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及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598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及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及电压力锅,蒸汽排出装置包括:包括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通断机构和排气柱,排气柱上设有与容器内部高压腔室连通的第一排气孔和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排气孔,通断机构设置在排气柱的一侧且能够在接通和断开状态间进行切换,通断机构切换为接通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与排气柱形成供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连通的空腔,来引导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并形成第一排气通道;通断机构切换为断开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使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隔断,以阻止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排出装置能够降低排气噪音,而且降低了漏气的风险。
【专利说明】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及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及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电压力锅采用压力进行烹饪,大大缩短了烹饪时间,成为使用越来越广泛的厨房电器。电压力锅在锅盖和锅体之间采用密封结构,在烹饪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压状态,烹饪结束后再通过排气装置将锅体内的高压水蒸汽释放。
[0003]现有技术的电压力锅主要通过手动推动或者电磁阀推动限压阀来达到排气的目的,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锅盖上设有限压阀Ia和排气管2a,排气管2a设置在限压阀Ia内部并通过与限压阀Ia的接触形成锅内的压力腔,传递杆3a位于限压阀Ia的底部,可以通过手推或者电磁阀8a推动的方式顶起限压阀la,使限压阀Ia与排气管2a脱离,从而使锅内的高压水蒸汽从排气孔排出。电磁阀8a的前端连接推杆6a,推杆6a的外部套设动力复位弹簧7a,当电磁阀8a通电时,推杆6a沿着导向柱4a向上运动,进而带动传递杆3a向上运动顶起限压阀la。当排气结束后,限压阀Ia在复位弹簧5a的作用下落下。
[0004]这种排气装置所排出的水蒸汽压力较大,出口速度较快,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且使用外力顶起限压阀的方式经过多次排气后,限压阀顶针可能会因碰伤而导致漏气现象,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及电压力锅,能够降低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及电压力锅,能够降低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包括排气组件1,排气组件I包括通断机构和排气柱105,排气柱105上设有与容器内部高压腔室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051和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排气孔1052,通断机构设置在排气柱105的一侧且能够在接通和断开状态间进行切换,
[0008]通断机构切换为接通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与排气柱105形成供第一排气孔1051和第二排气孔1052连通的空腔,来引导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并形成第一排气通道A ;通断机构切换为断开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使第一排气孔1051和第二排气孔1052隔断,以阻止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
[0009]进一步地,通断机构包括:电磁铁101、复位弹簧102和推杆头103,电磁铁101的端面与排气柱105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且电磁铁101与排气柱105的一侧形成供推杆头103运行的内腔,推杆头103能够在电磁铁101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102的作用力在内腔内收回,形成空腔,并打开第一排气通道A。
[0010]进一步地,推杆头103上靠近排气柱105的一端设有推杆头密封圈104。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降噪组件2,降噪组件2包括顺次连接的排气接头201、排气接头密封圈202、蒸汽阀座203、蒸汽阀密封圈204和蒸汽阀盖205,排气接头201通过连接装置与排气组件I连接,能够使蒸汽从第二排气孔1052导入到降噪组件2中,再从设置在蒸汽阀盖205上的蒸汽阀排气孔2051排出。
[0012]进一步地,蒸汽阀盖205上设有多组隔条2052,隔条2052将蒸汽阀盖205与蒸汽阀座203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连通的腔体。
[0013]进一步地,连接装置为柔性管道3,柔性管道3的一端通过排气柱软管接头1053与第二排气孔1052连接,另一端与排气接头201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排气柱105中心的排气管107和限压阀106,排气管107的轴心上设有第三排气孔1071,第三排气孔1071与设置在限压阀106上的孔形成第二排气通道B,第二排气通道B处于常闭状态,当气压超过预设压力阈值时,限压阀106被顶起进行排气。
[0015]进一步地,第二排气通道B通过设置在限压阀106上的限压阀顶针1061与第三排气孔1071的弧面接触实现密封。
[0016]进一步地,空腔为圆柱形,第一排气孔1051设置在排气柱105上与空腔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第二排气孔1052设置在排气柱105上与空腔的圆周相对应的位置。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上述的蒸汽排出装置。
[00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排出装置,改变了将电压力锅内的蒸汽直接排出的方式,将通断机构切换为接通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与排气柱形成供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连通的空腔,并形成迂回的第一排气通道,从而将容器内部高压腔室的蒸汽间接排出外界,这种装置延长了蒸汽的传播路径,减缓了蒸汽的冲击力及气流流速,达到降低排气噪音的效果,而且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使用外力顶起或倾斜限压阀的方式经过多次排气后,限压阀顶针可能会因碰伤而导致的漏气现象,降低了漏气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压力锅蒸汽排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排气组件的分解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排气柱的主视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排气组件与降噪组件装配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降噪组件的分解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再一个实施例的蒸汽阀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再一个实施例的排气路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排气柱的三维图;
[00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排出装置在电压力锅中的安装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Ia 一限压阀;2a —排气管;3a —传递杆;4a —导向柱;5a —复位弹簧;6a —推杆;7a —动力复位弹簧;8a —电磁阀;
[0032]I 一排气组件;2 —降噪组件;3 —柔性管道;4 一锅盖5 —钢盖;101 —电磁铁;102 一复位弹簧;103 —推杆头;104 —推杆头密封圈;105 —排气柱;106 —限压阀;107 —排气管;1051 —第一排气孔;1052 —第二排气孔;1053 —排气柱软管接头;1061 —限压阀顶针;1071 —第三排气孔;201 —排气接头;202 —排气接头密封圈;203 —蒸汽阀座;204 一蒸汽阀密封圈;205 —蒸汽阀盖;2051 —蒸汽阀排气孔;2052 —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4]发明人注意到现有技术的蒸汽排出装置产生的噪音较大,手动操作时容易烫手,主要原因是:在这种结构方式中,限压阀Ia被顶起后,锅内的压力腔与外界通过排气管2a直接连通,高压水蒸汽通过较短的直线通道直接排出,出口时仍然保持着很大的压力。因而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蒸汽排出装置用来缓冲气体排出时的冲击力,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如图2所示的排气组件分解图和图3所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包括:包括排气组件1,排气组件I包括通断机构和排气柱105,排气柱105上设有与容器内部高压腔室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051和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排气孔1052,通断机构设置在排气柱105的一侧且能够在接通和断开状态间进行切换,通断机构切换为接通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与排气柱105形成供第一排气孔1051和第二排气孔1052连通的空腔,来引导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并形成第一排气通道A ;通断机构切换为断开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使第一排气孔1051和第二排气孔1052隔断,以阻止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根据排气速度的需求,第一排气孔1051和第二排气孔1052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0036]这一实施例中的蒸汽排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传统的蒸汽排出装置将蒸汽直接排出的方式,将通断机构切换为接通状态时,通断机构能够与排气柱105形成供第一排气孔1051和第二排气孔1052连通的空腔,并形成迂回的第一排气通道A,从而将容器内部高压腔室的蒸汽间接排出外界,这种装置延长了蒸汽的传播路径,减缓了蒸汽的冲击力及气流流速,使得气体出口压力和速度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达到降低排气噪音的技术效果;而且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使用外力顶起或倾斜限压阀的方式经过多次排气后,限压阀顶针可能会因碰伤而导致的漏气现象,降低了漏气的风险。
[0037]上一实施例中的通断机构可以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磁控制或者智能控制的方法,当应用在电压力锅中时,通断机构可以在烹饪过程中靠预设的程序实现自动间歇排气,这样能够避免近距离手动排气时带来烫手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在烹饪结束后靠手动按钮或旋钮人工排气。当然这种装置不仅限于用在电压力锅中,也可用于其它需要排出高压气体的设备中。下面将对采用电磁控制的蒸汽排出装置进行详细的阐述。
[003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通断机构包括:电磁铁101、复位弹簧102和推杆头103,电磁铁101的端面与排气柱105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且电磁铁101与排气柱105的一侧形成供推杆头103运行的内腔,推杆头103能够在电磁铁101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102的作用力在内腔内收回,形成空腔,并打开第一排气通道A。
[0039]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避免漏气,可以在推杆头103上靠近排气柱105的一端设置推杆头密封圈104。
[0040]优选地,空腔设计为圆柱形,如图4所示的排气柱的主视图,第一排气孔1051设置在排气柱105上与空腔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第二排气孔1052设置在排气柱105上与空腔的圆周相对应的位置。
[0041]这种实施例的蒸汽排出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当电磁铁101通电时,推杆头103克服复位弹簧102的作用力在内腔向后收回,带动推杆头103前端的推杆头密封圈104释放第一排气孔1051,并形成空腔,蒸汽通过第一排气孔1051从电压力锅内进入到第一排气通道A,进而通过第二排气孔1052排出外界。当电磁铁101断电时,推杆头103在复位弹簧102的作用下带动前端的推杆头密封圈104隔断第一排气孔1051和第二排气孔1052,以阻止电压力锅内的气体向外界排出。为了达到更优的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降噪组件2,如图3所示的工作原理图、图5所示的排气组件与降噪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和图6所示的降噪组件分解图,降噪组件2包括顺次连接的排气接头201、排气接头密封圈202、蒸汽阀座203、蒸汽阀密封圈204和蒸汽阀盖205,排气接头201通过连接装置与排气组件I连接,能够使蒸汽从第二排气孔1052导入到降噪组件2中,再从设置在蒸汽阀盖205上的蒸汽阀排气孔2051排出。
[0042]优选地,如图7所示,可以在蒸汽阀盖205上设有多组隔条2052,隔条2052将蒸汽阀盖205与蒸汽阀座203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连通的腔体。
[0043]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可以是刚性或者柔性管道,如图3所示的工作原理图和图8所示的排气路径示意图,当采用柔性管道3连接排气组件I和降噪组件2时,柔性管道3的一端通过排气柱软管接头1053与第二排气孔1052连接,另一端与排气接头201连接。柔性管道允许排气组件和降噪组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而且采用柔性管道使得装配和更换过程更为方便。
[0044]带有降噪组件的蒸汽排出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排气组件I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的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当蒸汽通过第二排气孔1052排出后,由柔性管道3把蒸汽导入到降噪组件2中,这时蒸汽相当于进入一个缓冲结构,蒸汽阀盖205内设有隔条2052,把蒸汽阀盖205与蒸汽阀座203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连通的腔体,蒸汽在迷宫式的连通腔体内环绕,如图8所示,箭头D即为蒸汽的流动方向,这种排气方式减缓了气体的冲击力,降低了流速,最后从蒸汽阀盖205上的蒸汽阀排气孔2051中缓慢排出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45]为了提高排气装置的安全性,如图3所示的工作原理图,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排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排气柱105中心的排气管107和限压阀106,排气管107的轴心上设有第三排气孔1071,第三排气孔1071与设置在限压阀106上的孔形成第二排气通道B,第二排气通道B处于常闭状态,当气压超过预设压力阈值时,限压阀106被顶起进行排气。
[0046]进一步地,第二排气通道B通过设置在限压阀106上的限压阀顶针1061与第三排气孔1071的弧面接触实现密封。为了达到不漏气的效果,一般把限压阀106的重量设计得比电压力锅内工作压力略高。
[0047]通常状态下,限压阀106由自身重力控制,限压阀顶针1061与第三排气孔1071的弧面接触实现密封,处于常闭状态,仅依靠第一排气通道A释放压力。只有在电磁铁101失灵、停电或者其它限压装置失灵的情况下,导致锅内气压大于设定值,才克服限压阀106自身的重力将其顶起,从限压阀106的圆孔实现泄压排气,从而降低锅内的气体压力。因而限压阀106在此系统中只是起到限制锅内压力,安全控压的作用,并不起到主动排气的作用。
[0048]另外,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上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如图10所示的蒸汽排出装置在锅盖组件中的安装示意图,排气组件I固定在钢盖5上,降噪组件2固定在锅盖4上。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排出装置都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将蒸汽直接排出的方式,在装置内部形成迂回的第一排气通道A来延长蒸汽的传播路径,并可以将蒸汽继续导入到降噪组件2中进一步减压,从而将蒸汽间接排出外界,使得出口压力和流速大大降低。
[0049]因而采用了此种蒸汽排出装置的电压力锅至少能到以下之一的技术效果:排气时噪音较小,而且能够实现智能、电控的远程排气方式,避免近距离手动排气带来烫手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因为传统电压力锅因多次排气损伤顶针可能会导致漏气的现象。它作为一种改进的厨房电器,更适合人们的操作,也能降低噪音和高温高压蒸汽对人们的困扰,而且降低了电压力锅的漏气风险,具备更高的安全等级。
[005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开合盖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手柄使钢盖5相对于锅盖4转动,上述实施例的蒸汽排出装置中,采用柔性管道3连接排气组件I和降噪组件2的方案,就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情况,柔性管道3可以随着钢盖5相对于锅盖4的转动而摆动,不会对排气过程产生影响。
[0051]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005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组件(I),所述排气组件(I)包括通断机构和排气柱(105),所述排气柱(105)上设有与容器内部高压腔室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051)和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排气孔(1052),所述通断机构设置在所述排气柱(105)的一侧且能够在接通和断开状态间进行切换, 所述通断机构切换为接通状态时,所述通断机构能够与所述排气柱(105)形成供所述第一排气孔(105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052)连通的空腔,来引导所述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并形成第一排气通道(A);所述通断机构切换为断开状态时,所述通断机构能够使所述第一排气孔(105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052)隔断,以阻止所述容器内部高压腔室向外界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机构包括:电磁铁(101)、复位弹簧(102)和推杆头(103),所述电磁铁(101)的端面与所述排气柱(105)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电磁铁(101)与所述排气柱(105)的一侧形成供所述推杆头(103)运行的内腔,所述推杆头(103)能够在所述电磁铁(101)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复位弹簧(102)的作用力在所述内腔内收回,形成所述空腔,并打开所述第一排气通道(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头(103)上靠近所述排气柱(105)的一端设有推杆头密封圈(10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噪组件(2),所述降噪组件(2)包括顺次连接的排气接头(201)、排气接头密封圈(202)、蒸汽阀座(203)、蒸汽阀密封圈(204)和蒸汽阀盖(205),所述排气接头(201)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排气组件(I)连接,能够使蒸汽从所述第二排气孔(1052)导入到所述降噪组件(2)中,再从设置在所述蒸汽阀盖(205)上的蒸汽阀排气孔(2051)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盖(205)上设有多组隔条(2052),所述隔条(2052)将所述蒸汽阀盖(205)与所述蒸汽阀座(203)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连通的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柔性管道(3),所述柔性管道(3)的一端通过排气柱软管接头(1053)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05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接头(2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柱(105)中心的排气管(107)和限压阀(106),所述排气管(107)的轴心上设有第三排气孔(1071),所述第三排气孔(1071)与设置在所述限压阀(106)上的孔形成第二排气通道(B),所述第二排气通道(B)处于常闭状态,当气压超过预设压力阈值时,所述限压阀(106)被顶起进行排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⑶通过设置在所述限压阀(106)上的限压阀顶针(1061)与所述第三排气孔(1071)的弧面接触实现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排气孔(1051)设置在所述排气柱(105)上与所述空腔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排气孔(1052)设置在所述排气柱(105)上与所述空腔的圆周相对应的位置。
10.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蒸汽排出装置。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4245960SQ20142073515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麦焕, 张培德, 柏长升, 韦坤生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