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5926发布日期:2019-09-21 01:1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



背景技术:

篮球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技战术能力,以及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智慧、胆略、意志、活力与创造力,运动员也必须具备勇敢顽强的斗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篮球比赛中,可以欣赏到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机智的抢断、精彩的扣篮和出奇的封盖,再加上攻守交错、对抗变换,从而使比赛双方斗智斗勇,球场形势变化富有戏剧性,能使参与者和观看者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愉悦。

在篮球比赛中,罚球得分十分重要,对球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篮球的罚球训练是球员训练的重要科目。而现有的篮球架在投球后,篮球散落各处,每次投球完后,都需要去捡球,训练效率大幅降低。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包括篮球架,所述篮球架的一侧地面内设有回流机构,站在罚球点投射的篮球在回流机构的作用下,直接返回罚球点,训练运动员直接弯腰捡球即可,省去运动员四处跑着捡球的麻烦,提高训练效率。

所述回流机构包括与篮球架相配合的接球孔和位于罚球位置的取球孔,所述接球孔的底端贯通连接出球孔,所述出球孔通过回流通道贯通连接取球孔,所述回流通道是倾斜设置,且最低端与取球孔贯通连接;所述取球孔的底端贯通连接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的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取球孔相配合的托板,球员训练时,站在罚球线即取球孔附近进行罚球投篮,经篮球架后落入接球孔内,进出球孔和回流通道滚到托板上,然后通过电动伸缩杆伸出伸缩杆,顶起托板,利用托板托出篮球,便于球员弯腰拿起,如此可以大幅节省球员捡球时间和节省体力,能大幅提升球员训练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托板的顶端设有托孔,所述托孔的孔深小于3mm,利用托孔把篮球稳定在托板上,便于推出篮球,保证篮球上升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球孔的顶端贯通连接托腔,所述托腔内设有踩踏密封板,所述踩踏密封板的顶端左右对称设有扣槽,所述扣槽的宽度小于2cm,利用踩踏密封板封住接球孔,并利用电动伸缩杆升起托板,利用封住取球孔,从而保证篮球架附近地面的平整,便于球员在篮球架上完成其他科目的训练,提高篮球架的训练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篮球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立柱,所述立柱的一侧顶端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篮板,所述篮板远离立柱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篮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篮球框,所述篮球框在竖直方向上与接球孔相对应,篮球框的底端贯通连接篮球网,通过把篮球框设在与接球孔相对应的方向,使得篮球的在篮球框上的落点直接落入接球孔内,最大限度的保证篮球直接落入接球孔,提高回流机构的工作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立柱上设有与接球孔相配合的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固定杆和与接球孔相配合的阻挡网,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立足上,所述阻挡网的一端绕设在固定杆上,阻挡网是选用尼龙材质制作,通过设置阻挡网阻拦落空的篮球,并引流篮球落入接球孔内,进一步提高篮球落入接球孔内的情况,保证回流机构的使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篮球架的一侧地面内设有回流机构,站在罚球点投射的篮球在回流机构的作用下,直接返回罚球点,训练运动员直接弯腰捡球即可,省去运动员四处跑着捡球的麻烦,提高训练效率;

2、本发明中球员训练时,站在罚球线即取球孔附近进行罚球投篮,经篮球架后落入接球孔内,进出球孔和回流通道滚到托板上,然后通过电动伸缩杆伸出伸缩杆,顶起托板,利用托板托出篮球,便于球员弯腰拿起,如此可以大幅节省球员捡球时间和节省体力,能大幅提升球员训练效率;

3、本发明通过设置阻挡网阻拦落空的篮球,并引流篮球落入接球孔内,进一步提高篮球落入接球孔内的情况,保证回流机构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的踩踏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的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篮球架,101-基座,102-立柱,103-固定杆,104-篮板,105-连接杆,106-篮球框,107-篮球网,200-回流机构,201-接球孔,202-出球孔,203-回流通道,204-取球孔,205-动力腔,206-电动伸缩杆,207-伸缩杆,208-托板,2081-托孔,209-托腔,210-踩踏密封板,211-扣槽,300-阻挡机构,301-固定杆,302-阻挡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篮球投篮训练篮球架,包括篮球架100,所述篮球架100的一侧地面内设有回流机构200,站在罚球点投射的篮球在回流机构200的作用下,直接返回罚球点,训练运动员直接弯腰捡球即可,省去运动员四处跑着捡球的麻烦,提高训练效率。

所述回流机构200包括与篮球架100相配合的接球孔201和位于罚球位置的取球孔204,所述接球孔201的底端贯通连接出球孔202,所述出球孔202通过回流通道203贯通连接取球孔204,所述回流通道203是倾斜设置,且最低端与取球孔204贯通连接;所述取球孔204的底端贯通连接动力腔205,所述动力腔205内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06,所述电动伸缩杆206上的伸缩杆20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取球孔204相配合的托板208,球员训练时,站在罚球线即取球孔204附近进行罚球投篮,经篮球架100后落入接球孔201内,进出球孔202和回流通道203滚到托板208上,然后通过电动伸缩杆206伸出伸缩杆207,顶起托板208,利用托板208托出篮球,便于球员弯腰拿起,如此可以大幅节省球员捡球时间和节省体力,能大幅提升球员训练效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托板208的顶端设有托孔2081,所述托孔2081的孔深小于3mm,利用托孔2081把篮球稳定在托板208上,便于推出篮球,保证篮球上升的稳定性。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接球孔201的顶端贯通连接托腔209,所述托腔209内设有踩踏密封板210,所述踩踏密封板210的顶端左右对称设有扣槽211,所述扣槽211的宽度小于2cm,利用踩踏密封板210封住接球孔201,并利用电动伸缩杆206升起托板208,利用208封住取球孔204,从而保证篮球架100附近地面的平整,便于球员在篮球架100上完成其他科目的训练,提高篮球架100的训练范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任一实施例1-3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篮球架100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立柱102,所述立柱102的一侧顶端通过固定杆103固定连接篮板104,所述篮板104远离立柱102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远离篮板104的一端固定连接篮球框106,所述篮球框106在竖直方向上与接球孔201相对应,篮球框106的底端贯通连接篮球网107,通过把篮球框106设在与接球孔201相对应的方向,使得篮球的在篮球框106上的落点直接落入接球孔201内,最大限度的保证篮球直接落入接球孔201,提高回流机构200的工作效果。

实施例5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立柱102上设有与接球孔201相配合的阻挡机构300,所述阻挡机构300包括固定杆301和与接球孔201相配合的阻挡网302,所述固定杆301固定连接在立足102上,所述阻挡网302的一端绕设在固定杆301上,阻挡网302是选用尼龙材质制作,通过设置阻挡网302阻拦落空的篮球,并引流篮球落入接球孔201内,进一步提高篮球落入接球孔201内的情况,保证回流机构200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1-5的工作原理,球员训练时,站在罚球线即取球孔204附近进行罚球投篮,经篮球框106或阻挡网302后落入接球孔201内,进出球孔202和回流通道203滚到托板208上,然后通过电动伸缩杆206伸出伸缩杆207,顶起托板208,利用托板208托出篮球,便于球员弯腰拿起,如此可以大幅节省球员捡球时间和节省体力,能大幅提升球员训练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