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619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辊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机床领域的旋辊机。
背景技术
各类水泥预制件代替水泥现场浇铸工程制品,已成为当今建筑制品的发展趋势,并成功地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在给排水工程范围内,预制水泥管代替水泥涵洞(管)已为普遍使用。但是受预制件型制规模的限制,在直径2.2米以上的大口径范围内,特别在超大口径(直径3米)以上时,此类工程使用涵洞(管)方法仍为基本方法。但是这种传统方法工程造价高、施工进度缓慢。因此大口径排水工程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是市场急需的,目前生产大口径排水管的生产工艺有三种①振动模具方式;②离心方式;③旋辊方式。其中第一种工艺方式最差,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第二种工艺方式在产品超过直径2.2米时很难控制质量。也就是,第三种工艺方式最适合用来生产大口径排水管。然而现有的旋辊机生产大口径排水管时仍然较困难,主要是其旋辊轴过细,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如何解决此问题,开发生产大口径排水管的旋辊床是技术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生产高质量的大口径排水管的旋辊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设有机架、机架下部的地脚、设置在机架上部的的活动梁、机架上部的皮带轮、一端与皮带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梁连接的旋辊轴,所述的旋辊轴为空心轴,在旋辊轴的中空内环壁上设有等间距凹坑。
本实用新型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可高质量生产直径在2.2米以上的大口径排水管,生产效率较高;②生产设备改造简单,只需更换旋辊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2为旋辊轴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机架2通过地脚1与地面基础固定,在机架2上设有皮带轮3、旋辊轴4和活动梁5,动力电机带动皮带轮3转动,皮带轮3带动旋辊轴4转动。在加工大口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时,在旋辊轴4与旋辊轴4外部的模具共同作用下即可实施生产加工。这种加工工艺要求旋辊轴4直径较大,最好在直径800mm左右。因此普通结构的旋辊轴无法达到要求。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辊轴4采用空心结构,既减轻旋辊轴4的自重又增加旋辊轴4的刚性,同时在旋辊轴4中空的内环面上设有许多等间距的凹坑,这样又进一步减轻了旋辊轴4的自重并极大地提高了旋辊轴4的刚性和强度。旋辊轴4采用铸造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旋辊机,它设有机架、机架下部的地脚、设置在机架上部的的活动梁、机架上部的皮带轮、一端与皮带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梁连接的旋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辊轴为空心轴,在旋辊轴的中空内环壁上设有等间距凹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机床技术领域的旋辊机。它设有机架、地脚、活动梁、皮带轮和旋辊轴,其技术特点是旋辊轴为空心轴,在旋辊轴的中空内环壁上设有等间距凹坑。本实用新型与模具相配合可生产直径在2.2米以上的大口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它成功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生产大口径排水管生产效率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进而为排水工程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打下了基础。
文档编号B27L9/00GK2923240SQ20062009185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
发明者赵湘晖, 赵博平 申请人:赵湘晖, 赵博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