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构造的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6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构造的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构造的折叠滑板车。
由于滑板车结构轻巧,兼具运动休闲娱乐或短程代步的功能,因此一直受到欧美地区青少年的喜爱。由于有广大市场的需求,因此,成为台湾地区厂商的一种重要外销商品,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各厂商无不时时针对滑板车结构加以开发改进,以求产品的创新性。



图1所示,为一种传统的滑板车结构,由于消费者使用时常会将滑板车置于汽车内携行,或者带在身边随时取用,也可避免遗失,因此,折叠功能是现今滑板车的必备功能之一,如图所示,该滑板车结构在其车体底板1的表面前端平行设有双侧片10,并都开设有扇形导轨11,且在该扇形导轨11的前端与末端底缘各设有一凹陷口111、112,而车体中用以连结车体前管12及车手管13等部位的支撑管14是以其末端可动铰接连接于车体底板1该双侧片10之间底处,在该支撑管14管身横设有一定位轴141,其是由管身一拨杆142连结操作控制,而定位轴141的两端凸伸嵌入于两旁对应扇形导轨11的前端或后端凹陷口111、112中,并可以一快拆结构螺固,也即当其伸展使用时,可经由扳动拨杆142,以提起该定位轴141,使其脱离凹陷口111、112,并直接将该支撑管14往前推至伸展定位后,释放该拨杆142以放下定位轴141,使嵌入前端的凹陷口111定位,而当欲收合时,则可依同样步骤提起定位轴141,以待将支撑管14、车体前管12及车手管13放平在车体底板1上方处,使该定位轴141嵌入至后端的凹陷口112(参阅图2)。这种滑板车结构的折叠构造是现今此类产品中常见的,然而,依实际使用经验分析后,却可发现其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为行车时来自地面等反作用力将由各个方向作用于车体上,尤其是属于活动关节处的可折叠部分,上述传统结构仅依靠定位轴14嵌入在凹陷口111处即用以行车,由于其为使定位轴14的嵌入与提起易于操作,因此凹陷口111的口径都大于定位轴14外径,使得其具有较大的空间预留度,造成定位轴14与凹陷口111并非紧密嵌合,此种情形使得行车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极易迫使定位轴14在无预警状态下突然脱离凹陷口111,使车体呈收合状态,此种情形容易造成骑士意外受伤,安全性可虑,确实有改善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构造的折叠滑板车,其藉由移动支撑管时将插杆嵌插于伸展或收合定位孔,可以简单有效地完成折叠滑板车的折叠定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要是由车体底板、支撑管及连结于支撑管前端的车体前管、车手管所组成,其中该支撑管两侧分别可以螺接或其它接合方式结合一导引栓,而在车体底板表面前端处两侧对称分别设有一墙片,且其对称分别设有一弧形轨槽及连结轴孔,前述支撑管末端是夹置在该两墙片之间,并以一轴栓串结墙片连结轴孔铰接,且该支撑管两侧的导引栓是对称地分别穿在对应墙片弧形轨槽中,其特征在于在该支撑管内壁处设有一顶端封闭末端开放的管状空间,并透设有一长形孔,在管状空间中可填装入一强力弹簧体及一插杆,该插杆设有一螺孔,致使可由长形孔处螺接一短栓,并凸露栓身于孔外,又该插杆受后方强力弹簧体的推迫,若无外力施于短栓,则其应保持短栓以下部分伸露于前述管状空间外状态;在该车体底板表面相对于该支撑管向前推至定位后及向后放平收合后的插杆指向位置处,各设有伸展定位孔及收合定位孔;藉由移动支撑管时将插杆嵌插于伸展或收合定位孔,可以简单有效地达成折叠滑板车的折叠定位。
在支撑管前端结合的外管上端管口处开设有一缺口,在该管口处套接一束紧体,该束紧体内围处凸设有一挡止片,而该车手管管身纵向设有一开放式圆凹道,并在末段处攻设有内螺牙,当其装入外管时,该束紧体的挡止片应嵌入于其开放式圆凹道,并螺入一闭锁螺栓于其内螺牙段;藉由此种结构,使得该车手管与外管可以结合成一体运动控车,且该束紧体的挡止片可使车手管不致向外脱出。
下面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的进步效果。
图1为传统折叠式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结构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折叠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结构组装动作示意图-伸展动作;图5为图3结构组装动作示意图-收合动作;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手管及外管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6结构的组装及剖视图。
请参阅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车体折叠结构分解示意图,包括有支撑管2及车体底板3等主要部分,其中,该支撑管2在其内壁处设有一顶端封闭、末端开放的管状空间21,并透设有一长形孔22,在管状空间21中可填装入一强力弹簧体23及一插杆24,该插杆24设有一螺孔241,使得可由长形孔22处螺接一短栓25,并凸露栓身于孔外。又该插杆24受后方强力弹簧体23的推迫,若无外力施于短栓25,则其应保持短栓25以下部分伸露于前述管状空间21外的状态,另外,在支撑管2两侧分别可以螺接或其它接合方式结合一导引栓26;前述车体底板3表面前端处对称各设有一墙片31,且其对称各设有一弧形轨槽311及连结轴孔312,前述支撑管2末端是夹置在该两个墙片31之间,并可以一轴栓32串结墙片31连结轴孔312铰接,且该支撑管2两侧的导引栓26是对称地分别穿于对应墙片31弧形轨槽311中,又在该车体底板3表面相对于该支撑管2向前推至定位后及向后放平收合后的插杆24指向位置处,各设有伸展定位孔33及收合定位孔34。
所以,请参阅图4及图5,当欲操作本实用新型进行伸展或放平时,可以用手直接施力于前述短栓25,以向后将插杆24拉回该管状空间21内,此时即可直接移动该支撑管2等部分,当移动到最前方伸展状态时,即可解除对短栓25的施力,以使强力弹簧体23将插杆24推出,并嵌插于伸展定位孔33中,以完成伸展定位;而当欲操作放平时,则以同样步骤解除该插杆24与伸展定位孔33的结合关系,并在将支撑管2推至放平位置后,释放该插杆24,以使其嵌插至收合定位孔34处。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管2前端结合有一外管6,其上端管口处开设有一缺口61,在管口处可套接一束紧体7,其概为U形状,在其开放端能够以一快拆栓体71栓结,又在其内围处凸设有一挡止片72;由该外管6上端管口处可穿设一车手管5,该车手管5管身纵向设有一开放式圆凹道51,并在末段处攻设有内螺牙511,当其装入外管6时,该束紧体7的挡止片72则应嵌入于其开放式圆凹道51,并螺入一闭锁螺栓52在其内螺牙511段,藉由此种结构,使得该车手管5与外管6可以结合成一体运动控车,同时该束紧体7的挡止片72,也可使车手管5不致向外脱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插杆24进行车体伸展或收合的定位,在结构上插杆24受强力弹簧体23的推迫,使其有力地嵌插于伸展或收合定位孔33、34中,同时,其构造简单,无论组装或材料,成本都十分低廉,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构造的折叠滑板车,主要是由车体底板、支撑管及连结于支撑管前端的车体前管、车手管所组成,其中该支撑管两侧分别可以螺接或其它接合方式结合一导引栓,而在车体底板表面前端处两侧对称分别设有一墙片,且其对称分别设有一弧形轨槽及连结轴孔,前述支撑管末端是夹置在该两墙片之间,并以一轴栓串结墙片连结轴孔铰接,且该支撑管两侧的导引栓是对称地分别穿在对应墙片弧形轨槽中,其特征在于在该支撑管内壁处设有一顶端封闭末端开放的管状空间,并透设有一长形孔,在管状空间中可填装入一强力弹簧体及一插杆,该插杆设有一螺孔,致使可由长形孔处螺接一短栓,并凸露栓身于孔外,又该插杆受后方强力弹簧体的推迫,若无外力施于短栓,则其应保持短栓以下部分伸露于前述管状空间外状态;在该车体底板表面相对于该支撑管向前推至定位后及向后放平收合后的插杆指向位置处,各设有伸展定位孔及收合定位孔;藉由移动支撑管时将插杆嵌插于伸展或收合定位孔,可以简单有效地达成折叠滑板车的折叠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构造的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管前端结合的外管上端管口处开设有一缺口,在该管口处套接一束紧体,该束紧体内围处凸设有一挡止片,而该车手管管身纵向设有一开放式圆凹道,并在末段处攻设有内螺牙,当其装入外管时,该束紧体的挡止片应嵌入于其开放式圆凹道,并螺入一闭锁螺栓于其内螺牙段。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构造的折叠滑板车,主要由车体底板、支撑管及连结于支撑管前端的车体前管、车手管组成,在支撑管内壁处有一管状空间,并设有一长形孔,在管状空间中装入一强力弹簧体及一插杆,该插杆有一螺孔,可由长形孔处螺接一短栓,并凸露栓身于孔外,插杆受后方弹簧体的推迫;在车体底板表面相对支撑管向前推至定位后及向后放平收合后的插杆指向位置处,设有伸展及收合定位孔;藉由移动支撑管时将插杆嵌插于伸展或收合定位孔,可以简单有效地完成折叠滑板车的折叠定位功能。
文档编号A63C17/00GK2428171SQ0023106
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5日
发明者洪能朝 申请人:川弘斌工业有限公司, 豪逸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