绗缝机的断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90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绗缝机的断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绗缝机械领域,属于一种绗缝机断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绗缝机的断线保护装置的核心执行件是由一个或一组弹簧机构来实现的。弹簧上装有瓷环,织线自上而下穿过弹簧上安装的瓷环孔;在正常绗缝状况下,织线通过对瓷环施加一定压力而使弹簧处于较大预紧力工况。一旦出现断线情况,弹簧便自动恢复到自由状态并触发电气开关,从而达到停机保护的功能。由于在正常状态下,织线始终承受着弹簧较大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预紧力,容易引起织线的非正常断线,影响机器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织线的非正常断线的绗缝机断线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左壳和一右壳扣合而成的壳体,左壳和右壳的内壁分别对应设有上豁口和下豁口,左壳和右壳的内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滑槽、左壳和右壳的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探测孔,探测孔位于滑槽一端的槽底上,滑槽位于上豁口和下豁口之间,滑槽内有压线轮,压线轮上设有槽面,织线从壳体上豁口穿入绕过压线轮槽面由下豁口引出;壳体外侧装有光电传感器。
本发明由于采用重力原理,使绕有织线压线轮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轨道内运动,通过开关探测孔使光电传感器发送电信号而达到自动保护的功能。避免了织线的非正常断线,而造成的停机现象,确保机器可靠工作。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中伸出勾1 上豁口2 左壳3 探测孔4 压线轮5 弹性卡片6 右壳7 探测孔8 下豁口9 槽面10 滑槽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它有一左壳3和一右壳7扣合而成的壳体,左壳3和右壳7的内壁分别对应设有上豁口2和下豁口9,左壳3和右壳7的内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滑槽11,滑槽11为腰形,左壳3和右壳7的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探测孔4、8,探测孔4、8位于滑槽11一端的槽底上,滑槽11位于上豁口2和下豁口9之间,滑槽11内有沿倾斜角度的轨道内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压线轮5,压线轮5上设有槽面10,织线从壳体上豁口2穿入绕过压线轮槽面10由下豁口9引出。壳体外侧装有光电传感器。为了使织线承受较小的压线轮重力却又能靠压线轮5自身重力作用在滑槽11内灵活自由滚动。滑槽11内的压线轮5滚动轨迹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为了防止织线脱离槽面10,压线轮的槽面10为V形曲面。压线轮5采用塑料制成。左、右壳3、7上的伸出勾1与安装在其上的弹性卡片6由于受张力作用而固定于绗缝机上。正常工作时,压线轮处于滑槽的上部,因受自身重力作用,压线轮始终有沿滑槽滚动的趋势。当发生断线时,压线轮靠自重沿滑槽滚动至槽底,此时挡住了探测孔,从而使得安装在断线器外侧的光电传感器获得信号,绗缝机自动停机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绗缝机断线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它有一左壳(3)和一右壳(7)扣合而成的壳体,左壳(3)和右壳(7)的内壁分别对应设有上豁口(2)和下豁口(9),左壳(3)和右壳(7)的内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滑槽(11)、左壳(3)和右壳(7)的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探测孔(4、8),探测孔(4、8)位于滑槽(11)一端的槽底上,滑槽(11)位于上豁口(2)和下豁口(9)之间,滑槽内(11)有压线轮(5),压线轮(5)上设有槽面(10),织线从壳体上豁口(2)穿入绕过压线轮槽面(10)由下豁口(9)引出;壳体外侧装有光电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绗缝机断线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滑槽(11)为腰形,滑槽(11)内的压线轮(5)滚动轨迹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绗缝机断线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线轮(5)的槽面(10)为V形曲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绗缝机断线保护装置,它有一左壳(3)和一右壳(7)扣合而成的壳体,左壳(3)和右壳(7)的内壁分别对应设有上豁口(2)和下豁口(9),左壳(3)和右壳(7)的内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滑槽(11)、左壳(3)和右壳(7)的壁上分别对应设有探测孔(4、8),探测孔(4、8)位于滑槽(11)一端的槽底上,滑槽(11)位于上豁口(2)和下豁口(9)之间,滑槽内(11)有压线轮(5),压线轮(5)上设有槽面(9),织线从壳体上豁口(2)穿入绕过压线轮槽面(10)由下豁口(9)引出;壳体外侧装有光电传感器。本发明能避免织线的非正常断线,而造成的停机现象,确保机器可靠工作。
文档编号D05B69/00GK1952243SQ200610123300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日
发明者李德锵 申请人:李德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