置在与带润滑脂的齿轮在带润滑脂的齿轮的径向外侧相邻的位置。但是,在减速轮系4中,只有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与马达小齿轮24 —同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二壳体部件52之间,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第四齿轮44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并且,在旋转检测部7与马达小齿轮24之间存在有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因此,与旋转检测部7相邻的带润滑脂的齿轮只是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
[0126]在本方式中,如图7(a)、图7(b)以及图9 (a)、图9 (b)所示,在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与旋转检测部7之间设置有隔壁9。在本方式中,隔壁9由从第二壳体部件52中的靠第一壳体部件51所处的一侧的表面向第一壳体部件51突出的板状的凸部构成。因此,隔壁9从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 (与旋转检测部7相邻的带润滑脂的齿轮)与旋转检测部7所夹持的对置区域延伸至与连接大径齿轮411的中心与旋转检测部7的中心的线相交的X方向的一侧XI以及另一侧X2。并且,隔壁9连续延伸至设置于X方向的两侧的侧板部523的内表面(壳体内壁),隔壁9的两端与第二壳体部件52的侧板部523相连。在此,所谓的大径齿轮411与旋转检测部7所夹持的对置区域是指连接大径齿轮411的X方向的一侧XI的端部与旋转检测部7的X方向的一侧XI的端部的线同连接大径齿轮411的X方向的另一侧X2的端部与旋转检测部7的X方向的另一侧X2的端部的线所夹持的区域。在本方式中,构成隔壁9的凸部包括以沿着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的方式弯曲的圆弧部90。
[0127]隔壁9与第二壳体部件52的筒部521h相连,隔壁9与筒部521h相连的部分成为用于配置电路板71的角部分的切口 91。因此,虽然隔壁9的与筒部521h相连的部分的深度变小与切口 91的深度相应的量,但即便如此,也如图10所示那样处于从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覆盖旋转检测部7的状态。
[0128](电动开闭装置1的制造工序)
[0129]在本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1的制造工序中,首先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配置输出部件3以及减速轮系4中所使用的多个齿轮中的比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靠输出侧的齿轮,在该状态下,调整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角度位置。在本方式中,由于在减速轮系4中比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靠输出侧的齿轮只有第四齿轮44,因此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配置第四齿轮44的状态下,调整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角度位置。另外,在本方式中,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马达2也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51与第三壳体部件53之间,且在只配置第一齿轮41之前的状态下调整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角度位置。
[0130]更具体地说,在输出部件3的凸部327与限制部537抵接的停止状态下,使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与第四齿轮44啮合。此时,在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标注表示在此状态下应与第四齿轮44啮合的齿的标记(未图示)。并且,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角度位置和电位计72的角度位置由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第一轴部703的D形状以及电位计72的孔720的D形状决定。因此,在输出部件3的凸部327与限制部537抵接的停止状态(基准状态)下,只要使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的指定的齿与第四齿轮44啮合,便能够使电位计72的角度位置与输出部件3的基准状态吻合。
[0131](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0132]如以上的说明,在本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1中,在壳体5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550和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用于将壳体5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一螺丝171、172分别从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平行的方向紧固于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第一安装面550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在此,由于Z方向的一侧Z1是与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一侧L1相同的方向,因此,换言之,在壳体5中的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一侧L1的表面中,用于将壳体5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设置于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一安装面550。因此,即使如图3(a)所示那样在紧固第一螺丝171、172时第一螺丝171、172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5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一安装面550规定。而且,由于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 ly的Z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构成第一安装面550的一部分,因此即使第一螺丝171、172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5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一安装面550可靠地规定。因此,即使第一螺丝171、172的紧固量发生变动,也能够抑制壳体5的姿势、即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发生倾斜。
[0133]在此,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包括在壳体5的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与输出部件3之间的距离不同的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在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比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中的接近输出部件3的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与输出部件3在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长。因此,由于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之间相隔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将壳体5可靠地固定为适当的姿势。
[0134]并且,在壳体5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面560和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用于将壳体5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二螺丝181、182分别从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平行的方向紧固于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第二安装面560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在此,由于Z方向的另一侧Z2是与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L2相同的方向,因此,换句话说,在壳体5中的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L2的表面中,用于将壳体5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设置于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二安装面560。因此,即使如图3(b)所示那样在紧固第二螺丝181、182时第二螺丝181、182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5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二安装面560规定。而且,由于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表面构成第二安装面560的一部分,因此即使第二螺丝181、182的紧固量发生变动,壳体5的姿势也能够被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二安装面560可靠地规定。因此,即使第二螺丝181、182的紧固量发生变动,也能够抑制壳体5的姿势、即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发生倾斜。
[0135]在此,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包括在壳体5的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与输出部件3之间的距离不同的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在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比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中的靠近输出部件3的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与输出部件3在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长。因此,由于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相隔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将壳体5可靠地固定为适当的姿势。
[0136]并且,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设置于第一壳体部件51,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设置于第三壳体部件53。并且,输出部件3被第一壳体部件51以及第三壳体部件53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无论在通过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固定壳体5以及通过第二螺丝紧固部531x、531y固定壳体5的哪一种情况下,都能以适当的姿势配置输出部件3。
[0137]并且,由于第二壳体部件52不被施加大的荷载,因此第二壳体部件52不需要具有较大的强度。因此,能够构成薄的第二壳体部件52,且能够使用价格低的通用树脂构成第二壳体部件52。
[0138]并且,由于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由从第一壳体部件51向第二壳体部件52的开口部521x、521y突出的筒部构成,因此能够容易使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从第二壳体部件52向Z方向的一侧Z1露出。而且,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嵌合于开口部521x、521y,从而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对第一壳体部件51和第二壳体部件52进行定位。换言之,第一壳体部件51和第二壳体部件52通过第一螺丝紧固部511x、511y与开口部521x、521y之间的嵌合而被定位。因此,能够直接通过第一壳体部件51和第二壳体部件52以适当的姿势对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70进行支承。
[0139]并且,在本方式的电动开闭装置1中,在减速轮系4中所使用的齿轮涂抹有润滑月旨,但在与旋转检测部7在径向外侧相邻的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与旋转检测部7之间设置有隔壁9。因此,润滑脂不易附着于旋转检测部7,从而能够抑制由于附着润滑脂而发生旋转检测部7检测错误等不良状况。
[0140]特别是由于与马达小齿轮24啮合的第一齿轮41转速快,因此润滑脂容易由于离心力而飞散,但根据本方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润滑脂附着于旋转检测部7。并且,由于旋转检测部7和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位于被第一壳体部件51和第二壳体部件52划定的空间内,因此从第一齿轮41飞散的润滑脂容易附着于旋转检测部7,但根据本方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隔壁9抑制润滑脂附着于旋转检测部7。并且,隔壁9从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 (与旋转检测部7相邻的带润滑脂的齿轮)与旋转检测部7所夹持的对置区域延伸至X方向的一侧XI以及X方向的另一侧X2,且连续延伸至设置于X方向的两侧的侧板部523的内表面(壳体内壁)。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润滑脂附着于旋转检测部7。
[0141]并且,由于隔壁9由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52中的与第一壳体部件51对置的表面的凸部形成,因此具有不必另外追加构成隔壁9的部件的优点。在此,隔壁9也可以由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51中的与第二壳体部件52对置的表面的凸部构成。但是,在本方式中,由于通过设成大径齿轮411在Z方向的一侧Z1 (靠第二壳体部件52的一侧)与旋转检测部7的电路板71重叠的结构来实现壳体5的薄型化,因此优选在第二壳体部件52中的与第一壳体部件51对置的表面形成隔壁9。
[0142]并且,由于旋转检测部7以重力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比隔壁9和第一齿轮41的大径齿轮411 (带润滑脂的齿轮)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润滑脂由于自身重力而附着于旋转检测部7。
[0143]并且,在本方式中,由于旋转检测部7包括电位计72,因此若在电位计72的接点处附着大量的润滑脂,则容易发生严重的不良状况,因此显著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设置隔壁9来抑制润滑脂附着。
[0144](其他实施方式)
[014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分别从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平行的方向紧固第一螺丝171、172的结构,但即使在分别从相对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倾斜的方向紧固第一螺丝171、172时,只要设置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一安装面550,就能够以适当的姿势固定壳体5。同样地,即使在分别从相对于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轴线L倾斜的方向紧固第二螺丝181、182时,只要设置与旋转中心轴线L正交的第二安装面560,就能够以适当的姿势固定壳体5。
[014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第四齿轮44通过支承轴被壳体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第四齿轮44的一部分或全部包括被壳体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轴的结构。
[0147]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电动开闭装置1驱动马桶座和马桶盖,但也可以是驱动对向洗衣机的洗衣槽投入洗涤物的洗涤物投入口进行开闭的盖体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开闭装置包括: 马达; 输出部件,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输出部件;以及 壳体,所述马达以及所述输出部件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在所述壳体中,在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一螺丝分别从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紧固于所述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的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包括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所述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各自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同, 所述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两个第一螺丝紧固部中的接近所述输出部件的第一螺丝紧固部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件能够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以及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这双方输出旋转, 在所述壳体中,在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面和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于设备的多个第二螺丝分别从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紧固于所述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的靠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螺丝紧固部包括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所述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各自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同, 所述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两个第二螺丝紧固部中的接近所述输出部件的第二螺丝紧固部与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固定有所述马达的主体部的输出侧端部的第一壳体部件;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与该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二壳体部件;以及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三壳体部件, 所述输出部件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固定有所述马达的主体部的输出侧端部的第一壳体部件;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与该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二壳体部件;以及在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对置的第三壳体部件, 所述输出部件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 所述第二螺丝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由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开口部突出的筒部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将所述马达的旋转减速并传递到所述输出部件的减速轮系;检测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部;以及与所述减速轮系中所使用的多个齿轮中的某一齿轮啮合且将该齿轮的旋转传递至所述旋转检测部的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 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或所述第三壳体部件设置有对所述输出部件的停止位置进行规定的限制部, 在所述减速轮系中,比所述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靠输出侧的齿轮直接或借助支承轴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旋转检测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将所述马达的旋转减速并传递到所述输出部件的减速轮系;检测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部;以及与所述减速轮系中所使用的多个齿轮中的某一齿轮啮合且将该齿轮的旋转传递至所述旋转检测部的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 在所述减速轮系中,比所述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靠输出侧的齿轮直接或借助支承轴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旋转检测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部件通过所述第一螺丝紧固部与所述开口部之间的嵌合而被定位, 所述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直接或借助所述支承轴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检测用从动齿轮以及所述减速轮系中的与马达小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的大径齿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
【文档编号】A47K13/10GK204120930SQ20142053225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宫下敏臣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