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606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领域,尤其涉及积木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积木梁结构(如图1所示)只能实现90度和180度两种机械连接(如图2所示),而且很多搭建项目需要使用一些其他角度的积木梁结构(如120度),但现有这种连接方式实现不了。

当前,现有实现其它角度的连接方式的方案是根据需要直接注塑出所需角度的梁,例如需要120度就直接注塑120度的固定角度的梁(如图3所示),如需其他角度就注塑其他固定角度的梁。

这种方式的缺点:

1.梁的角度是特定的,如果需要多种角度,就必须开多套模具生产多种梁,零件数量增加成本增加;

2.创意空间有限,因为梁是直接注塑出来的,那么梁上的装配孔数量就是特定的,不能随意组合(例如三孔梁与五孔梁组合,三孔梁与七孔梁组合)。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以简单灵活的方式实现积木梁结构的其它多角度的拼接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其能够以简单灵活的方式有效地实现积木梁结构的多角度的拼接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上分别有用于与其他结构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能够以相互间的角度被形成为可调节角度的方式彼此啮合。

优选地,在所述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中,所述连接结构是开口槽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中,第一摆臂形成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凹槽;而且第二摆臂形成有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向对应的连接部,而且在连接部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凸起。

优选地,在所述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中,第一摆臂形成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凸起;而且第二摆臂形成有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向对应的连接部,而且在连接部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与凸起相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凹槽。

优选地,在所述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中,连接部的端部为圆形形状。

优选地,在所述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中,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卡合连接的状态下,连接部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方向上的厚度等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其能够有效地实现积木梁结构的多个角度的拼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梁的角度可变,创意空间更大;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连接器实现梁的多角度连接,避免了生产多种梁的必要,节约了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积木梁结构。

图2是现有的积木梁结构的拼接方式。

图3是现有的120度的固定角度的积木梁结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拼接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拼接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另一拼接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包括: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上分别有用于与其他结构(例如梁连接)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第一摆臂10与第二摆臂20能够以相互间的角度被形成为可调节角度的方式彼此啮合。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结构是开口槽结构30。

虽然图4和图5示出了开口槽结构30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用于与梁连接的连接结构不限于这种开口槽连接结构。

而且具体地,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摆臂10形成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凹槽13;而且第二摆臂20形成有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空间向对应的连接部21,而且在连接部21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与凹槽13相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凸起22。

虽然图4和图5示出了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之间的啮合连接结构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之间的啮合连接结构不限于图4和图5所示的连接结构,而是可以采用其它适当连接结构。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21的端部为圆形形状。

由此,可以通过将凸起22卡进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上的凹槽13来实现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的卡合连接,并且通过调节凸起22和凹槽13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调节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之间的相对角度,从而实现多角度调节。

一般,在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卡合连接的状态下,连接部21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方向上的厚度等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22和凹槽13之间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可替换地,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凸起,在连接部21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与凸起相对应的圆形布置的凹槽。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拼接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拼接组装后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的另一拼接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将积木梁结构40分别连接至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的开口槽结构30,即可实现相邻的两根积木梁结构40之间的多角度变化以及两根积木梁结构40之间发角度调节功能。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变角度的连接器,其能够有效地实现积木梁结构的多个角度的拼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梁的角度可变,创意空间更大;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连接器实现梁的多角度连接,避免了生产多种梁的必要,节约了成本。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