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20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的缝纫机的发明,但在该种缝纫机上,产生了一旦在形成最初的循环线 迹后进行切线动作及倒线动作,则压脚提升机构也连动,且压脚会暂时离 开,因此产生了布料挪动,并下一个线迹的开始位置从所希望的位置偏离 的问题。
特别是,在压脚装置在夹持纽扣的状态下压布型的缝纫机上,压脚装 置一旦向上方移动则纽扣和布料也一起向上方移动,然后在压脚装置下降 时,或者在纽扣的位置偏离或者在布料折叠的状态下压下, 一旦形成线迹 则有断针的可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使具有切线机构、压脚提升机构及摘线机构的缝 纫机减少零件数量、并减轻缝纫机的重量、使其小型化。
并且,根据需要用控制压脚提升机构动作的方法解除缝制操作的不 适,在提高缝制品的质量的同时实现工作的高效率。
并且,与缝制条件无关而通过縮短缝制循环来提高工作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l所述的缝纫机,如图i至图io所示,
具有
具备用于在缝制物下方切断与机针相连的缝线的可动刀刃15d的切线
机构10、使从缝制物上方通过弹性力压布的压脚71上升的压脚提升机构 30、交叉移动于机针与缝制物之间的缝线路径上并具有在缝制物上牵引用 切线机构切断的缝线的倒线片(滑动片58)的倒线机构50,其特征在于, 具有单一驱动马达(脉冲马达80),和
与上述驱动马达连动且能旋转、并具备由旋转相位的变化使上述切线 机构动作的切线凸轮部X2的第1凸轮61,和
与上述驱动马达连动且能旋转、并具备由相对于上述第1凸轮具有规 定的相位差的旋转相位的变化使上述倒线机构动作的倒线凸轮部、和由上 述旋转相位的变化使上述压脚提升机构动作的压脚提升凸轮部Y2的第2 凸轮62,禾B
为连接上述第1凸轮的上述切线凸轮部与上述切线机构而配置的第1 连接部件(切线连杆11),和
为连接上述第2凸轮的上述倒线凸轮部和上述压脚提升凸轮部与上述 倒线机构和上述压脚提升机构而配置的第2连接部件(压脚提升连杆31 ); 上述第1凸轮与上述第2凸轮的上述规定的相位差,被形成为在由上
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通过上述切线机构结束切线动作以后再使上述倒线机 构及压脚提升机构动作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之l,由于用单一的驱动马达可以驱动切线机构、压脚提 升机构及倒线机构,所以能减少零件数量并减轻缝纫机重量,使其小型化, 并且便宜且能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总是在一定的时刻使这些切线机构、倒线机构及压脚提升机构 动作,例如,可以使从结束切线动作及倒线动作到开始压脚提升动作的延 迟时间总为一定。结果是可以防止循环周期的延迟。
本发明之2,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驱
动马达能正反旋转,
上述第1凸轮的上述切线凸轮部、上述第2凸轮的上述倒线凸轮部及
上述压脚提升凸轮部,被形成为上述切线机构、上述倒线机构及上述压脚 提升机构的动作与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方向无关的相同的分别对称的形 状。
根据本发明之2,由于第1凸轮的切线凸轮部、第2凸轮的倒线凸轮 部及压脚提升凸轮部,构成了切线机构、倒线机构及压脚提升机构的动作 与驱动马达的旋转方向无关的作相同动作的分别对称的形状,所以无论驱 动马达向正反那个方向旋转,都可以进行相同的切线动作、倒线动作及压 脚提升动作。因此,可以实现圆滑的缝制作业。并且,根据这样的结构, 可以选择在切线以后只作倒线动作而不做压脚提升动作的动作、和在切线 以后作倒线动作及压脚提升动作的动作。
本发明之3,是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缝纫机,如图8、图ll、图12 及图14所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凸轮61及上述第2凸轮62,
被配置成夹持上述切线机构10、上述倒线机构50及上述压脚提升机 构30的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动作的不动作区域,
并具备控制机构CPU90,该控制机构可灵活切换并实现向使上述切 线机构、上述倒线机构及上述压脚提升机构按该顺序动作的旋转方向转动 上述驱动马达的第1控制模式,和在向使上述切线机构和上述倒线机构按 该顺序动作的旋转方向转动上述驱动马达后、并在使上述压脚提升机构动 作之前向反方向转动上述驱动马达、并使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位置位于上
述不动作区域的第2控制模式。
根据本发明之3,由于具有可灵活转换并实现向使切线机构、倒线机 构及压脚提升机构按该顺序动作的旋转方向转动驱动马达的第1控制模 式,和在向使切线机构、倒线机构按该顺序动作的旋转方向转动驱动马达 后、并在使压脚提升机构动作之前向反方向转动驱动马达且使驱动马达的 旋转位置位于不动作区域的第2控制模式的控制机构,所以能进行对应于 各种状况的可靠的缝制作业。
从而,例如,在不残留连线地将4孔纽扣钉在布料上而不将压脚装置 的压脚向上方移动、且原封不动地保持布料进行连续缝制时,由于不会发 生因压脚提升机构动作且压脚装置的压脚向上方移动所引起的布料偏移 等的不适,所以可以实现缝制作业的高效率。
另外,在为了外观而不希望形成连接于先前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 的连线时,首先,用控制机构实现第2控制模式,并以此在形成先前的线 迹以后进行切线动作及倒线动作并且抑制压脚提升机构的动作,然后,在 形成下一个线迹以后用控制机构实现第1控制模式,以此可以在最后提升 压脚并完成缝制。因此,由于不形成连接于先前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 的连线,所以能提高缝制品的质量并能实现作业的高效率。
另外,在为了外观而不希望形成连接于最初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 的连线时,首先,通过由控制机构实现第2控制模式,在形成最初的线迹 以后使切线机构及倒线机构动作,并抑制压脚提升机构的动作,然后,通 过由控制机构实现第1控制模式可以形成下一个线迹,最后使压脚上升并 结束缝制。因此,由于不形成连接于最初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的连线, 所以能提高缝制品的质量
本发明之4,是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上述第2控制模式中的上述倒线机构50动作时、变更上述倒 线机构的上述倒线片(滑动片58)的可动区域的可动区域变更机构CPU90。
根据本发明之4,由于具备在上述第2控制模式(即,在继续倒线机 构动作而使压脚提升机构不动作时)的倒线机构动作时、变更上述倒线机 构的上述倒线片的可动区域的可动区域变更机构,所以可以根据被实施缝 制布料的厚度、或用于缝制的缝线的粗细,适当地设定倒线片的可动区域。 因此,可以抑制倒线片的不必要的摆动并可縮短倒线片摆动所需的时间, 提高缝制效率。
根据本发明之5至7,可以使结构简单,并可实现轻量化、小型化。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所具备的切线机构、压
脚提升机构及倒线机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切线机构的固定切刀部件及可动切刀部件
切线时动作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压脚提升机构及倒线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倒线机构动作前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倒线机构及压脚提升机构动作前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倒线机构动作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倒线机构及压脚提升机构动作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8(a)是图1所示的加固缝缝纫机所具备的凸轮部件的立体图,(b) 是(a)所示的凸轮部件的第1凸轮的俯视图,(c)是(a)所示的凸轮部 件的第2凸轮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加固缝缝纫机的切线 压脚提升动作的说 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加固缝缝纫机的切线 压脚提升动作的 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电气构成的方块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用于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控制数据的实
例图。
图14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控制动作、以切线连杆及 压脚提升连杆的移动量为中心表示的模式图。
图中IO—切线机构,ll一切线连杆,lla—嵌合销,llb—弯曲部, llc一下端部,12—支撑销,13—切线连接杆,14一固定切刀部件,14a— 固定刀刃,15—可动切刀部件,16—安装板,17、 21、 55—螺钉,18、 41 一遮光部件,18a、 41a—遮光板,19、 40—光断路器,20—可动切刀连接 部件,22—连接销,23—切线杠杆,24—可动切刀连杆,25—固定螺钉, 30—压脚提升机构,31—压脚提升连杆,31a—上端部,31b—弯曲部,31c 一下端部,32—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3—连动臂,34—轴部件,35—驱动 臂,35a—前端部,36—压脚提升驱动脚,37—支撑杆,38—销,42—支 点销,43—滚柱,44一巻绕弹簧,50—倒线机构,51—滑动片连接连杆, 51a—后端部,51b—前端部,51c—横孔,52—滑动片L型连杆,52a—配 合销,53—螺旋弹簧,54—限位销,56—滑动片连接板,57—支撑板,58 一滑动片,58a—一端部,58b—倒线部,59—支撑板,60—凸轮部件,61 一第1凸轮,61a—凸轮槽,62—第2凸轮,62a—凸轮面,70—压布装置, 71—压脚,72—支撑座,73—压脚驱动连杆,73a—一端部,73b—上方延 伸部,73c—靠接销,74—轴部件,80—脉冲马达,81—主轴,卯一CPU, 91一ROM, 92—RAM, 93—操作面板,94—按钮开关,95—启动开关, IOO—主轴马达,Sl—初始旋转方向设定步骤,S2—压布步骤,S3—数据 地址初始化步骤,S4—缝制数据读入步骤,S5—切线'倒线步骤,S6—其 他指令实施步骤,S7、 S8—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9—压脚提升步骤,S10 一脉冲马达停止步骤,Sll—标识反转步骤,S12—脉冲马达反转步骤,XI 、 Yl—圆弧部,X2—变曲率部,Y2—椭圆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以本发明的缝纫机为实例,对用平缝形成锯齿缝线迹 的加固缝缝纫机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按照储存于未图示 存储器中的规定缝制图形,由机针与机梭的协同动作进行缝制,并在缝制
后,按照包含于缝制图形内的切线指令或压脚提升指令在规定的时刻开始 切线 提升压脚动作。
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具有用于在缝制作业结束后立即切断面
线和底线的切线机构10、在缝制作业前后使压脚装置70的压脚71上升的 压脚提升机构30、在用切线机构10切断面线以后且压脚装置70的压脚 71上升之前倒出自机针与布料连接的面线并将机针侧的线头牵引到布料 上的倒线机构50。以下,参照图1至图10说明切线机构10、压脚提升机 构30以及倒线机构50。
图1是用于说明切线机构10、压脚提升机构30以及摘线机构50的构 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构成切线机构10的固定切刀部件14及可动切刀 部件15切线时动作的俯视图。图3、图4及图6是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 线机构50的放大立体图,图5和图7是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 的放大立体图。
图8 (a)是(后述的)凸轮部件60的立体图,图8 (b)是凸轮部件 60的第1凸轮61的俯视图,图8 (c)凸轮部件60的第2凸轮62的俯视 图。另外,图9及图10是为了说明切线*压脚提升动作的以凸轮部件60 为中心的俯视图。
首先,说明切线机构10的结构。切线机构IO,由切线连杆ll、切线 连接杆13、固定切刀部件14、可动切刀部件15等构成。
作为第1连接部件的切线连杆11,是在途中稍微弯曲的细长的杆状 体。在切线连杆ll的上端部,如图9所示,设有与后述的凸轮部件60的 第1凸轮61的凸轮槽61a嵌合的嵌合销lla。并且,该切线连杆11,在 弯曲部lib上被支撑销12可灵活转动地安装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机架上。
切线连杆11的下端部llc,在与切线连接杆13的后端部一起灵活转 动的状态下,被螺钉17安装在安装板16上。具有遮光板18a的遮光部件 18被固定在安装板16的端部上。另一方面,在遮光部件18的附近,将光 断路器19固定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机架上。该光断路器19,是检测切线机 构10原点位置的装置,当遮光板18a位于光断路器19的发光元件与受光 元件之间的状态时,向上述控制电路输出表示位于原点位置的信号。
切线连接杆13,是在规定之处向上方稍有弯曲的细长的杆状部件,其
前端部13a直达针板2a的下方。如图2所示,用螺钉21将可动切刀连接 部件20可灵活转动地连接在前端部13a上。并且,切线杠杆23被固定在 可动切刀连接部件20上。被固定于针板2a上的连接销22穿过可动切刀 连接部件20和切线杠杆23,并且可动切刀连接部件20和切线杠杆23同 时能以连接销22为中心转动。将可动切刀连杆24的一端部24a可灵活转 动地连接在切线杠杆23的前端。
可灵活转动地将可动切刀部件15的中央部分连接在可动切刀连杆24 的另一端部24b上。可动切刀部件15的端部15a可灵活转动地被安装在 固定螺钉25上。固定螺钉25被固定在针板2a上。可动切刀部件15的前 端,形成有在切断动作时不切断而只倒松面线和底线的倒线部15b、和抓 住由倒线部15b倒松的缝线并向内侧弯曲的抓线部15c、及用于切断缝线 的可动刀刃15d。在可动切刀部件15的附近,设有被螺钉固定在针板2a 上的固定切刀部件14,在固定切刀部件14的前端,形成有在与可动刀刃 15d之间夹持面线和底线并将其切断的固定刀刃14a。
下面,说明切线机构10的动作。以上述结构为主的切线机构10,在 缝制中处于图2 (a)的状态,在缝制结束、且后述的压脚提升机构30的 动作之前,由凸轮部件60使切线连杆11以支撑销12为中心向图1的逆 时针方向(箭头A方向)转动,并且其下端部向前方移动。因此,如图2 (b)所示,切线连接杆13向前方移动,由于通过螺钉21推动可动切刀 连接部件20,所以可动切刀连接部件20及切线杠杆23以连接销22为中 心转动。
因该切线杠杆23的动作,被连接在其前端的可动切刀连杆24被向后 方推动,可动切刀部件15以固定螺钉25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 该转动动作,由倒线部15b理顺面线及底线,并只使应切断的面线和底线 位于抓线部15c和固定刀刃14a之间。
另一方面,切线连杆ll以支撑销1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其 下端部返回后方时,构成切线机构10的各个部件作相反的动作。即,可 动切刀部件15,从图2 (b)的状态作复员的旋转动作,此时由抓线部15c 一边抓住面线和底线一边转动,以此使面线和底线靠近固定刀刃14a,如 图2 (c)所示,可动刀刃15d与固定刀刃14a对合、切断缝线。可动切刀
部件15继续其逆转并返回图2 (a)的状态。
下面,说明压脚提升机构30的结构。压脚提升机构30,由压脚提升 连杆31、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2、压脚驱动臂35、压脚驱动脚36等构成。
作为第2连接部件的压脚提升连杆31,略呈〈字形,且在弯曲部31b 处用支点销42可灵活转动地安装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机架上。滚柱43 (参 照图9)被固定在压脚提升连杆31的下端部31c上,该滚柱43与后述的 凸轮部件60的第2凸轮62的凸轮面62a (参照图8 (a) 、 (c))靠接。
另外,在图l上没有出示,实际在压脚提升连杆31上,设有向里面 凸出的小销。巻绕弹簧44被挂在该小销上,该巻绕弹簧44对压脚提升连 杆31施加使滚柱43总是与压脚提升凸轮部62的凸轮面62a靠接的拉力。 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2的一端部32a被可灵活转动地连接在压脚提升连杆 31的上端部31a上。
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2,为长条的平板杆状的部件,其另一端部32b, 被可灵活转动地连接在连动臂33的下端部。在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2的一 端部32a附近的侧面上,固定着具有向水平方向弯曲的遮光板41a的遮光 部件41。另一方面,在该遮光部件41的附近,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 成的光断路器40被固定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机架上。该光断路器40,用于 检测压脚提升机构30的原始位置,在遮光板41a位于光断路器40的发光 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的状态时,向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输出指示位于原始位 置的信号。
连动臂33,在其上端部被拱座固定在可灵活转动地支撑于未图示的机 架上的轴部件34上,并且在连动臂33里侧形成为横长的压脚驱动臂35, 被拱座固定并以轴部件34为支点相对于轴部件34摆动。因此,当连动臂 33以轴部件34为支点摆动时,压脚驱动臂35与连动臂33的摆动连动, 也以轴部件34为支点摆动。上下长的压脚驱动脚36被可灵活转动地连接 在该压脚驱动臂35的前端部35a上。
压脚驱动脚36,其水平方向的截面略呈〕字形,当其下边缘部36a在 下降时,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a靠接。横长的支撑杆37的一端部可 灵活转动地被支撑在压脚驱动脚36的中途。支撑杆37的另一端部,通过 销38可灵活转动地被安装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机架上,并由支撑杆37限制压脚驱动脚36下降时的方向。
在压脚驱动脚36与位于其下方的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之间,设 有规定尺寸的间隙。因此,压脚驱动脚36,从下降开始只延迟该间隙部分 再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靠接。
在此,压脚驱动脚36与连动臂33,如上所述其构成连动,并将后述 的倒线机构50的滑动片连接连杆51连接在连动臂33上。因此,在压脚 驱动脚36开始下降的同时,后述的倒线机构50也动作。另一方面,由于 在压脚驱动脚36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之间设有上述的间隙,所以 在从驱动脚36开始下降经过规定时间以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被 压下,且压脚71上升。
艮P,在压脚驱动脚36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之间所设的间隙, 起到了作为设置倒线机构50的动作开始时与压脚提升机构30的动作开始 时之差的差动机构的功能。
另外,被配置于压脚提升机构30下方的压布装置70,由压脚71、支 撑座72、压脚驱动连杆73等构成。
支撑座72,被固定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机台上,且具有支撑压脚驱动连 杆73的功能。压脚驱动连杆73,如图3所示,被轴部件74可转动地安装 在支撑座72上,在缝制中压住布料的压脚71被固定在其一端部73a上。 并且,在压脚驱动连杆73的一部分上设有上方延伸部73b。在该上方延伸 部73b的前端设有靠接销73c,该靠接销73c,被配置在压脚提升机构30 的压脚驱动脚36的下方附近(参照图1及图3)。
一旦压脚提升机构30的压脚驱动脚36下降,则该靠接销73c由压脚 驱动脚36而被压向下方,且压脚驱动连杆73以轴部件74为中心向图1 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压脚71上升。
接下来,说明倒线机构50的结构。倒线机构50,由滑动片连接连杆 51、滑动片L型连杆52、滑动片连接板56、滑动片(倒线片)58等构成。
倒线机构50,具有在用切线机构10切断面线以后、且压脚装置70 的压脚71上升之前,倒出自机针与布料连接的面线并将机针侧的线头牵 引到布料上的功能。倒线机构50的滑动片连接连杆51的后端部51a,与 压脚提升机构30的连动臂33的中途连接(参照图1)。
在滑动片连接连杆51的前端部51b上,形成有横向长的横孔51c。并 且,在前端部51b的附近,配置着在形成略呈L字形的弯曲部分用安装螺 钉55可转动地安装于未图示的缝纫机机架上的滑动片L型连杆52。并且, 被固定于该滑动片L型连杆52上端的配合销52a,穿过滑动片连接连杆 51的横孔51c。
处于被拉伸状态的螺旋弹簧53,被安装在滑动片连接连杆51的内侧 面。螺旋弹簧53的一端被挂在滑动片连接连杆51的一部分上,另一端被 挂在滑动片L型连杆52的配合销52a上,因此,该滑动片L型连杆52, 总被螺旋弹簧53施加向图3的右方的力。
但是,在滑动片L型连杆52的附近,限位销54被凸出地固定在未图 示的缝纫机机架上。倒线机构50持续动作而使用于压脚提升机构30动作 的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2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即使滑动片L型连杆52受到 再向后方移动的螺旋弹簧53的弹簧力作用,滑动片L型连杆52也会在与 限位销54靠接时停止。
另外,螺旋弹簧53的力,因受到包括滑动片连接连杆51和压脚提升 机构30的阻力、其向后方拉动滑动片L型连杆52的力没那么强。因此, 只在压脚提升机构30动作、且滑动片连接连杆51向后方移动时,螺旋弹 簧53才可以通过配合销52a,向后方牵引并移动滑动片L型连杆52。
上下方向长的滑动片连接板56,可灵活转动地被连接在滑动片L型 连杆52的前侧端部上。在该滑动片连接板56的下端,形成向图l的后方 延伸的延伸部56a。在滑动片连接板56的附近,固定着固定于未图示的缝 纫机机架上的支撑板57。平面看略呈L型的滑动片58,在其弯曲部分被 安装螺钉59可灵活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板57上。
滑动片58的一端部58a,可灵活转动地与延伸部56a连接。在滑动片 58的下端部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倒线部58b,并用该倒线部58b倒面线。图 4是表示在动作前状态下倒线机构50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另外,图5是表 示在动作前状态下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的放大侧视图。
下面,说明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的动作。具有上述结构的 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在切断面线及底线以后,当压脚提升连 杆31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箭头B方向)转动时,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2
就被向后方牵引。由于该动作,连动臂33以轴部件34为中心向后方摆动, 并以此使压脚驱动臂35也以轴部件34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该 压脚驱动臂35的转动,压脚驱动脚36 —边受到支撑杆37的限制一边下 降。
另一方面,通过连动臂33向后方的摆动,滑动片连接连杆51向后方 移动,所以横孔51c内的配合销52a也因螺旋弹簧53的拉力向后方移动, 因此,滑动片L型连杆52就以螺钉55为中心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滑动片连接板56因该转动而上升,因该上升而使滑动片58的一端58a上 升,滑动片58,以安装螺钉59为中心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由倒 线部58b倒面线。
另外,滑动片L型连杆52,在与限位销54相碰时停止转动,滑动片 连接连杆51自此以后向后方移动的部分,是配合销52a沿横孔51c的滑 动,并不影响滑动片L型连杆52的动作。使倒线机构50动作状态的放大 立体图,以图6表示。另外,使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动作状态 的放大侧视图,如图7所示。
此时,由于如上所述地在压脚驱动脚36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 之间设有间隙,所以压脚驱动脚36从开始下降延迟规定时间,并在倒面 线结束以后,压脚驱动脚36下压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并使压脚71 向上方移动。
另外,当因压脚提升连杆31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压脚驱动 脚36上升时,压脚7因自重而下降。并且,因连动臂33返回原位,滑动 片连接连杆51返回到前方、倒线机构50整体返回到图4及图5的状态。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切线机构10中以切线连杆11为起点、在压脚提 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中以压脚提升连杆31为起点进行动作。脉冲马 达80的驱动力通过凸轮部件60按规定的时刻被传递给切线连杆11及压 脚提升连杆31,并使其动作。以下,说明该脉冲马达80及凸轮部件60。
作为本发明驱动马达的脉冲马达80,被固定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机架 上。脉冲马达80的输出轴81上,固定着在后述的凸轮部件60的中央部。 凸轮部件60,根据脉冲马达80而转动规定的角度。
脉冲马达80,由后述的控制机构CPU90所驱动控制。切线机构IO、
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的各个动作,由该CPU90 —边计数脉冲 马达80的旋转方向和动作中的脉冲数, 一边控制凸轮部件60的动作。
凸轮部件60,如图1及图8 (a)所示,从图1的正面看,其外形由 包含一直线部分的略呈圆形箱体的第l凸轮61和整体设于该正面侧的第2 凸轮62构成。
第l凸轮61,如图8(a)所示,在其里侧形成略呈心形的凸轮槽61a。 切线连杆11的嵌合销Ua,与该凸轮槽61a嵌合并沿其面滑动。
图8 (b)所示的是凸轮槽61a的形状。P1 P7,是为了方便而表示的 一圆周中的重点角度位置。凸轮槽61a,在从P2经过P3到P7之间,形 成距旋转中心C1距离相等的圆弧。另一方面,在以P1为中心从P2到P7 之间,形成面向Pl且縮短距旋转中心距离的对称的形状。以下,将从P2 经过P3到P7之间称为「圆弧部X1」、将以P1为中心从P2到P7之间称 为「变曲率部X2」。
如图8 (b)的模式所示,随着凸轮部件60的转动,上述嵌合销lla 相对于凸轮槽61a移动。为此,例如以脉冲马达80向规定方向(正方向) 的旋转,使嵌合销lla在从圆弧部Xl的P2经过P3到P7之间移动时,嵌 合销lla与旋转中心Cl的距离不变,且切线连杆11不转动。
另一方面,嵌合销lla在从P7向Pl移动时,渐渐接近旋转中心C1。 因此切线连杆11,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如上所述,可动切刀部件 15移动并越过固定刀刃14a。
随后,嵌合销lla在从Pl向P2移动时,渐渐远离旋转中心C1,切 线连杆11则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可动切刀部件15 —边抓住面线及 底线一边在与固定刀刃14a之间切断面线及底线。在脉冲马达80向相反 方向旋转且嵌合销Ua从P2经过Pl向P7移动时也一样。S卩,变曲率部 X2,是本发明的切线凸轮部。
第2凸轮62,被整体固定在切线凸轮部61的正面侧,如图8 (c)所 示,略呈不倒翁形,压脚提升连杆31的滚柱43与其凸轮面62a靠接。图 8 (c)的Q1 Q7,是为了方便而表示的一圆周中的重点角度位置。凸轮 面62a,在从Q6经过Q1到Q3之间,形成距旋转中心Cl距离相等的圆 弧。 另一方面,在从Q3到Q4、以及从Q6到Q5之间,形成分别面向Q4 及Q5且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长的对称形状。并且,在从Q4到Q5之间, 形成距旋转中心Cl距离相等的圆弧。以下,将从Q6经过Ql到Q3之间 称作「圆弧部Y1」、从Q3包括Q4、 Q5到Q6之间称作「椭圆部Y2」。
如图8 (c)的模式所示,随着凸轮部件60的转动,上述滚柱43沿凸 轮面62a相对移动。为此,例如脉冲马达80向上述正方向旋转,且在滚 柱43从Q6经过Ql到Q3之间移动时,滚柱43与旋转中心Cl的距离不 变,且压脚提升连杆31不转动。
另一方面,滚柱43在从Q3移动到Q4时,渐渐从旋转中心Cl离开。 因此压脚提升连杆31,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且如上所述,压脚提升 驱动连杆32向后方移动,在倒线机构50的滑动片58动作的同时压脚71 上升。
另外,脉冲马达80向相反方向旋转,滚柱43在从Q4返回到Q3并 渐渐靠近旋转中心C1,压脚提升连杆31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压脚 提升驱动连杆32返回前方,在滑动片58返回动作前位置的同时压脚71 下降。在Q6—Q5之间也同样,在面向Q5时,通过滚柱43压脚提升连杆 31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面向Q6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SP,椭圆 部Y2,是本发明的倒线凸轮部和压脚提升凸轮部。
另外,之所以在第2凸轮62的Q4—Q5之间形成圆弧,其理由如下。 压脚71,基本很少连续地进行上升和下降动作,是例如下降以后、缝制然 后上升的动作流程。当滚柱43到达Q4或Q5并使压脚71上升时,即使 脉冲马达80停止,对与其相应的凸轮部件60的转动停止产生机械的偏差, 会稍微通过Q4或Q5。由于将Q4—Q5之间形成圆弧,即使停止延迟、转 动超过Q4或Q5也可以防止下降的动作开始。
第1凸轮61及第2凸轮62,如上所述,考虑到切断缝线、然后进行 压脚提升的动作而设定了相互的相位关系、嵌合销Ua和滚柱43各个的 靠接位置。具体的是,在P1—P7之间、P1—P2之间、Q1—Q7之间、Ql 一Q2之间的角度都相同(角度ml),当嵌合销11a从P7经过Pl向P2 移动时,恰好滚柱43也从Q7经过Q1向Q2移动。g卩,在切线动作中, 压脚提升机构30不动作。
另夕卜,滚柱43在从Q3向Q4的压脚提升的动作中,嵌合销lla移动 于P3—P4之间且切线机构10不动作。即使在滚柱43移动于Q5—Q6之 间并使压脚提升机构30动作时,因嵌合销11a移动于P5—P6之间,切线 机构10也不动作。另外,当滚柱43位于Q4—Q5之间时,嵌合销lla位 于P4—P5之间。
另外,在凸轮部件60上,设有不向切线机构10、压脚提升机构30 及倒线机构50的任何一个机构传递脉冲马达80的驱动力的区域(不动作 区域)。艮卩,当嵌合销11a位于P2^P3之间且滚柱43位于Q2—Q3之间 时,以及,当嵌合销lla位于P6—P7之间且滚柱43位于Q6—Q7之间时, 切线机构IO、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都不动作。g卩,在图8 (b) 的P2—P3之间及P6—P7之间的区域,及图8 (c)的Q2—Q3之间及Q6 一Q7之间的区域,是不动作区域。
下面,参照图9及图10说明以凸轮部件60为中心的切线机构10、压 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的动作。图9及图10是用于说明以凸轮部 件60为中心的动作的说明图。另外,在此,说明按切线机构10、倒线机 构50及压脚提升机构30的顺序使其动作的动作。
首先,从图9 (a)所示的状态I开始切线动作。在该状态I下,嵌合 销lla位于第1凸轮61的凸轮槽61a的圆弧部Xl上,滚柱43与第2凸 轮62的凸轮面62a的圆弧部Yl靠接。
从该状态I,因脉冲马达80向正方向(图9的箭头F的方向)旋转, 而使凸轮部件60向图1及图9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嵌合销lla沿圆弧部 XI、滚柱43沿圆弧部Yl相对移动,但不久,嵌合销lla就处于移动到 圆弧部X1与变曲率部X2分界位置(图8 (b)的P7)的状态II。
自此,嵌合销11a开始在变曲率部X2内移动,且切线机构10开始动 作。然后,当嵌合销lla—旦处于到达变曲率部X2的中央部(图8 (b) 的P1)的状态m (参照图9 (c))时,可动切刀部件15处于上述的图2 (b)的最大移动状态。另外,无论状态II还是状态III,滚柱43都在圆 弧部Yl中移动,且压脚提升机构30不动作。
然后,嵌合销11a在变曲率部X2内从P1进入P2,在该过程中,可 动切刀部件15作复原的动作,并在其动作途中抓住面线及底线,且与固
定切刀部件14对合切断面线及底线。然后,嵌合销11a到达变曲率部X2 的终点位置(P2),处于图10 (a)所示的状态IV。此时,切线机构10 的动作结束。并且,凸轮部件60继续向同方向旋转,嵌合销Ua移动于 图8 (b)的P2—P3之间(不动作区域),滚柱43移动于图8 (c)的Q2 —Q3之间(不动作区域)。此时切线机构IO、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 构50都不动作。
接下来,如图10(b)所示,滚柱43到达凸轮面62a的椭圆部Y2 (图 8 (c)的位置Q3)(状态V),自此,压脚提升连杆31开始向图l及图 1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继续倒线机构50的滑动片58的转动,成为压脚 71的上升动作。然后,如图10 (c)所示,滚柱43处于到达Q4—Q5之 间的状态VI,倒线机构50的滑动片58的转动动作及压脚71的上升动作 结束,此时停止脉冲马达80。另外,无论状态V还是状态VI,由于嵌合 销lla沿圆弧部Xl移动,所以切线机构10不动作。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电气结构。图ll是 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电气结构的方块图。
加固缝缝纫机,具有用于驱动控制脉冲马达80等各种装置的控制 机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90、储存控制数据和程序等的各种信 息的ROM (Readonly Memory) 91、储存由CPU90根据从ROM91读出 的各种数据或程序计算出的数据等的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92、 用于输入缝制条件等的操作面板93、驱动用于压布料的压布装置70的按 钮开关94、使缝制开始的启动开关95、脉冲马达80、主轴马达100等。
CPU卯,将RAM92作为工作区域,根据储存于ROM91内的图形数 据或缝制程序进行各种计算处理。具体的是,根据从通过未图示的输入接 口连接的操作面板输入的数据,CPU卯进行缝制数据的选择及变更。并且, 在从通过未图示的输入接口连接的按钮开关94及启动开关95输入指示信 号时,CPU90根据上述的图形数据,通过未图示的输出接口控制脉冲马达 80和主轴马达100,使其进行规定的缝制作业。
下面,参照流程图等说明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具体的控制动作实 例。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控制动作的控制数据(图
形数据)实例图。另外,图14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控制 动作、以切线连杆11及压脚提升连杆31的移动量为中心表示的模式图。 先用图12的流程说明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的控制动作。首先, 由CPU90的控制,将决定脉冲马达80旋转方向的标识设定为初始值(初 始旋转方向设定步骤Sl )。然后,当使用者操作了按钮开关94时,CPU90 接受从该按钮开关94发出的操作信号,驱动脉冲马达80并使凸轮部件60 转动,并通过压脚提升连杆31等使压布装置70的压脚71下降、压住布
料(压布步骤S2)。
随后,CPU卯,将从R0M91读出的图形数据的地址设定为初始值(数 据地址初始化步骤S3)。并且,在操作者没操作按钮开关94时,CPU90 不进行脉冲马达80的驱动,直等到按钮开关94被操作。
接下来,使用者一旦操作用于开始缝制的启动开关95,则从启动开关 95接受了操作信号的CPU90,就读入包括ROM91的图形数据的缝制数据 (缝制数据读入步骤S4),并按照该缝制数据进行缝制。另外,在使用 者没操作启动开关95时,CPU卯不读入缝制数据,并等待直到启动开关 95被操作为止。
接下来,在与ROM91的图形数据内的缝制数据连续的指令为「切线 指令」(例如,图13 (a)的数据地址1056)时,CPU90驱动脉冲马达 80,并使凸轮部件60从图9 (a)的I的状态经过图10 (b)的状态V,再 向顺时针的方向(图9及图IO的箭头F方向)稍微转动的状态,并只使 切线机构10及倒线机构50动作(切线 倒线步骤S5)。
此时,由于在压脚提升机构30的压脚驱动脚36的下端36a与压布装 置70的靠接销73c之间设有间隙,所以凸轮部件60在从图10 (b)的状 态V向顺时针的方向稍微转动的状态下,压脚驱动脚36的下端36a不与 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靠接,且压脚71不上升。
另夕卜,在与ROM91的图形数据内的缝制数据连续的指令不是「切线 指令」(例如,图13 (a)的数据地址1001)时,CPU90,在实行图形数 据内的其他指令(例如,空送指令)后(其他指令实施步骤S6),更新 图形数据内的地址(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7),并返回缝制数据读入步骤 S4,继续缝制作业。
经过切线"倒线步骤S5以后,CPU90,更新ROM91的图形数据的地 址(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8)。当在接着图形数据内的切线指令的指令, 是「缝制结束指令」(例如,图13 (a)的数据地址107C)时,CPU90 驱动脉冲马达80,向图IO (b)的状态VI转动凸轮部件60,以此使压脚 提升机构30动作(压脚提升步骤S9),并结束缝制作业。
另外,在接着图形数据内的切线指令的指令不是「缝制结束指令」(例 如,图13 (a)的数据地址1057的「空送数据」)时,CPU90只将脉冲 马达80停止规定的时间(脉冲马达停止步骤S10)。此时,凸轮部件60 是从图10 (b)的V状态稍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且压脚驱动脚36 的下端36a,不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靠接,压脚71不上升。
然后,CPU90,将决定脉冲马达80旋转方向的标识反转(标识反转 步骤Sll),反转脉冲马达80使凸轮部件60达到图10 (a)的状态IV 并使其停止后(脉冲马达反转步骤S12),返回其他指令实施步骤S6、 继续缝制作业。
当凸轮部件60处于从图10 (a)的状态IV到图IO (b)的状态V之 间时,如上所述,嵌合销lla位于图8 (b)的P2—P3之间(不动作区域), 并且滚柱43位于图8 (c)的Q2—Q3之间(不动作区域)。因此,切线 机构10、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都不动作。
如上所述,经过缝制数据读入步骤S4、切线 摘线步骤S5、数据地 址更新步骤S8及压脚提升步骤S9结束缝制作业的控制动作,是本发明中 的「第1控制模式」。该第1控制模式,无论用脉冲马达80的正转、反 转都可以实现。这是因为凸轮部件60的第1凸轮61的切线凸轮部X2、 第2凸轮62的倒线凸轮部及压脚提升凸轮部Y2,是切线机构10、倒线机 构50及压脚提升机构30的动作与脉冲马达80的转向无关的同样的各个 对称的形状。
另一方面,经过缝制数据读入步骤S4、切线 倒线步骤S5、数据地 址更新步骤S8、脉冲马达停止步骤SIO、标识反转步骤Sll及脉冲马达反 转步骤S12,继续进行缝制作业的控制动作,是本发明中的「第2控制模 式J 。
图13 (a)所示的是用于实现在根据一个缝制数据进行了最初的缝制
之后、不使压脚提升机构动作,而根据其他缝制数据进行下一个缝制且结
束缝制作业的控制动作的图形数据(A)。另外,图13 (b)所示的是用
于实现根据一个缝制数据进行缝制且结束缝制作业的控制动作的图形数
据(B)。
用图13 (a)所示的图形数据(A),可以实现不残留连线地进行X 加固作业,或在布料上钉4孔纽扣的作业。在实现图形数据(A)时,要 经过图12所示的缝制数据读入步骤S4、切线,倒线步骤S5、数据地址更 新步骤S8、脉冲马达停止步骤SIO 、标识反转步骤S11及脉冲马达反转 步骤S12连续进行缝制作业(第2控制模式的实现)。随后,经过缝制数 据读入步骤S4、切线'倒线步骤S5、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8、压脚提升步 骤S9并结束缝制作业(第1控制模式的实现)。此时,第1控制模式, 在将脉冲马达80的旋转方向反转的状态下驱动,即可实现第1控制模式。
另一方面,通常的加固作业,可以用图13 (b)所示的图形数据(B) 实现。在实现图13 (b)所示的图形数据(B)时,要经过图12所示的缝 制数据读入步骤S4、切线 倒线步骤S5、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8及压脚提 升步骤S9并结束缝制作业(第l控制模式的实现)。
图14模式地表示了凸轮部件60旋转一周(0° 360° )的切线连杆 11的移动量和压脚提升连杆31的移动量。在图14中,「凸轮开始点」对 应于图9 (a)的状态I, 「切线开始点」对应于图9 (b)的状态II, 「切 线最前点」对应于图9 (c)的状态III, 「切线结束点」对应于图10 (a) 的状态IV。另外,「滑动片开始点」对应于图10 (b)的状态V, 「压脚 最上点」对应于图10 (c)的状态VI。
图14的〈实例A〉是模式地表示在进行不残留连线地进行X加固作业, 或在布料上钉4孔纽扣的作业时的控制动作,其可以用如图13 (a)所示 的图形数据(A)实现。在该<实例A〉中,首先,进行图12所示的缝制数 据读入步骤S4、切线,倒线步骤S5、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8及脉冲马达停 止步骤SIO。在脉冲马达停止步骤S10结束的时刻,凸轮部件60处于对 应于图13的「滑动片结束点」的状态。
所谓对应于「滑动片结束点」的状态,意味着从图10 (b)的状态V 向顺时针方向稍微转动的状态,凸轮部件60位于该位置时,结束倒线机
构50的滑动片58的旋转动作,另外压布装置70的压脚71处于还未升的 状态。之所以该状态通过在压脚提升机构30的压脚驱动脚36的下端36a 与压布装置70的靠接销73c之间设有间隙而成为可能,是如上所述。
接下来,进行标识反转步骤S11及脉冲马达反转步骤S12,以此从该
「滑动片结束点」使脉冲马达80反转。在结束了脉冲马达反转步骤S12 的时刻,凸轮部件60处于对应于图14的「滑动片开始点」的状态(图10
(b)的状态V)。
然后,通过反转的脉冲马达80,经过缝制数据读入步骤S4、切线*倒 线步骤S5、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8及压脚提升步骤S9结束缝制作业。在 结束了压脚提升步骤S9的时刻,凸轮部件60处于对应于图14的「压脚 最上点」的状态(图10 (c)的状态VI)。
图14的<实例B〉是模式地表示在进行通常的加固作业时的控制动作, 其可以用如图13 (b)所示的图形数据(B)实现。在该<实例B〉中,经 过缝制数据读入步骤S4、切线 倒线步骤S5、数据地址更新步骤S8及压 脚提升步骤S9结束缝制作业。在结束压脚提升步骤S9的时刻,凸轮部件 60处于对应于图14的「压脚最上点」的状态(图10 (c)的状态VI)。
在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上,由于用一个驱动马达(脉冲马达80) 就可以错开且连续地进行机械的切线动作、倒线动作及压脚提升动作3个 动作,所以没有必要如以往那样地分别设置并分别控制驱动切线机构10 (及压脚提升机构30)的驱动机构、驱动倒线机构50的机构。因此,可 以使切线机构10、压脚提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总是按一定的时间点动 作。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压脚提升机构30的压脚驱动脚36的 下端36a与压脚装置70的靠接销73c之间设有间隙,所以能够不同时进 行倒线动作及压脚提升动作,并总能稳定保持从倒线动作结束时到压脚提 升动作开始时的延迟时间。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上,驱动切线机构10、压脚提 升机构30及倒线机构50的驱动机构是一个驱动马达(脉冲马达80),所 以没有必要如以往那样地分别设置驱动切线机构IO及压脚提升机构30的 驱动机构、驱动倒线机构50的机构。因此,可以降低缝纫机成本。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上,第1凸轮61的切线凸轮
部X2及第2凸轮62的倒线凸轮部和压脚提升凸轮部Y2,形成了切线机 构10、倒线机构50及压脚提升机构30的动作与脉冲马达80的旋转方向 无关的能作同一动作的对称形状,所以无论脉冲马达80向正反哪个方向 转动,都可以进行相同的切线动作、倒线动作和压脚提升动作。因此,可 以实现圆滑的缝制作业。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加固缝缝纫机上,具备可以灵活切换并实现 使脉冲马达80按照切线机构10、倒线机构50及压脚提升机构30的顺序 动作的旋转方向旋转的第1控制模式、及在使脉冲马达80按照切线机构 10、倒线机构50及压脚提升机构30的顺序动作的旋转方向旋转以后,在 使压脚提升机构30动作之前使脉冲马达80向相反方向旋转且使脉冲马达 80的旋转位置位于不动作区域的第2控制模式的控制机构CPU90,所以 可以进行对应于各种情况的可靠的缝制作业。
因此,例如,在希望进行如将4孔钮扣钉于布料上时那样(参照图14< 实例A",不向上方移动压布装置70的压脚71而原封不动地保持布料 连续进行缝制作业时,首先,通过用CPU卯实现第2控制模式,在形成 最初的线迹以后使切线机构IO及倒线机构50动作并且抑制压脚提升机构 30的动作,然后,通过由CPU90实现第1控制模式,可以形成下一个线 迹。因此,由于不会产生因压脚提升机构30动作而使压布装置70的压脚 71向上方移动、引起的布料偏移等的不适,所以能实现缝制作业的高效率。
另外,在为了外观而不希望形成连接于最初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 的连线时,也首先,通过由CPU卯实现第2控制模式,在形成最初的线 迹以后只使切线机构及倒线机构动作,并抑制压脚提升机构30的动作, 然后,通过由CPU卯实现第1控制模式可以形成下一个线迹。因此,由 于不形成连接于最初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的连线,所以能提高缝制品 的质量。
另外,本发明当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能适当地进行变更。例 如,在接续倒线机构50的动作不使压脚提升机构30动作(第2控制模式) 时,用CPU90控制驱动倒线机构50时的脉冲马达80的旋转位置,并可 以将滑动片58的摆动范围变更为比用限位销54限制的范围小的范围。
即,如上所述,限位销54,是限制滑动片58随着压脚提升机构30 的动作、做超过所需要的摆动的部件,但在接续倒线机构50的动作不使 压脚提升机构30动作的第2控制模式中,可以通过CPU90的控制来控制 压脚提升驱动连杆32的移动量,以此使滑动片58的摆动在受到限位销54 的限制之前停止,可改变滑动片58的可动区域。另外,用操作面板93可 以设定此时的可动区域。即,CPU90具有变更倒线机构50的滑动片58可 动区域的可动区域变更机构的功能。
由于具备这样的可动区域变更机构的CPU卯,可以根据实施缝制的布 料的厚度、或用于缝制的缝线的粗细等,适当地设定滑动片58的可动区 域。因此,可以抑制滑动片58没必要的摆动并缩短滑动片58摆动所需的 时间,提高缝制效率。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发明,由于用一个驱动马达,就可以错开且连续地进行机 械的切线动作、倒线动作及压脚提升动作等3个动作,所以没有必要如以 往那样地分别设置并分别控制驱动切线机构(及压脚提升机构)的驱动机 构、驱动倒线机构的机构。因此,可以使切线机构、倒线机构及压脚提升 机构总是按一定的时间动作。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循环周期的延迟。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l,由于驱动切线机构、压脚提升机构及倒线机 构的驱动机构是一个驱动马达,所以没有必要分别设置驱动切线机构(及 压脚提升机构)的驱动机构、及驱动倒线机构的驱动机构。因此,可以达 到降低缝纫机成本、使其小形化、轻量化。
并且,可以进行对应于各种情况的可靠的缝制作业。
例如,在希望进行如将4孔钮扣钉于布料上时那样,不向上方移动压 布装置的压脚且原封不动地保持布料连续进行缝制作业时,首先,用控制 机构实现第2控制模式,以此形成穿过两个扣孔的线迹,随后使切线机构 及倒线机构动作并同时抑制压脚提升机构的动作,然后,用控制机构实现 第1控制模式,以此形成穿过剩下的两个孔的线迹。
因此,由于不会产生因压脚提升机构动作使压布装置的压脚向上方移 动而引起的布料偏移等不适,所以能实现缝制作业的高效率。
另外,在为了外观而不希望形成连接于最初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
的连线时,也首先,由控制机构实现第2控制模式,并在以此形成最初的 线迹以后只使切线机构及倒线机构动作,并抑制压脚提升机构的动作,然 后,通过由控制机构实现第l控制模式可以形成下一个线迹。因此,由于 不形成连接于最初的线迹与下一个线迹之间的连线,所以能提高缝制品的 质量。
进而,可以抑制滑动片没必要的摆动并縮短滑动片摆动所需的时间, 提高缝制效率。
权利要求
1. 一种缝纫机,具有具备用于在缝制物下方切断与机针相连的缝线的可动刀刃的切线机构、使从缝制物上方压布的压脚上升的压脚提升机构、交叉移动于机针与缝制物之间的缝线路径上并具有在缝制物上牵引用切线机构切断的缝线的捯线片的捯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具有单一驱动马达;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驱动马达连动且能旋转,并具有捯线凸轮部及压脚提升凸轮部,所述捯线凸轮部通过旋转相位的变化使所述捯线机构动作,所述压脚提升凸轮部通过所述旋转相位的变化使所述压脚提升机构动作;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凸轮的所述捯线凸轮部和所述压脚提升凸轮部与所述捯线机构和压脚提升机构相连接,其中通过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引起的凸轮的旋转进行顺次动作,使得所述捯线机构动作以后压脚提升机构才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灵活切换并实现第1控制模 式和第2控制模式,所述第1控制模式向使所述倒线机构以及所述压脚提 升机构按该顺序动作的旋转方向转动所述驱动马达;所述第2控制模式在 向使所述倒线机构动作的旋转方向转动所述驱动马达后、并在使所述压脚 提升机构动作之前向反方向转动所述驱动马达,并使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 位置位于所述不动作区域。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具有可动区域变更机构,所述可动区域变更机构在所述第2控制模式中所述倒线机构动作时,变更所述倒线机构的所述倒线片的可 动区域。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具有切线机构(10)、压脚提升机构(30)、捯线机构(50)及驱动这些机构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是单一的脉冲马达(80),设有具有将该脉冲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对应切线机构的驱动力的切线动作部的第1凸轮(61)、具有将脉冲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对应捯线机构和压脚提升机构的驱动力的捯线动作部及压脚提升动作部的第2凸轮(62)。以用脉冲马达的旋转按照切线机构、捯线机构、压脚提升机构的顺序动作的相位差来配置第1凸轮及第2凸轮。在具有切线机构、压脚提升机构及捯线机构的缝纫机上,可实现机构及控制的简化且防止循环周期的缓慢,并根据需要抑制压脚提升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缝制作业的高效率。
文档编号D05B29/02GK101392436SQ20081016899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4日
发明者小川达矢, 皆川忠义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