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37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纽扣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纽扣的缝合位置供给纽扣的纽扣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把纽扣缝合在布料上的钉扣缝纫机中,设有在完成了一个纽扣缝合作业后将下一个纽扣搬送到缝针的针下的纽扣供给位置的纽扣搬送装置。如图14所示,在纽扣搬送装置200中设有纽扣载置台202,在其上面立向设置多个纽扣保持销201,通过把纽扣的穿线孔插通在该纽扣保持销201上来载置纽扣。另外,在纽扣搬送装置200中,设有安装有该纽扣载置台202的安装台203,该安装台203与由多个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204连接,该连杆机构204与驱动装置205连接。安装台203能够在利用连杆机构204的纽扣装载位置(图14的位置)与利用纽扣夹持装置210夹持纽扣的纽扣供给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安装台203位于纽扣装载位置时装载纽扣,通过驱动装置205的驱动,使安装台203移动到纽扣供给位置,能够使纽扣夹持装置210将纽扣夹持。
这样的纽扣搬送装置200,可通过设在纽扣夹持装置210上的纽扣夹持臂211L、211R的动作,利用纽扣夹具212L、212R从左右夹持被搬送到纽扣供给位置上的纽扣,然后进行在布料上的缝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里,关于载置纽扣的载置台202,准备有多个根据不同种类的纽扣其纽扣保持销201的间隔不同的载置台,在缝制时需要改变纽扣的尺寸或线孔的位置时,用户可更换成适宜的纽扣载置台。
特开2003-205189号公报但是,随着近年来制衣布料设计的多样化,也增加了所使用的纽扣种类,因而必须准备被设定为各种类的纽扣保持销间隔的纽扣载置台,由此也增加了纽扣载置台的种类。因此,存在着增大了用于制造纽扣载置台的成本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频繁地进行纽扣载置台的更换操作,所以存在着作业效率下降以及使得纽扣载置台的部品管理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缝制的成本,减轻用户的作业和管理负担的纽扣搬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之1的纽扣搬送装置具有纽扣载置台,其立向设有多个纽扣保持销,并且能够在把纽扣设置在所述纽扣保持销上的纽扣装载位置和向缝针的针下供给纽扣的纽扣供给位置之间移动;和驱动单元,其使所述纽扣载置台在所述纽扣装载位置和所述纽扣供给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所述纽扣装载位置,把纽扣设置在所述纽扣保持销上,并且把纽扣载置在所述纽扣载置台上,然后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动作,使所述纽扣载置台移动到所述纽扣供给位置,使缝纫机的纽扣夹持装置夹持所述纽扣载置台上的纽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载置台由多个纽扣载置臂构成,该纽扣载置臂,在上面立向设有至少一个纽扣保持销,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独立地在所述纽扣载置台上水平移动,并且设有安装台,其由所述驱动单元所支撑,并将所述各个纽扣载置臂支撑为能够进行水平移动的状态;和固定部件,其把各个纽扣载置臂在水平移动位置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纽扣载置台由多个纽扣载置臂构成,该纽扣载置臂在上面立向设有至少一个纽扣保持销,并被设置成能够独立地水平移动,并且通过设置由所述驱动单元所支撑并将所述各个纽扣载置臂支撑为能够进行水平移动的状态的安装台、和把各个纽扣载置臂在水平移动位置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的固定部件,能将多个纽扣保持销的相互的间隔调节成与纽扣的穿线孔一致,所以,通过对应在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来改变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可利用一个纽扣搬送装置保持多种多样的纽扣。
由此,不需要事先制作针对每个在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的种类的纽扣载置台,可降低缝制成本。另外,由于可减少应准备的纽扣载置台的数量,所以可减轻用户的更换作业和部品管理的负担。另外,由于即使遇到突然的规格变更,也只需进行纽扣保持销的间隔的调整作业即可对应,所以不需要为了根据交换纽扣载置台而长时间停止缝制作业,从而可提高缝制效率。
另外,在使用新的设计外形和尺寸的纽扣的情况下,虽然需要制作该纽扣用的纽扣载置台,但根据本发明,完全也可以通过调节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可抑制用于制作纽扣载置台的资源的使用,从而可节省资源。
本发明之2的纽扣搬送装置的特征是,在本发明之1的纽扣搬送装置中,在所述安装台上,形成有表示所述纽扣被所述纽扣夹持装置所夹持时的所述纽扣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指标。
根据本发明之2,由于在安装台上,形成有表示纽扣被纽扣夹持装置所夹持时的纽扣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指标,所以,即使在把纽扣载置臂向前后左右移动时,也可以一边参照该中心指标一边进行移动。
由此,不会把纽扣装载到纽扣夹持装置不能夹持的位置,从而可简化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调节作业。
本发明之3的纽扣搬送装置的特征是,在本发明之1的纽扣搬送装置中,所述纽扣保持销被设置成相对所述纽扣载置臂拆装自如。
根据本发明之3,由于纽扣保持销被设置成相对纽扣载置臂拆装自如,所以,可对应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的厚度,更换不同长度等的纽扣保持销。
由此,可增加能够被纽扣保持销保持的纽扣的种类。
本发明之4的纽扣搬送装置的特征是,在本发明之1的纽扣搬送装置中,还具有弹性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纽扣保持销内,其一部分从所述纽扣保持销的外周面向外突出。
根据本发明之4,在插通具有适合于纽扣保持销的穿线孔的纽扣的情况下,可依靠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来保持纽扣。另外,即使是在插通了纽扣时,在纽扣保持销与穿线孔之间形成有间隙的不合适的纽扣,也可以依靠从纽扣保持销突出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来保持纽扣。即,即使在纽扣保持销与纽扣的穿线孔之间多少存在一些间隙,也可以利用弹性部件来保持,所以可增加纽扣保持销能够保持的纽扣的种类。
由此,可抑制纽扣载置台的制作量,抑制缝制成本,减轻用户的作业和管理的负担。
本发明之5的纽扣搬送装置的特征是,在本发明之1的纽扣搬送装置中,所述安装台被设置成相对所述驱动单元拆装自如。
根据本发明之5,由于可把不同纽扣保持销的间隔的纽扣载置台分别安装在安装台上,只要对应缝制的纽扣按安装台更换即可,所以与从安装台上拆下纽扣载置台并更换成新的操作相比,可减少烦琐的操作。
本发明之6的纽扣搬送装置的特征是,在本发明之1的纽扣搬送装置中,所述纽扣载置台由在一侧面部上形成了齿条部的一对纽扣载置臂构成,所述安装台具有在规定的移动方向上引导所述一对纽扣载置臂的移动的引导槽、和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引导槽的中心部并与所述齿条部啮合的小齿轮,所述一对纽扣载置臂,以把所述小齿轮夹在中间的状态被配置在所述引导槽内,以使其通过由双方的齿条部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而能够在沿着所述引导槽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并且,所述纽扣保持销被立向设置在沿着所述规定的移动方向的一条直线上。
根据本发明之6,当移动一侧的纽扣载置臂时,该动作使小齿轮旋转,该旋转的小齿轮能够使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沿着引导槽移动。即,随着一侧的纽扣载置臂的移动,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能够同时向与一侧的纽扣载置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仅移动相同的距离。
由此,在调节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时,只要移动一侧的纽扣载置臂,则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也仅移动相同量,所以,被载置的纽扣的位置不会偏移。由此,可减轻对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由于纽扣保持销被立向设置在沿着引导槽的一条直线上,所以,即使纽扣载置臂的动作使得纽扣保持销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也可以将被载置的纽扣的方向保持为一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1,不需要事先制作针对每个在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的种类的纽扣载置台,可降低缝制成本。另外,由于可减少应准备的纽扣载置台的数量,所以可减轻用户的更换作业和部品管理的负担。另外,由于即使遇到突然的规格变更,也只需改变纽扣保持销的间隔即可对应,所以不需要为了在制作新的纽扣载置台期间长时间停止缝制作业,从而可提高缝制效率。
另外,以往在长的缝制过程中,只有一个部位使用尺寸与其它不同的纽扣的情况下,虽然需要制作该纽扣用的纽扣载置台,但根据本发明,完全也可以通过调节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可抑制在纽扣载置台的制作中所使用的资源的使用,从而可节省资源。
根据本发明之2,不会把纽扣装载到纽扣夹持装置不能夹持的位置,从而可简化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调节作业。
根据本发明之3,可增加能够被纽扣保持销保持的纽扣的种类。
根据本发明之4,可抑制纽扣载置台的制作量,抑制缝制成本,减轻用户的作业和管理的负担。
根据本发明之5,由于预先可把不同纽扣保持销的间隔的纽扣载置台安装在安装台上,只要对应缝制的纽扣按安装台更换即可,所以与从安装台上拆下纽扣载置台进行更换的操作相比,可减少烦琐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之6,在调节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时,由于只要移动一侧的纽扣载置臂,则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也仅移动相同量,所以,被载置的纽扣的位置不会偏移。由此可减轻对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由于纽扣保持销被立向设置在沿着引导槽的一条直线上,所以,即使纽扣载置臂的动作使得纽扣保持销之间的距离产生了变化,也可以将被载置的纽扣的方向保持为一定。


图1是纽扣载置台位于纽扣装载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2是纽扣搬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纽扣搬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纽扣保持销的结构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面图。
图5是表示纽扣保持销的在纽扣载置臂上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设有台座的纽扣保持销的立体图。
图7是纽扣载置台位于纽扣供给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纽扣搬送装置的纽扣供给动作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纽扣的配置的图,(a)是表示缝合2孔纽扣时的配置的图,(b)是表示缝合4孔纽扣时的配置的图。
图10是表示纽扣搬送装置的变形例1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纽扣搬送装置的变形例2的图,(a)是分解立体图,(b)是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纽扣搬送装置的变形例3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纽扣搬送装置的变形例4的图,(a)是分解立体图,(b)是俯视图。
图14是以往技术的纽扣搬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1-纽扣搬送装置;5-纽扣夹持装置;11-纽扣载置台;111、112-纽扣载置臂;111c、112c-螺钉(固定部件);12-安装台;12p-交点(中心指标);13-平行2节连杆机构(驱动机构);14-驱动装置;15、16-纽扣保持销;17-弹性部件;61m、71m、81m、81n、91m-引导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纽扣搬送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对把纽扣搬送装置设置在钉扣缝纫机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纽扣搬送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被设置在钉扣缝纫机中的纽扣搬送装置1,通过把在纽扣装载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上的被装载的纽扣搬送到纽扣供给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可把纽扣供给纽扣夹持装置5。这里,所谓纽扣装载位置,是指为了向下一次的缝制供给纽扣,而预先向纽扣载置台11(将在后面说明)进行纽扣装载的位置,并且是离开在缝制过程中夹持纽扣的纽扣夹持装置5的位置。另外,所谓纽扣供给装置,是指为了把纽扣缝合在布料上而由纽扣夹持装置5夹持纽扣的位置,并且是缝针的针下位置。
纽扣搬送装置1,具有在上面载置纽扣的纽扣载置台11;在上面安装纽扣载置台11的安装台12;与安装台12连接并作为能够使安装台12在纽扣装载位置和纽扣供给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的平行4节连杆机构13;和使该平行4节连杆机构13动作的驱动装置14等。由该驱动机构和驱动装置构成驱动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纽扣载置台11、安装台12、平行4节连杆机构13和驱动装置14被配置在缝纫机的机头部的右侧面上。
(安装台)如图1~图3所示,安装台12,是用于将纽扣保持成大致水平状态的大致长方形的板材,在其端部利用螺钉12a被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平行4节连杆机构13的从动部件133上。在安装台12的上面,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有槽12b,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有槽12c。槽12b和槽12c,在安装台12上交叉,这些槽12b、12c以及交点12p,是表示纽扣被纽扣夹持装置5所夹持时的纽扣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指标。即,在后述的纽扣载置臂111、112动作时,希望调节成使纽扣的中心与该交点12p大致一致。
(纽扣载置台)另外,在安装台12的上面,设有由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纽扣载置臂111、112构成的纽扣载置台11。
纽扣载置臂111是一端形成为钩状的板材,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111a。在纽扣载置臂111的一端的上面,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在载置纽扣时插通纽扣的穿线孔的纽扣保持销15。纽扣载置臂111通过使螺钉111c插通形成于其另一端上的长孔111a内,而被安装在安装台12上。这里,纽扣载置臂111被安装成,通过拧松螺钉111c,能够使其前端以螺钉111c为中心转动自如,纽扣载置臂111能够对应长孔111a的调整而调节其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纽扣载置臂112是一端形成为钩状的板材,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112a。在纽扣载置臂112的一端的上面,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在载置纽扣时插通纽扣的穿线孔的纽扣保持销16。纽扣载置臂112通过使螺钉112c插通形成于其另一端上的长孔112a内,而被安装在安装台12上。这里,纽扣载置臂112被安装成,通过拧松螺钉112c,能够使其前端以螺钉112c为中心转动自如,纽扣载置臂112能够对应长孔112a的调整而调节其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纽扣保持销)另外,如图4所示,纽扣保持销15、16由圆筒状弹簧销形成,在其一部分上沿着轴方向形成切口部15a、16a。该切口部15a、16a,在纽扣保持销15、16发生弹性变形时,其宽度发生变化,由此可防止其它部分的破损和塑性变形。并且,在纽扣保持销15、16的内部,设有弹性部件17,该弹性部件17被设置成使其一部分从形成在纽扣保持销15、16的外周上的突出孔15b、16b中突出。即,由于被设置成在弹性部件17上未被施加负荷的自然状态下从突出孔15b、16b中突出,所以在使纽扣保持销15、16插通到纽扣的穿线孔内时,利用其弹性力可保持纽扣。另外,通过调节弹性部件17的突出量,可决定能够保持的纽扣的尺寸范围。
另外,如图5所示,纽扣保持销16,可通过插通到形成于纽扣载置臂112的一端上的圆形状的拆装孔112b内进行安装。该拆装孔112b的直径,比纽扣保持销16在自然状态下的直径小,在把纽扣保持销16安装在拆装孔112b内时,在对纽扣保持销16施加负荷而使纽扣保持销16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插通到拆装孔112b中。而且,在把纽扣保持销16插通在拆装孔112b内后,通过释放对纽扣保持销16施加的负荷,使纽扣保持销16在弹力作用下还原成原来的状态,由此可将纽扣保持销16安装成依靠其弹性力而不会脱出的状态。另外,对于纽扣保持销15,也是按照与纽扣保持销16的拆装机构的安装同样的方法进行安装。
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纽扣保持销16上设置台座18,在该台座18上载置纽扣。这样,特别是在纽扣的厚度薄的情况下,在纽扣夹持装置5当夹持纽扣时几乎接触到纽扣载置台11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效果。
(平行4节连杆机构)如图1和图7所示,构成驱动机构的平行4节连杆机构13,是用于使纽扣载置台11在纽扣装载位置和纽扣供给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平行4节连杆机构13具有固定部件131、原动部件132、从动部件133、转动部件134。
固定部件131被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头部上,并且是用于支撑驱动装置14的部件,其具有被大致水平配置的水平部135、从水平部135的左侧面向上方延伸的侧面部136、和从水平部135的后部向上方延伸的背面部137。
在侧面部136上形成有左右贯通的开口136a,通过该开口136a用螺钉固定在机头部的右侧面上。
背面部137具有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137a,在背面部137上固定有构成驱动装置14的步进马达等旋转马达141,该旋转马达141被配置成其旋转轴141a插通在开口137a内的状态。另外,在旋转轴141a上安装有伞齿轮142a。
水平部135是具有上下贯通的2个开口135a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板体,在这些开口135a内,插通有原动部件支撑部20和旋转部件支撑部30。
原动部件支撑部20,用于支撑原动部件132并使其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并向原动部件132传递驱动装置14的的驱动力,其具有筒体21和旋转轴22等。筒体21被固定成插通在水平部135的后方的开口135a内的状态,旋转轴22插通在筒体21内。
在旋转轴22的下端固定有原动部件132,在旋转轴22的上端固定有伞齿轮142b。该伞齿轮142b与伞齿轮142a啮合,从而能够将旋转马达141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轴22上。而且,在旋转马达141的驱动下,通过伞齿轮142b使旋转轴22绕轴旋转,从而使原动部件132与该旋转轴22一体地旋转。
旋转部件支撑部30,用于支撑旋转部件134并使其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其具有筒体31、旋转轴32和轴承33等。筒体31以插通在水平部135的前方的开口135a内的状态被固定,在下端固定了旋转部件134的旋转轴32,插通在筒体31内,并且利用轴承33支撑为能够在绕轴旋转。
原动部件132的一侧的端部与原动部件支撑部20的旋转轴22接合,其另一侧的端部与从动部件133构成可旋转的连接。具体是,将原动部件132的另一侧的端部侧形成为向斜下方延伸,在其前端部分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在该开口内插通有自从动部件133的端部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大致圆筒形的第1连接部件310,原动部件132通过第1连接部件310可旋转地与从动部件133连接。
从动部件133,是随着原动部件132的旋转而移动的俯视观察呈大致L字形的部件。如上所述,在从动部件133的一侧的端部上,设有第1连接部件310,从动部件133与原动部件132可旋转地连接。另外,在从动部件133的另一侧的端部上,设有大致圆筒形的第2连接部件311,通过该第2连接部件311与旋转部件134可旋转地连接。而且,在从从动部件133的另一侧的端部向侧方延伸的部分上设有安装台12。
旋转部件134,其一侧的端部与旋转部件支撑部30的旋转轴32接合,其另一侧的端部与从动部件133构成可旋转地连接。具体是,旋转部件134的另一侧的端部侧被形成为向斜下方延伸,在其前端部分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在该开口内插通有自从动部件133的端部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大致圆筒形的第2连接部件311,旋转部件134,通过第2连接部件311可旋转地与从动部件133连接。
这里,如图8所示,把连接原动部件132两端的直线,即,连接原动部件132与原动部件支撑部20的旋转轴22的接合点、与原动部件132与第1连接部件310的连结点的直线设为L1。而且,把连接旋转部件134两端的直线,即,连接旋转部件134与旋转部件支撑部30的旋转轴32的接合点、与旋转部件134与第2连接部件311的连结点的直线设为L2。而且,把连接从动部件133两端的直线,即,连接第1连接部件310的接合点与第2连接部件311的接合点的直线设为L3。而且把连接原动部件132与原动部件支撑部20的旋转轴22的接合点、与旋转部件134与旋转部件支撑部30的旋转轴32的接合点的直线设为L4。而且,通过以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且直线L3与直线L4平行的状态连结固定部件131、原动部件132、从动部件133以及旋转部件134,来构成平行4节连杆机构13。
另外,原动部件132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和旋转部件134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可旋转地与辅助部件312连结。而且,在旋转马达141进行驱动时,如图8所示,原动部件132以与旋转轴22的接合部分为中心,在大致水平面内开始进行顺时针的半周旋转,随着该原动部件132的旋转,从动部件133向后方移动。然后,随着从动部件133的移动,旋转部件134也以与旋转轴32的接合部分为中心进行旋转,但根据平行4节连杆机构13的性质,直线L3和直线L4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始终是维持平行状态进行移动。因此,安装台12在维持朝向纽扣装载位置的状态,即,使其长度方向为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使纽扣保持销15、16保持其位于前方的状态进行移动。
然后,原动部件132、从动部件133以及旋转部件134,移动到排列在俯视观察为同一直线上,即所谓的死点。在该状态下,在一般的平行4节连杆机构13中,从动部件133与旋转部件134的连结点,相对直线L能够位于左右任意一侧,但由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平行4节连杆机构13中安装有辅助部件312,所以从动部件133与旋转部件134的连结点相对直线L不会位于右侧,而能够通过死点。
然后,安装台12移动到纽扣供给位置的纽扣夹持装置5的附近(参照图7),通过使纽扣夹持臂51L、51R在左右相对的纽扣夹持部52L、52R之间夹持纽扣B,来完成纽扣供给动作。
<纽扣保持销的间隔调节操作>
下面,对纽扣搬送装置1中的纽扣保持销15、16的间隔调节操作进行说明。
例如,在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的穿线孔是2个的情况下,纽扣保持销15、16的间隔最初为图2所示的间隔。而且,在下一个缝制的纽扣比现在正在缝制的纽扣大的情况下,一般其穿线孔的间隔也变大。
此时,用户通过拧松螺钉111c和螺钉112c,解除螺钉111c和螺钉112c对于纽扣载置臂111和纽扣载置臂112的固定。
然后,把纽扣载置臂111向后方,把纽扣载置臂112向前方只分别滑行移动相同的距离。另外,可利用各长孔111a、112a进行该滑行移动。由此将纽扣保持销15、16之间的间隔扩大。
另外,在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的穿线孔为4个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拧松螺钉111c和螺钉112c,解除螺钉111c和螺钉112c对于纽扣载置臂111和纽扣载置臂112的固定,然后,只把纽扣载置臂111向后方,把纽扣载置臂112向前方分别滑行移动相同的距离,并且把纽扣载置臂111以螺钉111c为中心顺时针转动,把纽扣载置臂112以螺钉112c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由此,如图3所示,使纽扣保持销15和纽扣保持销16在把交点12p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在相对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斜方向(例如45°的斜方向)上相互对置,并且使纽扣保持销15插通面向纽扣的近前左侧的穿线孔,使纽扣保持销16插通面向纽扣的后前右侧的穿线孔。
另外,为了使载置纽扣的位置不产生大的偏移,用户需要一边参照交点12p,一边进行这些间隔调节操作。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1,由于使纽扣载置臂111、112能够移动,而能够调节纽扣保持销15、16的相互间隔,所以通过对应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可改变纽扣保持销15、16之间的间隔,能够利用一个纽扣搬送装置来保持各种各样的纽扣。
由此,不需要事先制作针对每个在缝制时所使用的纽扣的种类的纽扣载置台11,从而可抑制缝制成本。另外,由于能够减少应准备的纽扣载置台11的数量,所以可减轻用户进行更换作业和部件管理的负担。另外,由于即使在缝制中遇到突然的规格变更的情况,只需改变纽扣保持销15、16的间隔即可应对,所以在做成新的纽扣载置台11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不会造成缝制的停滞,从而可提高缝制效率。
另外,以往,在长的缝制行程中只在一处使用大小与其它不同的纽扣的情况下,需要制作该纽扣用的纽扣载置台11,但根据本发明,由于完全可通过调节纽扣保持销15、16之间的间隔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可节省制作纽扣载置台11所使用的资源,从而可有利于资源的节省。
另外,由于在安装台12上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的槽12b和沿着左右方向的槽12c,并且这些槽12b、12c具有交点12p,所以这些槽12b、12c及交点12p,可被用于在把纽扣夹持在纽扣夹持装置5上时的表示纽扣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指标,并且在向前后左右移动纽扣载置臂111、112时,可一边参照这些槽12b、12c以及交点12p一边进行移动。
由此,不会把纽扣装载到纽扣夹持装置5不能夹持的位置上,从而可容易地进行纽扣保持销15、16之间的间隔的调节。
另外,由于纽扣保持销15、16相对纽扣载置臂111、112拆装自如,所以可根据缝制中所使用的纽扣的厚度更换长度等不同的纽扣保持销。
由此,可增加能够由纽扣保持销15、16保持的纽扣的种类。
另外,通过在纽扣保持销15、16内设置弹性部件17,并且使其一部分突出到外部,可在插通到具有与纽扣保持销15、16相适合的穿线孔的纽扣的情况下,依靠弹性部件17的弹性力来保持纽扣。另外,即使是在插通纽扣时在纽扣保持销15、16与穿线孔之间形成了间隙的不适合的纽扣,也可以利用从纽扣保持销15、16突出的弹性部件17的弹性力来保持纽扣。即,即使在纽扣保持销15、16与穿线孔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间隙,也可以利用弹性部件17来保持,因此,可增加由纽扣保持销15、16能够保持的纽扣的种类。
从而,可抑制纽扣载置台11的制作量,可抑制缝制成本,从而可减轻用户的作业和管理的负担。
另外,由于安装台12被配置成在从动部件133上拆装自如,所以通过预先准备多个设有不同纽扣保持销15、16的间隔的纽扣载置台11的安装台12,把这些对应缝制的纽扣进行适宜地更换,与从安装台12上拆下纽扣载置台11再换上新的纽扣载置台的操作相比,可减少烦琐的操作。
<其它>
另外,本发明的纽扣搬送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图9所示那样,在纽扣B的穿线孔H1~H4为4个的情况下,缝制时的纽扣的配置主要为两种,但通过这样的纽扣的配置,也可以构成纽扣搬送装置。
(变形例1)例如,在具有如图9(a)所示的具有2个穿线孔H1、H3的纽扣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如图10所示的纽扣搬送装置6。
纽扣搬送装置6具有板状的安装台61。安装台61,其长度方向沿纽扣搬送装置6的前后方向配置。在安装台6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用于安装小齿轮62的安装孔61a,使用螺钉68安装在安装台61上。在安装台61的上面,设有纽扣载置台60,该纽扣载置台60由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在图10中为2个)纽扣载置臂63、64构成。
另外,在安装台61的上面,在安装台61的侧缘,形成有从外侧夹住纽扣载置臂63、64的2个引导部61b。利用这2个引导部61b,使被引导部61b夹在中间的空间作为引导纽扣载置臂63、64的移动的引导槽61m而发挥作用。该引导槽61m,可防止纽扣载置臂63、64向安装台61的面方向偏移而脱离小齿轮62的情况。
在纽扣载置臂63的一侧面部上,形成有与可旋转地支撑在引导槽61m的中心部的小齿轮62的齿啮合的齿条部63a,通过纽扣载置臂63沿着前后方向的移动,使小齿轮62旋转。在纽扣载置臂63的另一端上,立向设置有纽扣保持销65。纽扣保持销65被设置在通过小齿轮62的旋转中心的沿着纽扣搬送装置6的前后方向的直线上。
在纽扣载置臂64的一侧面部上,形成有与可旋转地支撑在引导槽61m的中心部的小齿轮62的齿啮合的齿条部64a,通过纽扣载置臂64沿着前后方向的移动,使小齿轮62旋转。在纽扣载置臂64的另一端上,立向设置有纽扣保持销66。纽扣保持销66,被设置在通过小齿轮62的旋转中心的沿着纽扣搬送装置6的前后方向的直线上。
一对纽扣载置臂63和纽扣载置臂64被相互相对配置,使相互的齿条部63a、64a与小齿轮62啮合,使一对纽扣载置臂63和纽扣载置臂64沿着引导槽61m相对移动。例如,当使纽扣载置臂63向前方移动时,该动作使小齿轮62旋转,通过该旋转的小齿轮62,能够使纽扣载置臂64向后方移动。即,随着一侧的纽扣载置臂的移动,能够使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同时只移动相同的距离。
而且,设有从上方按压小齿轮62和纽扣载置臂63、64的按压板67,该按压板67也是利用螺钉68与小齿轮62一同被安装在安装台61上。该按压板67可防止纽扣载置臂63、64向上方偏移而与小齿轮62脱开的情况发生。
这时,纽扣保持销65插通面向纽扣的在后侧的穿线孔H1,纽扣保持销66插通面向纽扣的在近前侧的穿线孔H3。
这样,根据纽扣搬送装置6,在对纽扣保持销65、66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时,由于如果移动一侧的纽扣载置臂,则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也移动相同的量,所以不会造成被载置的纽扣的位置的偏移。由此,可减轻用户的作业负担。
另外,由于纽扣保持销65、66被立向设置在沿着纽扣载置臂63、64的前后方向的一条直线上,所以,即使通过纽扣载置臂63、64的动作而使得纽扣保持销65、66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也能够使载置的纽扣的朝向保持一定。
另外,在图10所示的纽扣搬送装置6中,不限于只有2个穿线孔H1、H3的纽扣,也可以使用除了具有穿线孔H1、H3,还具有图9(a)中虚线所示的穿线孔H2、H4的纽扣。
另外,螺钉68虽然是发挥作为固定纽扣载置臂63、64的固定部件的作用,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螺钉68实行紧固,利用按压板67按压纽扣载置臂63、64,将纽扣载置臂63、64固定,通过拧松螺钉68来解除按压板67对纽扣载置臂63、64的按压,而使纽扣载置臂63、64能够移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按压板67和螺钉68构成固定部件。
(变形例2)另外,在图9(b)所示的具有4个穿线孔的H1~H4的纽扣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纽扣搬送装置7。
纽扣搬送装置7具有板状的安装台71。安装台71,其长度方向沿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配置。在安装台7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用于安装小齿轮72的安装孔71a,由螺钉78安装在安装台71上。在安装台71的上面,设有纽扣载置台70,该纽扣载置台70由形成为俯视观察呈コ字形的多个(在图11中为2个)纽扣载置臂73、74构成。
另外,在安装台71的上面,形成有从外侧夹住纽扣载置臂73、74的2个引导部71b。由该2个引导部71b把被夹在引导部71b中间的空间作为引导纽扣载置臂73、74的移动的引导槽71m而发挥作用。该引导槽71m可防止纽扣载置臂73、74在安装台71的面方向偏移而脱离小齿轮72的情况发生。
在纽扣载置臂73的一侧面部上,形成有与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引导槽71的中心部的小齿轮72的齿啮合的齿条部73a。该齿条部73a被设置在安装台71上,其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呈45°角。即,纽扣载置臂73,通过向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的45°的方向移动,可使小齿轮72旋转。在纽扣载置臂73的另一端立向设置有纽扣保持销75。
在纽扣载置臂74的一侧面部上,形成有与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引导槽71的中心部的小齿轮72的齿啮合的齿条部74a。该齿条部74a被设置在安装台71上,其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呈45°角。即,纽扣载置臂74,通过向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的45°的方向移动,可使小齿轮72旋转。在纽扣载置臂74的另一端立向设置有纽扣保持销76。
另外,纽扣保持销75和纽扣保持销76,被设置成使连接两者的直线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呈45°角。
一对纽扣载置臂73和纽扣载置臂74,使互相的齿条部73a、74a与小齿轮72啮合,一对纽扣载置臂73和纽扣载置臂74被相对向配置,使其沿着引导槽71m相对移动。例如,当把纽扣载置臂73向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成45°的方向移动时,该动作使小齿轮72旋转,通过该旋转的小齿轮72,能够使纽扣载置臂74向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呈45°的方向移动。即,随着一侧的纽扣载置臂的移动,能够使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同时只向与一侧的纽扣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纽扣保持销75插通面向纽扣的在近前右侧的穿线孔H3,纽扣保持销76插通面向纽扣的在近前左侧的穿线孔H4。
这样,根据纽扣搬送装置7,在进行纽扣保持销75、76之间的间隔调节时,由于如果移动一侧的纽扣载置臂,则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就只移动相同的量,所以不会造成所载置的纽扣的位置偏移。由此,可减轻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纽扣保持销75、76被立向设置在沿着相对纽扣载置臂73、74的前后方向呈45°角的方向的一条直线上,所以,即使通过纽扣载置臂73、74的动作来变更纽扣保持销75、76之间的距离,也能够保持被载置的纽扣的朝向为一定。
另外,由于纽扣载置臂73、74在被保持为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呈45°角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所以纽扣保持销75、76在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呈45°的路径上移动,仅相互的间隔产生变化。因此,在保持如图9(b)所示那样的具有4个穿线孔H1~H4、且连接穿线孔的图形为正方形的纽扣B的情况下,如图11(b)所示,通过使纽扣保持销75、76分别插通在位于对角线上的2个穿线孔H2、H4内来保持纽扣B,即使对应穿线孔的间隔来调整纽扣保持销75、76的间隔,两个纽扣保持销75、76也只是以改变相互的距离进行移动,所以,能够始终将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的穿线孔的方向相对纽扣搬送装置7保持为一定地进行移动。即,能够在将连接穿线孔H2、H3的直线和连接穿线孔H1、H4的直线都保持为沿着纽扣搬送装置7的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调整两纽扣保持销75、76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使操作者更容易地进行纽扣保持销75、76之间的间隔调整。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纽扣搬送装置7中,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纽扣搬送装置6那样,设置从上方按压小齿轮72和纽扣载置臂73、74的按压板(未图示),利用螺钉78把该按压板与小齿轮72一同安装在安装台71上。该按压板可防止纽扣载置臂73、74向上方偏移而脱离小齿轮72的情况。
另外,螺钉78虽然是发挥作为固定纽扣载置臂73、74的固定部件的作用,但也可以为通过对螺钉78实行紧固,利用按压板来按压纽扣载置臂73、74,将纽扣载置臂73、74固定,通过拧松螺钉78来解除按压板对纽扣载置臂73、74的按压,而使纽扣载置臂73、74能够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按压板和螺钉78构成固定部件。
(变形例3)另外,为了能够载置如图9(a)所示的具有2个穿线孔H1、H3的纽扣,或者如图9(b)所示的具有4个穿线孔H1~H4的纽扣的任意纽扣,也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纽扣搬送装置8。
纽扣搬送装置8具有板状的安装台81。安装台81,其长度方向沿纽扣搬送装置8的前后方向配置。在安装台8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用于安装纽扣载置臂83、84的安装孔81a。并利用螺钉88把构成纽扣载置台80的纽扣载置臂83、84安装在安装台81上。
另外,在沿着安装台81的长度方向的侧缘上,形成有夹住纽扣载置臂83的2个引导部81b。由该2个引导部81b把被夹在引导部81b中间的空间作为引导纽扣载置臂83的移动的引导槽81m而发挥作用。该引导部81b可防止纽扣载置臂83在安装台81的面方向上的偏移。另外,在该引导部81b的上面中央附近,形成有凹部81c。该凹部81c作为引导纽扣载置臂84的移动的引导槽81n而发挥作用。
纽扣载置臂83是沿着安装台8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可插通螺钉88的长孔83a。在纽扣载置臂83的一端设有台座85,在该台座85上设有纽扣保持销86。纽扣载置臂83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长孔83a的长度部分的距离,随着纽扣载置臂83的移动,也能够使台座85上的销86移动。
这里,台座85用于将高度设定到与设在纽扣载置臂84上的纽扣保持销87的高度一致。即,使纽扣载置臂83的板厚和台座85的高度之和,与从安装台81的上面到凹部81c的底部的高度和纽扣载置臂84的板厚之和大致相等。
纽扣载置臂84是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的板材,被配置成其一端沿着纽扣搬送装置8的左右方向延伸。在纽扣载置臂84的一端附近,沿着安装台81的左右方向形成长孔84a。纽扣载置臂84被嵌入形成在引导部81b的上面的凹部81c内,其能够在纽扣搬送装置8的左右方向上移动。在纽扣载置臂84的另一端上,设有纽扣保持销87,在使用螺钉88安装了纽扣载置臂83和纽扣载置臂84的状态下,连接纽扣保持销86和纽扣保持销87的直线,相对纽扣搬送装置8的前后方向,例如为平行的情况下,对于图9(a)所示的纽扣B,纽扣保持销86插通面向纽扣的后侧的穿线孔H1,纽扣保持销87插通面向纽扣的近前侧的穿线孔H2。另外,在使用螺钉88安装了纽扣载置臂83、84的状态下,在连接纽扣保持销86和纽扣保持销87的直线相对纽扣搬送装置8的前后方向呈45°角的情况下,对于图9所示的纽扣B,使纽扣保持销86插通穿线孔H1,使纽扣保持销87插通与穿线孔H1成对角的穿线孔H3。
这样,根据纽扣搬送装置8,不需要形成齿条齿轮机构等,而能够利用多个板材来调节纽扣保持销86、87之间的间隔,而且,由于能够适用于具有2个穿线孔和4个穿线孔的任意一种纽扣,所以可简化纽扣搬送装置8的结构冰降低成本。
(变形例4)另外,在如图9(b)所示那样的具有4个穿线孔H1~H4的纽扣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纽扣搬送装置9。
如图13(a)所示,纽扣搬送装置9具有板状的安装台91。安装台91被配置成其长度方向沿着纽扣搬送装置9的前后方向。在安装台91的前端部附近,形成有用于安装小齿轮92的安装孔91a,小齿轮92使用作为固定部件的螺钉98,从安装台91的背面侧安装到安装台91上。这里,在小齿轮92上形成有与螺钉98的阳螺纹部98a螺合的阴螺纹部92a,通过构成为安装孔91a不与螺钉98螺合,仅使阳螺纹部98a与阴螺纹部92a螺合,能够可旋转地把小齿轮92定位在安装台91上。在安装台91的上面,设有多个(在图13中为2个)纽扣载置臂93、94。
另外,在安装台91的上面,在从外侧把构成纽扣载置台90的纽扣载置臂93、94夹在中间、且距小齿轮92的旋转中心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形成从安装台91的上面突出的2个引导部91b。由该2个引导部91b,使被夹在引导部91b之间的空间,作为引导槽91m而发挥作用。该引导部91b形成为沿着相对纽扣搬送装置9的前后方向呈45°角的方向(以下称为引导方向)延伸,其防止纽扣载置臂93、94向引导方向以外的方向偏移而脱离小齿轮92。即,纽扣载置臂93、94被设置成能够沿着引导部91b在引导方向上移动。
纽扣载置臂93被形成为其一侧的侧面部与一侧的引导部91b滑动接触并且在引导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在纽扣载置臂93中的相对于引导部91b滑动接触面而成为背面侧的另一侧的侧面部上,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与小齿轮92的齿啮合的齿条部93a。即,通过使纽扣载置臂93在引导方向上移动,而使小齿轮92旋转。
另外,在纽扣载置臂93的一端上的齿条部93a的上方,形成有沿着安装台91的上面向小齿轮92侧突出而形成的面部93b。在该面部93b的上面,立向设置有纽扣保持销95。
纽扣载置臂94被形成为其一侧的侧面部与一侧的引导部91b滑动接触并且在引导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在纽扣载置臂94中的相对于引导部91b滑动接触面而成为背面侧的另一侧的侧面部上,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与小齿轮92的齿啮合的齿条部94a。即,通过使纽扣载置臂94在引导方向上移动,而使小齿轮92旋转。
另外,在纽扣载置臂94的一端上的齿条部94a的上方,形成有沿着安装台91的上面向小齿轮92侧突出而形成的面部94b。在该面部94b的上面,立向设置有纽扣保持销96。
另外,一对纽扣载置臂93和纽扣载置臂94被形成并配置成其相互对置的侧缘大致平行,并且构成为在纽扣载置臂93和纽扣载置臂94相互再次接近时,相互对置的部位相接触,且面部93b和面部94b位于同一平面上。
另外,形成在各个纽扣载置臂93、94上的齿条部93a、94a也可以从纽扣载置臂93、94的一端形成到另一端,也可以形成在纽扣载置臂93、94上的面部93b、94b下方以外的区域(换言之,纽扣载置臂93、94的一端以外的区域)上。
并且,一对纽扣载置臂93和纽扣载置臂94被配置成相互对置的状态,从而使相互的齿条部93a、94a与小齿轮92啮合,并使一对纽扣载置臂93和纽扣载置臂94沿着引导槽91m相对移动。例如,当使纽扣载置臂93在相对纽扣搬送装置9的前后方向呈45°的方向上移动时,该动作使小齿轮92旋转,利用该旋转的小齿轮92,能够使纽扣载置臂94在纽扣搬送装置9的引导方向上移动。即,随着一侧的纽扣载置臂93的移动,能够使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94同时向与一侧的纽扣载置臂93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仅移动相同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b)所示,由于纽扣保持销95和纽扣保持销96被配置成使连接两者的直线沿着引导方向,所以纽扣保持销95朝向纽扣B插通后右侧的穿线孔H2,纽扣保持销96朝向纽扣B插通近前左侧的穿线孔H4。
在纽扣载置臂93、94的上面,利用螺钉99把按压板97安装在安装台91上。在按压板97上形成有限制纽扣保持销95、96的过量移动的限制槽97a,按压板97被安装成使纽扣保持销95、96插通在限制槽97a内的状态。
这样,根据纽扣搬送装置9,在进行纽扣保持销95、96之间的间隔调节时,如果移动一侧的纽扣载置臂93,则另一侧的纽扣载置臂94也仅移动相同的量,从而不会使被载置的纽扣的中心位置偏移。由此,可减轻用户的作业负担。另外,由于纽扣保持销95、96被立向设置在沿着相对纽扣载置臂93、94的前后方向呈45°角的方向的一条直线上,所以,即使通过纽扣载置臂93、94的动作改变了纽扣保持销95、96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将所载置的纽扣的方向保持为一定。
另外,由于纽扣载置臂93、94在被保持为相对纽扣搬送装置9的前后方向呈45°角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所以,纽扣保持销95、96在相对纽扣搬送装置9的前后方向呈45°的路径上移动,仅相互的间隔产生变化。因此,在保持如图9(b)所示那样的具有4个穿线孔H1~H4且连接穿线孔的图形为正方形的纽扣B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通过使纽扣保持销95、96分别插通在位于对角线上的2个穿线孔H2、H4内来保持纽扣B,即使对应穿线孔的间隔来调整纽扣保持销95、96的间隔,两个纽扣保持销95、96也只是改变了相互的距离,所以在移动时,能够始终将相对纽扣搬送装置9的前后方向的线孔的方向,相对纽扣搬送装置9保持为一定。即,能够在将连接穿线孔H2、H3的直线和连接穿线孔H1、H4的直线都保持为沿着纽扣搬送装置9的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调整两纽扣保持销95、96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使操作者更容易地进行纽扣保持销95、96之间的间隔调整。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具有3个穿线孔的纽扣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能够独立移动的3个纽扣载置臂,以便对应各个穿线孔。这样,由于可利用所有的穿线孔来保持纽扣,所以,可更准确地定位并保持纽扣。并且,即使在具有4个穿线孔的纽扣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能够对应各个穿线孔而独立移动的4个纽扣载置臂。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纽扣载置臂上都是立向设置了一个纽扣保持销,但也可以设置多个立向设置了多个纽扣保持销(例如2个纽扣保持销)的纽扣载置臂,构成为能够调整各个纽扣载置臂的间隔,同时调整多个纽扣保持销之间的间隔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纽扣搬送装置,具有纽扣载置台,其立向设有多个纽扣保持销,并且能够在把纽扣设置在所述纽扣保持销上的纽扣装载位置和向缝针的针下供给纽扣的纽扣供给位置之间移动;和驱动单元,其使所述纽扣载置台在所述纽扣装载位置和所述纽扣供给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所述纽扣装载位置,把纽扣设置在所述纽扣保持销上,并且把纽扣载置在所述纽扣载置台上,然后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动作,使所述纽扣载置台移动到所述纽扣供给位置,使缝纫机的纽扣夹持装置夹持所述纽扣载置台上的纽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载置台由多个纽扣载置臂构成,该纽扣载置臂,在上面立向设有至少一个纽扣保持销,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独立地在所述纽扣载置台上水平移动,并且设有安装台,其由所述驱动单元所支撑,并将所述各个纽扣载置臂支撑为能够进行水平移动的状态;和固定部件,其把各个纽扣载置臂在水平移动位置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台上,形成有表示所述纽扣被所述纽扣夹持装置所夹持时的所述纽扣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保持销被设置成相对所述纽扣载置臂拆装自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弹性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纽扣保持销内,其一部分从所述纽扣保持销的外周面向外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被设置成相对所述驱动单元拆装自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载置台由在一侧面部上形成了齿条部的一对纽扣载置臂构成,所述安装台具有在规定的移动方向上引导所述一对纽扣载置臂的移动的引导槽、和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引导槽的中心部并与所述齿条部啮合的小齿轮,所述一对纽扣载置臂,以把所述小齿轮夹在中间的状态被配置在所述引导槽内,以使其通过由双方的齿条部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而能够在沿着所述引导槽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并且,所述纽扣保持销被立向设置在沿着所述规定的移动方向的一条直线上。
全文摘要
一种纽扣搬送装置,其可降低缝制成本,减轻用户的作业和管理负担。该纽扣搬送装置(1)在纽扣装载位置把纽扣载置在纽扣载置台(11)上后,通过由驱动装置(14)驱动的驱动机构(13)的动作,使安装台(12)移动到纽扣供给位置,纽扣载置台(11)上的纽扣被纽扣夹持装置(5)夹持;纽扣载置台对应各个纽扣保持销(15、16)而具有多个纽扣载置臂(111、112),该纽扣载置臂在上面立向设有各纽扣保持销(15、16)且能够沿着安装台上面独立移动,并且还具有在任意位置固定各纽扣载置臂的固定部件(111c、112c),通过解除固定部件对各纽扣载置臂的固定,使多个纽扣载置臂移动,能够调整多个纽扣保持销相互的间隔。
文档编号D05B3/00GK1861874SQ20061008176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小野安志, 小田洋, 坂本真一, 吉田文彦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