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37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生产管理中所使用的实际成绩数据提供给主管理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通过使用了缝纫机的缝制作业进行生产的缝制制品的生产管理中,以往,在从事缝制作业的人员的周围随处设置终端装置,并从各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电路向主管理装置发送与缝制作业的进行状况或完成状况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主管理装置通过整理已接收的数据,从而把握缝制制品整体的进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84373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存在以下不理想的情况缝制作业的从事者,在将表示进展或完成状况的数据发送给主管理装置的情况下,必须离开缝纫机,从终端进行数据的输入作业,所以不得不中断缝制作业,作业效率下降。
此外,在上述现有例子中,还产生以下不理想的情况需要在作业现场随处设置终端,致使系统的构筑需要极大的设备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较高地维持从事缝制作业的人员的作业效率且能够进行生产管理。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降低设备费用并能够进行生产管理。
第一发明是一种缝纫机,其向以批量单位对各种缝制制品进行生产管理、并在所述各批量的每个缝制工序收集实际成绩数据来生成计划信息的主管理装置,提供对于作为对象的批量执行的缝制工序的实际成绩数据,其中,其采用的结构包括计划存储机构,其从所述主管理装置读入并存储计划信息;选择机构,其用于选择输入在所述计划信息中包括的批量中的任一个缝制工序;计划更新机构,其在实施已被选择的缝制工序时,将该实际成绩数据写入存储于所述计划存储机构的计划信息;输出机构,其为了将存储于所述计划存储机构的计划信息提供给所述主管理装置而向外部输出。
所谓的“批量”是指,由多个同种缝制制品构成的一个群体,生产和其管理以批量单位来进行。而且,批量内的缝制制品件数并非一定数量,每个批量可任意设定。
所谓的“缝制工序”是指,将各批量的缝制制品的缝制的工序分割为多种。
所谓的“计划信息”是指,包括表示批量的数目、各批量的缝制制品数目、每个批量的缝制工序等生产管理的前提事项的数据的信息。
所谓的“实际成绩数据”是指,对于每个批量的各缝制工序,成为用于掌握进展状况的参考的各种数据。
第二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计划更新机构使实际成绩数据包括表示缝制工序的结束缝制制品件数的数据。
第三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计划更新机构使实际成绩数据包括表示一个批量中的缝制工序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至少一方的数据。
第四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信息通信机构,其用于进行计划信息的读入和向外部的输出。
第五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个人ID输入机构,其输入或选择特定缝制作业的从事者的个人ID,计划更新机构将个人ID写入计划信息。
第六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五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缝纫机ID输入机构,其输入或选择缝纫机固有的缝纫机ID,计划更新机构将缝纫机ID写入计划信息。
第七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缝纫机ID输入机构,其输入或选择缝纫机固有的缝纫机ID,计划更新机构将缝纫机ID写入计划信息。
第八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显示机构,其显示计划信息所包含的在各批量的每个缝制工序中所设定的完成预定时刻。
(发明的效果)第一发明,由于缝纫机在被提供的计划信息上添写并更新实际成绩数据,且向主管理装置输出已被更新的计划信息,所以可以不必离开缝纫机而进行对终端装置的输入作业,可较高维持作业效率,并能够使主管理装置把握缝制作业的进行状况或完成状况。
此外,也不需要缝纫机之外的另一个终端装置,对于生产管理可降低设备费用。
由于在第二发明中,作为实际成绩数据,包含表示缝制工序的缝制制品结束件数的数据,在第三发明中,作为实际成绩数据,包含表示一个批量中的缝制工序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数据,所以可通过返回到主管理装置的已被更新的计划信息,更加具体地把握各批量的进展状况。
第四发明由于具有用于进行计划信息的读入和向外部的输出的信息通信机构,所以可迅速进行计划信息的相互传送,更加实时地把握缝制作业的进行状况或完成状况。
第五发明由于在计划信息中包括进行缝制作业的作业者的个人ID,所以可更加具体地把握以作业者单位的各批量的进展状况。
第六、七发明由于在计划信息中包括进行缝制作业的缝纫机的缝纫机ID,所以能够以缝纫机单位更加具体地把握各批量的分担状况或作业的流程。
第八发明由于通过显示机构显示在计划信息中的每个缝制工序设定的完成预定时刻,所以作业者可把握该完成预定时刻而进行作业,并可防止意外的预定时刻过渡,提高完成率。


图1是表示采用了生产管理缝纫机的生产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2是以表格形式来图示主管理装置生成的计划信息的信息内容的图示例;图3是在图2中的计划信息内,以表格形式更加详细地图示被分配到每个缝制工序的各信息的内容的图示例;图4是表示生产管理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示在生产管理缝纫机的主电源接通后所进行的全部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在图5的处理中,在缝制开始前所进行的与计划信息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显示了操作员ID选择画面的操作面板的主视图;图8是显示了缝制工序选择画面的操作面板的主视图;图9是显示了缝纫机ID选择画面的操作面板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10—生产管理缝纫机20—操作面板(选择机构、缝纫机ID输入机构、个人ID输入机构)35—EEPROM(计划存储机构)36—闪存器(信息记录介质)37—读取写入装置101—主管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以下,基于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生产管理缝纫机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采用了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生产管理系统1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主管理装置)如图1所示,生产管理系统100是对进行缝制的对象即多种缝制制品、以由任意的件数构成的批量单位进行生产管理的系统。该生产管理系统100具备主管理装置101,其生成与应由生产管理缝纫机10组整体执行的缝制作业相关的计划信息;多个生产管理缝纫机10,其经由作为通信电路的LAN连接于主管理装置101。
作为上述主管理装置101可使用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
并且,主管理装置101生成计划信息,并经由LAN向各生产管理缝纫机10发送计划信息。
(计划信息)图2是以表格形式来图示上述主管理装置101生成的计划信息的信息内容的图示例。以下,利用图2对计划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中所谓的“数据版数”是指该计划信息的版数,在信息内容完全重新(并非更新)生成的情况下,被付与新编号。
所谓的“管理表类别代码”是表示是否为已进行了更新的信息的代码。
所谓的“生成元代码”是表示该计划信息是由主管理装置101生成的,还是由任一个生产管理缝纫机10生成(更新)的代码。
所谓的“批量识别代码”是指,在将预定的全部生产件数的全部种类的缝制制品分为多个批量的情况下,付与各个批量的识别代码。另外,各批量被分类到每个在相同的缝制工序(作业工序)中进行缝制的缝制制品。
所谓的“批量计划件数”是表示每个批量的缝制制品的预定的生产件数。在每个批量中分别设定所述批量计划件数。
在图2中,从“A00~E00”~“AXX~EXX”的各列,在每列排列有与缝制工序相关的信息。所谓的缝制工序是表示直至缝制制品的缝制结束的多个工序的一个。
换而言之,在图2中,在列方向上共用缝制工序,在行方向上使批量共用化,并配置有后述的工序信息。
即,各批量的缝制制品,都经过多个缝制工序而直至缝制的结束,在计划信息中,将该生产管理分类到每个批量,在此基础上,还将各批量分类到每个缝制工序中。
上述各列的所谓的“工序识别代码”是表示各列的数据是否为与缝制制品的任一个缝制工序相关的数据的代码。
上述各列的所谓的“缝纫机ID”是表示由“工序识别代码”特定的缝制工序是否被分配到任一个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代码。换而言之,从属于生产管理系统100的所有的生产管理缝纫机10被设定有固有的缝纫机ID。
另外,对于由“工序识别代码”特定的一种的缝制工序,并不限于分配一台的生产管理缝纫机10,也存在分配多台的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情况。
图2所示的所谓的“工序信息”是表示在各批量的各缝制工序中的进展或完成状况的实际成绩数据。图3是以表格形式更加详细地图示被分配到上述每个缝制工序的各信息的内容的图示例。基于图3,对被分配到每个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各种信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中的所谓的“完成件数”是表示相对批量计划件数的缝制工序已完成的件数。
图3中的所谓的“OP.ID”表示对于相应批量,从事于相应缝制工序的作业者的操作员ID(个人ID)。换而言之,作业者全都确定有固有的操作员ID,并被注册于主管理装置中。
图3中的所谓的“开始时刻”表示对于相应批量,开始相应缝制工序的缝制作业的开始时刻的计数的时刻。
图3中的所谓的“结束时刻”表示对于相应批量,结束了相应缝制工序的缝制作业的时刻。
图3中的所谓的“结束预定时刻”表示对于相应批量,使相应缝制工序的缝制作业结束的目标时刻。
主管理装置101生成使上述各项目内的“缝纫机ID”、“OP.ID”、“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设为空栏的计划信息,并经由LAN提供给各生产管理缝纫机10。
与此相对,各生产管理缝纫机10通过写入相应的“缝纫机ID”、“OP.ID”、“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的实际成绩数据来更新计划信息,并经由LAN回复给主管理装置101。
然后,主管理装置101若从各生产管理缝纫机10接收被更新的计划信息,则整合由各生产管理缝纫机10更新的内容并生成反映的新的计划信息,或生成追加了新的批量识别代码或工序识别代码的新的计划信息,并再次发送给各生产管理缝纫机。
通过重复上述作业,可以容易地把握各生成管理缝纫机10的整体的作业的完成状况。
(生产管理缝纫机)图4是表示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各生成管理缝纫机10包括缝纫机电机11,其作为保持机针的针杆的上下动作驱动源;未图示的上下动作机构,其将缝纫机电机11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上下动作驱动源并传递给针杆;未图示的送布机构;未图示的线调整块装置;剪线刀驱动螺线管12,其驱动在缝制结束后进行缝制线的剪断的剪线刀;操作踏板13,其通过前踏输入缝纫机电机11的启动指令,通过后踏输入剪线刀驱动螺线管12的驱动指令;操作面板20,其包括进行后述各种输入的操作键21和进行规定的画面显示的显示部22;ROM32,其存储用于执行后述各种处理的各种程序及初始数据;CPU31,其执行各种程序;RAM33,其将与CPU31的处理相关的各种数据储存于工作区;接口34,其连接与主管理装置101相连接的LAN和CPU31;EEPROM35,其作为储存经由通信机构即LAN从主管理装置101接收的计划信息的计划存储机构;闪存器卡36,其用于将缝制或生产管理所需要的各种设定数据提供给缝纫机;以及该读取写入装置37。
(生产管理缝纫机的各种处理)图5是表示在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主电源接通后所进行的全部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在上述全部的处理中,与在缝制开始前所进行的计划信息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上述各处理是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CPU31通过执行ROM32内的各种规定的程序来进行的。
首先,若接通主电源,则CPU31进行使在操作面板20的显示部22显示操作员ID选择画面的动作控制(步骤S1)。
图7是显示了操作员ID选择画面的操作面板20的主视图。在该操作员ID选择画面中,显示有最新选择的操作员ID和其他的候补操作员ID。其他的候补操作员ID被注册于闪存器卡36内,从此进行读取并进行显示。
此时,操作面板20的多个操作键21的任一个作为其他的候补操作员ID的选择键而起作用,另外,其他的操作键作为确定键而起作用。
然后,若通过操作键21的键操作来选择操作员ID,则CPU31将已选择的操作员ID注册于EEPROM35中。即,在步骤S1的处理中,操作面板20作为个人ID输入机构而起作用。
接着,CPU31判断是否已进行了操作踏板13的前踏(步骤S2),在未进行前踏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到图6所示的步骤S3。
在步骤S3中,在已经从主管理装置101读入计划信息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通过操作面板20的规定的操作键21指示输入了缝制工序的变更。然后,在没有输入缝制工序的变更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5,在已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4中,CPU31进行使操作面板20的显示部22显示缝制工序选择画面的动作控制,并进行接收来自操作键21的缝制工序的选择输入的处理。换而言之,在该步骤的处理中,操作面板20作为选择机构而起作用。
图8是显示缝制工序选择画面的操作面板20的主视图。在该缝制工序选择画面中,将“/”作为分隔符地显示有批量识别代码(例如,K001-25790B)和工序识别代码(例如,SL-IN),并显示有在储存于EEPROM35的全部的工序识别代码中还未完成的缝制工序。作业者基于在该选择画面显示的批量识别代码和工序识别代码,特定缝制对象。
此时,操作面板20的多个操作键21的任一个作为工序识别代码的选择键而起作用,另外,其他的操作键作为确定键而起作用。
并且,若通过操作键21的键操作选择缝制工序,则CPU31将已选择的工序识别代码注册于EEPROM35中,并使处理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中,CPU31判断是否通过操作键21输入了从主管理装置101获得新的计划信息的指示,在未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7。另外,在已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6,从主管理装置101获得新的计划信息,并在储存于EEPROM35之后,使处理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中,CPU31判断是否通过操作键21输入了将EEPROM35内的计划信息发送给主管理装置101的指示,在未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9。另外,在已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8,在将EEPROM35内的计划信息经由LAN向主管理装置101输出后,使处理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9中,CPU31判断是否通过操作键21输入了执行时刻对照的指示,在未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11。另外,在已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CPU31进行使操作面板20的显示部22显示时刻对照画面的动作控制。在该时刻对照画面中,在显示部22显示当前设定的年月日及时刻。并且,多个操作键21作为输入这些修正的修正键而起作用,另外,其他的操作键作为确定键而起作用。
并且,若通过操作键21的键操作输入当前时刻,则CPU31将该CPU31具有的时钟部的当前时刻更新为被输入的时刻,之后,使处理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CPU31判断是否通过操作键21输入了输入缝纫机ID的指示,在未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图5所示的步骤S2(操作踏板输入的判断)。
另外,在已输入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12。图9是显示了缝纫机ID选择画面的操作面板20的主视图。在该缝纫机ID选择画面中,每次显示一个成为候补的缝纫机ID。候补缝纫机ID被注册于闪存器卡36内,从此进行读取并进行显示。
此时,操作面板20的多个操作键21的任一个作为其他的缝纫机ID的选择键而起作用,由此,按顺序每次滚动显示一个其他的候补缝纫机ID,并由作为确定键的操作键21来确定。即,在步骤S12的处理中,操作面板20作为缝纫机ID输入机构而起作用。
并且,若通过操作键21的键操作来选择缝纫机ID,则CPU31将已选择的缝纫机ID注册于EEPROM35。
另外,在上述步骤S12中的缝纫机ID输入,对于缝纫机ID未注册于EEPROM35的缝纫机或缝纫机ID已经注册于EEPROM35但需要变更的缝纫机进行处理,通常,只要缝纫机ID在EEPROM35注册过一次就不需要,在步骤S11中判断为否,直接进入到步骤S2。
然后,从主管理装置101获得新的计划信息,在已储存于EEPROM35后,使处理进入步骤S7。
然后,使处理返回到图5所示的步骤S2(操作踏板输入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若检测出操作踏板13的前踏,则CPU31启动缝纫机电机11并开始缝制(步骤S13)。
接着,CPU31判断有无操作踏板13的后踏的输入(步骤S14),若没有输入,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3并继续缝制,若有输入,则使处理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CPU31使剪线刀驱动螺线管12工作,通过使剪线刀运动来执行缝制线的剪断。
接着,若进行剪线处理,则CPU31执行将实际成绩数据写入计划信息的处理(步骤S16)。换而言之,CPU31执行作为计划更新机构的处理。
在此所说的实际成绩数据是指操作员ID、缝纫机ID、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完成件数。
再次参照图3对所述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剪线处理原则上意味着一件缝制制品的一个缝制工序的结束。因此,若进行剪线处理,则CPU31从在步骤S3的处理已选择的缝制工序,特定计划信息中的批量和缝制工序,并对于相应的批量或工序,执行写入操作员ID和缝纫机ID的处理。
此外,CPU31从在步骤S3的处理已选择的缝制工序,进行将相应工序信息中的“完成件数”加1的处理。
此外,CPU31在上述完成件数的加法处理的结果显示第一件的情况下,参照当前时刻,进行将该时刻记录于所述工序信息中的“开始时刻”的处理。而且,这种情况下,由于严格来讲记录的为比开始时刻稍迟的时刻,所以也可在进行操作踏板13的前踏时,执行上述的处理。
此外,CPU在上述完成件数的加法处理的结果与批量计划件数一致的情况下,参照当前时刻,进行将该时刻记录于所述工序信息中的“结束时刻”的处理。
即,通过步骤S16中的处理,更新EEPROM35内的计划信息。
(实施方式的效果)根据上述生产管理缝纫机10,由于在利用该缝纫机10而从主管理装置101提供的计划信息上,添写并更新各种实际成绩数据,进而,对主管理装置101输出已更新的计划信息,所以不必离开缝纫机10来进行对终端装置的输入作业,从而可较高维持作业效率,并能够使主管理装置把握缝制作业的进行状况或完成状况。
此外,在进行生产管理时,也不需要缝纫机之外的另一个终端装置,所以可降低设备费用。
此外,由于作为实际成绩数据,包含有表示当前的一个批量中的缝制工序的缝制制品完成件数、一个批量中的缝制工序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数据,所以可通过返回到主管理装置101的被更新的计划信息,更加具体地把握各批量的进展状况。
此外,还由于在已被更新的计划信息中,包含进行缝制作业的作业者的操作员ID、和进行缝制作业的缝纫机的缝纫机ID,所以能够以缝纫机单位更加具体地把握各批量的分担状况或作业的流程。
另外,上述生产管理缝纫机10的CPU31,由于若执行剪线,则加法计算完成件数,并参照计时器进行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处理,执行计划信息的更新,所以作业者不必一一输入这些项目,从而可以消除烦杂性,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另外,上述生产管理缝纫机10,由于利用了作为信息通信机构的LAN来进行与主管理装置101之间的计划信息的收发,所以可迅速地进行计划信息的相互传送,更加实时地把握缝制作业的进行状况或完成状况。
(其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各生产管理缝纫机10经由LAN在与主管理装置101之间进行计划信息的收发信,但也可以利用信息可以移动的所有机构。例如,也可以在主管理装置101也设置闪存器36的读取写入装置37,经由闪存器36进行计划信息的收发。由此,可不需要通信网等设备,从而实现设备费用的降低。
另外,代替步骤S3中的缝制工序的设定处理,也可以在缝纫机10同时设置条形码阅读器,并对成为作业对象的每一个批量附加一个条形码,且通过在缝制开始前读入该条形码,可以读入进行作业的批量的批量识别代码。在该情况下,不能特定到缝制工序,但可把握当前在任一个生产管理缝纫机进行任一个批量的缝制作业,并且可不需要代码的选择或输入作业。
另外,在上述生产管理缝纫机10中,虽然将剪线作业作为实际成绩数据的写入处理的开始,但也可采用例如从操作键或专用的按钮输入指示执行写入实际成绩的结构。
另外,在该情况下,并不限于每一个缝制制品,也可采用在一个批量中的缝制工序结束时作业者进行输入指示的结构。
另外,在缝制作业时,也可以从通过步骤S3的处理被选择的缝制工序,特定计划信息中的结束预定时刻,进行将该结束预定时刻显示于操作面板20的显示部的动作控制。由此,作业者可以把握该结束预定时刻来进行作业,从而能够防止意外的预定时刻过渡,提高完成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其向以批量单位对各种缝制制品进行生产管理、并在所述各批量的每个缝制工序收集实际成绩数据来生成计划信息的主管理装置,提供对于作为对象的批量执行的缝制工序的实际成绩数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计划存储机构,其从所述主管理装置读入并存储计划信息;选择机构,其用于选择输入在所述计划信息中包括的批量中的任一个缝制工序;计划更新机构,其在实施已被选择的缝制工序时,将该实际成绩数据写入存储于所述计划存储机构的计划信息;输出机构,其为了将存储于所述计划存储机构的计划信息提供给所述主管理装置而向外部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计划更新机构,使作为所述实际成绩数据包括表示所述缝制工序的结束缝制制品件数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计划更新机构,使作为所述实际成绩数据,包括表示一个批量中的所述缝制工序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至少一方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信息通信机构,其用于进行所述计划信息的读入和向外部的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个人ID输入机构,其输入或选择特定缝制作业的从事者的个人ID,所述计划更新机构将个人ID写入计划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缝纫机ID输入机构,其输入或选择缝纫机固有的缝纫机ID,所述计划更新机构将缝纫机ID写入计划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缝纫机ID输入机构,其输入或选择缝纫机固有的缝纫机ID,所述计划更新机构将缝纫机ID写入计划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机构,其显示所述计划信息所包括的在所述各批量的每个缝制工序中所设定的完成预定时刻。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可降低生产管理所需要的作业的烦杂性及成本。该缝纫机(10)向为了以批量单位在每个缝制工序中对缝制制品进行管理而收集实际成绩数据来生成计划信息的主管理装置(101),提供实际成绩数据,其中,其采用的结构包括计划存储机构(35),其存储来自主管理装置的计划信息;选择机构(20),其选择输入是否进行计划信息中的任一个批量的任一个缝制工序的缝制;计划更新机构(31),其将与已被选择的缝制工序相关的实际成绩数据写入存储于计划存储机构的计划信息;输出机构,其为了将计划信息提供给主管理装置而向外部输出。
文档编号D05B19/00GK1861877SQ20061008176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2日
发明者植田昌彦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