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一台离心式纺纱和捻线机运转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25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一台离心式纺纱和捻线机运转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一种使离心式纺纱和捻线机运转的方法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施该方法的一个装置。
如大家所知和在DE 195 23 835 A1或在DE 198 02 656 A1专利说明书详细描述的那样,离心纺纱首先借助一个牵伸装置将一根喂入原料牵伸至所要求的纱支数,接着通过一根可轴向移动地支承的导纱管输入一个高速回转的离心纺纱罐内。
喂入原料可以是贮存在一个条筒内的纤维条或者是一根比如从一个粗纱筒子退绕下的粗纱。
从导纱管口牵引出来的喂入材料形成纱线股紧贴离心纺纱罐的内壁并被该罐携带。
纤维材料通过离心纺纱罐的回转得到加捻。
受到加捻形成的纱线借助可轴向移动地支承的导纱管堆置到离心罐内壁上,在该处形成一个称作为纱饼的纱线卷装。
在所谓的一步法纺纱时,离心罐的转数和喂入材料的输出速度应这样相互协调,卷绕成纱饼的纱线已经有了完整捻度,可以在下一道工序卷绕到一根输入离心罐内的倒筒筒管上。
倒筒过程所产生的管纱接下来被落纱,然后送到一台连接在后面生产流程中的络筒机上倒筒,络成一个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
另一种离心式纺纱工艺,即所谓的二步法纺纱,离心罐转数和喂入材料的输出速度应这样选择,在第一步纺纱时卷绕在离心罐内壁的纱线首先只获得一部分捻度,比如60%的有效捻度。缺少的捻度分配到作为纱线卷装堆置的有部分捻度的纱,如果纱在第二步纺纱过程从离心罐退绕出,同时在所属的一台络筒装置上直接络成一个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
这表明,不仅一步法而且二步法纺纱都先在一个离心罐内壁上由外向里构成一个纱线卷装。形成的纱线卷装不取决于所采用的卷绕形式,比如翼锭卷绕或管纱卷绕,始终有一个内径dGi>0mm和一个锥角γRZ≤90°。
尽管DE 40 02 230 A1,DE 41 03 771 A1或DE 195 48 669 A1中已经描述了这种纱线卷装的不同形式,但长期来这种纱线卷装没有取得卷装结构的精确了解或没有精确了解纱层的极限。
即长期来曾经对每根纱通过试验和误解求得纱线卷装的最小可纺内径,然后非系统化地推而广之。
这种纱线卷装参数确定的方法不仅费时间和需要大量费用,而且是很不精确和不可靠。
鉴于不知道的参数偏差,因此离心纺纱通常是以高的安全间距工作,从而几乎不能利用最大可能的离心罐装料。
从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方法和装置,借助此方法/装置能够在不依赖于当时的纺纱方法和捻线方法下,显著改进一台离心纺纱和捻线机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这项任务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法以及通过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装置来解决。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13以及从属权利要求15至20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具有特别的优点,以简单方式能够测出精确的纱线卷装参数,比如纱线卷装的结构密度,最小可纺内径和/或纱线卷装的最大锥角,因此根据对它们的了解,能最大利用一台离心纺纱和捻线机的每个离心纺纱罐的纺纱容积以及能明显地提高该纺机的整个效率。
此外,由于避免了离心纺纱罐的超尺寸,也能够使这种纺机的电能消耗降低到最低。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如权利要求2所述那样,基准纺纱部位的离心纺纱罐内形成的纱线卷装增大可根据一条通过内径尺寸与时间的R(t)曲线来收集。
最好将纱线卷装的纺纱时间固定在坐标系统内的横坐标上,而纱线卷装的当时内半径值记录到纵坐标上。
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是,在制作R(t)-曲线时,用一个大致相当于一个纱支数的分辨率来运算,因此可达到足够的准确。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借助基准纺纱部位(3)为每个纱种类测得的相关纱线卷装参数存储在离心纺纱机的中央控制单元。
即在整个以后的纺织过程能够直接求助于已存储的数值,因而“正常”纺纱部位的纺纱过程立刻以最佳的调节启动。
精确了解这种主要的过程参数使一个特别牢固的过程导向成为可能,当需要时可适当地介入到该过程导向。
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从R(t)-曲线以及考虑到基准纺纱部位的往复动力学可以表示出一条代表纱线卷装的结构密度相对内半径的PKZ(R)-曲线。
如权利要求6所述,以相似方式也可以制作一条表示纱线卷装当时的锥形轮廓的hKK(R)-曲线。这里纱线卷装的锥形轮廓,比如有一条凹的,一条凸的或一条线性曲线。
如权利要求7和8中所述,R(t)-曲线理想的亦适用于确定纱线卷装的最小内半径和最大锥角。
在一个按管纱卷绕制作的纱线卷装情况下,最大锥角的达到例如作为R(t)-曲线中的突变可明显看出。在此情况下,纱线卷装的最小内半径当然必须考虑。
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一个相应的R(t)-曲线中的突变,在按翼锭卷绕的纱线卷装情况下意味着已达到纱线卷装的最小堆置半径。
R(t)-曲线内的突变可以归因于一纱弦的出现或纱层从纱线卷装的锥体上下滑,这些都被传感装置可靠的收集。
即例如一个设计成光带式的激光箱的比如通过纱弦产生的附加阴影,触发一个信号,该信号在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内加工并使R(t)-曲线中作为明显的突变能清楚识别。
相应地,在一个按管纱卷绕方法的纱线卷装情况下,一个由于一层或许多层纱层滑动引起的传感装置的阴影,通常显示出达到最大锥角。
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优选实施形式是,由传感装置输入的测量数据在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中立即处理出一个统计模型。
例如可立刻计算可预料的纱线卷装参数,即纱线卷装的“最小内半径”和“最大锥角”。应用多个基准纺纱部位和评定它们的测量结果或评价许多个依顺序输入的一个基准纺纱部位的测量结果,可以用简单方式充分准确考虑在生产纱线卷装时产生的分散。
这里借助静模型外推法,依据ρ(R)-曲线能够较容易的求出纱线卷装的结构密度的平均值(权利要求10)。
如权利要求11所述,在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还建议,正规纺纱部位的纺纱部位计算机与基准纺纱部位的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联机。
即是说,当改换一个批量时,其中改换到至今尚未加工的纱种类,这些“正常”纺纱部位已能在基准纺纱部位启动后不久即启动。要求的纱线卷装参数都能事后调整,即一旦它们存在时,传输到“正常”纺纱部位的纺纱部位计算机以及对这些参数作相适应地调整。
基准纺纱部位和“正常”纺纱部位之间的在线连接,使正常纺纱部位根据在基准纺纱部位测出的数据能够持续地自动重新调整。
借助权利要求12和13中所述的特征,尤其是离心纺纱机采用一步法纺纱原理工作时,即获得纺纱过程的最佳化。
即借助对离心纺纱罐尺寸的了解,对纱线卷装的平均结构密度以及对堆靠在一个离心纺纱罐内壁上的纱线卷装的准确最小内半径和最大锥角的了解,能容易地计算纱线卷绕到一个倒筒筒管上的卷绕时间。因此能够精确调节落纱过程的时间分布,因而能够将至今出于安全原因一般较长的到进行落纱过程为止的等候时间降到最低。
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实施依据发明方法的装置有一个安置在基准纺纱部位区域内的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连接到一个所述的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
基准纺纱部位的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本身是通过一数据传输系统,比如一数据总线至少与离心纺纱机的中央控制单元连接。
如权利要求15所述,较优选的方式是,传感装置设计成光学传感装置。亦即,基准纺纱部位如果有一个圆筒离心罐的话,应用一个设计为光带式的激光箱作为光学传感装置是优选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6)。
激光箱有一个发送器,比如它安置在离心罐的下面以及有一个接收器,安置在离心罐的上面。
激光箱一层层地收集在基准纺纱部位的离心纺纱罐内壁上形成的纱线卷装的结构,将测出的测量数据报告给所属的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在该处这些数据在考虑到基准纺纱部位的往复动力学情况下被处理。
即是说,相关的纱线卷装参数直接在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中计算出。
另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特别是若使用一端封闭的锅形离心罐时,也可应用一台CCD-照相机来替代一个激光箱(权利要求17)。
使用这样一台CCD-照相机也能在相适应的图象处理和快速摄影下,保证完好的检测形成的纱线卷装。这些快速摄影比如是通过照相机光圈的短的快门时间,特别是使用频闪观测器闪光能更较方便的实现。
这里CCD照相机比如是固定安装在基准纺纱部位上,使它任何时候都能够监视在离心纺纱罐内壁上形成的纱线卷装。
如从权利要求18和19中看到的那样,一个或多个基准纺纱部位是一台离心纺纱机的组成部分或者该基准纺纱部分设计为单独的纺纱装置。
这样一种单独的基准纺纱装置最好有一个接口,能够连接到离心纺纱机的数据传输系统。
如果基准纺纱部位是离心纺纱机的组成部分,则其中一个纺纱部位对应上面所述的离心纺纱机的“正常”纺纱部位作修改。
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可以从下面根据图说明的实施例得知。


图1一台有许多纺纱部位的离心式纺纱机的正视图,其中的一个纺纱部位设计为基准纺纱部位;图2是图1所示的离心纺纱机纺纱部位侧示示意图;图3根据图2的一个基准纺纱部位的离心纺纱装置略为放大视图,它配置有一个设计为激光箱的传感装置;图4根据图3的离心纺纱装置,使用一架CCD-照相机作为传感装置;图5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离心纺纱机的侧视图,配备有一辆可移动的换筒车;图6a-6e带一条或多条曲线(n)的一个坐标系统,能说明相关的纱线卷装参数。
图1表示一台整体用附图标记1标志的离心纺纱机,是根据所谓的二步法纺纱原理工作。离心纺纱机1具有许多个纺纱部位2,至少该纺纱部位中的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将左边的两个纺纱部位,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设计成基准纺纱部位3。
各纺纱部位2或3都各自装备有一个容纳喂入材料5的机构。
喂入原料19可以设计成如图1所示的粗纱,在这种情况下离心纺纱机1有一个容纳粗纱筒子5’的架子。或是喂入原料19是如图5所示的储存在纺纱条筒5”中的纤维条。
在两种情况下,喂入原料19先在一个牵伸装置6内按照所要求的纱支数牵伸,再通过一根导纱管7进到一台整个用4标志的离心纺纱机的离心纺纱罐8。
下面根据图3作详细说明的离心纺纱装置4,最好是借助一个传动装置12可垂直移动地支承。导纱管7也有一个传动装置18,能使导纱管7作一定的往复运动。此外,在离心纺纱装置4的区域内安置一个检测离心纺纱罐8内壁20上形成的纱线卷装21结构的光学传感装置17。
这里,光学传感装置17或是设计成如图1至3所示的光带式激光箱22,带有一个发送器26和一个接收器27,或是设计为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一架CCD照相机23。
如果离心纺纱机1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那样,设计为按二步法原理工作的离心纺纱机,则每个纺纱部位2或3有一个络筒装置9。
如大家所知以及图2只作示意的图示,这种络筒装置9一般有一个可摆动夹持一个交叉卷绕筒子28的筒子托架10,有一个导纱槽筒11,该槽筒驱动交叉卷绕筒子28以及在筒子络纱时使离心纺纱罐8内纺成的纱作往复运动。
如大家所知,图3和4中略为放大的离心纺纱装置4是由一个离心纺纱罐8组成,该纺纱罐是由轴承24支撑,可在离心纺纱装置壳29内旋转,由一台电机25单独电机驱动。
轴承24例如最好是如DE 196 37 270 A1中所述,设计成磁轴承。此外,整个离心纺纱罐罩壳29可以借助一个(只示意的)传动机构12按垂直方向移动。
如图3和图4中进一步所示,在离心纺纱装置4的区域内,如果该纺纱装置作为基准纺纱部位3运转,还安置了一个光学传感装置17,它与一个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连接,检测离心纺纱罐8内壁(20)上形成的纱线卷装21的结构。
光学传感装置17比如依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设计为光带式工作的激光箱22,这里发送器的附图标记是26,接收器的附图标记是27。这样一种激光箱22以一根纱粗度值的分辨率工作。
从图1特别可看出,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是通过一个数据传输系统16,一条所谓的数据总线与离心纺纱机1的中央控制单元15以及同“正常”纺纱部位2的纺纱部位计算机14连接。
这种数据传输系统16是众所周知,并且这种数据总线系统与一台离心纺纱机1的联机比如在DE 195 48 667 A1中已有描述。
图4表示一个基准纺纱部位3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形式。
即这里一架CCD-照相机23应用作为光学传感装置17,它通过一条信号线路连接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CCD-照相机是快速摄影工作,即相机光圈用快速快门时间。
最好能附加设置一架频闪仪30,借助它能使CCD-相机的摄影质量进一步优化。
图5也表示一台离心纺纱机1的基准纺纱部位3的侧视图,该机是按照二步法纺纱原理工作。图示的实施例中,应用储存在一个纱线条筒5”中的纤维条19作为喂入材料。
通常纤维条19首先在一个牵伸装置6内被牵伸到所要求的纱支数并通过一根导纱管7进到一个离心纺纱装置4的内部,在该处作为纱饼堆置在离心纺纱罐8内壁上。
这个(图5中未表示的)纱线卷装接着如一般的一步法纺纱那样倒筒到一根所谓的倒筒筒管上并作为管纱输出。
由于一步法纺纱原理为普遍所知,本文因此不作较详细地叙述。
根据图5的实施例,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壁上的纱线卷装结构受到一个光学传感装置17检测,传感装置固定安置在基准纺纱部位区域内的纺纱部位罩壳上,例如是一架CCD-照相机。
此外,在离心纺纱机1的纺纱部位2,3的上方安置了一台可行驶的自动服务车32。
该服务车32例如是一台更换管纱的装置,用来按顺序运走离心纺纱罐中纺成的管纱,即输送到以后的继续加工。
图6a至6e分别表示一坐标系,在坐标系内绘出一条或多条经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3处理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相关的纱线卷装参数。
例如图6a表示一条R(t)曲线35,其中横坐标上表示基准纺纱部位3的纺纱时间t,纵坐标上表示纱线卷装21的净内半径R。这里,通过离心纺纱罐8的结构,即它的内半径设计所给定的纱线卷装21的外半径用RGa表示,而要进行测定的纱线卷装21的最小内半径则用RGi表示。
图6b表示根据直线I,II和III的在离心纺纱罐8内形成的纱线卷装21密度ρKZ(R)的近似曲线。
直线I表示当纱线卷装锥体形状如图6c根据曲线IV所示有一个外凸形状时的大致密度分布。
直线II表示一个设计成凹的纱线卷装锥体的相适应的密度分布,如它在图6c根据曲线V所示那样,而直线III是根据图6c的直线VI指示一个线性的纱线圆锥体。图6d基本对应于图6a,这里R(t)曲线有一个明显的突变,当纱线卷装21是翼锭卷绕时,该突变指示一个纱弦,从而指示纱线卷装成形极限纱线卷装“最小内半径”RGi。在按管纱成形的纱线卷装时该突变指示出纱线成形极限“纱线卷装的最大锥角”γKZ(max)。
根据图6e所示,“纱线卷装的最大锥角”γKZ(max)可以根据γKZ(R)-曲线求得,该曲线这方面可以从R(t)-曲线计算出。
曲线IV,V和VI对应于图6c已知的锥体轮廓曲线。
依据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当一根新纱是在一台离心纺纱机1上纺出,它的纱线卷装参数不知道或不精确知道,或者当纺一种纱应改变机器参数时,首先要在一个所谓的基准纺纱部位3上求得纱线卷装参数。
即借助该基准纺纱部位3首先测定相关的纺纱参数,例如“最小内径”dGi“最大锥角”γKZ以及纱卷装密度结构ρ(R)。
为此,用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壁20上的新纱制作一个纱线卷装21,它的结构持久地最好受到一个光学传感装置17的检测,传感装置是与一个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相连接。
这里,纱线卷装21可以选择地按“翼锭卷绕”或“管纱”卷绕方式制作。
在纱线卷装21成形时,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根据光学传感装置17测定的数据制作出图6a所示的R(t)-曲线。
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从该R(t)-曲线以及考虑到基准纺纱部位3的往复动力学推导出图6b中用I,II和III标志的ρKZ(R)-曲线的分布,这些曲线分别再现纱线卷装21在不同的纱卷装半径时的局部密度ρ。
以相同方式,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也能测出图6c中所示的纱线卷装21的圆锥轮廓hKK(R)的形状。这里,曲线IV表示一根凸的曲线,曲线V为一根凹的曲线,曲线VI为一线性的圆锥轮廓形状。
如果纱线卷装21是按“管纱卷绕”方式制作以及卷装形成继续到纱层开始滑移为止,则达到的最大锥角γKZ(max),也可以称为纱卷装极限角,在如图6d中所示的R(t)-曲线内作为突变清楚可见。
当纱线卷装成形按“翼锭卷绕”方式时,R(t)-曲线中这个突变显示为一纱弦,即突变指示纱线卷装21达到最小的内半径R(min)。
如果离心纺纱机有多个这种基准纺纱部位3,配备单独电机驱动的离心纺纱罐8,则可以在这种离心纺纱罐中的几个按翼锭卷绕方式纺成纱线卷装以及另一些纱线卷装按管纱卷绕方式纺得,并以该种方式同时测定纱线卷装参数R(min)和γKZ(max)。
同时应用多个基准纺纱部位对制作一个统计模型也起到积极作用,因为按此方法也应考虑在制作纱线卷装时能够出现的轻度分散。
优选的方式是,根据基准纺纱部位3所获得的纱线卷装参数存储在离心纺纱机1的中央控制单元15并用来明确控制有关的或其他的离心纺纱机1的“正常”纺纱部位2。
此外,在基准纺纱部位3的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中,用例如大致先于“正常”纺纱部位2启动的基准纺纱部位3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模型。
由于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优选方式是通过一个数据传输系统16,一条所谓的数据总线既可以同中央控制单元15联机,也可以同“正常”纺纱部位2的纺纱部位计算机14联机,这样不仅能够测定早的第一批纱线卷装参数,而且也能将这些参数立刻传输到离心纺纱机1的“正常”纺纱部位2。
在线连接随时使这些程序参数的事后优化成为可能。
即“正常”纺纱部位已经在很早的时刻得益于基准纺纱部位3中测出的测量结果而且能够不断地重新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使一台离心纺纱和捻线机(1)运转的方法和装置,该机带有许多相同的纺纱部位(2),每个部位有单独电机驱动的离心式纺纱罐(8)和一根可垂直移动地支承于离心纺纱罐(8)内的导纱管(7)以及有一台纺纱部位自身的计算机(14),其特征在于,开始纺一根新纱或应变更机器参数的纱时,至少借助一个具有连接到一个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的传感装置(17)的基准纺纱部位(3),至少测定在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壁(20)上形成的纱线卷装(21)的至少一个纱线卷装参数(平均结构密度(ρ(R)),最小内半径(R(min)),最大锥角(γKZ(max))),并相应地调节“正常”纺纱部位(2)的机器参数,例如导纱管(7)的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一条表示纱卷装(21)的内半径尺寸与时间的R(t)-曲线,采集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形成的纱卷装(21)的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作R(t)-曲线时,用相当于一个纱支数(d)的分辨率来运算。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基准纺纱部位(3)为每个新的纱种类测得的相关纱卷装参数寄存在离心纺纱机(1)的一个中央控制单元(15)中。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R(t)-曲线考虑到基准纺纱部位(3)的当时往复运动学,通过标志内半径(R)的ρKZ(R)-曲线进行一个在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罐(8)内形成的纱卷装(21)的结构密度(ρ)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R(t)-曲线考虑基准纺纱部位(3)当时的往复运动,通过标志内半径(R)的hKK(R)-曲线进行一个在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罐(8)内形成的纱卷装(21)圆锥体轮廓(KK)测定。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准纺纱部位(3)内按管纱卷绕纺成的一个纱线卷装(21)时,R(t)-曲线中产生的一个突变被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指示为达到最大锥角γKZ(max)。
8.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准纺纱装置(3)内按翼锭卷绕纺成的纱线卷装(21)时,R(t)-曲线内产生的一个突变被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指示为达到最小堆置半径(R(min))。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纱线卷装(21)在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形成时,一个统计模型由所属的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从传感装置(17)的测定结果计算出以及应用最小内半径(R(min))和最大锥角(γKZ(max)求得纱线卷装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静模型借助外推法来求得纱线卷装(21)的平均结构密度(ρ(R))。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心纺纱机(1)的“正常”纺纱部位(2)根据至少一个在一个基准纺纱部位(3)中测定出的纱线卷装参数(ρ(R)),(R(min)),(γKZ(max))中的一个是受到不断地在线重新控制。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纱线卷装平均结构密度(ρ(R))和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壁(20)上形成的纱线卷装(21)的最小内半径(R(min))下计算已插入离心纺纱罐(8)内的倒筒筒管的卷绕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计算的卷绕时间确定等候时间,该时间必须保持至在倒筒筒管上形成的管纱进行落纱时为止。
14.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监控一个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壁(20)上形成的纱线装置(21)的构成,设置了一个连接到一个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的传感装置(17),其中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通过一个数据传输系统(16)至少与一台纺纱机(1)的一个中央控制单元(15)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一个光学传感装置(22,23)作为传感装置(17)。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设计成两端敞口的圆筒离心罐以及应用一个设计为光带式的激光箱(22)作为光学传感装置(17),该激光箱有一个发送器(26)和一个有间距安置的接收器(27)。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学传感装置(17)是一台与基准纺纱部位(3)的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相连接的CCD照相机(23)。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台离心纺纱机(1)的至少一个纺纱部位(2)设计为基准纺纱部位(3)。
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准纺纱部位(3)设计成单独的离心纺纱部位,它在需要时可通过一接口与一台离心纺纱机(1)的数据传输系统(16)连接。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准纺纱部位(3)可用作为“正常”纺纱部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一台离心纺纱和捻线机(1)运转的方法和装置,该机带有许多相同纺纱部位(2),每个部位有单独电动机驱动的离心纺纱罐(8)和一根可垂直移动地支承于离心纺纱罐(8)内的导纱管(7)以及有一台纺纱部位自身的计算机(14)。根据本发明,开始纺一根新纱或应变更机器参数的纱时,至少借助一个具有连接到一数据测定和分析装置(13)的传感装置(17)的基准纺纱部位(3),至少测定在基准纺纱部位(3)的离心纺纱罐(8)内壁(20)上形成的纱线卷装(21)的至少一个纱线卷装参数(平均结构密度(ρ(R)),最小内半径(R
文档编号D01H13/00GK1513066SQ02811301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4日
发明者K·科尔策, K 科尔策 申请人: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W 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