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用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2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丝用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所属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丝用具,具体说涉及的是一种纺丝用辊,包括凝固辊、去酸辊等。
背景技术
现有纺丝用辊,其法兰盘内孔与穿在其中的轴杆直径相当,目的是为了保证辊在转动中同心度保持一致。但由于法兰盘内孔与轴杆配合间隙小,当轴杆使用一段时间需更换轴杆时,就会因为轴杆锈涨卡死,敲下轴杆的同时将整个辊体敲坏,从而造成辊的浪费。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能保证辊在转动过程中,轴的同心度保持一致,更换轴杆时又不易破坏法兰盘及辊体的纺丝用辊。
为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纺丝用辊,包括辊体及法兰盘,其特征是辊体与法兰盘一体式结构,法兰盘内孔直径大于轴杆直径,后法兰盘的轴孔端部设有与之紧配合的紧固装置,前法兰盘的轴孔端部设有用来穿过轴杆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的孔与轴杆直径相当。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后法兰盘的轴孔处的紧固装置包括有一个锥形螺母,后法兰盘轴孔内边缘为与锥形螺母相配合的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前法兰盘轴孔处的紧固装置包括有一个锥形帽,该锥形帽为圆环形带锥形凸起的结构,前法兰盘轴孔内边缘设为与锥形帽相配合的锥形口。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锥形口缘上设有数个开口,锥形帽的锥形凸起与圆环的接触缘上设有与开口相卡的卡销。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辊法兰盘内孔的直径扩大,并且在法兰盘两端的轴孔处设置了紧固装置,尤其是在将前法兰盘轴孔处设置的紧固装置的轴孔设计成与轴杆直径相当,这样就使轴杆、穿轴杆的紧固装置及辊体紧密的配合在一起,一方面保证了整个辊在转动过程中的同心度一致,另一方面则是可以保证轴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法兰盘内孔直径大于轴杆直径,从而使得轴杆与法兰盘内孔不会锈死在一起,并且取下轴杆时,只需将紧固装置拆卸下来,即可把轴杆取下,而不致于将法兰盘或辊体损坏,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锥形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示,辊体1与法兰盘2、3为一体式结构,法兰盘内孔直径大于轴杆4直径,后法兰盘2的轴孔上安装有一个锥形螺母6,后法兰盘2轴孔内边缘为与锥形螺母6相配合的锥形结构。前法兰盘3轴孔内边缘为锥形口结构,锥形口边缘开有两个开口,锥形口上安装有一个锥形帽7(如图2所示),锥形帽7为圆环形带锥形凸起的结构,锥形帽7的锥形凸起8与圆环9的接触缘上有两个与开口相卡的卡销10。锥形帽7的轴孔11的直径与轴杆4直径相当。
使用时,在后法兰盘2的轴孔处紧固上锥形螺母6,加上紧固螺母5,将锥形帽7上的卡销10对着法兰盘3内孔边缘的开口处,并使锥形帽7与法兰盘3的锥形口紧配合,轴杆4穿过锥形帽伸入在法兰盘内轴孔中。这样,辊在转动过程中保证了整个部件的同心度一致,并且轴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法兰盘内孔直径大于轴杆直径,从而使得轴杆与法兰盘内孔不会锈死在一起,并且取下轴杆时,只需将锥形帽拆卸下来,即可把轴杆取下,而不会将法兰盘或辊体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纺丝用辊,包括辊体(1)及法兰盘(2、3),其特征是辊体(1)与法兰盘一体式结构,法兰盘内孔直径大于轴杆(4)直径,后法兰盘(2)的轴孔端部设有与之紧配合的紧固装置,前法兰盘(3)的轴孔端部设有用来穿过轴杆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的孔与轴杆(4)直径相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用辊,其特征是后法兰盘(2)的轴孔处的紧固装置包括有一个锥形螺母(6),后法兰盘(2)轴孔内边缘为与锥形螺母(6)相配合的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用辊,其特征是前法兰盘(3)轴孔处的紧固装置包括有一个锥形帽(7),该锥形帽(7)为圆环形(9)带锥形凸起(8)的结构,前法兰盘(7)轴孔内边缘设为与锥形帽(7)相配合的锥形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用辊,其特征是所述锥形口缘上设有数个开口,锥形帽(7)的锥形凸起(8)与圆环(9)的接触缘上设有与开口相卡的卡销(10)。
专利摘要一种纺丝用辊,辊体与法兰盘一体式结构,法兰盘内孔直径大于轴杆直径,后法兰盘的轴孔端部设有与之紧配合的紧固装置,前法兰盘的轴孔端部设有用来穿过轴杆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的孔与轴杆直径相当。本实用新型由于将辊法兰盘内孔的直径扩大,并且在法兰盘两端的轴孔处设置了紧固装置,尤其是在将前法兰盘轴孔处设置的紧固装置的轴孔设计成与轴杆直径相当,这样就使轴杆、穿轴杆的紧固装置及辊体紧密的配合在一起,一方面保证了整个辊在转动过程中的同心度一致,另一方面由于法兰盘内孔直径大于轴杆直径,从而保证了轴杆与法兰盘内孔不会锈死在一起,并且取下轴杆时,只需将紧固装置拆卸下来,即可把轴杆取下,而不致于将法兰盘或辊体损坏。
文档编号D01D13/02GK2883411SQ2006200957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8日
发明者王卫民, 李明国 申请人:王卫民, 李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