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65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详细地讲涉及一种能够在缝制中跳针的缝 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能够在缝制中跳针的缝纫机是广泛公知的。例如在这种缝 纫机中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缝纫机。专利文献1的缝纫机具备以下的 结构。
该缝纫机具备上部具备挂合部件(挂合部)且上下运动自如地装 备在头架上的针杆、和被主轴驱动且配备为朝向与上述针杆平行的方 向上下运动自如的升降体,上述升降体具备卡合件(卡合爪),该卡 合件为了使针杆伴随升降体的上下运动一起上下运动而总是与上述针 杆的挂合部件卡合,且在可与上述针杆的桂合部件卡合的卡合位置与 不进行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自如,而且,对上述卡合件总是从退 避位置朝向卡合位置施加作用力,另一方面,还具备操作机构(跳变 机构),该操作机构具有通过通电而向一个方向驱动且往复转动自如 的转动轴的螺线管、和卡合片(动作部件),该卡合片位于从上述螺 线管的转动轴向放射方向离开的位置且与上述螺线管的转动轴连结, 并通过螺线管的转动轴的转动而沿周向转动,该卡合片能够在螺线管
向退避:置退避、在螺线4非通电时使卡合件在螺线管内置的^簧的
作用力的作用下返回卡合位置。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缝纫机,若升降体在升降体
中的卡合件位于与针杆的挂合部件卡合的位置的状态下上下运动,则 针杆能够与升降体一起上下运动从而进行缝制。
在该缝制中进行跳针时,利用对操作机构中的螺线管通电,卡合 片转动,将卡合件驱动至不与针杆的挂合部件卡合的退避位置。在该 状态下,即使升降体上下运动,其上下运动也不会传递到针杆,从而 能够进行跳针。进而,在从该跳针的状态返回至通常的缝制时,若使操作机构中 的螺线管非通电,则卡合片朝向卡合位置转动,卡合件返回至卡合位 置,因此针杆与升降体的上下运动一起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能够进行 通常的缝制。
进而,公知的在缝制中能够跳针的缝纫机中,也有专利文献2所 示的缝纫机。专利文献2的缝纫机具备以下的结构。
该缝纫机具备针杆,以上下运动自如的方式装备在机头的固定 块(机架)上,在该针杆的上部具备挂合件(挂合部),该针杆总是 朝向上方受到施力;针杆止动件的按压辊(定位部件),用于限制上 述针杆的上止点位置;和升降体以及敲击件安装台(升降体),被上 轴(主轴)驱动并且配备为朝向与上述针杆平行的方向上下运动自如, 上述升降体具备敲击件(卡合爪),该敲击件在可与上述针杆的挂合 件卡合的卡合位置与不进行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自如,且该敲击 件为了使针杆伴随升降体的上下运动一起上下运动而总是与上述挂合 件卡合,而且对上述敲击件总是以从退避位置朝向卡合位置返回的方 式朝向一个方向施加作用力。
进而,上述敲击件通过驱动机构(跳变机构)而在卡合位置与退 避位置之间进行摆头动作。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专利文献2所示的缝纫机,在升降体的敲击件 位于与针杆的挂合件卡合的卡合位置的状态下,针杆与升降体一起上
下运动从而能够进行缝制。
在该缝制中进行跳针的情况下,通过驱动机构使敲击件移动至退 避位置,解除敲击件与针杆的挂合件的卡合,只有升降体上下运动, 从而进行跳针。
在从缝制中变为跳针时,利用驱动机构使敲击件移动到退避位置, 解除敲击件与针杆的挂合件的卡合,仅升降体上下运动而进行跳针。
在从该跳针状态再次返回通常的缝制时,若利用驱动机构使敲击 件返回至卡合位置,则针杆与升降体的上下运动一起进行上下运动从 而能够进行通常的缝制。
在上述跳针动作的过程中,在敲击件移动至退避位置并从针杆的 卡合件脱离时,由惯性向上方移动的针杆能够被针杆止动件的按压辊 限制在上止点的一定位置。
6此外,在专利文献1、 2的结构的说明中,在专利文献1、 2中使 用的用词的后边加上()来进行表示,表示在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与专 利文献l、 2中使用的结构、功能、性质、单元或特征等被认为相同或 均等的用词。
专利文献1:特许第28664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66183号公报
在进行跳针的缝制时,为了使针杆的上下运动高速化(例如增加 10~20%),需要对应于以高速上下运动的针杆的速度,加快卡合件与 针杆的挂合部件的脱离和卡合的双方。
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缝纫机中,在该情况下,为了使卡合件迅 速地从针杆的挂合部件脱离,考虑增大螺线管从而增大其驱动力。但 是,增大螺线管会增加成本,因此增大螺线管会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使卡合件迅速返回与针杆的卡合部件卡合的 位置的方法,考虑增强螺线管内置弹簧的弹簧力,不会妨碍卡合件由 自身的作用力返回卡合位置。但是,在增强螺线管内置弹簧的弹簧力 的情况下,存在相反地成为使卡合件脱离针杆的挂合部件时的螺线管 的驱动力的阻力,使卡合件从针杆的挂合部件脱离的速度变慢的问题。
再者,作为用于使卡合件迅速返回与针杆的卡合部件的卡合的位 置另一方法,考虑增强用于朝向卡合件的卡合位置施力的弹簧力。
但是,在增强该作用力的情况下,相反地会出现以下问题即, 增强了使卡合件脱离针杆的挂合部件时的相对于螺线管的驱动力的阻 力,使卡合件从针杆的挂合部件的脱离速度变慢。
如上所述,结果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缝纫机中,由于不能 对应于以高速上下运动的针杆的速度而加快卡合件与针杆的挂合部件 的脱离和卡合的双方,所以存在不能应对针杆的上下运动的高速化的 问题。
进而,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缝纫机中,在通常的缝制中的跳针状 态下,在升降体伴随针杆朝向上止点的过程中,使敲击件移动至退避 位置,从与敲击件的卡合被释放的针杆以这样的势头上升并与针杆止 动件的按压辊碰撞,由于该碰撞的反作用使针杆下降,在该情况下,
针杆借助朝向上方的作用力在下降的中途再次势头良好地朝向上 方。再次撞到按压辊并由于该碰撞的反作用下降,但是通过作用力再次上升。这样,存在针杆在上止点附近反复进行下降和上升,在刚刚 到达上止点之后难以马上稳定的问题。
这样,针杆在到达上止点后反复进行上下运动且在上止点的一定 位置不稳定,即使下降的升降体再次上升并在上止点的一定位置而要 使敲击件与针杆的挂合件卡合,升降体中的敲击件在到达上止点之后、 直至然后下降的很短的期间,不能与针杆的挂合件正确地卡合,存在 只有升降体而不使针杆下降,不能进行预定的缝制而使刺绣花样被破
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当然能够进行通常的缝制而且在 缝制中能够跳针的缝纫机。
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允许跳针的同时进行缝制的情况下,能 够使卡合爪与针杆的挂合部的脱离及卡合准确而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其他目的和优点能够通过附图和与其相关的以下的说明容易变得 清楚。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进行缝制的情况下,在升降体11的卡合爪16 位于与针杆26的挂合部27卡合的位置的状态下,当然能够使针杆26 与升降体11的上下运动一起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进行通常的缝制,
在通常的缝制中的跳针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令卡合爪16从针杆26 的桂合部27脱离,从而仅使升降体11上下运动而成为跳针状态。
进而,在从该跳针的状态返回通常的缝制的情况下,通过使卡合 爪16返回与针杆的挂合部27卡合的位置C,能够使针杆26与升降体 11 一起上下运动从而进行通常的缝制。
进而,本发明在使卡合爪16从针杆26的挂合部27脱离的情况下, 从对螺线管73通电从而开始驱动之后、到向脱离点R附近驱动动作部 件78期间,虽然在上述动作部件78与机架1之间具备动作部件回位 弹簧85,但是上述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不会相对于螺线管73的驱动 力实质上成为阻力,从而能够以螺线管73的驱动力的全力驱动动作部 件78。
由此,动作部件78能够使卡合爪16迅速地移动从而从挂合部27 脱离。进而,本发明在使上述脱离了的卡合爪16与针杆26的挂合部27 再次卡合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对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蓄积的多余的弹 簧力而使动作部件78迅速地向卡合位置C的方向返回。由此,能够使 卡合爪16以自身所具备的作用力迅速地返回卡合位置C并与针杆的挂 合部27卡合,而不会受到动作部件78的妨碍。
这样,本发明有以下优势能够使卡合爪16从与针杆的挂合部27 的卡合位置C迅速地脱离,另外也能够使退避位置S的卡合爪16迅速 地返回与针杆的挂合部27的卡合位置C。
这具有以下效果即使使针杆26比现有技术更快地上下运动,也 能够分别准确地进行卡合爪16与针杆的挂合部27的脱离、卡合,结 果使缝制高速化从而提高缝制作业效率。
特别在本发明中,当使脱离了的卡合爪16返回与挂合部27的卡 合位置C时,即使利用蓄积于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多余的弹簧力, 该能量是不卡合的区间T2的螺线管73的多余的驱动力蓄积在动作部 件回位弹簧85中的能量,所以不会对使卡合爪16从挂合部27脱离的 动作的初期(卡合的区间Tl)的螺线管73的驱动力带来不良影响,能 够迅速地进行卡合爪16与针杆的挂合部27的脱离和卡合的双方。
进而,本发明在跳针动作的初期,在升降体11伴随针杆26朝向 上止点的过程中,使卡合爪16从针杆的桂合部27脱离,从与卡合爪 16的卡合释放了的针杆26以这样的势头上升,与定位部件37碰撞, 由于该碰撞的反作用而要使针杆26下降,即使这样,从针杆26之后 到达上止点的升降体ll的第2卡合爪16b从下方挡住要下降的针杆的 第l挂合片27a,能够阻止反作用的针杆26的运动,使针杆26在上止 点的一定位置立即静止。
这具有以下品质方面的效果当下降了的升降体ll再次上升,使 卡合爪16返回卡合位置C并且要在上止点的一定位置与针杆的挂合部 27卡合时,挂合部27在一定位置稳定,所以能够准确地卡合,升降体 ll伴随针杆上下运动,进行完全按照预定的缝制,从而能够提供漂亮 的刺綉花样的产品。


图1是缝纫机A的概略剖面图,表示升降体11位于上止点的状态。图2 (A)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图2 (B)是用于说明(A) 中的升降体的附设部件llb、卡合爪16、针杆26与其挂合部27的关 系的局部放大图,(C )是用于说明(B )中的卡合爪16从针杆26的 挂合部27脱离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升降体11的附设部件llb、卡合爪16、针 杆26、布压脚与跳变机构70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剖面的局部图,表示升 降体和针杆位于下止点的状态。
图4是用于说明跳变机构70、卡合爪16、与针杆的挂合部27的 关系的局部放大部,是将第2机架、跳变机构70、升降体11中的附设 部件llb、卡合爪16和针杆的挂合部27抽出表示的主视图(此外,图 中的标号16a表示位于下止点位置的卡合爪16)。图4 (A)表示卡合 爪16与挂合部27卡合的状态,图4 (B)表示卡合爪16不与挂合部 27卡合的状态。
图5是用于说明跳变机构70与卡合爪16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使 跳变机构70从卡合爪16离开地表示)。此外,实线表示卡合爪16位 于卡合位置C时的卡合爪16和动作部件78的存在位置,单点划线表 示卡合爪16位于脱离点R时的卡合爪16和动作部件78的存在位置, 双点划线表示卡合爪16位于退避位置S时的卡合爪16和动作部件78 的存在位置。
图6是图4的VI箭头方向观察到的俯视图,表示卡合爪16位于 卡合位置C的状态。此外,第2机架lb中的伸出臂lc省略表示,针 杆26、挂合部27、引导棒10和升降体的主体部lla的存在由虛线表 示-
图7是用于说明上图的卡合爪16、动作部件78和动作部件回位弹 簧85的动作的概略俯视图,图7 (A)表示卡合爪16位于脱离点R的 状态。此外,单点划线表示位于卡合位置C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 77的存在。图7 (B)表示卡合爪16位于退避位置S的状态。此外, 单点划线表示位于脱离点R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77的存在。
图8是用于说明缝纫机A中的挑线杆3、升降体ll、针杆26、卡 合爪16、跳变机构(jump)中的螺线管73、动作部件78和上图中表 示的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等的动作的关系的图,表示主轴旋转三周期 间的各处的动作。此外表示反复进行一针针地通常的缝制和跳针状态的情况。
图9是用于说明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不同例的图,是从与图6 相同的方向观察的概略俯视图。图9(A)表示卡合爪16位于卡合位置 C的状态。图9 (B)表示卡合爪16位于脱离点R的状态。此外,单点 划线表示位于卡合位置C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77的存在。图9 (C)表示卡合爪16位于退避位置S的状态。此外,单点划线表示位 于脱离点R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77的存在。
图IO是用于说明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不同例的图,是从与图6 相同的方向观察的概略俯视图。图10 (A)表示卡合爪16位于卡合位 置C的状态。图10 (B)表示卡合爪16位于脱离点R的状态。此外, 单点划线表示位于卡合位置C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77的存在。 图10 (C)表示卡合爪16位于退避位置S的状态。此外,单点划线表 示位于脱离点R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77的存在。图IO(D)是图 10 ( A)中的X-X线位置的局部剖面图,是用于说明止动件用伸出杆80 与转动部件90的受片90b的位置关系的图。
周11是用于说明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不同例的图,是从与图6 相同的方向观察的概略俯视图。图11 ( A)表示卡合爪16位于卡合位 置C的状态。图11 (B)表示卡合爪16位于脱离点R的状态。此外, 单点划线表示位于卡合位置C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77的存在。 图11 (C)表示卡合爪16位于退避位置S的状态。此外,单点划线表 示位于脱离点R的卡合爪16和转动臂部件77的存在。
图12是为了使第1挂合片27a、第2卡合爪16b与定位部件37的 位置关系明了而由图8中的XII区间的放大了的曲线表示的动作的概 略示意图。该示意图中的(a) ~ (d)的各个时刻的第l挂合片27a、 第2卡合爪16b与定位部件37的关连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由箭头指 示并表现在曲线的下侧。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卡合爪16b上表面与第l挂合片27a下表面 的上下的位置关系的不同例的图,图13 (A)表示卡合爪16位于卡合 位置C的状态。图13 (B)表示第2卡合爪16b位于第1挂合片27a的 下侧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ii以下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1、图2中,机架l、 挑线杆3、与针杆相关的部件24~31、与针杆止动件相关的部件35 ~ 38、与布压脚相关的部件41~44、与升降体相关的部件5~22、与跳 变机构70相关的部件(不过,与针杆的挂合部27、升降体的第2卡合 爪16b、动作部件78等部件相关地在以下的说明中添加的新颖的技术 方案(部件构成、组合和功能等)的说明的相关事项除外)的构成, 表示由现有已知的周知的缝纫机的部件构成的例子,例如表示构成为 可得到与专利文献l的图1中表现的缝纫机相同的动作、功能的例子。
标号1表示缝纫机A的机架(也称为底架),标号lb表示相对于 机架主体部la装卸自如地以一体化状态安装的第2机架。标号3表示 挑线杆,相对于挑线杆保持框3b上所具备的支轴3a上下摆动自如地 枢轴安装。挑线杆3像周知的那样经由挑线杆驱动机构(省略图示) 通过主轴4的转动而上下运动。标号4是用于驱动挑线杆3和针杆26 的主轴,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转动自如。
接下来说明与针杆相关的构成。
本案的缝纫机A具备针杆26,该针杆26上下运动自如地装备在机 架1上,在该针杆26的上部具备桂合部27,该针杆26总是朝向上方 受到施力。上述针杆26的挂合部27具备在与上述卡合爪16卡合的状 态下位于卡合爪16的上侧的第1挂合片27a、和位于卡合爪16的下侧 的第2挂合片27b,上述第l桂合片27a的探出长度设定为大于第2挂 合片27b。
关于与这点相关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2中的标号24是像周知的那样以平行的状态上下运动自 如地安装多个针杆26的针杆保持框,相对于机架1以引导棒10为中 心往复转动自如地安装。标号25是周知的针杆切换机构,以针杆保持 框24为转动中心(与引导棒10同心)往复转动。标号26是周知的针 杆,26a是针杆26的上端的抵部,30表示安装在针杆26的下部的针。 标号27表示安装在针杆26的上部的挂合部。在挂合部27中,图1~ 图4、图12所示的第l挂合片27a的探出长度形成为比第2挂合片27b 的探出长度长出尺寸L2左右。从图12 (a)与图12 (b) ~ (d)的比 较可清楚地知道,该探出长度尺寸L2设定为,卡合爪16(详细情况将 在后面说明)在从挂合部27脱离的状态下可与第2卡合爪16b重合的尺寸。标号28是用于使卡合爪16从侧面的插入和脱离成为可能的凹 部,其上下尺寸形成为与卡合爪16的上下尺寸大致相同,或略微偏大, 实质上可以无间隙地出入。
此外,标号29表示用于使压布杆31的上部相对于挂合部27上下 运动自如地定位的贯穿槽,图1、图3中的标号31表示压缩弹簧。
接下来说明与针杆止动件相关的构成。在图1 ~图4所示的针杆止 动件35中,标号36是安装在机架1的主体部la上的安装片,37是用 于限制上述针杆26的上止点位置的定位部件,由固定件38安装在安 装片37上。定位部件37为了緩和上升的针杆的挂合部27接触时的声 音和冲击,而由柔软的弹性材料例如聚氨酯橡胶形成。此外,图示了 定位部件37配置在针杆26的轴线上的例子。但是,定位部件37的配 置根据缝纫机A内的部件的布局,可以配置在针杆26的轴线上以外, 例如可以配置在挂合部27的侧方。在该情况下,对于挂合部27而言, 在上止点位置与定位部件37抵接的部件向定位部件37方向突出设置, 针杆26停在上止点即可。
接下来说明与布压脚相关的构成。标号41表示沿与针杆26平行 的方向上下运动自如的压布杆,标号42表示安装在压布杆41的下部 的布压脚,标号43表示安装为相对于压布杆"可调节上下位置的连 动件,标号44表示压缩弹簧。在压布杆41和布压脚42中,使针杆26 贯穿到分别形成于布压脚42、连动件43的针杆通过孔42a、 43a中,
此外,关于上述的弹簧31和弹簧44的弹簧力,弹簧31的弹簧力比弹 簧44强,以便如周知的那样能够使针杆26和布压脚42同步地上下运 动。
接下来说明与升降体相关的构成。本案的缝纫机A具备升降体11, 该升降体11被主轴驱动并且朝向与上述针杆26平行的方向上下运动 自如,在上述升降体11上具备卡合爪16,该卡合爪16在可与上述桂 合部27卡合的卡合位置C与不进行卡合的退避位置S之间移动自如, 该卡合爪16是为了使针杆26伴随升降体11的上下运动一起上下运动 而总是与上述针杆26的挂合部27卡合的部件,而且对上述卡合爪16 总是从退避位置S朝向卡合位置C施加作用力,另一方面,在上述卡 合爪16的侧方,可一体运动地具备第2卡合爪16b,上述第2卡合爪16b的位置为,在针杆26的上升的中途,使上述卡合爪从卡合位置C 朝向退避位置S移动,在该卡合爪16越过脱离点R的状态下,上述针 杆26借助惯性而继续上升,当上述针杆26的挂合部27在上止点位置 由于与定位部件37接触的反作用而朝向下方时,在上述卡合爪16的 侧方所具备的第2卡合爪16b位于上述第1卡合片27a的下方并进行 阻挡,从而阻止针杆26的下降。
详细说明与这点相关的构成。图1、图2中所示的标号IO表示以 与针杆26平行的状态安装在机架1上的引导棒,标号11表示相对于 引导棒10上下运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体。在升降体11中,标号lla 表示主体部,标号lib表示以可调节上下位置的方式由螺钉lie安装 在主体部11a上的附设部件。标号13是附设部件llb的臂部,如图1~ 图5所示朝向针杆26方向伸出,并且前部隔着间隙而分叉地形成。
图1~图7中的16是卡合爪,以枢轴14为中心转动自如地安装在 臂部13的前部。作为卡合爪16的转动范围,如图5~图7所示,能够 从卡合位置C,与脱离点R、退避位置S之间往复转动。图4、图5所 示的标号17是用于对卡合爪16总是从退避位置S朝向卡合位置C(朝 向图5的箭头59方向)施力的卡合爪回位弹簧,使用螺旋弹簧。从图 中可以理解,卡合爪回位弹簧17配置在臂部13的间隙中的枢轴14的 外周, 一端安装在弹簧夹17a上,另一端安装在弹簧夹17b上。标号 18是为了使卡合爪16从卡合位置C朝向退避位置S退避而与动作部件 78挂合的操作片,与卡合爪16由一体材料形成。标号20是用于将卡 合爪16限制在卡合位置C的止动件用抵部,与设置在附设部件lib上 的止动件22在图5、图6 (A)所示的位置抵接。
接下来,图1 ~图5、图12所示的第2卡合爪16b与卡合爪16由 一体材料形成在其侧方。第2卡合爪16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卡合爪 16相同,设定为从图12(a)的状态向图12(d)的状态往复运动自如。 从图2 (B) 、 (C)、图U可以理解,第2卡合爪16b的位置形成为, 在卡合爪16解除与桂合部27卡合的状态(从脱离点R到退避位置S 的区间T2)下、与第1挂合片27a的下侧重合的位置。此外,第2卡 合爪16b的位置严密地来讲是指在图12 (d)所示的时刻与第1挂合片 27a的下侧重合的位置。但是,在实施时存在升降体11的上下速度有 快有慢的情况、由于针杆26的惯性而使上升速度有快有慢的情况、定位部件37的弹力的有大有小的情况、使卡合爪16从挂合部27脱离的 时间有快有慢的情况,进而存在第1挂合片27a的上下方向尺寸的有 厚有薄等各种各样的情况,因此如果考虑这些情况,则第2卡合爪16b 的位置只要在图12 (d)的时刻前或时刻后、在与第1桂合片27a的下 方重合的位置等,在图12 (d)时刻附近的位置与状况对应即可。
接下来笫2卡合爪16b的上表面与第1挂合片27a的下表面的上 下位置关系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图13所示,在形成桂合部27的第1 挂合片27a中的前端部的截面形状、第1挂合片27a的下表面位于比 图1~图12中的位置位于上方的情况下,可以使第2卡合爪16b如图 所示地从卡合爪16的上表面突出设置地形成。这样,如图13 (B)所 示,当针杆的挂合部27由于与定位部件37接触的反作用而要朝向下 方时,第2卡合爪16b位于上述第1挂合片27a的下方而进行阻挡, 从而能够阻止针杆26的下降。
进而,第2卡合爪16b也可以由与卡合爪16分开的部件形成,与 卡合爪16可一体动作地一体化。
接下来说明用于使升降体11上下运动的机构。作为该机构,使用 周知的机构即可,例如4吏用由图1所示的标号5 ~ 8的部件构成的曲柄 机构即可。标号5表示固接在主轴4上的偏心轮,标号6表示曲柄杆, 标号7表示由枢轴7a附在机架1上的杆,标号8表示使杆7的自由端 和升降体11之间连接的连杆。通过主轴4的转动,连杆8经由标号5~ 7的部件上下运动,升降体11相对于引导棒10上下运动。
进而,在上述情况下,如广泛已知的那样,只要使升降体11、针 杆26、布压脚42和挑线杆3等同步(像图8所示的那样关联动作)地 用于缝制即可。
接下来说明与跳变机构70相关的构成。从图1、图4~图8可知, 本案的缝纫机的跳变机构70具备螺线管73,通过通电而向一个方向 驱动且具备往复转动自如的转动轴74;和动作部件78,位于从上述螺 线管73的转动轴74向放射方向离开的位置,且与上述螺线管73的转 动轴连结,并通过螺线管73的转动轴74的转动而沿周向转动,该动 作部件78在螺线管通电时可以与上述升降体11上所具备的卡合爪16 挂合而使卡合爪16从卡合位置C朝向退避位置S退避,在螺线管非通 电时使卡合爪16返回卡合位置C。详细说明与这点相关的构成。如图1、图2、图4~图7所示,跳 变机构70具备螺线管73、转动臂部件77、动作部件78、止动部件81、 82以及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标号73是螺线管,如图所示相对于固 接在机架主体部la上的第2机架lb固定。标号77表示安装在螺线管 的旋转轴74上的转动臂部件,标号78表示安装在转动臂部件77的前 部的棒状的动作部件。从图1和图4可以理解,动作部件78在与针杆 26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得较长。动作部件78的长度L形成为这样的长度 即,在升降体11下降至下止点的状态下,动作部件78可以与升降体 ll的操作片18抵接,并且在卡合爪16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在操作片 18与动作部件78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引导操作片18的上下运动。如 图5 图8所示,动作部件78的转动范围(行程Wl )设定得较大,以 便使卡合爪16从与挂合部27的卡合位置C转动至脱离挂合部27的脱 离点R,进而从脱离点R转动至退避位置S。标号80表示转动臂部件 77的止动件用伸出杆,标号81、 82分别表示由螺栓81a、 82a固接在 受台71b上的止动部件。止动部件81、 82用于限制转动臂部件77的 转动范围,如图6或图7(B)所示那样限制转动臂部件77的转动范围。 由此当然也限制了动作部件78的转动范围(行程W1)。止动部件81、 82根据需要只要由柔软的材料(橡胶或软和的树脂材料)形成即可, 例如聚氨酯橡胶或弹性体等。这样能够緩和挡住止动件用伸出杆80时 的声音和冲击。
螺线管73通过对内置的线圏通电,旋转轴74向图6所示的箭头 60方向转动,通过切断对螺线管73的通电,并像周知的那样借助内置 的旋转轴回位弹簧75,使旋转轴74恢复常态。
此外,虽然利用

了第1机架的主体部la和第2机架lb 由分别的部件形成,并一体化来构成机架1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这 两个部件由一体材料形成,并将跳变机构70直接安装在机架1上。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案的缝纫机A的跳变机构70中,在动作 部件78与机架1之间具备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该动作部件回位弹簧 85和动作部件78的结构为,在对上述螺线管73通电、使动作部件78 从卡合位置C朝向退避位置S驱动卡合爪16的过程中,在从卡合位置 C到卡合爪16脱离的点R附近之间,使弹簧力不作用或比较弱地作用 于动作部件78,在从上述脱离点R附近到退避位置S之间,使弹簧力
16比较强地作用于动作部件78,并通过动作部件78的移动对动作部件回 位弹簧85蓄积较大的弹回力。
详细说明与这点相关的构成。作为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例如使 用图6和图7所示的压缩弹簧, 一端固接在机架l上。具体来讲,在 成为机架1的一部分的第2机架lb所具备的弹簧座部件84上安装动 作部件回位弹簧85。其配置的状态如图所示,配置为在与动作部件78 连结一体化的止动件用伸出杆80和上述弹簧的自由端85a之间形成间 隙86(参照图6)。间隙86的尺寸只要设定为以下尺寸即可在动作 部件78转动而使得卡合爪16从卡合位置C移动至脱离点R期间(卡 合的区间Tl),动作部件78实质上不受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影响。 例如如图7(A)所示,可以是这样的尺寸在卡合爪16从挂合部27 离开的附近、即脱离点R附近,止动件用伸出杆80与动作部件回位弹 簧85的自由端85a抵接。此外,所谓的脱离点R严格地讲是指图7(A) 所示的时刻的状态,但是在实施时,存在螺线管73的驱动力有强有弱 的情况,转动臂部件77的惯性也有大有小的情况,还存在升降体11 的上下速度快慢的情况。由此,如果考虑这些,则有时在卡合爪16即 将离开挂合部27之前,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弹簧力会作用于动作 部件78,也有时在卡合爪16离开挂合部27之后,动作部件回位弹簧 85的弹簧力作用于动作部件78等,只要在脱离点R附近与状况对应即 可。
此外,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构成也可以如后述的图9~图11所 示那样。
接下来,在图8中表示升降体11、针杆26、跳变机构的螺线管、 动作部件78、卡合爪16和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等的关联动作的状态。 这些动作如周知的那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的计算机控制 来进行。
对使用上述构成进行通常的缝制的动作进行说明。 螺线管73处于非通电的状态,卡合爪16处于图1、图6的卡合位 置C。在该状态下,当主轴4转动时,如上所述,升降体ll上下运动, 针杆26如图1、图3、图8所示上下运动,从而能够进行通常的缝制。 详细说明在该动作中,升降体ll从上止点到达下止点并再次到达 上止点期间的与针杆26相关的动作。从图1、图3、图8可以理解,当升降体11向下运动时,卡合爪16按压挂合部的第2挂合片27b从 而使针杆26向下运动。这时,经由弹簧31按下连动件43,在压缩弹 簧44的同时,压布杆41和布压脚42向下运动。然后,当布压脚42 与底板2上表面的布(省略图示)接触时,标号41~43的部件的向下 运动停止。接着,升降体11下降,在压缩弹簧31的同时使针杆向下 运动,如图3所示那样,升降体11和针杆26到达下止点。然后,当 升降体11向上运动时,针杆26借助弹簧31的弹簧力而伴随升降体11 的上升而上升。在其中途,在针30从布抽出后,标号41~43也上升, 针杆26借助弹簧31、 44的弹簧力上升至上止点。
接下来使用图6~图8、图12,说明在通常的缝制中成为跳针的状 态的情况。此外,在跳针动作的初期,从卡合爪16脱离直到在上止点 的一定位置被限制为止的针杆26的详细动作将在后面说明。
像通常进行的那样,在升降体11的上升中途的时刻对螺线管73 通电,其旋转轴74开始向图6的箭头60方向转动。由此,动作部件 78以旋转轴74为中心向箭头61方向移动并按压操作片18。然后,朝 向脱离方向63驱动卡合爪16,如图7(A)所示,向脱离点R移动卡 合爪16。在移动至该脱离点R的状态下,从图中可以理解,卡合爪16 成为不与针杆的桂合部27的第2挂合片27b卡合的状态。
在从卡合位置C向脱离点R移动期间(卡合的区间T1)中,也如 图8所示,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实质上对动作部件78不产生影响。 由此,螺线管73不会被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妨碍,能够以其驱动力 的全力来驱动动作部件78,从而能够使卡合爪16向脱离点R迅速地移 动。
在使卡合爪16从针杆的桂合部27脱离后,接着,螺线管的转动 轴74转动,动作部件78继续向图7(A)的箭头61方向移动,止动件 用伸出杆80在图7(B)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止动部件82接触则停止。 通过该动作部件78的移动使得卡合爪16从图7 (B)中单点划线所示 的位置(脱离点R)向实线所示的位置(退避位置S)退避。如图8所 示,在该卡合爪16从脱离点R朝向退避位置S移动期间(不卡合的区 间T2)的中途,升降体ll到达上止点,接下来开始下降。在该状态下, 卡合爪16不与针杆26的桂合部卡合,当升降体ll再次下降时,针杆 26保持位于上止点的状态,只有升降体11下降。由此不进行缝制而成为跳针的状态。
在上述的动作部件78的动作过程中,该动作部件78在将卡合爪 16移动至脱离了针杆的挂合部27的脱离点R之后,也进而通过螺线管 73的转动力进一步移动,并移动至退避位置S。通过该移动,与动作 部件78 —体连结的止动件用伸出杆80也在不卡合的区间T2(图7(B) 的从单点划线的位置直至实线所示的位置的区间)移动,止动件用伸 出杆80由抵接部80a压缩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由此,在整个不卡合 的区间T2中,能够将螺线管73的多余的驱动力(与使卡合爪16从挂 合部27脱离无关的力)作为弹回力较大地蓄积在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 中。
此外,在不卡合的区间T2中,止动件用伸出杆80在压缩动作部 件回位弹簧85的同时移动,所以其移动速度与卡合的区间Tl相比减 慢。这也具有緩和止动件用伸出杆80与止动部件82接触时的声音和 冲击的效果。
"^下来,使用图8和图12详细说明在上述跳针动作的初期,从卡 合爪16脱离直至在上止点的一定位置被限制为止的针杆26的详细动 作。
在跳针动作的初期,如使用图6~图8说明的那样,在升降体11 伴随针杆26朝向上止点的过程中,使卡合爪16脱离针杆的挂合部27。 这样,如图12 (a)和(b)所示,卡合爪16移动至不与挂合部27的 第2卡合片27b重合的位置。与该移动替换,第2卡合爪16b位于第2 卡合片27b的下方。从与卡合爪16的卡合释放的针杆26借助惯性就 以这样的势头上升,如图12 ( c )所示那样,第1挂合片27a的上表面 与定位部件37碰撞。针杆26在被定位部件37弹性地挡住后,由该碰 撞的反作用要下降。另一方面,第2卡合爪16b如图示那样,从针杆 26之后接着到达上止点,然后如图12 (c) 、 (d)所示开始下降。这 时,如图12 (d)所示,第2卡合爪16b位于要下降的针杆的第l挂合 片27a的下侧,从下方挡住第l挂合片27a,阻止反作用的针杆26的 运动,能够使针杆26立即在上止点的一定位置稳定。
这样,从卡合爪16放开了的针杆26上升,与为了限制上止点而 配置的定位部件37碰撞,即使针杆26由于该碰撞的反作用而要下降, 也能够立即在上止点的一定位置稳定,因此下降的升降体11再次上升,当卡合爪16返回卡合位置C并在上止点的一定位置要与针杆的桂合部 27卡合时,卡合爪16能够与挂合部27准确且轻松地卡合,升降体ll 能够伴随针杆上下运动并进行完全按照预定的缝制,从而能够提供漂 亮的刺绣花样的产品。
接下来使用图6~图8说明从跳针的状态返回通常的缝制中的情况。
如通常进行的那样,在升降体11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的上升中途 的时刻,停止对螺线管73的通电。这样,转动臂部件77通常通过螺 线管73所具备的旋转轴回位弹簧75,向回复方向(图7 (B)箭头65 方向)转动,并且通过在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中像上述那样蓄积较大 的弹回力(弹簧力),向箭头68方向势头良好地被压出。由此,动作 部件78向箭头66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迅速地返回至图6所示的位置。 由此,卡合爪16也不会被动作部件78妨碍,能够借助卡合爪16的回 位弹簧17的作用力朝向卡合位置C (箭头67方向)迅速地返回。如图 8所示,当升降体11到达上止点时,卡合爪16与针杆26的挂合部卡 合,针杆26也与升降体11的下降一起再次下降,从而能够进行通常 的缝制。
如上所述,在通常的缝制中成为跳针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在初 期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不会对动作部件78成为阻力,所以能够使卡 合爪16从与针杆的挂合部27的卡合位置C迅速地脱离。再者,在从 跳针的状态返回通常的缝制中的情况的初期,由于利用蓄积有从螺线 管n产生的多余的能量(转动力)的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的弹回力, 使动作部件78返回,所以也能够使退避位置S的卡合爪16迅速地返 回至与针杆的挂合部27的卡合位置C。
这样,在使卡合爪16脱离针杆的挂合部27时,在再次卡合时, 都能够进行迅速的动作,这样,即使针杆26比以往快地上下运动,也 能够分别准确地进行卡合爪16与针杆的挂合部27的脱离和卡合,结 果能够使缝制高速化从而提高缝制作业效率。
接下来,在如上述那样卡合爪16从退避位置S向卡合位置C返回 时,动作部件78使用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中蓄积的弹回力,能够迅 速地返回到卡合位置C,因此螺线管旋转轴返回用弹簧75的弹簧力可 以小于以往的力,或者可以不具备螺线管旋转轴返回用弹簧75。这样,
20螺线管73的成本降低。
进而,如上所述,动作部件78使用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中蓄积 的弹回力迅速地返回到卡合位置C,不会妨碍卡合爪16返回至卡合位 置C。由此,卡合爪返回用弹簧17具备使卡合爪自身返回卡合位置C 的力即可,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弹簧力。
这样,能够减弱螺线管旋转轴返回用弹簧75和卡合爪返回用弹簧 17 (或者不内置螺线管旋转轴返回用弹簧75地构成螺线管)在对上述 螺线管73进行通电以驱动的情况下,相对于螺线管73的驱动力的阻 力减小,因此能够将驱动力的全力毫不浪费地用于动作部件78的驱动。 这样能够降低螺线管73的能力(廉价)。再者,驱动动作部件78,能 够使卡合爪16更迅速地从挂合部27脱离。
接下来,关于在图6、图7的动作部件78与机架1之间具备的动 作部件回位弹簧85,说明表示在图6、图7所示的压缩弹簧的构成方 面不同的例子的图9。
此外,在图9中,对被认为与先前的图中功能、性质或特征等相 同或均等的部分,使用与先前的图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 外在下图以后的图中也依次出于同样的考虑,使用与之前的图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作为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使用二级弹簧88的例 子的图。二级弹簧88的配置状态如图9 (A)所示,以与动作部件78 连结一体化的止动件用伸出杆80的抵接部80a和弹簧的自由端88c抵 接的状态配置。
二级弹簧88如图所示,弹簧的间距形成为不相等,88a表示间距 大的緩部,88b表示间距密的强化部,与緩部88a相比,强化部88b 的弹簧力强。緩部88a和强化部88b的各自的弹簧力只要满足以下条 件即可如图9(B)所示,在卡合的区间T1内,通过止动件用伸出杆 80的抵接部80a仅使緩部88a首先压缩,如图9(C)所示,在不卡合 的区间T2内,二级弹簧88整体压缩使得弹回力蓄积得较大。
使用上述图9所示的构成的二级弹簧88来说明动作。
在进行通常的缝制的情况下,以与使用图1~图8说明的相同的想 法进行动作,从而能够进行通常的缝制。
再者,在通常的缝制中成为跳针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与使用图1~图8说明的相同的想法进行动作,从而能够成为跳针的状态。 而且,在该情况下,在卡合的区间Tl内,作用于动作部件78的二级 弹簧88的弹簧力比较弱,所以对螺线管73的驱动力实质上不成为阻 力,能够以螺线管73的驱动力的全力驱动动作部件78。由此,能够使 卡合爪16迅速地脱离挂合部27。再者,在不卡合的区间T2的整个区 间中,能够使螺线管73的多余的驱动力(与使卡合爪16从挂合部27 脱离无关的力)作为弹回力较大地蓄积在二级弹簧88中。
接下来在从跳针的状态返回通常的缝制中的情况下,可以以与使 用图1~图8说明的相同的想法进行动作。在该动作中,转动臂部件 n被二级弹簧88中蓄积的多余的较大弹回力(弹簧力)向图9 (C) 的箭头68方向势头良好地压出。这时,二级弹簧88借助蓄积较大的 弹回力返回图9(A)的状态,即返回至止动件用伸出杆80与止动部件 81接触。由此,动作部件78能够更迅速地返回至图9 (A)的状态。 由此,卡合爪16也能够借助卡合爪16的回位弹簧17的作用力朝向卡 合位置C迅速地返回,而不会被动作部件78妨碍。
接下来,关于在图6、图7的动作部件78与机架1之间具备的动 作部件回位弹簧85,说明表示在图6、图7所示的压缩弹簧的构成方 面不同的例子的图10。
图IO是用于说明使用拉伸弹簧装置89作为动作部件回位弹簧85 的例子的图,在拉伸弹簧装置89中,标号90表示相对于螺线管73的 旋转轴74往复转动自如地安装的转动部件。标号90b表示用于与止动 件用伸出杆80的抵接部80a卡合的受片,从图IO可以理解,90b形成 为相对于抵接部80a隔着间隙90d地相对置。间隙90d的尺寸如图10 (B)所示为以下尺寸在卡合爪16从挂合部27离开的附近、即脱离 点R附近,止动件用伸出杆80的抵接部80a与受片90b抵接。91表示 周知的拉伸弹簧, 一端91a以向箭头102方向往复转动自如的方式安 装在第2机架lb上所安装的弹簧座部件92上。拉伸弹簧91的另一端 91b安装在转动部件90所具备的弹簧座90c上。
关于使用上述图10所示的构成的拉伸弹簧装置89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通常的缝制中成为跳针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与使用图1~图 8说明的相同的想法进行动作,从而能够成为跳针的状态。而且,在该情况下,在卡合的区间Tl中,如图10 (B)所示,拉 伸弹簧装置89实质上对动作部件78不产生影响。由此,螺线管73不 会被拉伸弹簧装置89中的拉伸弹簧91妨碍,能够以其驱动力的全力 来驱动动作部件78,从而能够使卡合爪16向脱离点R迅速地移动。
再者,在使卡合爪16从针杆的挂合部27脱离后,在不卡合的区 间T2的整个区间上,螺线管驱动,由此使得转动臂部件77向图10(B) 的箭头60方向移动,并在图10 (C)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止动部件82 接触然后停止。通过该转动臂部件77的移动所引起的动作部件78的 移动,使转动部件90由止动件用伸出杆80的抵接部80a向箭头100 方向按压从而转动。通过转动部件90的转动,拉伸弹簧91被向图10 (C)的箭头103方向拉伸。能够4吏螺线管73的多余的驱动力(与使 卡合爪16从挂合部27脱离无关的力)作为弹回力较大地蓄积在拉伸 弹簧装置89的拉伸弹簧91中。
接下来在从跳针的状态返回通常的缝制中的情况下,可以以与使 用图1~图8说明的相同的想法进行动作。在该动作中,当切断对螺线 管73的通电时,转动臂部件77通常通过螺线管73所具备的旋转轴回 位弹簧75,向回复方向(图10 (C)箭头65方向)转动,并且通过拉 伸弹簧装置89的拉伸弹簧91中多余地蓄积的较大的弹回力(弹簧力), 使得转动部件90向箭头65方向势头良好地转动。这时,止动件用伸 出杆80被转动部件90的受片90b向箭头68方向势头良好地压出.由 此,动作部件78能够迅速地返回至图10 ( A)所示的位置。由此,卡 合爪16也能够借助卡合爪16的回位弹簧17的作用力朝向卡合位置C 迅速地返回,而不会被动作部件78妨碍。
接下来,在图6、图7的动作部件78与机架1之间具备的动作部 件回位弹簧85,说明关于表示在图6、图7所示的压缩弹簧的构成方 面不同的例子的图11。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周知的板簧95作为动作 部件回位弹簧85的例子的图。
板簧95安装在根部安装于第2机架lb的弹簧座部件96上。其配 置的状态为,在板簧95的自由端部95a与止动件用伸出杆80的抵接 部80a之间隔着间隙97配置。间隙97的尺寸如图11 (B)所示可以为 以下尺寸在卡合爪16从挂合部27离开的附近、即脱离点R附近, 止动件用伸出杆80的抵接部80a与板簧95的自由端部95a抵接。关于使用上述图11所示的构成的板簧95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通常的缝制中成为跳针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与使用图1~图 8说明的相同的想法进行动作,从而能够成为跳针的状态。而且,在该 情况下,在卡合的区间Tl中,如图11 (B)所示,板簧95实质上对动 作部件78不产生影响。由此,螺线管73不会被板簧95妨碍,能够以 其驱动力的全力来驱动动作部件78,从而能够使卡合爪16向脱离点R 迅速地移动。
再者,在使卡合爪16从针杆的挂合部27脱离后,在不卡合的区 间T2的整个区间中,螺线管驱动,由此使得转动臂部件77向图11(B) 的箭头60方向移动,并在图11 (C)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止动部件82 接触然后停止。通过该动作部件78的更多的移动,使板簧95向箭头 105方向弹性地挠曲。能够使螺线管73的多余的驱动力(与使卡合爪 16从挂合部W脱离无关的力)作为弹回力较大地蓄积在板簧95中。
接下来在从跳针的状态返回通常的缝制中的情况下,可以以与使 用图1~图8说明的相同的想法进行动作。在该动作中,当切断对螺线 管73的通电时,转动臂部件77通常通过螺线管73所具备的旋转轴回 位弹簧"75,向回复方向(图11 (C)箭头65方向)转动。并且通过板 簧95中多余地蓄积的较大弹回力(弹簧力),使得转动臂部件77向 箭头68方向势头良好地蜂皮压出。由此,动作部件78能够迅速地返回 至图11 (A)所示的位置。由此,卡合爪16也能够借助卡合爪16的回 位弹簧17的作用力朝向卡合位置C迅速地返回,而不会被动作部件78 妨碍。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具备针杆,以上下运动自如的方式装备在机架上,在该针杆的上部具备挂合部,该针杆总是朝向上方受到施力;定位部件,用于限制上述针杆的上止点位置;升降体,被主轴驱动并且朝向与上述针杆平行的方向上下运动自如,上述升降体具备卡合爪,所述卡合爪是为了使针杆伴随升降体的上下运动一起上下运动而总是与上述针杆的挂合部卡合的部件,该卡合爪在能够与上述挂合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与不进行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自如,而且总是对上述卡合爪从退避位置朝向卡合位置施加作用力,另一方面,该缝纫机还具备跳变机构,该跳变机构具备螺线管,该螺线管通过通电向一个方向驱动且具备往复转动自如的转动轴;和动作部件,位于从上述螺线管的转动轴向放射方向离开的位置,与上述螺线管的转动轴连结,并通过螺线管的转动轴的转动而沿周向转动,该动作部件在螺线管通电时可以与上述升降体上所具备的卡合爪挂合,使卡合爪从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退避,在螺线管非通电时使卡合爪返回卡合位置,其中,在上述动作部件与机架之间具备动作部件回位弹簧,该动作部件回位弹簧和动作部件的结构为,在对上述螺线管通电、动作部件将卡合爪从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驱动的过程中,在从卡合位置到卡合爪脱离的点附近之间,弹簧力不作用或者比较弱地作用于动作部件,从上述脱离点附近到退避位置,弹簧力比较强地作用于动作部件,通过动作部件的移动在动作部件回位弹簧中蓄积弹回力。
2. —种缝纫机,具备针杆,以上下运动自如的方式装备在机架上,在该针杆的 上部具备挂合部,该针杆总是朝向上方受到施力; 定位部件,用于限制上述针杆的上止点位置;升降体,被主轴驱动并且朝向与上述针杆平行的方向上下运动自如,上述升降体具备卡合爪,所述卡合爪是为了使针杆伴随升降体的 上下运动一起上下运动而总是与上述针杆的挂合部卡合的部件,该卡 合爪在能够与上述挂合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与不进行卡合的退避位置之 间移动自如,而且总是对上述卡合爪从退避位置朝向卡合位置施加作 用力,另一方面,该缝纫机还具备跳变机构,该跳变机构具备螺线管,该螺线管通过通电向一个方向驱动且具备往复转动自如的转动轴;和动作部件,位于从上述螺线管的转动轴向放射方向离开的位置,与上述螺线管的转动轴连结,并通过螺线管的转动轴的转动而沿周向转动,该动作部件在螺线管通电时可以与上述升降体上所具备的卡合爪挂合,使卡合爪从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退避,在螺线管非通电时使 卡合爪返回卡合位置,其中,上述针杆的挂合部具备在与上述卡合爪卡合的状态下位于卡合 爪的上侧的第l挂合片;和位于卡合爪的下侧的第2挂合片, 上述第1挂合片的探出长度设定为比第2挂合片长, 另一方面,在上述卡合爪的侧方可以一体运动地具备第2卡合爪, 上述第2卡合爪的位置为,在针杆上升的中途,使上述卡合爪从 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移动,在该卡合爪越过脱离点的状态下,上述 针杆借助惯性继续上升,当上述针杆的挂合部在上止点位置由于与定 位部件接触的反作用而要朝向下方时,在上述卡合爪的侧方所具备的 第2卡合爪位于上述第1挂合片的下方而进行阻挡,从而阻止针杆的下降。
3.—种缝纫机,具备针杆,以上下运动自如的方式装备在机架上,在该针杆的 上部具备挂合部,该针杆总是朝向上方受到施力; 定位部件,用于限制上述针杆的上止点位置; 升降体,被主轴驱动并且朝向与上述针杆平行的方向上下运动自如,上述升降体具备卡合爪,所述卡合爪是为了使针杆伴随升降体的 上下运动一起上下运动而总是与上述针杆的挂合部卡合的部件,该卡 合爪在能够与上述挂合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与不进行卡合的退避位置之 间移动自如,而且总是对上述卡合爪从退避位置朝向卡合位置施加作 用力,另一方面,该缝纫机还具备跳变机构,该跳变机构具备螺线管,该螺线管通过通电向一个方向驱动且具备往复转动自如的转动轴;和动作部件,位于从上述螺线管的转动轴向放射方向离开的位置,与上述螺线管的转动轴连结,并通过螺线管的转动轴的转动而沿周向转动,该动作部件在螺线管通电时可以与上述升降体上所具备的卡合爪挂合,使卡合爪从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退避,在螺线管非通电时使 卡合爪返回卡合位置,其中,在上述动作部件与机架之间具备动作部件回位弹簧,该动作部件回位弹簧和动作部件的结构为,在对上述螺线管通电、 动作部件将卡合爪从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驱动的过程中,在从卡合位置到卡合爪脱离的点附近之间,弹簧力不作用或者比较弱地作用于动作部件,在从上述脱离点附近到退避位置,弹簧力比较强地作用于动作部件,通过动作部件的移动在动作部件回位弹簧中蓄积弹回力, 进而,上述针杆的桂合部具备在与上述卡合爪卡合的状态下位于卡合爪的上侧的第1挂合片;和位于卡合爪的下侧的第2挂合片, 上述第l挂合片的探出长度设定为比第2桂合片长, 另一方面,在上述卡合爪的侧方能够一体运动地具备第2卡合爪, 上述第2卡合爪的位置为,在针杆上升的中途,使上述卡合爪从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移动,在该卡合爪越过脱离点的状态下,上述针杆借助惯性继续上升,当上述针杆的挂合部在上止点位置由于与定位部件接触的反作用而要朝向下方时,上述卡合爪的侧方所具备的第2卡合爪位于上述第1挂合片的下方而进行阻挡,从而阻止针杆的下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不仅能够进行通常的缝制而且在缝制中能够跳针。进而提供一种在允许跳针的同时进行缝制的情况下,能够使卡合爪与针杆的挂合部的脱离、卡合准确地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在上述动作部件与机架之间具备动作部件回位弹簧,该动作部件回位弹簧和动作部件的结构为,在对上述螺线管通电、动作部件将卡合爪从卡合位置朝向退避位置驱动的过程中,在从卡合位置到卡合爪脱离的点附近之间,弹簧力不作用或者比较弱地作用于动作部件,从上述脱离点附近到退避位置,弹簧力比较强地作用于动作部件,通过动作部件的移动在动作部件回位弹簧中蓄积较大的弹回力。
文档编号D05B55/14GK101575774SQ20081012984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7日
发明者春日井启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巴鲁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