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握把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17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尔夫球杆握把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运动用具的握把带有关,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高尔夫球杆握把带。
另有业者制造另一种以PU(聚胺基甲酸乙酯)发泡为主要材料的握柄带,是将PU涂覆于一不织布底层上,使该PU与该不织布层的纤维交杂咬合,并待PU发泡熟成后形成一握持层。由该PU材质的握持层,可提供使用者较为柔软的握持感和止滑效果,且因PU材料具有柔软度,可具有一定程度的吸震能力;另外,由该不织布层,可增加该握柄带的抗拉性,避免该握柄带因缠绕时的拉扯而产生其PU层撕裂的情事。
另外,尚有业者制造另一种握柄带,将PU涂覆于一吸震材料底层(如橡胶等材料)上,并待PU发泡熟成后形成一该人手握持的握持层;由该PU握持层的良好触感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感及止滑效果外,还由该吸震材效提供更良好的吸震效果,以减低使用者击球时的手部酸痛。
就上述常用皮革材质的握柄带而言,其吸震能力较差,使用者于挥杆击球时,手部较容易产生酸痛。
而上述常用PU-不织布复合握柄带虽然较已用皮革握柄带具有较佳的握持感及吸震效果,但由于其不织布层不具吸震效果,故该握柄带的吸震能力仍显不足。
上述常用PU-吸震材料复合握柄带,由于其吸震材料层具有良好的吸震效果,且其PU握持层除同样具有吸震效果外,更具有良好的触感及止滑效果,故此种握柄带在整体使用功能上,是前述各种常用握柄带中,具有最好的握持感、止滑和吸震效果。
然而,此种常用PU-吸震材料复合握柄带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远高于上述常用皮革材质握柄带和上述PU-不织布握柄带,其原因在于将PU材料著附于吸震材料上的技术难度及失败率相当高,且著附效果亦相当不稳定,故其制造成本相对地提高;又,一般吸震材料本身的抗拉性不佳,导致该握柄带于缠绕时,其PU层容易因施力拉扯而遭致撕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握把带,制程简易且制造成本低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尔夫球杆握把带,包含有一抗拉层,以不织布制成;一握持层,以聚胺脂材料涂覆于该抗拉层的一面上经发泡而形成;一吸震材料层,贴设于该抗拉层的另面上;其中,该抗拉层、该握持层及该吸震材料层的厚度比是自0.2∶0.3∶1.5至1∶1∶1,且该握把带的总厚度是自1.3mm至2.0mm。
其中该吸震材料层为橡胶材质塑或胶材质所制成。
其中该握持层,为聚胺基甲酸乙酯所制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握把带10,可以螺旋状缠绕于一高尔夫球杆握把20上。
请参阅图2、图3,该握把带10包含有一抗拉层11,该抗拉层11以具有多数纠缠纤维113的不织布所制成,其厚度约为0.2mm至0.6mm间为最佳,于本实施例中,其厚度为0.3mm;该抗拉层11具有一顶面111及一位于该顶面111反侧的底面112。
一握持层12,以含有聚胺脂类材料的混合液,如聚胺基甲酸乙酯(PU)混合液等涂覆于该不抗拉层11的顶面111上,并待该混合液发泡熟成、乾燥后而形成,且该握持层12的厚度为0.3mm至0.6mm间为最佳,本实施例中,其厚度为0.3mm。
一吸震材料层13,以高弹性系数的橡胶或塑胶材料所制成,且黏结于该抗拉层11的底面112上,其厚度介于0.6mm至1.5mm间为最佳,于本实施例中,其厚度为1.3mm。
由上述的组合,形成一厚度为1.9mm的长条带状握把带10,且使用时,呈螺旋状缠绕于一高尔夫球杆的握把20上,且以该吸震材料层13底面贴接于该握把20表面上,而使该握持层12于缠绕时裸露于外部,用以供人手所握持。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的握把带10各构件构造及其组成方式,接着再将各构件及其组装特点及优点说明如下一、吸震效果佳由于该吸震材料层为高弹性系数的橡塑胶材质所制成,可吸收该高尔夫球杆固击球时所产生的震动力,使该震动经传导而至人体手上时,已被大幅减低,避免人手因震动过度而有酸麻的感受发生。
二、握持感佳由于该握持层裸露于外而供人手所握持,可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柔软及良好触感的特性使人手感受到良好的握持感,并具有良好的止滑效果。
三、抗拉性佳
由于该握持层及该吸震材料层黏结于该抗拉层上,可于该握把带缠绕于该握把上的同时,由该抗拉层具有较佳抗拉强度的特性,与缠绕同时的拉力对抗,以避免该握持层因受拉力的作用而撕裂。
四、厚度适宜由于一般握把带的总厚度皆在1.8至2.0mm间为最适宜;如太厚则将使人手难以握持或难以操控球杆,如太薄则将使得人手的握感不佳,且无法达到吸震的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的总厚度位于1.8mm至2.0mm间,可避免发生上述的缺点。
五、制成简易成本低由该抗拉层,可使该该握持层与该吸震材料紧密地黏结,其黏结容易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在此须特别说明,由于本案设计人经不断地从事实验及制造而得知;该抗拉层、握持层及该吸震材料层的厚度比自0.2∶0.3∶1.5至1∶1∶1时,最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由于本实用新型仅举出以该抗拉层、握持层及该吸震材料层间最佳的厚度比例于以实施说明,故举凡运用该抗拉层、握持层及该吸震材料层间的厚度比自0.2∶0.3∶15至1∶1∶1,皆为本实用新型所理应包含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杆握把带,包含有一抗拉层,以不织布制成;一握持层,以聚胺脂材料涂覆于该抗拉层的一面上经发泡而形成;一吸震材料层,贴设于该抗拉层的另面上;其中,该抗拉层、该握持层及该吸震材料层的厚度比自0.2∶0.3∶1.5至1∶1∶1,且该握把带的总厚度自1.3mm至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握把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震材料层为橡胶材质所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握把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震材料层为塑胶材质所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层,为聚胺基甲酸乙酯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高尔夫球杆握把带,其包含有:一抗拉层,以不织布制成;一握持层,以聚胺酯材料涂覆于该抗拉层的一面上经发泡而形成;一吸震材料层,贴设于该抗拉层的另面上;其中,该抗拉层、该握持层及该吸震材料层的厚度比自0.2∶0.3∶1.5至1∶1∶1,且该握把带的总厚度自1.3mm至2.0mm。
文档编号A63B53/14GK2495337SQ0125894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0日
发明者王茂修 申请人:翰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