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麻将席的制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麻将席竹片的炭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竹席是人类夏季生活必需品之一,市面上有一种以形似麻将的小竹片串编而成的麻将席,适用于沙发、席梦思床等不平整的表面。麻将席的制作是将竹子用机器加工成麻将块大小的的小竹片,经打孔、磨砂、抛光等工序后,采用具有弹性的连接筋作为经向连接件,采用高强尼龙细线做纬向连结,将多块小竹片依次排列串编成所需尺寸。
竹材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成,三者总量在90%以上,另有约10%的油脂、单宁、色素、果胶、蛋白质、淀粉、糖分、无机物等物质沉积于细胞壁内,但这些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腔中。竹材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竹材细胞特殊的排列方式导致竹材极易遭菌虫侵害。如出现霉变、虫蛀,轻则降低产品质量,影响美观,重则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麻将席生产时必须对竹片进行防霉、防虫处理。而又由于使用的竹子来料不同,同一批竹子的竹尖和竹根、皮层和里层、向阳和背阴的质地色泽也不一样,加工出的麻将席竹片表面色差都很明显,需进行挑选,按颜色分类,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制作出来的麻将席整张席面颜色不均匀。因此,为了提高生产速度,市场上颜色非常均匀的麻将席大多是经染色而成。而过去的防霉、防虫及上色处理方法采用在水中添加双飞粉、烧碱、焦磷双钠、双氧水、霉克精、色精等多种化学药品蒸煮的方式进行,蒸煮药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得到的竹片含水率较高,不能直接用于下一道工序,所以往往处理后还需要进行干燥,费工费时。处理后的竹片常常在粮田晾晒,既占用粮田无法耕种,又因晾晒时竹片滞带的药水渗入粮田,严重损害耕地品质。竹片做成的凉席残留化学药剂,使人染上各种皮肤和呼吸道疾病,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目前则将处理方法改进为高温高热炭化处理:一是高温高热可使竹片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受热分解掉,使竹片不易发生虫蛀、霉变;二是随着加热温度增高,加热时间延长,竹片颜色出现由浅咖到深咖颜色的变化,可替代竹片染色处理。将竹片放到炭化炉里高温炭化,竹片表面会形成较坚硬的炭化微粒层,炭化微粒会形成细菌不易生存环境,从而达到抗菌作用。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蒸煮药水排放污染环境问题,也解决了药水滞留竹片内影响消费者健康问题。
但现今市面上的麻将席的连接筋由于是采用的塑料材质,使用一段时间后,特别是放置在类似夏季烈日下停放的汽车内等高温环境中,会出现老化现象,连接筋会发黄泛油,污染沙发、床单等,甚至发生断裂,导致无法使用。因而又有厂家研制出不使用编织线牛筋线的麻将席,如申请号为201510446267.8,申请日为2015.07.28,发明名称为竹凉席生产方法的申请中提到的麻将席。该麻将席的生产方式是将竹片直接粘贴在基布上,免去了竹片加工的钻孔、人工编织等工序,从而大大减轻了麻将席的重量和体积,便于运输、折叠、携带和收藏;同时,采用热熔胶或聚氨酯胶或其它环保胶种粘接竹片,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可实现流水作业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由于该麻将席的竹片不用钻孔穿线,因此可以改变竹片的厚度,竹片的厚度减小,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但是,由于竹片未炭化前自身含有一定的组织水分,而竹材本身无横向纤维,竹片在进行炭化时,一旦升温过快,较薄的竹片在其组织结构的缩变与所含水分的快速蒸发的影响作用下,极易形变成凹凸形甚至开裂,进而使得不良品率高。因此厚度较小的竹片更需要可以缓慢升温且受热均匀的炭化设备。同时较薄的竹片需要缩短炭化时间。
而现有的炭化设备无法满足这种麻将席的竹片的炭化工序。例如,实用新型专利“烘干消毒设备”(专利号:201020657859.7),发明了一种采用竹加工剩余物作为炉体燃料,竹片放入炉体中,边加热,边转动,竹片通过高温达到杀菌消毒,炭化上色的目的。这种加热方法的缺陷是:由于该炭化炉炉膛燃料为竹材加工剩余物,加热时温度过高且升温速率,夏季根本无法操作生产;而竹材加工剩余物燃料的品质不同,人工添加燃料的量和速率也不同,故而产生的热量不同。使其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出炉温度,出炉方式(温度高,出炉遇氧气燃烧)均不好控制,不良品率高。
还有的采用电加热,然而一炉竹片加工后需电费400元左右,加热成本高,而这种竹材加工的薄利生产加工企业承受相对困难。如一种物料碳化装置,专利号 CN204819849U(公开号),改进了“烘干消毒设备”,将炉体燃料改为天燃气或液化气,另加了水雾除尘装置,虽说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加工成本仍然较高,工作场地温度高,夏季工作条件较差,由于天然气可能因不完全燃烧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安全系数不很高。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竹木加工剩余物等),主要区别于化石燃料。在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中,直接燃烧生物质属于高污染燃料,只在农村的大灶中使用,不允许在城市中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实际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BiomassMouldingFuel,简称"BMF"),是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生物质燃料发热量大,发热量在3900~4800千卡/kg左右,经炭化后的发热量高达7000~8000千卡/kg。其纯度高,不含其他不产生热量的杂物,其含炭量75﹪~85﹪,灰份3﹪~6﹪,含水量1﹪~3﹪,绝对不含煤矸石,石头等不发热反而耗热的杂质,将直接为企业降低成本。并且不含硫磷,不腐蚀锅炉,可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企业将受益匪浅。由于生物质燃料不含硫磷,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会导致酸雨产生,不污染大气,不污染环境,清洁卫生,投料方便,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改善了劳动环境,企业将减少用于劳动力方面的成本。燃烧后灰碴极少,极大地减少堆放煤碴的场地,降低出碴费用。同时,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可回收创利。国家大力提倡清洁能源,对于生物质燃料的使用国家每吨补助150元。
导热油,是GB/T 4016-1983《石油产品名词术语》中“热载体油”的曾用名,英文名称为Heat transfer oil,用于间接传递热量的一类热稳定性较好的专用油品。由于其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而且其用途和用量越来越多。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很好。导热油作为工业油传热介质具有以下特点:在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即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加热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安全要求,提高了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工艺需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即可以降低系统和操作的复杂性;省略了水处理系统和设备,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减少了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工作量。即可以减少加热系统的初投资和操作费用;在事故原因引起系统泄漏的情况下,导热油与明火相遇时有可能发生燃烧,这是导热油系统与水蒸气系统相比所存在的问题。但在不发生泄漏的条件下,由于导热油系统在低压条件下工作,故其操作安全性要高于水和蒸汽系统。导热油与另一类高温传热介质熔盐相比,在操作温度为400℃以上时,熔盐较导热油在传热介质的价格及使用寿命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在其它方面均处于明显劣势,尤其是在系统操作的复杂性方面。
网带式干燥机是大批生产用的连续式干燥设备,用于透气性较好的片状、条状、颗粒状和部分膏状物料的干燥。对于脱水蔬菜、中药饮片等含水率高、热敏性材料尤为适合。具有干燥速率高、蒸发强度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物料由加料器均匀地铺在网带上,网带采用12~60目不锈钢丝网。由传动装置拖动在干燥机内移动。干燥机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一单元热风独立循环,部分尾气由专门排湿风机排出,废气由调节阀控制,热气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穿过铺在网带上的物料,加热干燥并带走水分。网带缓慢移动,运行速度可根据物料温度自由调节,干燥后的成品连续落入收料器中。上下循环单元根据用户需要可灵活配备,单元数量可根据需要选取。
竹醋液是竹材热解得到的液体产物,它是一种组成成分相当复杂的液体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水、有机酸、酚类、酮类、醇类等物质,它的形成过程很复杂。竹醋液产量则随竹材的种类、竹材的含水率及热解工艺的不同而不同,其成分更随收集方法、热解温度、贮存条件等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竹材烧炭的过程中,炭窑内的温度150℃~270℃,竹材的受热分解比较明显,开始产生醋酸和焦油。而从竹炭窑上收集竹材在高温分解中产生的气体为竹醋液的原液,再通过沉淀、过滤、蒸馏的方法进行精制,得到品质符合要求的纯净竹醋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温度精准调控,可实现缓慢升温,便于控制产品含水率,能获得用于制备竹醋的原液的麻将席竹片的炭化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麻将席竹片的炭化处理装置,它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炉体、动力机构,炉体内设有喷淋头,炉体包括外筒、外筒内由动力机构驱动的内筒,所述的炉体的一端设有进出料口,进出料口通过输送竹片的传送带衔接有网带式干燥机,且进出料口处设有蒸汽回收装置(进出料口与蒸汽回收装置仅在进行收集时处于连接状态,此时非密闭门为开启状态);所述的炉体经管路连接有导热油炉,导热油炉设有促进燃烧的鼓风机、由调速电机驱动的输油泵;所述的外筒与内筒之间均匀分布有导热油管,导热油管由固定卡安装于外筒的内壁上,导热油管与管路连通,且导热油管、管路内充装有导热油;外筒、管路外包裹有避免热量散失的保温隔热材料;所述的内筒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有总控制台,总控制台与动力机构、鼓风机、输油泵连接,总控制台设有触摸显示器,触摸显示器界面上设有鼓风机开关,输油泵开关、油温温度、内筒温度显示、时间控制开关、电机顺反开关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筒的筒壁为网状结构,便于热能传递,热能损失小;所述内筒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形叶片2~3片,螺旋形叶片由进出料端呈螺旋状延伸至内筒的末端,所述的喷淋头设于外筒的内壁上,有3~4个喷淋头,喷淋头的供水管位于外筒外部,达到降温除尘的目的。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内筒的内壁上设有3片均匀分布的螺旋形叶片。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充分翻转,均匀受热,所述的螺旋形叶片为网状结构,螺旋升角50~70度;所述的螺旋形叶片宽度(即与竹片接触面的宽度,而非螺旋形叶片的厚度)为内筒回转半径的30%~40%,螺旋形叶片的截面为弧形,矢高为10㎜~30㎜。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集中到受热区域,所述的内筒中部为圆筒状,两端呈圆台形,圆台母线与轴向呈40~50度角。
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水蒸气的排除,控制竹块的含水率,以及便于进行竹醋液原液的回收工序,所述的进出料口处设置有可开、关的非密闭门(非密闭门为网状结构),非密闭门开设有取样观察孔,便于将取样工具伸进内筒进行取样。
本实用新型为了与输送带衔接,便于上料和卸料,所述的内筒筒壁位于进出料口处设有均匀分布的2~3块螺旋形导进导出叶片,导进导出叶片设置方向与内筒内螺旋形叶片方向相同,螺旋升角一致,叶片宽度从进出料口端的50mm逐步增宽至250mm~350mm,末端与内筒内螺旋形叶片相连,且导进导出叶片数和螺旋形叶片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为了竹块能受热均匀,所述的导热油管为螺旋形或蛇形,均匀分布于的外筒的内壁上,导热油管的内径为30mm~60mm,以便于稳定控制所需加热温度。
本发明所述的导热油采用昆仑L-QB300导热油。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其采用网带式干燥机进行预干燥减少竹块含水率,避免竹片在炭化时因大量水分蒸发造成的迅速升温带来的形变;采用导热油加热温度稳定的特性控制炭化装置对竹片进行缓慢升温,从而降低不良品率,且导热油保温性能好,进出炉体温差只有20℃~30℃,热损失小,热能利用高;进出料同为一个开口,利用内筒正反转结合传送带实现上料卸料的便捷;进出料口设有蒸汽回收装置,可收集高温产出的水蒸气用于制备竹醋的原液,增加了收益;产品达到的含水率能直接用于下一工序;除取样外全程采用远程控制,机械化程度高,工作环境得到改善;采用生物质燃料,可以充分利用竹加工剩余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的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B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回收装置53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送带51衔接网带式干燥机5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机架;2、外筒;3、动力机构;4、内筒;5、进出料口;6、管路;7、导热油管;8、螺旋形叶片;9、非密闭门;51、传送带;52、网带式干燥机;53、蒸汽回收装置;61、导热油炉;62、鼓风机;81;导进导出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可知,一种麻将席竹片的炭化处理装置,它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炉体、动力机构3,炉体内设有喷淋头,炉体包括外筒2、外筒2内由动力机构3驱动的内筒4,所述的炉体的一端设有进出料口5,进出料口5通过输送竹片的传送带51衔接有网带式干燥机52,且进出料口5处设有蒸汽回收装置53;所述的炉体经管路6连接有导热油炉61,导热油炉61设有促进燃烧的鼓风机62、由调速电机驱动的输油泵;所述的外筒2与内筒4之间均匀分布有导热油管7,导热油管7由固定卡安装于外筒2的内壁上,导热油管7与管路6连通,且导热油管7、管路6内充装有导热油;外筒2、管路6外包裹有避免热量散失的保温隔热材料;所述的内筒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有总控制台,总控制台与动力机构3、鼓风机62、输油泵连接,总控制台设有触摸显示器,触摸显示器界面上设有鼓风机开关,输油泵开关、油温温度、内筒温度显示、时间控制开关、电机顺反开关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筒4的筒壁为网状结构,便于热能传递,热能损失小;所述内筒4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2~3片螺旋形叶片8(本实施例为3片),螺旋形叶片8由进出料端呈螺旋状延伸至内筒4的末端,所述的喷淋头设于外筒2的内壁上,有3~4个喷淋头(本实施例为3个),喷淋头的供水管位于外筒2外部,达到降温除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充分翻转,均匀受热,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为网状结构,螺旋升角50~70度(本实施例为50度);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宽度(即与竹片接触面的宽度,而非螺旋形叶片8的厚度)为内筒4回转半径的30%~40%(本实施例为30%),螺旋形叶片8的截面为弧形,矢高为10㎜~30㎜(本实施例为10㎜)。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集中到受热区域,所述的内筒4中部为圆筒状,两端呈圆台形,圆台母线与轴向呈40~50度角(本实施例为45度角)。
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水蒸气的排除,控制竹块的含水率,以及便于进行竹醋液原液的回收工序,所述的进出料口5处设置有可开、关的非密闭门9(非密闭门9为网状结构),非密闭门9开设有取样观察孔,便于将取样工具伸进内筒4进行取样。
本实用新型为了与输送带衔接,便于上料和卸料,所述的内筒4筒壁位于进出料口5处设有均匀分布的2~3块螺旋形导进导出叶片81(本实施例为3片),导进导出叶片81设置方向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方向相同,螺旋升角一致,叶片宽度从进出口端的50mm逐步增宽至250mm~350mm(本实施例为250 mm),末端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相连。
本实用新型为了竹块能受热均匀,所述的导热油管7为螺旋形或蛇形(本实施例导热油管7为螺旋形),均匀分布于的外筒2的内壁上,导热油管7的内径为30mm~60mm(本实施例为60mm),以便于稳定控制所需加热温度。
本发明所述的导热油采用昆仑L-QB300导热油。
实施例2:
由图4、图5、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筒4的筒壁为网状结构,便于热能传递,热能损失小;所述内筒4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2~3片螺旋形叶片8(本实施例为3片),螺旋形叶片8由进出料端呈螺旋状延伸至内筒4的末端,所述的喷淋头设于外筒2的内壁上,有3~4个喷淋头(本实施例为4个),喷淋头的供水管位于外筒2外部,达到降温除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充分翻转,均匀受热,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为网状结构,螺旋升角50~70度(本实施例为70度);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宽度(即与竹片接触面的宽度,而非螺旋形叶片8的厚度)为内筒4回转半径的30%~40%(本实施例为40%),螺旋形叶片8的截面为弧形,矢高为10㎜~30㎜(本实施例为30㎜)。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集中到受热区域,所述的内筒4中部为圆筒状,两端呈圆台形,圆台母线与轴向呈40~50度角(本实施例为40度角)。
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水蒸气的排除,控制竹块的含水率,以及便于进行竹醋液原液的回收工序,所述的进出料口5处设置有可开、关的非密闭门9(非密闭门9为网状结构),非密闭门9开设有取样观察孔,便于将取样工具伸进内筒4进行取样。
本实用新型为了与输送带衔接,便于上料和卸料,所述的内筒4筒壁位于进出料口5处设有均匀分布的2~3块(本实施例为3片)螺旋形导进导出叶片81,导进导出叶片81设置方向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方向相同,螺旋升角一致,叶片宽度从进出口端的50mm逐步增宽至250mm~350mm(本实施例为350 mm),末端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相连。
本实用新型为了竹块能受热均匀,所述的导热油管7为螺旋形或蛇形(本实施例导热油管7为蛇形),均匀分布于的外筒2的内壁上,导热油管7的内径为30mm~60mm(本实施例为30mm),以便于稳定控制所需加热温度。
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充分翻转,均匀受热,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为网状结构,螺旋升角50~70度(本实施例为55度);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宽度(即与竹片接触面的宽度,而非螺旋形叶片8的厚度)为内筒4回转半径的30%~40%(本实施例为35%),螺旋形叶片8的截面为弧形,矢高为10㎜~30㎜(本实施例为20㎜)。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集中到受热区域,所述的内筒4中部为圆筒状,两端呈圆台形,圆台母线与轴向呈40~50度角(本实施例为50度角)。
本实用新型为了与输送带衔接,便于上料和卸料,所述的内筒4筒壁位于进出料口5处设有均匀分布的2~3块(本实施例为3片)螺旋形导进导出叶片81,导进导出叶片81设置方向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方向相同,螺旋升角一致,叶片宽度从进出口端的50mm逐步增宽至250mm~350mm(本实施例为290mm),末端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相连。
本实用新型为了竹块能受热均匀,所述的导热油管7为螺旋形或蛇形(本实施例导热油管7为螺旋形),均匀分布于的外筒2的内壁上,导热油管7的内径为30mm~60mm(本实施例为40mm),以便于稳定控制所需加热温度。
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充分翻转,均匀受热,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为网状结构,螺旋升角50~70度(本实施例为60度);所述的螺旋形叶片8宽度(即与竹片接触面的宽度,而非螺旋形叶片8的厚度)为内筒4回转半径的30%~40%(本实施例为38%),螺旋形叶片8的截面为弧形,矢高为10㎜~30㎜(本实施例为25㎜)。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竹片集中到受热区域,所述的内筒4中部为圆筒状,两端呈圆台形,圆台母线与轴向呈40~50度角(本实施例为45度角)。
本实用新型为了与输送带衔接,便于上料和卸料,所述的内筒4筒壁位于进出料口5处设有均匀分布的2~3块(本实施例为3片)螺旋形导进导出叶片81,导进导出叶片81设置方向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方向相同,螺旋升角一致,叶片宽度从进出口端的50mm逐步增宽至250mm~350mm(本实施例为300mm),末端与内筒4内螺旋形叶片8相连。
本实用新型为了竹块能受热均匀,所述的导热油管7为螺旋形或蛇形(本实施例导热油管7为蛇形),均匀分布于的外筒2的内壁上,导热油管7的内径为30mm~60mm(本实施例为50mm),以便于稳定控制所需加热温度。
余同实施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