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75630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生物敷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丰富的天然碱性多糖,在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人体亲和性以及抗菌、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等优异性能,使用后可自行吸收,不引起过敏,还能加速伤口愈合,对大面积烧伤有保护作用,能促进皮肤再生;用其生产的医用无纺布,可以在烧伤创面和供皮区使用,不仅起到覆盖、保护创面的作用,而且抗原性低。因此,壳聚糖生物敷料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作为人工皮肤、手术缝合线在生物医用领域中应用。
传统的敷料,如纱布,常会因血液凝固而附着在伤口上,又因纤维粗糙无法与组织相容,无法被组织吸收,换药时容易造成伤口新生组织受损,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采用流延膜作为敷料,缺点是透气性差,易使伤口发炎,延长愈合时间。公开号CN139596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及其制备方法,它具有无毒、无刺激,加速愈合的优点,但是它仍存在透气性差的缺点;公开号CN16799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梯度结构壳聚糖水凝胶烧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吸水性和优异机械性能的优点,但也是采用流延膜作为敷料且没有可抑制或杀菌药物成分,不具备主动抗菌能力,易造成伤口二次感染;公开号CN2676917Y的专利公开了壳聚糖药膜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用方便,适用面广的优点,但采用流延膜作为敷料,缺点是透气性差,易使伤口发炎,而不易愈合。
水凝胶类敷料在大量吸收渗出物后因胶体的膨胀而导致敷料于伤口分离。在适应伤口的程度上,它比薄膜敷料低。公开号CN164091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交联壳聚糖-季铵化水解胶原蛋白制备方法,该法制得的生物敷料具有抗菌性、透气性好的优点,但是它的强度低;公开号CN157955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药物、壳聚糖的聚乙烯醇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法制备的敷料具有主动的抗菌能力,含水量高、透气性好的特点,但是力学强度较低,另外该法采用Coγ-射线或高能电子束射线辐射交联,具有成本高,危险性大,易破坏壳聚糖、聚乙烯醇和药物分子结构的缺点。
无纺布类敷料,如公开号CN149336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壳聚糖生物敷料的制造方法,方法是先将壳聚糖制成丝,再纺织成纱布,该法制备的敷料具有透气性能好的优点,但它不能解决壳聚糖本身机械性能太差的问题;公开号CN111525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壳聚糖、胶原和海藻酸钙生物复合无纺布敷料,方法是把无纺布先后分别浸入到壳聚糖-胶原溶液和海藻酸钙溶液中,该法制备的敷料具有生物相容性、渗透性的特点,但它的作用物质只附着在无纺布表面,药物释放速度快,没有缓释功能,抗菌时间短,容易造成伤口的二次感染。
湿法纺丝类敷料,如公开号CN147067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甲壳质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具有保湿透气效果好、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但其力学性能较差。公开号CN1687499的专利公开了海藻酸钠/水溶性甲壳素共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公开号CN1699647的专利公开了甲壳胺和羟丙基纤维素共混纤维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这两种湿法纺丝类敷料制备的敷料均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但会因血液凝固而附着在伤口上,又因纤维粗糙无法与组织相容,无法被组织吸收,换药时容易造成伤口新生组织受损,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使得到的生物敷料具有强度较高,透气性好、生物相容性好、药物具有缓释性、更易被组织吸收等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以经聚乙烯醇强化的壳聚糖为基料,纤维中含有水溶性抗菌药物的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其特征是各组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壳聚糖50-81%、聚乙烯醇6-15%、水溶性抗菌药物12-40%,纤维直径为50-35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体步骤为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在室温下将粘均相对分子量Mn为12-100万的壳聚糖溶解在体积分数为80-92%的乙酸溶液中,搅拌,配制成质量百分数为3-10%壳聚糖的乙酸溶液;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将聚合度1700-3500,醇解度88-98%的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8%-10%的溶液;C将步骤A与步骤B得到的两种溶液以5-9∶1的质量比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水溶性抗菌药物加入到步骤C得到的复合溶液中,加入的量使溶液中水溶性抗菌药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共混溶液加入到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10-35kv,注射泵流速0.05-1ml/h,喷丝口直径为0.3-1.0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6-18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
所说的水溶性抗菌药物可以是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磺胺类,如磺胺醋酰钠,Co.SMZ(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
本发明制得的生物敷料其共混纳米纤维直径为50-350nm,纤维膜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由于药物不仅存在于纤维表面也存在于纤维内部,当载药纤维与人体创伤组织接触而被组织吸收时,药物会缓慢释放出来,可以持续抗菌,防止伤口的二次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本发明可广泛用于手术过程的止血和手术切口、烧伤、烫伤等外伤的止血和包扎材料。
本发明所获得的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由于以壳聚糖为基料,可逐渐被组织吸收,加速创口愈合,并可减少疤痕。因此本发明的生物敷料具有强度高、透气性好、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好、人体亲和性以及抗菌、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优点。
表1 电纺纤维膜的抗张强度


表1的数据是采用美国INSTRON-1185型万能材料试验机,按照国家标准GB3354-82对实施例1-15的产品进行测试的结果,拉伸速率为10mm/min,样条长20.0mm,宽4.0mm。


图1为实施例9的共混无纺布药物释放前共混超细纤维膜的扫描电镜照片,放大倍数为20,000倍。
从图中可以看出,共混纤维的表面均较为光滑且无明显的药物晶体析出,说明米诺环素在共混纤维中有良好的相容性。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在图中取30根纤维,测量其直径的平均值为200nm。
图2为实施例9的共混无纺布药物释放后的共混超细纤维膜的扫描电镜照片,放大倍数为5,000倍。
从图中可以看出释放实验后,纤维由于溶胀变粗,但纤维之间仍然存在较多孔隙,可以保持较好的透气性,这在伤口敷料、止血材料的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3为实施例17的共混无纺布在pH=7.40的缓冲液中的体外释放曲线以pH=7.40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模拟人体体液,对其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实验。从图3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在前3h的累积释放量为50%左右,另外的50%则又需7h才能释放出来,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在室温下将粘均相对分子量Mn为12万的壳聚糖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酸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7%的溶液,搅拌8小时,获得半透明褐色壳聚糖乙酸溶液;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将聚合度3500,醇解度88%的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5/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加入到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25kv,注射泵流速0.4ml/h,喷丝口直径为0.57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10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获得载药纤维直径为100-300nm的纤维膜。
实施例2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
C同实施例1;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同实施例1;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实施例4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同实施例1;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4%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5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
C同实施例1;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6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7/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7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7/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7/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9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7/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4%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7/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9/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12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9/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13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9/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14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9/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4%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15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9/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上述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
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7/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左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左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4%的左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左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左氧氟沙星共混溶液加入到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35kv,注射泵流速1.0ml/h,喷丝口直径为1.0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16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获得载药纤维直径为50-250nm的纤维膜。
实施例17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在室温下将粘均相对分子量Mn为40万的壳聚糖溶解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酸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8%的溶液,搅拌9小时,获得半透明褐色壳聚糖乙酸溶液;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将聚合度1700,醇解度98%的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8%的溶液;C将上述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9/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氧氟沙星研磨成粉末,往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氧氟沙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溶液加入到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25kv,注射泵流速0.6ml/h,喷丝口直径为0.57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10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获得载药纤维直径为50-350nm的纤维膜。
实施例18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在室温下将粘均相对分子量Mn为65万壳聚糖溶解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酸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搅拌10小时,获得半透明褐色壳聚糖乙酸溶液;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将聚合度2500,醇解度98%的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9%的溶液;C将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6/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复方新诺明共混溶液的制备将复方新诺明研磨成粉末,往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复方新诺明,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复方新诺明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方新诺明共混溶液加入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15kv,注射泵流速0.75ml/h,喷丝口直径为0.77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8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获得载药纤维直径为80-200nm的纤维膜。
实施例19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在室温下将粘均相对分子量Mn为100万的壳聚糖溶解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酸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搅拌12小时,获得半透明褐色壳聚糖乙酸溶液;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8;C将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5/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
D壳聚糖/聚乙烯醇/磺胺醋酰钠共混溶液的制备将磺胺嘧啶研磨成粉末,往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磺胺醋酰钠,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磺胺醋酰钠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磺胺醋酰钠共混溶液加入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10kv,注射泵流速0.05ml/h,喷丝口直径为0.30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6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获得载药纤维直径为100-350nm的纤维膜。
实施例20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在室温下将粘均相对分子量Mn为80万的壳聚糖溶解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酸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搅拌10小时,获得半透明褐色壳聚糖乙酸溶液;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7;C将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8/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米诺环素共混溶液的制备将米诺环素研磨成粉末,往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米诺环素,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米诺环素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米诺环素共混溶液加入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20kv,注射泵流速0.6ml/h,喷丝口直径为0.57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10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获得载药纤维直径为50-320nm的纤维膜。
实施例21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20;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8;
C将壳聚糖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7/1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阿米卡星共混溶液的制备将阿米卡星研磨成粉末,往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体溶液中加入占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阿米卡星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阿米卡星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阿米卡星共混溶液加入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26.5kv,注射泵流速0.8ml/h,喷丝口直径为0.77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10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获得载药纤维直径为50-250nm的纤维膜。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以经聚乙烯醇强化的壳聚糖为基料,纤维中含有水溶性抗菌药物的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其特征是各组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壳聚糖50-81%、聚乙烯醇6-15%、水溶性抗菌药物12-40%,纤维直径为50-3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敷料,所说的水溶性抗菌药物为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或喹诺酮类。
3.一种抗菌型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体步骤为A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在室温下将粘均相对分子量Mη为12-100万的壳聚糖溶解在体积分数为80-92%的乙酸溶液中,搅拌,配制成质量百分数为3-10%壳聚糖的乙酸溶液;B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将聚合度1700-3500,醇解度88-98%的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8-10%的溶液;C将步骤A与步骤B得到的两种溶液以5-9∶1的质量比混合,获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溶液;D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共混溶液的制备将水溶性抗菌药物加入到步骤C得到的复合溶液中,加入的量使溶液中水溶性抗菌药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搅拌至完全溶解;E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将步骤D获得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共混溶液加入到静电纺丝装置中,在静电压为10-35kv,注射泵流速0.05-1ml/h,喷丝口直径为0.3-1.0mm,距金属接受屏距离6-18cm的条件下静电纺丝成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共混电纺纳米纤维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生物敷料技术领域。以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溶性抗菌药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本发明的生物敷料具有强度较高,透气性好、生物相容性好、药物具有缓释性、更易被组织吸收等优点。
文档编号D01F9/00GK101062426SQ20061007610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
发明者聂俊, 甄洪鹏, 杨冬芝, 周应山 申请人:北京化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