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898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训练器,特别是关于一种自行车训练器的风阻式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习用的自行车训练器,通常包含有一平稳置放于地面的支架、一设于支架上方的夹持装置,以及一设于支架后方的阻尼装置;夹持装置可夹持一自行车的后轮轮轴,使后轮可浮离地面自由旋转,且后轮的外周面可抵靠在阻尼装置的一枢转件周面上。阻尼装置用于产生阻力,迫使抵靠在枢转件上的自行车如需驱动后轮,使用者必须施力踩踏自行车的踏板,才能驱动后轮与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同步旋转,进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然而,一般应用于前述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多为磁阻尼的形式,此种阻尼装置制作成本昂贵,相对使自行车训练器的售价与成本提升,因此针对上述缺点,市面上已有另一种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训练器10,其特色在于阻尼装置11为利用一枢转件12及连结在枢转件12两端的二阻力轮13所构成。枢转件12承受自行车后轮的带动。二阻力轮13概呈圆筒状,周面环设有若干与枢转件12轴心平行的叶片14,二阻力轮13与枢转件12同步转动,通过叶片14产生阻力效果。藉此,降低自行车训练器的制作成本及销售价格。但是,由于此种阻尼装置的叶片呈狭长状,挡风面积小,相对造成阻尼装置产生阻力的效果不佳,使使用者的训练及运动成效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其成本较低,且在踩踏运动的过程中能产生较大的阻力,能让使用者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包含有一枢转件,以左右轴向枢设在训练器的支架后方,枢转件的表面能承受自行车后轮的外周面抵靠,并能藉由后轮带动而以预定旋向沿自身轴心原地旋转;至少一阻力轮,分别连结在枢转件一端;各阻力轮包含有一中心轴及至少二阻风罩,各阻力轮通过其中心轴与枢转件连结;各阻风罩具有一凹窝,各阻风罩以其凹窝的开口对应前述旋转方向的方式环设在中心轴的外周面,使得阻力轮在随枢转件旋转时会产生预定风阻。


图1是一种习用自行车训练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自行车训练器时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是沿图3中4-4剖线的剖视图,显示阻力轮的阻风罩位于内端的状态;图5是沿图4中5-5剖线的剖视图;图6类同图4,显示阻力轮的阻风罩移至外端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作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20,设置在自行车训练器1的支杆2后方中央位置,其主要包含有一固定体30、二壳罩40、一枢转件50以及二阻力轮60,其中固定体30包含有一短杆31及一支撑部32。短杆31为纵向固接在自行车训练器1的支架2后方中央的位置。支撑部32呈长形,以长轴向对应于左右向的方式连接于短杆31顶端,且支撑部32设有一沿其长轴向设置的凹槽33。
各壳罩40由概呈圆形的一内盖壳41及一外盖壳42对合而成,组合后在各壳罩40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43,且各壳罩40的周面环布有若干气孔44,二壳罩40分别固定在支撑部32的左右二端。
枢转件50由一圆管51及一轴杆52组成。轴杆52插设在圆管51内,且二端外露在圆管51二端,由二螺丝53由外向内锁入圆管51二端的同一侧边,且螺丝53的底端紧迫轴杆52,藉此使圆管51与轴杆52结合,无法做相对运动。枢转件50利用二轴承54以可原地旋转的方式横置在支撑部32的凹槽33中,圆管51外周面的顶侧外露在支撑部32外,轴杆52的二端分别伸入壳罩40的容置空间43中。由此,当圆管51外露在支撑部32的外周面承受一自行车后轮抵靠时,能被后轮带动并以与后轮相反的方向(图4中的顺时钟方向)旋转。
再如图4、图5所示,各阻力轮60由一中心轴61、四侧片70及四阻风罩80组成。中心轴61呈圆管状,周面预定位置具有一沿径向贯穿管壁的螺孔62。四侧片70呈长形板状,以等角的方式环设在中心轴61的外周面上,且各侧片70由中心轴61外周面沿径向往外延伸。各侧片70具有一贯穿二侧面,且长轴向与中心轴61的轴心垂直的长形沟槽71,及一介于沟槽71与中心轴61之间的定位孔72,且定位孔72螺合有一螺栓73及一螺帽74。各阻风罩80由一底板81、连接于底板81正面相对二侧的二侧板82,及同时连接底板81与二侧板82相邻同一侧边的一外板83组合而成,组合后二侧板82、底板81及外板83的内侧围成一凹窝84,且在底板81背面对应设有侧板82的二侧边上,设有相对的二勾部85,同时在底板81偏靠外板83的中间位置设有一贯穿底板81正反面的穿孔86。
各阻风罩80通过底板81的二勾部85以可滑移的方式勾设在一侧片70上,且各阻风罩80均设置在各侧片70旋向同一侧面,藉此,各阻风罩80环设在中心轴61的外周面,并有一螺栓87及一螺帽88将其锁合于各底板81的穿孔86,且螺栓87的头部位于底板81紧密贴合的侧片70的沟槽71中,使各阻风罩80只能沿沟槽71所限定的范围滑移。另外,各阻风罩80还设有一拉伸弹簧90,各弹簧90一端固定于对应的侧片70上螺合的螺栓73尾端,另一端固定于设于底板81的螺栓87尾端,使阻风罩80在常态下因弹簧90的回复力而抵靠在可位移范围的内端。
二阻力轮60分别通过中心轴61枢套在枢转件50的轴杆52外端,并被壳罩40包覆在容置空间43内。一螺栓63螺合在中心轴61的螺孔62内,且螺栓63底端紧迫轴杆52表面,藉此使二阻力轮60与枢转件50结合并同步旋转。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20的组成结构。当阻尼装置20的枢转件50承受自行车的后轮并随之转动时,位于枢转件50二端的阻力轮60同步旋动,各阻力轮60所设置的阻风罩80会形成气流的扰体,使各阻力轮60对自行车后轮旋转力量产生相反的阻力,且当使用者踩踏自行车踏板的速度加快,使后轮旋转越快,相对使圆管51的旋转加快,各阻力轮60的阻风罩80即会受离心力的影响,沿设置在中心轴61上的侧片70的沟槽71往外端滑移(如图6所示),藉此使阻风罩80至中心轴61的力矩加大,增加阻力轮60产生的阻力。反之,当踩踏速度减慢,阻风罩80即被拉伸弹簧90拉回内端,使风阻自动降低。二壳罩40罩设在二阻力轮60上,当阻力轮60旋转时,可避免产生他人因不慎接触而受伤的意外。
由上可知,利用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训练器进行踩踏训练时,可通过阻尼装置产生的阻力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同时阻尼装置会随踩踏速度的增加而加大阻力,藉此增加使用者训练肌肉的效果。另外,相对于磁阻尼的形式,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装置制作成本低廉,相对使整个自行车训练器的成本及售价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所述自行车训练器包含有一平稳架置于地面的支架,以及一设于所述支架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可夹持一自行车后轮的轮轴,使所述后轮可浮离地面自由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含有一枢转件,以左右轴向设于所述支架后方,所述枢转件的表面恰能承受所述后轮的外周面抵靠,并在所述后轮的带动下以预定旋向沿自身轴心原地旋转;至少一阻力轮,分别连结于所述枢转件一端;所述各阻力轮包含有一中心轴及至少二阻风罩,所述各阻力轮通过其中心轴与所述枢转件同轴连结;所述各阻风罩具有一凹窝,所述各阻风罩以其凹窝的开口对应所述旋转方向的方式环设在所述中心轴的外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风罩可沿所述中心轴的径向位移;还包含有与所述各阻风罩等数的拉伸弹簧,所述各弹簧一端连结一所述阻风罩,另一端连结于所述中心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至少二呈板状的侧片,以等角的方式环设在所述中心轴的外周面上,各所述侧片由所述中心轴外周面沿径向往外延伸;所述各阻风罩背对其凹窝位置设有相对的二勾部,所述各阻风罩通过所述二勾部以可滑移的方式勾设在一所述侧片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侧片具有一贯穿二侧面,并与所述中心轴的轴心概呈垂直的一长形沟槽;所述各阻风罩螺合有一螺栓与一螺帽,且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对应的所述侧片的沟槽中,则所述阻风罩只能在所述沟槽的限定范围内滑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弹簧一端固定于设于所述阻风罩的螺栓尾端,另一端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侧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固定体,其纵向固接于所述支架后方一短杆,横向连接所述短杆顶端的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一横向设置的凹槽;与所述各阻力轮数量对应的壳罩,所述各壳罩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一端,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周面环布有若干气孔;所述枢转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凹槽中,所述各阻力轮被包覆于所述各壳罩的容置空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尼装置,包含有一枢转件,以左右轴向枢设于训练器的支架后方,枢转件的表面能承受自行车后轮的外周面抵靠,并能被后轮带动而以预定旋向沿自身轴心原地旋转;至少一阻力轮,分别连结于枢转件一端;各阻力轮包含有一中心轴及至少二阻风罩,各阻力轮通过其中心轴与枢转件连结;各阻风罩具有一凹窝,各阻风罩以其凹窝的开口对应前述旋向的方式环设在中心轴的外周面,使得阻力轮在随枢转件旋转时会产生预定风阻。
文档编号A63B69/16GK2664728SQ20032010433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4日
发明者洪万竹 申请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