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秋千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秋千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秋千都是链条卷绕在支架上构成,链条和支架顶部没有特定的连接装置。链条与支架直接相连不仅安装不方便,而且存在连接不紧密、不牢固的问题,长时间使用后,因秋千各方向的拉力作用,甚至会出现连接处的链节磨损而导致断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秋千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装方便,保证秋千和支架连接安全性的连接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秋千用连接装置,由环形卡箍、连接件、第一链条扣和第二链条扣构成,环形卡箍由带开口的金属环和连接开口口部两侧的螺栓构成,第一链条扣由金属扣体和固定在金属扣体内侧的软质橡胶圈构成;环形卡箍通过连接件与下方的第一链条扣连接,软质橡胶圈位置处在第一链条扣与连接件的相连处,并且套在相连处的连接件上;第二链条扣与第一链条扣连接,其位置处在软质橡胶圈下方并套在金属扣体的下部。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卡箍的开口朝下,连接件上端套在环形卡箍开口处的螺栓上,下端套在的第一链条扣上部。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设计的秋千用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上的环形卡箍用于将连接装置上部固定在支架顶部的横杆上,下部的第二链条扣用于连接秋千链条的顶部。环形卡箍由带开口的金属环和连接开口口部两侧的螺栓构成,螺栓可以调整金属环开口口部两侧的距离,从而可以收紧环形卡箍上的金属环并将环形卡箍牢牢紧固在的支架顶部的横杆上,安装方便。环形卡箍与第二链条扣之间的第一链条扣由金属扣体和固定在金属扣体内侧的软质橡胶圈构成,环形卡箍与第一链条扣通过连接件相连,软质橡胶圈的作用是防止连接件与第一链条扣之间磨损,保证连接安全。秋千链条随各方形摆动时,通过连接件、第一链条扣和第二链条扣再与秋千链条相连的连接装置,不仅结构新颖,能缓减秋千链条各方向拉动的拉力,而且还能防止连接处磨损,保证连接安全。该秋千用连接装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安装方便,连接效果好,安全性高。
图I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I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一个详细的说明。[0010]如图I所示的一种秋千用连接装置,由环形卡箍I、连接件2、第一链条扣3和第二链条扣4构成。环形卡箍I由带开口的金属环11和连接开口口部两侧的螺栓12构成。环形卡箍I的开口朝下,连接件2上端套在环形卡箍I开口处的螺栓12上,下端套在的第一链条扣3上部。第一链条扣3由金属扣体32和固定在金属扣体32内侧的软质橡胶圈31构成。软质橡胶圈31位置处在第一链条扣3与连接件2的相连处,即处在第一链条扣3的上部,软质橡胶圈31套在上述相连处的连接件2上。具体地,上述连接件2下端穿过金属扣体32的上部和金属扣体32内侧的软质橡胶圈31并将金属扣体32的上部和软质橡胶圈31的上部一起套住。第二链条扣4与第一链条扣3连接,其位置处在软质橡胶圈31下方并套在金属扣体32的下部。 环形卡箍I用于将连接装置上部固定在支架顶部的横杆上。连接装置的下部的第二链条扣4用于连接下方的秋千链条,具体是将秋千链条的顶部链节扣接。
权利要求1.一种秋千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由环形卡箍(I)、连接件(2)、第一链条扣⑶和第二链条扣⑷构成,环形卡箍⑴由带开口的金属环(11)和连接开口口部两侧的螺栓(12)构成,第一链条扣(3)由金属扣体(32)和固定在金属扣体(3)上部内侧处的软质橡胶圈(31)构成;环形卡箍(I)通过连接件(2)连接在第一链条扣(3)的软质橡胶圈(31)上,第二链条扣(4)与第一链条扣(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秋千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箍(I)的开口朝下,连接件(2)上端套在环形卡箍(I)开口处的螺栓(12)上,下端套在的第一链条扣(3)的软质橡胶圈(3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秋千配件。一种秋千用连接装置,由环形卡箍、连接件、第一链条扣和第二链条扣构成,环形卡箍由带开口的金属环和连接开口口部两侧的螺栓构成,第一链条扣由金属扣体和固定在金属扣体内侧的软质橡胶圈构成;环形卡箍通过连接件与下方的第一链条扣连接,软质橡胶圈位置处在第一链条扣与连接件的相连处,并且套在相连处的连接件上;第二链条扣与第一链条扣连接,其位置处在软质橡胶圈下方并套在金属扣体的下部。该秋千用连接装置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安装方便,连接效果好,安全性高。
文档编号A63G9/00GK202478567SQ20122013989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
发明者何永哲 申请人:浦江县神力链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