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作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49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工作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如动力锯等的手持工作器具。
背景技术
DE 38 26 437 A1公开了一种动力锯,其中在油门操纵杆和化油器之间形成一个被一个传动元件跨接的振动空隙。该传动元件把油门操纵杆的运动传递为沿主振动方向的方向的运动,即平行于动力锯的导轨延伸。为了平衡振动,将油门操纵杆支承在手柄上的一个长孔中,并且将传动元件支承在油门操纵杆上的一个长孔中。这样在操作油门操纵杆时产生了一个空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所述类型的手持工作器具,它可结构简单地使得油门操纵杆的调节运动很好地脱离工作振动,并且能很好地对输油装置进行调节。
这个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手持工作器具来完成。
通过把油门操纵杆的摆动运动传递为围绕一个横向于振动空隙的转动轴线的转动,使得调节运动与沿转动轴线方向的振动脱离。传动装置可简单和结实地构造,并且因此对干扰不敏感。传动装置可简单制造,因为不必遵循窄的公差。
当转动轴线与工作器具的主振动方向大致平行延伸时产生好的脱离。沿转动轴线方向的运动不由传动装置传送,这样在这个方向上就有可能完全脱离。传动装置最好具有一个对油门操纵杆施加作用的第一部位和一个对输油装置起作用的第二部位。传动元件最好在一个第一支座中沿转动轴线不可移动地进行支承,并在一个第二支座中沿转动轴线可移动地进行支承。这样,在一个支座中实现了固定轴承,在一个第二支座中实现了一种浮动轴承。通过浮动轴承可以平衡把手和外壳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样传动元件沿纵向方向不承受载荷。在这种情况下在外壳上最好设置一个支座,并且在把手上也设置一个支座。在这里第一支座最好设置在把手上,第二支座设置在外壳上。这样,传动元件就牢固地支承在把手上。一个支座最好设置在传动装置的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之间,并且一个支座最好设置在第二部位的背向第一部位的一侧上。传动装置特别是在一端浮动地进行支承,而在第一和第二部位之间为固定支承。为了确保即使横向于转动轴线的振动也只对输油装置有很小的影响,规定第二支座到第二部位的距离比第二支座到第一支座的距离要小。特别是第二支座紧邻第二部位设置。这两个支座之间的沿横向于转动轴线的相对运动只能小部分地传递到输油装置上,因为由于杠杆传动比出现了减速。第二部位横向于转动轴线的运动占整个相对运动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与第二部位到第二支座的距离和这两个支座的距离之间的比例相对应。
本发明规定,输油装置是一个化油器,并且传动装置的第二部位对化油器的节气门轴施加作用。节气门轴的旋转轴线优选地横向于传动元件的转动轴线。这样,化油器和内燃机最好为立体布置。最好在节气门轴上到节气门轴的旋转轴线以径向距离地固定一个随动件,该随动件由第二部位操作。为了确保对于节气门轴具有足够大的调节运动,以及随动件和第二部位之间小的相对运动,本发明规定,节气门轴的旋转轴线到传动元件的转动轴线具有一个涉及到随动件从怠速位置到满负荷位置的运动的很小的距离,并且尤其相交于该轴线。因此,节气门轴的旋转轴线和传动元件的转动轴线优选地处在一个平面内。优选地节气门轴的旋转轴线、传动元件的转动轴线和在半油门位置的区域中的第二部位近似地处在一个平面内。这样就产生了对于半油门位置来说对称地操作节气门轴。因此,用半油门位置表示节气门轴的位置,在该位置中从一个终端位置出发节气门轴偏转其整个偏转的一半。同时也保证了足够大的操作行程以及一个在第二部位和随动件之间小的相对运动。通过所述如此保证的最佳的小的相对运动可以减小第二部位和随动件之间的摩擦,以及由此造成的磨损,这样传动装置就可达到高的使用寿命、并且操作人员费力也小。
若第一部位设置在一个从传动元件伸出来的臂上,则可达到传动装置的简单结构。第二部位最好对于转动轴线平行地错置。特别是传动元件为一根钢丝。该钢丝可简单地如此弯曲,使得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一体化。由钢丝的弯曲过程造成的公差可以在装配后通过一次性的适配进行补偿,这样,即使对弯曲过程也只需提出很低的要求。因此制造简单,成本低廉。
最好将第一部位设计为传动元件中的槽,其中,该槽螺旋形地绕转动轴线延伸,并且一个固定在油门操纵杆上的销钉在该槽中导向。第二部位优选地在一个伸出的臂上形成。传动元件最好是一个轴。该轴结构坚实,且能简单制造。并且支座也能简单形成。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附图示出图1通过一个动力锯的纵向截面的简图;图2传动装置的透视图;图3和图4传动装置的侧视简图;图5和图6传动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所示的动力锯具有一个外壳2,一个把手3通过至少一个防振元件33固定在该外壳上。该把手3设置在外壳2的背向用于动力锯1锯链的一个导轨4的一侧上,并且沿动力锯1的纵向方向5延伸。其中,纵向方向5是导轨4基本上沿其延伸的方向。在把手3上一个油门操纵杆6可摆动地支承在一个轴承螺栓8上。此外,还设置了一个油门操纵杆止动锁7,该止动锁避免无意识地从怠速位置操作油门操纵杆6。一个操纵段12成形在油门操纵杆6的伸进把手3内部中的区域上。该操纵段对传动装置13施加作用。传动装置13具有一个传动元件17,该传动元件大致沿动力锯1的主振动方向24延伸。该主振动方向大致位于动力锯1的纵向方向5上。传动元件17在把手3上支承在一个第一支座18上,在动力锯1的外壳2上可转动地支承在一个第二支座19上。其中,第一支座18设计为固定轴承,第二支座19设计为浮动轴承,这样,传动元件17在第一支座18上沿其纵向方向不可移动地进行支承,而在第二支座19上沿纵向方向可移动地进行支承。
在外壳2和把手3之间形成一个振动空隙9,该空隙被传动元件17跨接。传动元件17与振动空隙9横交,特别是与振动空隙9大致垂直。传动元件17把油门操纵杆6绕轴承螺栓8的摆动运动传递为绕转动轴线22的转动,而转动轴线22特别是位于主振动方向24上。把手3相对于外壳2的沿转动轴线22的方向、也就是沿主振动方向24的相对运动不通过传动元件17传递。
在外壳2中设置一个内燃机10,该内燃机特别是设计为两冲程内燃机。该内燃机10具有一个化油器11,该化油器通过一个入口16向内燃机10输送油/气混合物。也可设置由油门操纵杆6对其施加作用的另外的输油装置来代替化油器11。在化油器11中形成了一个在图1中未示出的吸入管道段,在该段中可摆动地支承着一个节气门。该节气门固定在一个节油轴14上,该节气门轴一直延伸到化油器11的外壳的外侧上,一个杠杆15固定在所述化油器外壳的外侧上。传动元件17对该杠杆施加作用。
图2以放大的透视图表示传动装置13。油门操纵杆6的操纵段12对传动装置13的一个第一部位25施加作用,该第一部位设置在一个伸出的臂32上。该臂32大致与传动元件17成直角地延伸,并且相对于转动轴线22径向地向外延伸。油门操纵杆6的轴承螺栓8大致垂直于转动轴线22延伸,并且在化油器11的半油门位置时与臂32大致平行。这样,当操纵第一部位25时就产生了一种在操纵段12和第一部位25之间的相对运动。为了减小出现的磨擦,操作部位34凹陷地设计,在操作部位34处第一部位25紧靠在操纵段12上。第一支座18通过两个轴承件35,36形成。轴承件36通过两个螺钉41和轴承件35连接,这两个螺钉设置在传动元件17的两侧。支座18设计为固定轴承,它不允许传动元件17有移动运动,然而至少在一个必要的部位处可在每个方向作旋转运动。支座18也可有其它的设计。为了在支座18上沿转动轴线22的方向对传动元件17的行程加以限制,可以设置一个挡块,该挡块例如可以成形在传动元件17上,或者也可以通过挤压传动元件17设计为加宽部位。传动元件17设计为弯曲的钢丝。然而,也可根据目的采用其它的结构。
在面向图1所示的内燃机10的一端43上(图2),传动装置13沿转动轴线22方向浮动地和绕转动轴线22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支座19上。在第一支座18和第二支座19之间形成一个第二部位26,该部位对化油器11的节气门轴14施加作用。在第二部位26上使形成传动装置13的钢丝U形弯曲,其中第二部位26与转动轴线22平行,并且又与该轴线径向间隔距离地延伸。在第二部位26上设置有化油器11的一个随动件21,该随动件通过杠杆15抗旋转地支承在节气门轴14上。在这种情况下,随动件21与节气门轴14的旋转轴线27保持距离c,并与该旋转轴线27大致平行地延伸。所述两个支座18和19有一段距离a,该距离远大于第二部位26到第二支座19的距离b。第二支座19紧挨着设置在第二部位26的附近。由于杠杆传动比的原因,所述这两个支座18,19沿垂直于转动轴线22方向的相对运动只大大减速地传递到节气门轴14上,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垂直于主振动方向24的运动。在化油器11的吸入管道20中,在未示出的节气门的上游可摆动地支承一个阻风门23。阻风门23的位置可和节气门的位置耦合。在这里应该确保,当阻风门23关闭时节气门在很大程度上关闭。所述钢丝可以形成整个传动装置13。然而部位25和26设计为分开的构件、例如设计为凸轮,并且固定在构成传动元件17的钢丝上也是合适的。
图3表示传动元件17和节气门轴14的布置情况。在这里图3表示传动装置13沿节气门轴14的旋转轴线27方向的侧视图。旋转轴线27和传动元件17的转动轴线22相交。这样,转动轴线22和旋转轴线27处在一个平面内。随动件21位于传动装置13的第二部位26上。因为节气门轴14在节气门的关闭位置方向、也就是图3的顺时针方向具有弹性,所以随动件21被压到第二部位26上。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半油门位置28中,第二部位26大致位于通过转动轴线22和旋转轴线27确定的平面内。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的怠速位置29中,节气门轴14绕旋转轴线27按顺时针方向相对于半油门位置28作α角度的旋转。在图3中的用点划线表示的满负荷位置30中,节气门轴14绕旋转轴线27按反时针方向相对于半油门位置28作β角度的旋转。怠速位置29和满负荷位置30最好对于半油门位置28大致对称地设置,这样,在怠速位置29和满负荷位置30之间时随动件21相对于第二部位26的相对运动就最小化了。特别是α角和β角大致一样大小。节气门轴14的旋转轴线27到转动轴线22也有一个小的距离。在这里,该距离在涉及到随动件21从怠速位置29运动到满负荷位置30时很小,并且仅为随动件运动的一小部分。
图4表示随动件31的一个实施例。该随动件31设计为叉形,并且在第二部位26中在传动装置13的上面和下面延伸。其中,在随动件31和第二部位26之间有一个小空隙,这样,避免由于随动件31和第二部位26的相对运动使随动件31夹在第二部位26上。通过随动件31的叉形设计确保节气门轴14的强制导向,这样,即使弹簧失灵时(所述弹簧将节气门压向它的关闭位置,即压到怠速位置29中),也可从满负荷位置关闭节气门,因为即使在从满负荷位置30运动到怠速位置29中时随动件31也随动到第二部位26。也可以设置一个滑动套筒,以代替叉形随动件31,杠杆15固定在该滑动套筒上,并且该滑动套筒滑动地支承在第二部位26上。将第二部位26设计为纵向缝隙也是合适的,一个随动件在该纵向缝隙中被导向。
图5和6表示设计为轴的一个传动元件37的一个实例。传动元件37可绕转动轴线42转动地支承,其中,支座的布置最好与支座18和19的布置相应。在传动元件37的面向油门操纵杆6的一端44上设置了一个槽39,该槽螺旋形地绕转动轴线42延伸,并且构成传动装置的第一部位25。一个销钉40在该槽39中被导向,该销钉在油门操纵杆6的操纵段12上与油门操纵杆6的轴承螺栓8有径向距离地侧向伸出。所述销钉对于转动轴线42大致成径向地延伸。在图5中表示的怠速位置29中销钉40设置在槽39中的一个第一端部45的部位上。当在图5和6中的油门操纵杆6按反时针摆动时,即从图5表示的怠速位置29转向图6表示的满负荷位置30时,销钉40从槽39中的第一端部45运动到槽39的对置于该端部的第二端部46。由于槽39为螺旋形的结构,所以销钉40的运动引起传动元件37绕转动轴线42的转动。在传动元件37的与槽39对置的一端设置一个臂38,该臂从传动元件37径向伸出,并且在此臂上形成对节气门轴14施加作用的第二部位26。其中,臂38可以直接对节气门轴14的杠杆15施加作用。
第一部位25和第二部位26的其它设计也是有利的。例如第二部位26也可设计为对节气门轴14的杠杆15上的圆锥形随动件施加作用的凸轮。这样就可能使得在随动件和第二部位26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摩擦力实现最小化。
传动装置的其它设计也是有利的。油门操纵杆的摆动运动也可通过一个软套管推进而传递到节气门轴上。通过一个流体系统进行传递也是合适的。其中,经过由油门操纵杆对其施加作用的一个第一活塞的调节运动通过一个柔性的、耐压的同时装满流体的导管传递到对节气门轴施加作用的一个第二活塞。
权利要求
1.例如动力锯等的手持工作器具,该工作器具具有一个在其中设置一个内燃机(10)和一个用于该内燃机(10)的输油装置的外壳(2)、一个可摆动地支承在一个手柄(3)上的油门操纵杆(6),其中,手柄(3)通过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与外壳(2)连接,并且在手柄(3)和外壳(2)之间形成一个振动空隙(9),其中,设置一个用于将油门操纵杆(6)的摆动运动传递到输油装置上的传动装置(13),并且其中该传动装置(13)包括一个跨接振动空隙(9)的刚性传动元件(17,37),其特征在于,传动元件(17,37)可转动地进行支承,并且它将油门操纵杆(6)的摆动运动传递为围绕一个横向于振动空隙(9)的转动轴线(22,42)的旋转。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转动轴线(22,42)大致平行于工作器具的主振动方向延伸。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13)具有一个由油门操纵杆(6)对其施加作用的第一部位(25)和一个对输油装置施加作用的第二部位(26)。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传动元件(17)在一个第一支座(18)处沿转动轴线(22)方向不可移动地进行支承,在一个第二支座(19)处沿转动轴线可移动地进行支承,其中最好将一个支座(19)设置在外壳(2)上、并将一个支座(18)设置在手柄(3)上,并且特别是将第一支座(18)设置在手柄(3)上、并将第二支座设置在外壳(2)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一个支座(18)设置在传动装置(13)的第一部位(25)和第二部位(26)之间,其中最好将另一支座(19)设置在第二部位(26)的背向第一部位(25)的一侧上,并且特别是使第二支座(19)到第二部位(26)的距离(b)比第二支座(19)到第一支座(18)的距离(a)小。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装置是一个化油器(11),并且传动装置(13)的第二部位(26)对化油器(11)的节气门轴(14)施加作用,并且优选地节气门轴(14)的旋转轴线(27)横向于传动元件(13,37)的转动轴线(22,42)。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在节气门轴(14)上到节气门轴(14)的传动轴线(27)以径向距离(c)地固定一个随动件(21,31),该随动件由第二部位(26)操作。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节气门轴(14)的旋转轴线(27)到传动元件(17,27)的转动轴线(22,42)具有一个涉及到随动件(21,31)从化油器(14)的怠速位置(29)运动到满负荷位置(30)的很小距离,并且尤其相交于该轴线。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节气门轴(14)的旋转轴线(27)、转动轴线(22,42)和半油门位置(28)区域中的第二部位(26)近似地处在一个平面内。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位(25)设置在一个从传动元件(17)伸出的臂(32)上,并且第二部位(26)最好与转动轴线(22)平行地错位。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传动元件(17)是一根钢丝或者一个轴。
12.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位(25)形成为传动元件(37)中的一个槽(39),其中该槽(39)螺旋形地绕转动轴线(42)延伸,并且在该槽(39)中使一个固定在油门操纵杆(6)上的销钉(40)导向。
13.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二部位(26)形成在一个伸出的臂(38)上。
全文摘要
一种如一个动力锯等的手持工作器具具有一个外壳,在该外壳中设置一个内燃机和一个化油器。设置了一个油门操纵杆,该油门操纵杆可摆动地支承在手柄上。手柄通过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和外壳连接。在手柄和外壳之间形成一个振动间隙。为了将油门操纵杆的摆动运动传递到化油器上设置了一个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包含一个跨接振动间隙的刚性传动元件。通过下述措施可达到简单的设计以及使得在外壳与手柄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化油器的操作运动分离,即传动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并且油门操纵杆的摆动运动传递为围绕一个横向于振动间隙的转动轴线的转动。
文档编号B27B17/00GK1669743SQ20051006762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5日
发明者R·施米德特, M·拉比斯, A·法托鲁索, H·尼克尔, P·施劳赫, O·施米德特 申请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