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可移动枕的健身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781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可移动枕的健身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健身器材领域,尤指一种带可移动枕的健身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健身椅成为我们在家健身的好帮手,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如果在腰部和头部放置一个枕头会使锻炼过程更加舒适;但若直接放置一个枕头可能会在锻炼过程中掉落,用绳子固定移动起来会不方便,在使用麻烦、移动不方便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基于上述背景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简单、快速移动枕头的带可移动枕的健身椅,尤其适合用在仰卧起坐健身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可移动枕的健身椅,包括椅架、躺垫和移动枕,所述躺垫固定在椅架上,所述移动枕在躺垫上滑动;所述椅架包括第一椅柱、第二椅柱、第三椅柱、第四椅柱、第五椅柱,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第一椅柱与水平面垂直,第二椅柱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一椅柱的中间部分,第二椅柱另一端与第三椅柱一端连接,第三椅柱另一端与第四椅柱连接,第四椅柱与水平面平行,第四椅柱另一端连接在第五椅柱一端,第五椅柱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椅柱两端和中间靠下部分都有磨滚柱,第二椅柱中部有一个磨滚柱,第四、五椅柱连接处有一个磨滚柱,第五椅柱与地面接触一端有防滑柱,所述第三椅柱中间有两个距离第三椅柱两端间距相等的限位槽,所述第三椅柱两端有用于固定躺垫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有螺丝孔,所述的躺垫包括躺垫本体,所述躺垫本体中部有一固定槽,该固定槽用于调节移动枕,固定槽一端为头枕固定点,另一端为腰枕固定点,躺垫两端有螺丝孔,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三椅柱的两个固定柱上;所述的移动枕由枕头、连接柱、限位杠组成,所述连接柱一端垂直连接到枕头中部,所述连接柱另一端垂直连接到限位杠中部,所述枕头设在躺垫本体的上方,且与磨滚柱为平行设置,连接柱穿过固定槽,限位杠设在躺垫本体的下方,限位杠分别与两个限位槽配合使用。进一步,所述的第二、三椅柱之间角度为135度。进一步,所述的第三椅柱中间有两个离第三椅柱两端距离相等的槽深度和直径大于移动枕的限位杆直径;躺垫中部的槽的直径大于移动枕的限位杆直径也大于移动枕的连接杆直径;连接杆高度大于第三椅柱上表面和躺垫下表面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枕头的使用更加方便,腰枕和头枕能快速的转换位置,提高健身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椅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躺垫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枕结构示意图。图中:1、椅架101、第一椅柱102、第二椅柱103、第三椅柱104、第四椅柱105、第五椅柱106、磨滚柱107、限位槽108、固定柱109、防滑柱2、躺垫201、固定槽202、躺垫本体203、螺丝孔3、移动枕301、枕头302、连接柱303、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可移动枕的健身椅,包括椅架1、躺垫2和移动枕3,所述躺垫2固定在椅架1上,所述移动枕3在躺垫2上滑动;本实例中椅架1包括第一椅柱101、第二椅柱102、第三椅柱103、第四椅柱104、第五椅柱105,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第一椅柱101与水平面垂直,第二椅柱102一端垂直连接在第一椅柱101的中间部分,第二椅柱102另一端与第三椅柱103一端连接,第二、三椅柱之间角度为135度,第三椅柱103另一端与第四椅柱104连接,第四椅柱104与水平面平行,第四椅柱104另一端连接在第五椅柱105一端,第五椅柱105与水平面垂直;本实例中第一椅柱101两端和中间靠下部分都有磨滚柱106,第二椅柱102中部有一个磨滚柱106,第四、五椅柱连接处有一个磨滚柱106,第五椅柱105与地面接触一端有防滑柱109,第三椅柱103中间有两个距离第三椅柱103两端间距相等的限位槽107,所述第三椅柱103两端有用于固定躺垫2的固定柱108,所述固定柱108上有螺丝孔;每个磨滚柱10均平行设置,本实例中躺垫2包括躺垫本体202,所述躺垫本体202中部有一固定槽201,该固定槽201用于移动移动枕3,使之在固定槽201中移动,固定槽201一端为头枕固定点,另一端为腰枕固定点,躺垫2两端有螺丝孔203,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三椅柱103的两个固定柱108上;本实例中移动枕3由枕头301、连接柱302、限位杠303组成,所述连接柱302一端垂直连接到枕头301中部,所述连接柱302另一端垂直连接到限位杠303中部,所述枕头301设在躺垫本体202的上方,且与磨滚柱106为平行设置,连接柱302穿过固定槽201,限位杠303设在躺垫本体202的下方,限位杠303分别与两个限位槽107配合使用,当限位杠303卡在靠近第五椅柱105的限位槽107,起到头枕的作用;当卡在靠近第一椅柱101的限位槽107,起到腰枕的作用。本实例中,第三椅柱103中间有两个离第三椅柱103两端距离相等的槽深度和直径大于移动枕3的限位杆303直径;躺垫中部的槽的直径大于移动枕3的限位杆303直径也大于移动枕3的连接柱302直径;连接柱高度大于第三椅柱103上表面和躺垫2下表面距离。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将本方案按照图1所示方式进行装配,需要用到头部需要枕头时,将移动枕3的限位杆303从限位槽107中拉出,将移动枕3向下滑动,并将移动枕3的限位杆303放入下面的限位槽107中进行固定;需要用到腰枕时同样将移动枕拉出,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固定,不需要枕头时将移动枕拉起旋转成与躺垫上的固定槽平行的方向,使得限位杆从槽中出来,之后取出枕头。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