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理学的纺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68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劳动生理学的纺丝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造型材料,如含水、纤维素和氧化叔胺(tertires Aminoxid)的纺丝液,制成连续成型体的设备,它有一些纺丝装置,其中包括一个通过它将造型材料挤压成连续成型体的挤压头、一个含有凝固浴槽溶液的凝固浴槽以及一个设在挤压头与凝固浴槽之间的空气间隙,其中,连续成型体首先通过空气间隙然后通过凝固浴槽导引。
背景技术
此类设备例如由WO95/01470、WO94/28218和WO98/18983是已知的。这些文件涉及由一种基本上为水、纤维素和氧化叔胺组成的纺丝液制成Lyocell纤维和相应的连续成型体。由这样一种纺丝液构成的连续成型体主要分成三道工序制成,即挤压、牵伸和凝固。
为了挤压,加热的纺丝液通过挤压头内的挤压孔导引,并在此过程中挤压成连续成型体。直接在挤压孔上连接一空气间隙,在空气间隙内拉力作用在连续成型体上并使它牵伸。通过拉力调整连续成型体的厚度,例如在纺织纤维的情况下为纤度。此外,在拉力的影响下,连续成型体内的分子定向,并由此提高连续成型体的强度。溶剂沉淀在凝固浴槽内。
在由含纤维素、水和氧化叔胺的纺丝液制造连续成型体时存在的问题是,连续成型体挤压后的表面粘性很高。因此,当在空气间隙内彼此接触时连续成型体倾向于立即粘着,这导致各连续成型体拉断或在成品连续成型体内增厚。在拉断时挤压过程必须停止并重新起动;增厚导致降低纤维质量和提高废品率。
为了降低在空气间隙内连续成型体的表面粘性,在先有技术中建议了若干方案。一种广为传播的方案在于,在空气间隙内的连续成型体当其从挤压孔排出后立即用空气流冷却。连续成型体经冷却的表面有较低的表面粘性,从而在空气间隙内吹风后降低粘着的危险。
如在WO95/01470和WO95/04173中所述,挤压孔布置在一圆形面上,沿径向向外流动的冷却壁射流通过其中心导引。但在这样一种环形布局中,当连续成型体浸入凝固浴槽时带来问题。
因此可采用如在WO94/28218和WO98/18983中所述的矩形喷嘴,取代环形的喷嘴布局。在矩形喷嘴的情况下,挤压孔分布在一个基本上矩形的面内,以及冷却吹风在矩形的一边,通常为长边,穿过连续成型体排进行。
虽然通过上述已知的方案可以减小在空气间隙区域内粘着的危险,然而这种危险未能完全排除。在发生粘着的情况下仍然必须停止挤压过程以及必须重新起动纺丝。此外,连续成型体必须重新穿入不同的装置内,它们将连续成型体导向不同的进一步加工阶段。
然而在先有技术中没有提出任何方案,能由操作者快速识别挤压过程中的故障以及能方便地维护和调整挤压过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结构简单的设备,它能方便地监测挤压过程。
按本发明为达到此目的采取的措施是,令设备有一个设在纺丝装置前操作者可进入的控制区;以及,空气间隙设在一个可无障碍地观察的高度上,这一高度由一个站立在或走向停留区的基本上水平观察的操作者的中心视线区确定。
此方案简单以及允许由停留在控制区内的操作者方便地观察纺丝过程。控制区例如可设计为一个通道,操作者在此通道内实施控制过程。通过将空气间隙安排在一个基本上站立在或走向控制区内的操作者中心视线区内,他可以在经过纺丝设备时立即看到空气间隙和立即发现拉断或在挤压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尤其是,操作者不再必须如迄今常见的那样弯着腰来观察空气间隙。
为了能由站在控制区内的操作者实施快速检测,将纺丝装置安排在中心视线的区域内,优选地围绕着在操作者眼睛高度上的水平线最多±15°角的范围内。在中心视线区内人的感觉和视觉分辨能力特别敏锐,以及能特别好地检测此区域内的详情。优选地,沿水平线观察的人的中心视线区从水平线出发向下约延伸一个15°的角。
按另一项有利的设计,纺丝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成束装置,连续成型体通过它例如组合成一个纤维束。为了也能由停留在控制区内的操作者控制成束装置的工作,为了一个基本上站立在控制区内沿水平方向观察的人能无障碍地观察到,此成束装置同样安装在设备上操作者中心视线区内。尤其是,成束装置可大体设在站在控制区内的操作者眼睛的高度上,所以成束装置与空气间隙一起可以在操作者不作大的肢体运动的情况下受到监控。
为了在例如由于周期性实施的纺丝喷嘴或过滤器更换引起的中断后易于将连续成型体穿到成束装置上,按另一项有利的设计规定,成束装置可自由接近地装在设备上挤压头与控制区之间。
若成束装置装在凝固浴槽外部,优选地设在凝固浴槽上方,则成束机构的操作及其监控特别方便。由于布置在凝固浴槽装置的外部,在纺丝开始时连续成型体的穿入易于进行。通过将成束装置设在凝固浴槽上方,在维护时不再如在传统的具有纺丝漏斗的设备中流行的那样不仅在凝固浴槽下面而且在其上面工作,这对于操作者来说劳动强度大,而且不能一目了然并因而易造成故障。
按另一项有利的设计,纺丝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转向装置,它对于一个站在控制区内和基本上水平观察的操作者可无障碍地观察地装在凝固浴槽内,以及通过它将连续成型体转向为朝凝固浴槽表面的方向。为此,凝固浴槽在其面朝拉制区的那一侧相应地设计为例如有一斜坡,所以转向装置可被操作者通过凝固浴槽表面看到,和/或有一透明的正面,透过它可以观察到转向装置。
按另一项有利的设计,转向装置可以由凝固浴槽的棱边构成,优选地由凝固浴槽面朝操作者的那一侧构成。这一设计也有利于观察,因为通过在凝固浴槽边缘转向,将凝固浴液体从连续成型体导出,因此无需采取附加的措施便可沿着凝固浴槽边缘流回凝固浴槽内。按一项进一步发展,为了使连续成型体不损伤地转向,可将棱边修圆。此外,为了固定连续成型体,凝固浴槽的棱边在转向的区域内相对于其余棱边可以略深一些。连续成型体在此凹陷内导引,不会侧向漂移。
若挤压头的挤压孔基本上沿一个矩形面布置以及矩形的长边基本上平行于控制区或机器的前侧延伸,则特别便于由停留在控制区中的操作者对挤压过程进行控制。在如此布局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控制在空气间隙内最大可能数量的连续成型体。优选地,在它上面布置挤压孔的矩形面有至少3∶1,优选地至少10∶1的大的长宽比。
按另一项有利的设计,连续成型体作为一个基本上平的幕帘导往转向装置,为了便于由操作者控制转向过程,幕帘的长边平行于控制区延伸。
通过将纺丝装置和尤其从挤压孔到转向装置的整个挤压区布置在站在控制区内并基本上沿水平方向观察的操作者中心视线区内,亦即大体在其眼睛的高度上,使得在修理时和在纺丝开始时纺丝装置的手工操作由于这种高的布局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双臂的肌肉系统在工作时由于高举双臂迅速疲劳。因此按一项有利的设计规定,设备除控制区外有一个维护区,用于维护纺丝装置和用于手动操作纺丝装置,维护区在控制区与纺丝装置之间,设在由站立在维护区内的操作者可达到纺丝装置的地方。为了便于在纺丝装置上进行工作,维护区相对于控制区在不同的高度上延伸。维护区的高度尺寸这样确定,即,使纺丝装置基本上在一个站立在维护区内的操作者眼睛高度的下方设在他可达到的区域内。可到达的区域对应于一个在维护区内基本上站立着的代表性操作者伸出的臂的作用半径,亦即围绕着肩测量的臂长。
若按一项有利的设计不同的纺丝装置彼此的距离不大于80cm,优选地不大于50cm,则尤其可以由在维护区内的操作者以劳动生理学有利的方式检修设备中由纺丝装置占据或确定的挤压区。此外有利的是,全部纺丝装置设在凝固浴槽底部的上方,所以在维护时凝固浴槽不会成为必须在它周围开展工作时的障碍。
为了在纺丝装置上工作时操作者能采取特别符合劳动生理学的姿势,按一项进一步发展,维护区与控制区之间的高度差与操作者肩高与眼高之间的差值一致。
在纺丝装置上工作时不利的是,个别纺丝装置被处于它前面的装置覆盖或只有拆除另一些装置才能拉近。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按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纺丝装置对于一个站立在维护区内的操作者设置为可无障碍地接近。这意味着纺丝装置互不遮挡。
纺丝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有一个手柄的空气间隙调整装置,它设置为可由一个站在维护区内的操作者自由接近。借助空气间隙调整装置可以通过升高凝固浴槽或挤压头使空气间隙的高度与具体的纺丝条件相匹配。
按一项进一步发展,设备还可以有多个沿控制区彼此隔开距离的挤压站,其中,每个挤压站设有一些纺丝装置。因此在此项设计中每个挤压站有一个挤压头、至少一个转向机构和至少一个成束装置。尤其是此设备可模块式地扩充由一个个挤压站组成。
就上述这些设计中涉及的身体尺寸,例如眼高、肩高和可达到的区域而言,应理解为是这些尺寸,即,它们有一个对于操作者而言代表性人群的平均值。在德国例如在DIN 33402中说明了这种尺寸。尤其所提供的尺寸以中数,亦即第50百分位数为基础,其中优选地可以年龄从16至60岁或按另一种方案从18至40岁的人群为基础。应当注意,这些尺寸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同,例如在东亚地区小于在欧州地区。尤其作为眼高在本专利文件范围内可假设高度在135与175cm之间,优选地约155cm。


下面借助两种实施例参见附图作为举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表示图1按本发明的设备一种实施例和一位在控制区内的操作者侧视图;图2图1的设备从控制区出发看的前视图;图3图1的设备和一位在维护区内的操作者侧视图;图4图1的设备从控制区出发看的前视图;图5图3的视图和尺寸的示意说明;
图6第二种实施例按图3的视图和示意的尺寸说明;图7沿图6中箭头VII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用于由造型材料制造连续成型体2的设备1多种可能的实施形式之一。在图1所示的设备1中,为了制成连续成型体2使用一种含有水、纤维素和氧化叔胺的纺丝液(图中未表示)。设备1有一个具有挤压孔(未表示)的挤压头3,其中,造型材料通过挤压孔挤压为连续成型体2。
挤压的连续成型体2通过空气间隙4和凝固浴槽5导引。在空气间隙4内设吹气装置6,通过它将冷却空气流导向挤压的连续成型体2。
凝固浴槽5盛有一种凝固浴液体,例如水,它有一槽状容器8,包括一个透明的、具有在下部的向上方扩张的倾斜部分9a及在上部的垂直部分9b的前面9。
在凝固浴槽5的下侧设进口和出口10。借助在凝固浴槽5上方属于空气间隙调整装置组成部分的手柄11,可以例如通过改变凝固浴槽5的高度调整空气间隙4的长度。空气间隙的调整也可选择通过使槽绕一支点倾斜实现。在此结构中,用于斜度调整的手柄11也可以安装在图1中表示的位置。
在凝固浴槽5或在凝固浴槽液内设例如形式上为滚轮的转向装置12。连续成型体2通过转向装置12转向为朝凝固浴槽表面13的方向和朝向设备1正面14的方向。
连续成型体3转向后供入装在设备1正面的成束装置15。通过成束装置,基于在挤压头内挤压孔的矩形布置作为平面幕帘进入凝固浴槽5内并通过转向装置12转向为平面幕帘的连续成型体组合成一个丝束,并输往未表示的进一步加工步骤。
成束装置15基本上设计为滚轮状,滚轮的轴相对于水平线倾斜延伸,所以滚轮表面的一部分朝正面14的方向。
设备1还包括一个控制区16,它在机器的正面14前以及距离最多2m,优选地最多1m至1.5m平行于正面14延伸。操作者17可进入控制区以及控制区用于使在控制区的操作者当走过时或站停时能通过肉眼观察检查设备1是否正确工作。
设备1设计为借助支承装置18将挤压区,但至少挤压头和/或空气间隙4固定在一个高度上,这一高度大体相应于操作者17的眼高A,操作者此时如图1所示基本上站立在控制区16内。挤压区因而处于一个站立地在控制区16内行走或站停的操作者的中心视线区19内。
凝固浴槽表面13优选地略处于操作者17的眼高A的下方,所以在凝固浴槽表面不产生或只产生小量的反射,以及能从控制区出发将目光投入已充注的凝固浴槽5内。由于成束装置15相对于水平线倾斜,操作者17可易于控制连续成型体2顺利地成束为一个丝束。通过凝固浴槽5槽8透明的前面9,操作者可以从控制区观察转向机构12正确地工作,无需有大的肢体运动。
作为纺丝装置涉及挤压头3、空气间隙4、凝固浴槽5、转向装置12、成束装置15和吹气装置6的任意组合,优选地所有这些装置的组合。
中心视线区大体向在眼高处延伸的水平线20两侧延伸约15°,优选地向下延伸约15°,以及,这样做的特点一方面在于操作者17眼睛视网膜的这一区域基于最大的杆状体密度因而有最高的光和色的分辨率,以及另一方面在于心理上有特别敏锐的反应。
为了便于监控,空气间隙4可无障碍地观察,以及不因在控制区16中的操作者17与空气间隙之间存在装置而受阻。作为操作者选定一个有按统计学为代表性人群的平均身材的人。
但尤其是一个关系到设备1操作者17的人群第50百分位数的尺寸具有决定意义,这一人群例如规定在DIN 33402中。空气间隙尤其可处于一个在135cm与175cm之间的高度,凝固浴槽表面处于一个高度为约150cm。不过这些尺寸在各个地区可能不同,例如在欧州和在亚州中等身材的眼高或臂长各不相同。
图2表示设备14正面视图,就好象一个操作者17在控制区16内看到的设备那样。为了使高度状况能清楚地看出,在图中操作者17从前面表示。在图2中,图1的部分符号再一次注明,以便于说明和理解。
由图2可以看出,设备1由多个挤压站21组成。仅作为举例在图2中表示了四个挤压站21,但挤压站21的数量也可以更少或更多。
为每个挤压站21配设一个挤压头3,它有一些成矩形排列的挤压孔,其中,矩形的长边平行于控制区16和设备1的正面14延伸。此外,每个挤压站21有一个吹气装置6(在图2中看不到)和一个转向装置12。
由于这种模块式结构,设备1可以随时扩充。例如,如图2所示,为每个槽8设两个挤压站21,所以图1的设备可被任意扩充。
基于矩形喷嘴的长边朝控制区16的方向定向,所以从控制区16出发可以看到和可以控制最大可能数量的挤压体2。
此外,设备1可有一视窗22,站在控制区16中的操作者通过它可以察看到为将造型材料导向挤压头3所需的装置。视窗22尤其也可以设在一个区域内部,这一区域在一个站立地走在或站在控制区16内的操作者17眼睛高度上的水平线上方延伸至15°。
如图3和4所示,设备1附加地可以有一个维护区23,它的高度尺寸确定为,使纺丝装置处于一个站立在维护区23内的人能达到的区域内,优选地在一个处于大约肩高和肩高S下方的区域内。尤其是,维护区23例如按平台24的形式相对于控制区16升高或也可以降低。维护区23与控制区16之间的高度差,大体相当于参照代表性的平均人群按上述尺寸规则的操作者17典型的眼高A与典型的肩高之间的差值。尤其是,此高度差可在20cm与40cm之间,优选地约为25cm。
如图3所示,平台24设计为使纺丝装置或至少关键的纺丝装置现在处于一个在维护区站在平台24上的操作者17可达到的区域25内。因此,站在维护区23内的操作者17可以基本上不改变姿势站立着够到挤压区和从事维护工作。采用这种设计,设备1可符合劳动生理学地操作。尤其是纺丝装置15、12、4、6、7和/或11设置为可自由接近,所以从一个站在维护区23内的操作者的站立点出发观察它们均未被遮挡。
尤其采取下列措施便于到达挤压区,即,没有任何纺丝装置设置为离维护区,尤其离一个站立在维护区23内的操作者的肩,或离设备1正面14的距离超过50cm。此外,纺丝装置彼此的距离同样最多为50cm,以及全部纺丝装置安排在槽8底部的上方。
由图3还可看出,纺丝装置设备为它们可由站立在维护区23内的操作者17无障碍地观察以及视线不受遮挡。尤其是将纺丝装置布置为,当站立在维护区24内的操作者17向下低头时它们处于中心视线的区域19内。
图4表示从控制区16出发在正面14看设备1的视图,其中表示操作者17站在平台24上。由图4可见,空气间隙4大体设在肩高处,在图4中略低于肩高,所以从操作者17的站姿出发以放松的状态,可以围绕空气间隙4对纺丝装置实施劳动生理学有利的手工操作。
由图4还可看出,平台24可围绕设备1延伸,以创造条件便于从各方面接近设备1。
如专业人员已知的那样,按本发明的纺丝装置劳动生理学地布置也可以应用于转向装置12安装在凝固浴槽5外部的设备1中,例如应用在具有纺丝漏斗系统的设备中。
图5示意表示纺丝装置彼此的距离以及站在维护区23内的操作者可达区。
操作者17的肩26离通过成排挤压孔的中面E的距离为D。距离D在20cm与50cm之间,优选地约40cm。如图5所示,操作者17只能如此近地走近设备1,直至他碰到凝固浴槽5的前面9a。
所有的纺丝装置对于站在维护区23内的操作者均安装在可达到的区域内,亦即离肩26为距离R1,在这里,距离R1优选地不大于70cm。优选地,到处于离肩26最远的纺丝装置的距离R1在35cm与45cm之间。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最远的纺丝装置例如是进口或出口10以及空气间隙调整装置的手柄11。
若将平面E与连续成型体从挤压孔的排出平面的交点用作纺丝装置的中点28,则从此中点28到成束装置15的距离R2在25cm与40cm之间,优选地在35cm与40cm之间。在图5的实施例中,成束装置15安装在中点28上方,因此操作者17能易于达到空气间隙。成束装置在空气间隙上方的高度可在10cm与20cm之间,优选地约为15cm。
离空气间隙调整装置手柄11的距离R3在15cm与25cm之间。
中点28在吹气装置6调整器前的距离R4优选地小于距离R3。
凝固浴槽5前棱边的距离R5在20cm与50cm之间,优选地约为40cm。凝固浴槽5的进口和出口10的距离R6在20cm与40cm之间。
转向装置12离中点28的距离R7小于20cm,优选地在10cm与15cm之间。
通过如此确定各纺丝装置彼此的距离和到操作者17肩26的距离,可以由操作者17处于站立状态时劳动生理学有利地操作和维护纺丝装置。尤其是操作者17无需换位可从一个位置出发到达全部纺丝装置,或至少够到重要的纺丝装置4、12、15。
图6表示按本发明的纺丝设备1的第二种实施例,其中附加的转向点29由凝固浴槽5的上棱边30构成。连续成型体2被在凝固浴槽5内的转向装置12转向为朝上棱边30的方向,并从那里向下转向成束装置15。通过这种转向,凝固浴液从连续成型体2压出并沿着前面90返回凝固浴槽5内。
在图6中表示的具有通过凝固浴槽5上棱边转向的实施形式也只是有利于对它进行观察,与设备1的劳动生理学设计无关。按图6所示实施例的设备1其余的设计与图1至5的实施例一致。
在图6的实施例中,成束装置15也处于设备1的前部区内,它易于接近和立即可以看到。
图7表示沿图6中箭头VII的视图。
由图7可以看出,上棱边30有一个造型31,它相对于其余上棱边略向下方向沉降,以便能朝成束装置15的方向侧向稳定地导引连续成型体2。
上棱边30修圆并由一种特别光滑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与连续成型体的材料配对时有很小的摩擦系数,例如由不锈钢或电镀的不锈钢制造,它可以附加地抛光。
权利要求
1.用于由一种造型材料,如含水、纤维素和氧化叔胺(tertiresAminoxid)的纺丝液制造连续成型体(2)的设备(1),它有一些纺丝装置(3、4、5、6、7、11、12、15),其中包括一个通过它将造型材料挤压成连续成型体的挤压头(3)、一个含有凝固浴溶液的凝固浴槽(5)以及一个设在挤压头(3)与凝固浴槽(5)之间的空气间隙(4),其中,连续成型体(2)首先通过空气间隙(4)并然后通过凝固浴槽(5)导引,其特征为设备(1)具有一个设在纺丝装置前、操作者(17)可接近的控制区(16);并且,空气间隙设在一个可无障碍地观察的高度上,这一高度由一位站立在或走在停留区内的、基本上进行水平观察的操作者的中心视线区确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中心视线区在站在或走在控制区内的操作者(17)的眼睛高度(A)上延伸的水平线上方大约延伸至15°。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中心视线区在站在或走在控制区内的操作者(17)的眼睛高度(A)上延伸的水平线上方大约延伸至5°。
4.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中心视线区在眼睛高度(1)上的水平线下方延伸约15°。
5.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在挤压头(3)与停留区(16)之间的成束装置(15)可自由接近地装在设备上。
6.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纺丝装置还包括一个成束装置(15),连续成型体(2)通过它组合成一束,其中,成束装置在一个站立在控制区内基本上水平观察的人的中心视线区内可无障碍观察地装在设备(1)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成束装置(15)设在凝固浴槽(5)外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成束装置(15)设在凝固浴槽(5)上方。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成束装置(15)安装在设备(1)正面。
10.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纺丝装置包括一转向装置(12),连续成形体(2)通过它朝凝固浴槽表面(9)的方向转向,其中,转向装置在一个站立在控制区(16)内的操作者(17)的中心视线区内可无障碍观察地装在凝固浴槽内。
11.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挤压头有多个布置在矩形面上的挤压孔,其中,矩形的长边朝向控制区(16)。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连续成型体(2)作为一个基本上平的幕帘导往转向装置(12),其中,由连续成型体组成的幕帘的长边朝向控制区(16)。
13.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设备(1)在控制区(16)与纺丝装置之间有一个用于在纺丝装置上手动工作的维护区(23),它设在离纺丝装置可达到的距离内。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维护区(23)相对于控制区(16)被抬高。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维护区(23)与控制区(16)之间的高度差与一个中等身材的操作者(17)的肩高(S)与眼睛高度(A)之间的差值一致。
16.按照权利要求13至15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纺丝装置对于一个站立在维护区(16)内的操作者(17)设置为可自由接近。
17.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纺丝装置彼此的距离不大于80cm。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纺丝装置彼此的距离不大于50cm。
19.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设备有多个沿控制区彼此隔开距离的挤压站,其中,每个挤压站设有纺丝装置。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设备由一些基本上相同的挤压站以模块形式构成。
21.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纺丝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个手柄的空气间隙调整装置,它对于一个站立在维护区内的操作者(17)可自由接近地设置在凝固浴槽(5)上方。
22.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控制区(16)离空气间隙最多2m远。
23.按照上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为转向装置(30)由凝固浴槽(5)的一个上棱边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造型材料,如含水、纤维素和氧化叔胺的纺丝液制成连续成型体(2)的设备(1),为了制成连续成型体采用一些纺丝装置,它们包括一个通过它将造型材料挤压成连续成型体的挤压头(3)、一个含有凝固浴溶液的凝固浴槽(5)以及一个设在挤压头(3)与凝固浴槽(5)之间的空气间隙(4)。连续成型体(2)在挤压后首先通过空气间隙和然后通过凝固浴槽(5)导引。为便于控制设备正确地工作,按本发明规定,设备有一个设在纺丝装置前操作者(17)可进入的控制区(16);以及,空气间隙(4)设在一个可无障碍地观察的高度(A)上,这一高度由一个站立在停留区(16)内基本上水平观察的操作者(17)的中心视线区(19)任意确定。
文档编号D01F2/00GK1623015SQ02828426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8日
发明者斯特凡·济凯利, 弗雷得里希·埃克 申请人:齐默尔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