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1905发布日期:2019-08-13 22:2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玩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变形玩具很多,而且这些机器人的结构通常设计得比较复杂,变形过程繁琐,对于3-5岁的小朋友来说,难于独立操作完成变形过程,难于获得小朋友的长期喜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使用后,通过第一种玩具车形态以及第二种机器人形态的变换,以机械传动代替复杂的手动变换方式,适宜3-5岁的小朋友玩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包括车体、第一支撑轴、第一封盖、第一转轮、凹槽、限位圈、压板、连接柱、下限位盘、上限位盘、复位弹簧、第一卡板、传动杆、支撑杆、卡块、头部、固定板、负压弹簧、延展机构,所述第一支撑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轴对称固定连接在车体左右两侧的底部,所述第一封盖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封盖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支撑轴远离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轮套接在第一支撑轴的中部,所述第一转轮与第一支撑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凹槽开设在车体底部的正中,所述限位圈设置在凹槽内腔顶部的正中,所述压板设置在凹槽内腔的底部。

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板顶部的正中,所述下限位盘设置在车体内腔的底部,所述上限位盘设置在车体内腔的中部,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连接柱的中部,所述第一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柱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传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在连接柱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顶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传动杆的中部,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块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传动杆相对一侧面的顶部,所述头部设置在车体内腔顶部的正中,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头部左右两侧的底部,所述负压弹簧套接在头部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圈的顶部贯穿凹槽内壁的顶部并延伸至车体内腔的内部,所述限位圈与车体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压板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凹槽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柱顶部的一端贯穿限位圈底部的正中并延伸至车体内腔的内部,所述连接柱与限位圈的壁体紧密贴合,所述连接柱顶部的一端依次贯穿下限位盘、上限位盘并延伸至车体内腔的顶部,所述连接柱与下限位盘的壁体紧密贴合,所述连接柱与上限位盘的壁体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下限位盘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车体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并与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盘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车体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并与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下限位盘与上限位盘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柱上,所述复位弹簧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限位盘的底部上。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车体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固定板底部远离头部的一侧贴合传动杆一侧面的底部,所述卡块由固定板远离头部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板的顶部,所述卡块与固定板的一端相贴合,所述头部顶部的一端贯穿车体内壁的顶部并延伸至车体的外部,所述头部与车体的壁体相贴合,所述负压弹簧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顶部上,所述负压弹簧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内壁的顶部上。

优选的,所述延展机构的数据为两个,两个所述延展机构对称设置在车体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延展机构包括臂部、转动槽、固定轴、支撑柱、扭转弹簧、第二卡板、第二支撑轴、第二封盖、第二转轮,所述车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向中心凹陷,所述臂部设置在车体的凹陷处,所述第二支撑轴固定连接在臂部远离车体一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二封盖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轴远离臂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转轮套接在第二支撑轴的中部,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二支撑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开设在臂部另一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二卡板固定连接在臂部另一侧面的底部,所述第二卡板远离臂部的一端贯穿车体并延伸至车体的内部,所述车体的壁体与第二卡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第二卡板与第一卡板相交错并贴合,所述固定轴设置在转动槽的中部,所述固定轴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与转动槽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套接在固定轴的外部,所述支撑柱的壁体与固定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一端的正中向另一端凹陷,所述扭转弹簧套接在固定轴的中部,所述扭转弹簧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一端凹陷处的外壁上,所述负压弹簧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轴上,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延伸至转动槽的外部并与车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通过车体、第一支撑轴、第一封盖、第一转轮、臂部、转动槽、固定轴、支撑柱、第二支撑轴、第二封盖、第二转轮的配合工作,组成本申请的第一种玩具车形态,简单易上手,适合3-5 岁的小朋友玩乐。

(2)、该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通过推进压板,使连接柱上升,第一卡板离开第二卡板,扭转弹簧失去束缚恢复形变,推动臂部旋转进而展开臂部,连接柱推动传动杆底部的一端,传动杆以支撑杆为支点,支撑杆顶部的一端向下旋转,使卡块脱离固定板,负压弹簧恢复形变推动头部移出车体进而展开头部,组成本申请的第二种机器人形态,并利用复位弹簧形变后的恢复力对臂部以及头部进行收纳改变形态,以机械传动代替复杂的手动变换方式,适宜3-5岁的小朋友玩乐。

(3)、该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通过设置的凹槽、限位圈、下限位盘、上限位盘的配合工作,为连接柱的移动提供限定,保持连接柱的平稳移动,进而为臂部以及头部的展开及收纳提供稳定的支持,增强了该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槽的截面图。

图中:1车体、2第一支撑轴、3第一封盖、4第一转轮、5凹槽、6限位圈、 7压板、8连接柱、9下限位盘、10上限位盘、11复位弹簧、12第一卡板、13 传动杆、14支撑杆、15卡块、16头部、17固定板、18负压弹簧、19延展机构、 191臂部、192转动槽、193固定轴、194支撑柱、195扭转弹簧、196第二卡板、 197第二支撑轴、198第二封盖、199第二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包括车体1、第一支撑轴2、第一封盖3、第一转轮4、凹槽5、限位圈6、压板7、连接柱8、下限位盘9、上限位盘10、复位弹簧11、第一卡板12、传动杆13、支撑杆14、卡块15、头部16、固定板17、负压弹簧18、延展机构 19,在本方案中,车体1的底部为车头,车体1的顶部为车尾,第一支撑轴2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轴2对称固定连接在车体1左右两侧的底部,第一封盖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封盖3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支撑轴2远离车体1的一端,第一转轮4套接在第一支撑轴2的中部,第一转轮4与第一支撑轴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凹槽5开设在车体1底部的正中,限位圈6设置在凹槽5内腔顶部的正中,压板7设置在凹槽5内腔的底部。

连接柱8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板7顶部的正中,下限位盘9设置在车体1内腔的底部,上限位盘10设置在车体1内腔的中部,复位弹簧11套接在连接柱8的中部,第一卡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板12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柱8左右两侧的中部,传动杆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动杆13转动连接在连接柱8顶部的左右两侧,支撑杆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14顶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传动杆13的中部,卡块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块15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传动杆13相对一侧面的顶部,头部16设置在车体1内腔顶部的正中,固定板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板17对称固定连接在头部16左右两侧的底部,负压弹簧18套接在头部16的底部,通过推进压板7,使连接柱8上升,第一卡板12离开第二卡板196,扭转弹簧195失去束缚恢复形变,推动臂部191旋转进而展开臂部191,连接柱8推动传动杆13底部的一端,传动杆13以支撑杆14为支点,支撑杆14顶部的一端向下旋转,使卡块 15脱离固定板17,负压弹簧18恢复形变推动头部16移出车体1进而展开头部 16,组成本申请的第二种机器人形态,并利用复位弹簧11形变后的恢复力对臂部191以及头部16进行收纳改变形态,以机械传动代替复杂的手动变换方式,适宜3-5岁的小朋友玩乐。

限位圈6的顶部贯穿凹槽5内壁的顶部并延伸至车体1内腔的内部,限位圈6与车体1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压板7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凹槽5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连接柱8顶部的一端贯穿限位圈6 底部的正中并延伸至车体1内腔的内部,连接柱8与限位圈6的壁体紧密贴合,连接柱8顶部的一端依次贯穿下限位盘9、上限位盘10并延伸至车体1内腔的顶部,连接柱8与下限位盘9的壁体紧密贴合,连接柱8与上限位盘10的壁体紧密贴合,下限位盘9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车体1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并与车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上限位盘10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车体1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并与车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凹槽5、限位圈6、下限位盘9、上限位盘10的配合工作,为连接柱 8的移动提供限定,保持连接柱8的平稳移动,进而为臂部191以及头部16的展开及收纳提供稳定的支持,增强了该具有形态转换功能的机器人玩具的实用性,复位弹簧11设置在下限位盘9与上限位盘10之间,复位弹簧1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柱8上,复位弹簧11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限位盘10的底部上,两个支撑杆14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车体1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固定板17底部远离头部16的一侧贴合传动杆13一侧面的底部,卡块15由固定板17远离头部16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板17的顶部,卡块15与固定板17的一端相贴合,头部16顶部的一端贯穿车体1内壁的顶部并延伸至车体1的外部,头部16与车体1的壁体相贴合,负压弹簧18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7 的顶部上,负压弹簧18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1内壁的顶部上。

延展机构19的数据为两个,两个延展机构19对称设置在车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延展机构19包括臂部191、转动槽192、固定轴193、支撑柱194、扭转弹簧195、第二卡板196、第二支撑轴197、第二封盖198、第二转轮199,车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向中心凹陷,臂部191设置在车体1的凹陷处,第二支撑轴197固定连接在臂部191远离车体1一侧面的顶部,第二封盖198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轴197远离臂部191的一端,第二转轮199套接在第二支撑轴197 的中部,第二转轮199与第二支撑轴19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槽192开设在臂部191另一侧面的顶部,第二卡板196固定连接在臂部191另一侧面的底部,第二卡板196远离臂部191的一端贯穿车体1并延伸至车体1的内部,车体1的壁体与第二卡板196之间留有缝隙,第二卡板196与第一卡板12相交错并贴合,固定轴193设置在转动槽192的中部,固定轴193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与转动槽192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支撑柱194的一端套接在固定轴193 的外部,支撑柱194的壁体与固定轴19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柱194一端的正中向另一端凹陷,扭转弹簧195套接在固定轴193的中部,扭转弹簧195 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94一端凹陷处的外壁上,负压弹簧18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轴193上,支撑柱194的另一端延伸至转动槽192的外部并与车体1固定连接,通过车体1、第一支撑轴2、第一封盖3、第一转轮4、臂部191、转动槽192、固定轴193、支撑柱194、第二支撑轴197、第二封盖198、第二转轮199的配合工作,组成本申请的第一种玩具车形态,简单易上手,适合3-5岁的小朋友玩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