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08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烘干机以及一种去除在烘干机中的杂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烘干机是将由加热器产生的热风吹入旋转滚筒、以吸收待烘干对象(例如, 已洗涤的衣服)(下文中将其称作“烘干对象”)的水分、从而对烘干对象进行烘干的装置。根据对烘干对象进行烘干的方法将这种烘干机分为排气式烘干机和冷凝式烘干机。具体而言,排气式烘干机采用将从滚筒排出的湿空气排到烘干机外部的方法。冷凝式烘干机采用一种循环方法,其中,在热交换器中冷凝从滚筒排出的湿空气以去除水分,然后, 烘干空气再次被加热以返回滚筒。由于滚筒为旋转式滚筒,容纳在滚筒中的烘干对象由于滚筒的旋转而在滚筒内被抖动。在该处理过程中,烘干对象包含的杂质散布到空气中。也就是说,杂质包含在经过滚筒的空气中。空气中包含的杂质可经过烘干机的机械部件,从而导致所述部件的损坏。除此以外,杂质可能被排放到烘干机的外部而有害用户的健康。因此,经过烘干机的空气应当经过过滤器,以去除杂质。通常,过滤器设置于滚筒的前侧,以过滤在经过滚筒的空气中包含的杂质。当杂质在过滤器上聚集超过预定水平时,由于气流干扰的原因需要做过滤器清洁。一般而言,过滤器以可拆卸的方式联接至烘干机。在烘干处理结束之后,用户使得过滤器与烘干机分离,以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特别地,由于杂质包含在湿空气中并保持湿润,因此,杂质通过湿气附着于过滤器上。随着烘干处理的进行,空气中包含的水分量逐渐增大。结果,潮湿杂质得以烘干,烘干杂质因此而附着于过滤器。由此,因为用户需使劲抖掉杂质,所以存在用户费力去将过滤器清洁干净的限制。如果过滤器在杂质附着于所述过滤器的状态下过滤,则由于不能确保足够的风量,烘干机可能会过热而导致起火。因此,存在应当更频繁地清洁过滤器以确保风量和防止发生起火的麻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机和一种去除烘干机中的杂质的方法,在该烘干机中,自动地清洁过滤器以让用户只需要倒掉从过滤器分离出来的杂质。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烘干机和一种去除烘干机中的杂质的方法,在所述烘干机中,经过过滤器的风的量被保持在预定水平,从而提高烘干性能,并明显降低起火的风险。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烘干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限定外观;位于机壳的内部的滚筒,所述滚筒接纳烘干对象;滚筒盖,所述滚筒盖支承滚筒的前表面;基座,所述基座支承滚筒盖,所述基座具有空气通道,经过滚筒的湿空气在该空气通道中流动;以及位于所述滚筒盖内的过滤器单元,所述过滤器单元过滤包含在经过滚筒的湿空气中的杂质,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包括过滤器部分,包含在湿空气中的杂质附着于所述过滤器部分;以及刷子单元,所述刷子单元将附着于过滤器部分的杂质分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烘干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限定外观;滚筒,所述滚筒位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滚筒盖,所述滚筒盖支承滚筒的前表面,所述滚筒盖包括投放孔和从所述投放孔向下延伸的空气管道,经由所述投放孔放入烘干对象;过滤器单元,所述过滤器单元过滤在从滚筒排出的湿空气中包含的杂质,所述过滤器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空气管道中;壳体,所述壳体连接至空气管道的下端;以及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滚筒的下方, 所述基座具有空气通道,经过滚筒的湿空气在所述空气通道中流动。有益效果根据上述烘干机以及去除烘干机中的杂质的方法,能自动地过滤附着于过滤器的杂质,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另外,无论何时使用烘干机都不需要清洁过滤器。这是因为只需要分离棉绒盒而倒掉杂质。由此,可最大化使用便利性。此外,在自动地清洁过滤器的情况下,由于经过滚筒内部的风的量可保持在预定水平,从而能明显降低起火的风险。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烘干机的主要内部部件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壳体和棉绒盒的联接状态的局部侧视剖面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的运行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前盖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前盖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外观的透视图。下文中,为说明本公开的精神,将冷凝式烘干机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的精神不局限于冷凝式烘干机,而且还可适用于排气式烘干机。参照图1,根据实施例的烘干机10包括机壳100,机壳100限定外观并具有门120 的前表面中的开口 110,门120以可旋转方式联接至机壳100的一侧,并选择性地覆盖开口 110。在机壳100的内部设置滚筒(参见图2的附图标记200),滚筒用于接纳经由机壳 100的开口 110投放的烘干对象如衣物。这里,烘干对象包含大量水分。
在门120上可设置透明窗121,从而即便门120关闭时,也能通过观察滚筒(参见图2的附图标记200)的内部来确定烘干情况。在机壳100的一侧上设置操作部分140,以运行烘干循环。在操作部分140上设置显示器和多个按钮,以允许用户执行需要的烘干循环。在机壳110的前表面中设置抽屉130,以排放在烘干对象的烘干处理期间产生的冷凝水。另外,在机壳100的前表面的下部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下盖150。下盖150防止从外面看到用于使在烘干机10的内部循环的空气冷却的热交换器(参见图2的附图标记 260)。用户可使得下盖150与机壳100分离,然后抽出热交换器沈0,以对热交换器260进
行清洁。在滚筒200的前侧设置过滤器单元300,以去除在经过滚筒200的空气中包含的杂质。下面将说明与过滤器单元300的运行有关的具体内容。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烘干机的主要内部部件的透视图。参照图2,机壳100包括滚筒200、滚筒盖210、驱动马达221和基座220。烘干对象接纳在滚筒200中,并得以烘干。滚筒盖210联接至滚筒200的前表面以支承滚筒200。 驱动马达221设置在滚筒200的下方以使滚筒200旋转。在基座220上设置吹风机222,吹风机222连接至驱动马达221以将空气吹入滚筒220。具体而言,滚筒200是具有敞开的前表面和敞开的后表面的柱状形状。滚筒200 的前表面朝开口 Iio设置。另外,滚筒200的前表面以可旋转方式联接至滚筒盖210。在接触滚筒200的滚筒盖210上可设置毡制品(felt),以使滚筒200平稳旋转。滚筒盖210支承滚筒200,并被联接和安装至基座220的前端。在滚筒盖210中限定投放孔211,烘干对象经由投放孔211投放。这里,滚筒盖210的与开口 110和滚筒200 的前表面相对应的一部分被穿孔以限定投放孔211。也就是说,当用户打开门120,然后经由开口 110放入烘干对象时,烘干对象经过投放孔211,并被接纳到滚筒200中。此外,在投放孔211的下侧设置空气管道215,以使经过滚筒200的空气循环。空气管道215具有敞开的下侧和敞开的上侧,空气经过所述下侧和上侧。空气管道215的下侧连接至设置在基座220上的(稍后将作说明的)壳体250。在空气管道215中设置过滤器单元300,以过滤杂质。稍后将说明过滤器单元300的操作。基座220限定烘干机10的底面,并支承滚筒盖210和滚筒200。具体而言,用于使得滚筒200旋转的驱动马达221设置在基座220上。驱动马达221设置于基座220的大致中央部分。驱动马达221利用皮带(未示出)连接至滚筒200,以使滚筒200旋转。在基座200上设置将空气吹入滚筒200的吹风机222。吹风机222连接至驱动马达221并通过驱动马达221旋转。吹风机222设置在驱动马达221的前方。在驱动马达221的后方设置冷却风扇223,冷却风扇223连接至驱动马达221并通过驱动马达221旋转,以吸取外界空气。由冷却风扇223吸取的外界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 260的同时吸收热量。在滚筒200的后方设置用于对引入滚筒200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未示出)。在基座220的一侧设置热交换器沈0,以在从滚筒200排出的循环空气与从烘干机10的外部引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260设置为能从基座220的前侧抽出。 用户可抽出热交换器260,以对热交换器260进行清洁。稍后将说明热交换器260的具体操作。壳体250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基座220的前侧上。壳体250被竖直设置在滚筒盖210的下方,并连接至空气管道215的下端。具体而言,壳体25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壳体250的上端中限定凹陷插入凹槽251,过滤器单元300插入凹陷插入凹槽251。插入凹槽251连接至空气管道215的下端。 因此,在将过滤器单元300插入空气管道215中时,过滤器单元300的一部分接纳在插入凹槽251中。插入凹槽251延伸至吹风机222的前侧。在与吹风机222的吸气部分相对应的位置限定连通孔252。由此,经过过滤器单元300的空气经由连通孔252被吸入吹风机222。在壳体250的下方设置棉绒盒接纳部分255,棉绒盒390以可拆卸的方式联接至棉绒盒接纳部分255。具体而言,棉绒盒接纳部分255可设置在基座220的前表面中。基座 220的一部分可凹陷而具有与棉绒盒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或者具有包围棉绒盒390的形状的突肋可从基座220的前表面突出而形成棉绒盒接纳部分255。在棉绒盒接纳部分255 的底面上可设置钩256,以防止棉绒盒390在棉绒盒390联接至棉绒盒接纳部分255之后容易地分离。棉绒盒390是具有敞开的上表面的篮筐形状,并被安装于棉绒盒接纳部分255。在壳体250的与过滤器单元300的底面相对应的底面中限定杂质掉落孔253,以将掉落的杂质接纳在棉绒盒390中。具体而言,在过滤器单元300的底面中限定杂质排出孔, 且杂质掉落孔对应于杂质排出孔而设置。由此,从过滤器单元300分离出来的杂质经过杂质排出孔和杂质掉落孔253,并落入棉绒盒390。当存储在棉绒盒390中的杂质超过预定水平时,用户可将棉绒盒390分离而倒掉杂质。过滤器单元300的一部分可朝杂质掉落孔253的内部突起。在此情况下,棉绒盒 390的入口可直接连接至杂质排出孔,以可靠地防止杂质泄漏到外面。壳体250可覆盖热交换器沈0的入口和出口的一部分,从而确保稍后将作说明的过滤部分330的尺寸。在此情况下,可首先移除下盖,移除壳体250,然后抽出热交换器沈0。由于烘干对象含有大量水分,所以烘干对象中包含的水分在烘干热风经过烘干对象的同时蒸发。在滚筒200旋转的同时进行该处理。亦即,烘干对象在与滚筒200 —同旋转的同时被烘干。此时,烘干对象中包含的诸如灰尘和绒毛的杂质散布到滚筒200内的湿空气中。也就是说,杂质包含在经过滚筒200的湿空气中。在杂质被引入吹风机222中时, 吹风机222可能会损坏。因此,应在杂质经过吹风机222之前将杂质过滤。为此,在滚筒盖210中设置过滤器单元300,以过滤在经过滚筒200的空气中包含的杂质。具体而言,从空气管道215的上侧向下插入过滤器单元300。另外,将过滤器单元 300的一部分插入壳体250的插入凹槽251。此时,从过滤器单元300的上侧引入空气,且其中的杂质被过滤去的空气在过滤器单元300的向后方向上被排出。由此,过滤器单元300的前表面可与壳体250的前表面和空气管道215间隔开,从而使得空气在滚筒盖210和插入凹槽251的内部平稳流动。亦即,过滤器单元300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可小于空气管道215和插入凹槽25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此外,过滤器单元300具有与空气管道215的入口(上端)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以防止在湿空气中包含的杂质聚集在空气管道215的入口附近。也就是说,在过滤器单元
7300被插入空气管道215的状态下,过滤器单元300的顶面与空气管道215的入口的管道盖具有相同表面。下面简要说明包括上述部件的烘干机10的气流。烘干机10为冷凝式烘干机。由此,在烘干机10的内部循环的空气(参见图2的虚线箭头,且下文中将其称作循环空气)被从烘干机10的外部引入的空气(参见图2的实线箭头,且下文中将其称作冷却空气)冷却。具体而言,关于滚筒200,滚筒200内的循环空气包括含有水分的大量杂质。循环空气通过吹风机222的旋转向前流动。也就是说,吹风机222产生吸流,以朝向吹风机222 吸取循环空气。从滚筒200排出的循环空气经过设置在空气管道215中的过滤器单元300。 在该过程中,杂质被稍后将作描述的过滤器部分330过滤。经过过滤器单元300的循环空气经由吹风机222朝热交换器260流动。然后,循环空气与在热交换器沈0中的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因此被冷却。此时,由于循环空气含有水分,在循环空气得到冷却时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朝抽屉130流动,然后被排出。在此, 在热交换器260中产生的冷凝水可朝设置于基座220 —侧的分离的冷凝水存储部分(未示出)流动,而且在冷凝水存储部分中可设置泵(未示出)。冷凝软管(未示出)可从泵延伸,并连接至抽屉130的后表面。由此,在热交换器沈0中产生的冷凝水朝抽屉130流动, 然后被存储在抽屉130中。随后,用户可将抽屉130分离,并倒掉所存储的冷凝水。已冷却的循环空气在基座220的向后方向上流动。随后,已冷却的循环空气在其沿着在滚筒200的后侧中限定的通道流动时被高温加热。此外,已冷却的循环空气从滚筒 200的后向被引入滚筒200,以在烘干机10的内部循环。这里,在机壳100的与滚筒200的后表面相对应的后表面上可设置烘干管(未示出)。烘干管的入口可连接至循环空气的排气孔。循环空气的排气孔可连接至滚筒200的后表面。在烘干管的内部可设置加热器。冷却空气通过吹风机223的旋转从烘干机10的后侧被吸入基座220。冷却空气沿着在基座220中限定的通道朝热交换器260流动,以吸收循环空气的热量。在经过热交换器沈0的同时吸收热量的冷却空气在烘干机10的向前方向或侧向方向上被排出。根据上述处理,由过滤器单元300过滤的杂质与过滤器自动分离,并被存储在棉绒盒390中。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滤器单元300的结构和操作。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壳体和棉绒盒的联接状态的局部侧视剖面图,而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的运行状态的透视图。参照图3至图5,过滤器单元300包括前盖310、过滤器外壳320、过滤器部分340 和刷子单元360。在前盖310中限定排气孔311。过滤器外壳320联接至前盖310的后侧。 在过滤器外壳320中限定进气口 321,从滚筒200排出的空气经由进气口 321被引入。在排气孔311中设置过滤器部分340,以过滤在从过滤器单元300排出的空气中包含的杂质。 刷子单元360去除由过滤器部分340过滤的杂质。具体而言,在过滤器外壳320的上表面中限定过滤器外壳320的进气口 321,并且过滤器外壳320的进气口 321以与投放孔211的曲率相对应的曲率成圆形。格栅联接至进气口 321,以防止将烘干对象引入过滤器单元300。
此时,前盖310和过滤器外壳320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为一个整体,或者作为分离部件彼此联接。此外,排气孔311的位置可改变。换言之,可在过滤器外壳320的后表面中限定排气孔311。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设计中容易地实现位置变化。在此,在将过滤器单元300插入滚筒盖210的空气管道215时,前盖310被面向前侧地插入,且过滤器外壳320被面向后侧地插入。也就是说,通过马达350将从滚筒200排出的空气引入进气口 321,而且朝过滤器单元300的前侧排出经过过滤器部分330的空气。此时,为平稳地排出空气,使得排气孔311与壳体250的前表面和空气管道215间隔开预定距离。例如,前盖310可以以预定角度向后倾斜。在该情况下,进气口 321具有与空气管道215的入口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使得从滚筒200排出的空气不会泄漏到过滤器单元300的外部。当前盖310向后倾斜时,排气孔311随着朝壳体250的前表面的下侧移动而与壳体250的前表面间隔开。由此,可平稳实现吹风机222的吸取力。过滤器部分340设置在前盖310的排气孔311中。具体而言,过滤器部分340包括从排气孔311的中心朝排气孔311的边缘部分延伸的过滤器框架342以及覆盖过滤器框架342之间的空间的过滤器341。在前盖310上设置阻隔面315,该阻隔面315被构造成覆盖排气孔311的至少一部分。阻隔面315可以是位于排气孔311上的扇形。在阻隔面315的内部设置除尘器部分 318。用于刷子的马达350联接至前盖310的一侧。用于刷子的马达350的旋转轴穿过在前盖310中限定的旋转轴孔313。此时,可在排气孔311的中心限定旋转轴孔313。作为选择,可在过滤器框架342或阻隔面315中限定旋转轴孔313。刷子单元360连接至用于刷子的马达350的旋转轴351。刷子单元360设置在前盖310与过滤器外壳320之间的空间中,以分离附着于过滤器341的杂质。具体而言,刷子单元360包括联接至旋转轴351的联接部分、从联接部分362径向延伸至过滤器341的边缘的刷子突肋361、以及设置在刷子突肋361上以使杂质与过滤器 341分离的刷子363。此时,在刷子突肋361的后表面中限定凹槽,刷子363插入所述凹槽。也就是说, 刷子突肋361与刷子364具有相同形状。在刷子突肋361的前表面中限定多个孔。刷子 363的刷毛穿过所述孔。刷子363的刷毛从刷子突肋361的前表面突出预定长度以与过滤器341接触。因此,为有效分离附着于过滤器341的杂质,可将过滤器341设置在刷子363 的旋转半径内。此时,刷子突肋361可具有曲线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刷子突肋361的曲线形状,可在刷子单元360的朝中心方向上有效聚集杂质,因此,可使杂质与过滤器341有效分离。刷子突肋361当然也可具有直线形状。可设置具有预定形状的突起用来代替刷子363的刷毛。在这种情况下,在突起接触过滤器341的状态下突起旋转,以从过滤器341耙出杂质。从而,可易于使杂质与过滤器 341分离。在阻隔面315的内部设置用于分离附着于刷子单元360的杂质的除尘器部分318。
除尘器部分318以预定形状突出。除尘器部分318设置在刷子363的移动路径上, 以在刷子363旋转时与刷子363干涉。由此,附着于刷子363的杂质可与除尘器部分318 干涉,并因此与刷子363分离。具体而言,由于刷子363包括多根刷毛,因此,杂质可保持在刷毛之间。具体而言,由于杂质主要包括从衣物分离出来的纤维,因此,可容易地保持在刷子363的刷毛之间。但是,由于除尘器部分318在刷子363的移动路径上突出,所以可分离保持在刷子363的刷毛之间的杂质。除尘器部分318从阻隔面315的中央沿径向设置到边缘,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分离附着于刷子363的杂质。同时,除尘器部分318可延伸与刷子突肋361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在过滤器外壳320的下端中限定杂质排出孔323。在过滤器外壳320中限定的凹槽联接至前盖310的下端,以形成杂质排出孔323。通过刷子363与过滤器341分离的杂质或者通过除尘器部分318与刷子363分离的杂质因重力而落下。杂质经由杂质排出孔323 被收集在棉绒盒390内。棉绒盒390包括盒本体391,该盒本体391中限定用于存储杂质的空间;第一垫片392,该第一垫片392联接至盒本体391的上表面;盒盖393,该盒盖393设置在第一垫片 392上方并限定棉绒盒390的顶面;以及第二垫片394,该第二垫片394对应于在盒盖393 中限定的杂质引入孔而设置。具体而言,盒本体391为具有开口顶面的盒状。经由杂质排出孔323排出的杂质被存储在盒本体391中。盒盖393覆盖盒本体391的上开口,以防止存储在盒本体391中的杂质泄漏到外部。为可靠地防止杂质泄漏出,第一垫片392设置在盒盖393与盒本体391 之间。过滤器单元300联接至壳体250,以允许杂质排出孔323与掉落孔253连通。此时,掉落孔253可具有与杂质排出孔323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另外,杂质引入孔395具有与掉落孔253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允许与过滤器341分离的杂质落入盒本体391。此时,掉落孔253可从壳体250的底面向下延伸,并连接至盒盖393。也就是说,具有管状的排放通道可从壳体250的底面延伸。第二垫片394设置在盒盖393的杂质引入孔 395与掉落孔253的周边之间,以防止杂质泄漏到外部。第二垫片394可只固定至盒盖393,从而容易地分离棉绒盒390。根据上述部件,用户可容易地抽出棉绒盒390,而不让杂质泄漏到外部。下文中将说明过滤器部分340和刷子单元360的功能和操作。被引入过滤器外壳320的进气口 321的空气经过过滤器部分340,并经由排气口 311被排出。在该过程中,杂质被覆盖排气孔311的过滤器部分340过滤。此时,杂质得以过滤的部分可以是过滤器341的内表面。经由排气孔311在过滤器单元300的向前方向上被排出的空气沿着在壳体250的前表面与过滤器单元300的前表面之间限定的空间在左右方向上散开。在左右方向上散开的空气朝壳体250的后表面流动,以此流入在壳体250的后表面中限定的连通孔252。经过连通孔252的空气沿着在基座220内限定的通道流动。 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在空气经过设置在基座220内的通道上的热交换器的同时得以冷凝。刷子单元360连接至用于刷子的马达350,并因此而旋转。由于刷子363紧密附接至过滤器341并旋转,附着于过滤器341的杂质通过刷子363与过滤器341分离。此时,与过滤器341分离的一部分杂质因重力而落下,并被存储在棉绒盒390中。 其余部分保持在刷子363的刷毛之间。由于除尘器部分318设置在刷子363的移动路径上,由此,保持在刷子363的刷毛之间的杂质被分离,并落入棉绒盒390。当在棉绒盒390中存储的杂质超过预定水平时,用户将棉绒盒390与烘干机10分离,并打开棉绒盒390而倒掉杂质。下面将参照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烘干机。由于除了过滤器单元和刷子单元以外,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而且用相同的文字说明和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前盖的透视图。参照图6,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500的前盖510中,排气孔511被冲压成圆形,且过滤器部分540设置在排气孔511中。具体而言,过滤器部分540连接至用于过滤器的马达550,并因此而通过马达550 旋转。由此,通过紧密设置在过滤器部分540上的刷子单元560来去除杂质。具体而言,在前盖510上设置从排气孔511的中心径向延伸的多个支承突肋 513(例如,图6中以大约120度的距离彼此间隔开的三个支承突肋)。用于过滤器的马达 550设置于支承突肋513彼此接触所在的点。用于过滤器的马达550设置在前盖510的前表面上,且旋转轴穿过前盖510而在向后方向上突出。过滤器部分540包括其中限定多个开口的圆形板状过滤器框架,以及覆盖开口以过滤杂质的过滤器Ml。用于过滤器的马达的旋转轴连接至过滤器框架542的中央部分, 以使得过滤器部分540旋转。此时,过滤器框架M2的直径可大于排气孔511的直径。过滤器框架542的周边紧密附接至前盖510。结果,被引入过滤器单元300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器部分M0,然后被排到外面。刷子单元560包括刷子突肋561和设置在刷子突肋561上的刷子563,刷子突肋 561设置在前盖510的后表面上,并从过滤器框架542的外部延伸至过滤器部分540的中央部分。刷子突肋561与过滤器Ml的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由此,刷子突肋561在过滤器部分540旋转时不会与过滤器部分540干涉。刷子563穿过刷子突肋561而接触过滤器 541。刷子突肋561的一端固定至前盖510的后表面,以使刷子突肋561不会受到过滤器部分MO的旋转的影响。具体而言,刷子突肋561具有固定至排气孔511的边缘外部的一端以及设置于排气孔511的中心的另一端。根据需要,刷子突肋561可具有横跨过滤器部分540的中心的长度。也就是说,刷子突肋561的长度大于排气孔511的直径,以从过滤器部分540的一个边缘延伸至另一边缘。由此,当过滤器部分540旋转时,过滤器541得到刷子563的刷拭。也就是说,附接至过滤器Ml的杂质得到刷子563的刷拭,并因此与过滤器541分离。已分离的杂质因重力而落下,并被存储在棉绒盒390中。
11
下面将参照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烘干机。由于除了过滤器单元和刷子单元以外,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而且用相同的文字说明和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前盖的透视图。参照图7,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过滤器单元的前盖610中,排气口 611被冲压成圆形。沿排气口 611的边缘具有管状的过滤器部分设置在前盖610上。过滤器部分640可具有管状和多边形形状。过滤器部分640连接至用于过滤器的马达650,并因此而通过马达650旋转。由此,通过紧密设置在过滤器部分640上的刷子单元660来去除杂质。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用于过滤器的马达650可通过多个突肋613固定至排气口 611。详细地讲,多个支承突肋613在排气口 611上径向延伸。用于过滤器的马达650 设置于支承突肋613彼此相接所在的点。用于过滤器的马达650设置在前盖610的前表面上,且旋转轴穿过前盖610而在向后方向上突出。过滤器部分640包括过滤器框架642、连接突肋643和过滤器641。过滤器框架 642具有在与用于过滤器的马达650的旋转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管状。在过滤器框架642的外周面中限定有多个开口。连接突肋643将过滤器框架642连接至用于过滤器的马达650。过滤器641设置于在过滤器框架642中限定的开口内以过滤杂质。此时,连接突肋643设置于支承突肋613的后侧。此外,与支承突肋613 —样,连接突肋643从旋转中心径向延伸,并连接至过滤器框架642。用于过滤器的马达650的旋转轴穿过连接突肋643的中心,且固定装置651附接至旋转轴的穿过连接突肋643的一端。 由此,可在过滤器部分640旋转时防止过滤器部分640与用于过滤器的马达的旋转轴分离。此外,可将具有沿排气口 611的边缘突出的突肋状的遮蔽部分设置在前盖610的后表面上。遮蔽部分设置在过滤器框架642的内部或外部,以允许被引入过滤器单元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器部分640。在这种情况下,杂质由过滤器部分640过滤的部分可以是过滤器641的外表面。为此,将刷子单元660设置在过滤器部分640周围,以使得刷子单元660紧密附接至过滤器部分641的外表面。刷子单元660包括刷子突肋661和刷子662,刷子突肋661以与过滤器 641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从前盖610的后表面延伸,且刷子662被插入刷子突肋661以接触过滤器641。此时,刷子突肋661的一端固定至前盖610的后表面,以使刷子突肋661不会受到过滤器部分640的旋转的影响。由此,当过滤器部分640旋转时,过滤器641被刷子662刷拭。也就是说,附着于过滤器641的杂质被刷子662刷拭,并因此与过滤器641分离。已分离的杂质因重力而落下,并被存储在棉绒盒390中。可在烘干处理结束之后进行杂质去除处理。无论烘干处理何时结束,都可进行杂质去除处理,或者可对杂质去除处理进行编程,从而周期性地进行杂质去除处理,直到烘干处理达到预设次数。根据实施例的烘干机10和过滤器单元300,可自动而容易地去除附着于过滤器 341的杂质,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除此以外,可增加过滤器清洁循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无论何时使用烘干机10都不需要清洁过滤器341。这是因为只需要分离棉绒盒390就可倒掉杂质。由此,可让使用便利性最大化。另外,在自动清洁过滤器341的情况下,由于经过滚筒200内部的风量可保持在预定水平,因此能明显降低起火的风险。
权利要求
1.一种烘干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限定外观;位于所述机壳内部的滚筒,所述滚筒接纳烘干对象; 滚筒盖,所述滚筒盖支承所述滚筒的前表面;基座,所述基座支承所述滚筒盖,且所述基座具有空气通道,经过所述滚筒的湿空气在所述空气通道中流动;以及位于所述滚筒盖中的过滤器单元,所述过滤器单元过滤包含在经过所述滚筒的湿空气中的杂质,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包括过滤器部分,包含在所述湿空气中的杂质附着于所述过滤器部分;以及刷子单元,所述刷子单元将附着于所述过滤器部分的杂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还包括空气管道,从所述滚筒排出的空气沿所述空气管道行进,所述空气管道被限定在所述滚筒盖中,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空气管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部分或所述刷子单元中的一个是固定的,而所述过滤器部分或所述刷子单元中的另一个被以可旋转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刷子单元的刷子接触所述过滤器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包括过滤器外壳,在所述过滤器外壳中接纳所述刷子单元,所述过滤器外壳包括进气口和杂质排出孔,所述进气口限定在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上侧,所述杂质排出孔限定在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下侧;以及前盖,在所述前盖中限定有排气孔,所述前盖限定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前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部分包括过滤器框架,所述过滤器框架由从所述排气孔的中心径向延伸的多个突肋限定;以及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器框架的后侧处覆盖所述排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刷子单元连接至用于刷子的马达,并且所述刷子单元在所述刷子单元接触所述过滤器部分的状态下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机,其中,在所述过滤器部分在所述前盖的后表面上覆盖所述排气孔的状态下通过用于过滤器的马达旋转所述过滤器部分,且在所述刷子单元接触所述过滤器部分的状态下所述刷子单元的至少一端被固定至所述前盖的所述后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部分包括过滤器框架,所述过滤器框架围绕所述排气孔的边缘设置,所述过滤器框架具有预定宽度的管状;以及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附接至所述过滤器框架,其中所述过滤器部分在所述前盖的后表面上通过用于过滤器的马达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机,其中,在所述刷子单元接触与所述排气孔的边缘相对应的、位于所述前盖的后表面上的所述过滤器部分的状态下,所述刷子单元被固定至所述过滤器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部分或所述刷子单元中的一个在杂质分离过程中旋转。
12.—种烘干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限定外观; 位于所述机壳内部的滚筒;滚筒盖,所述滚筒盖支承所述滚筒的前表面,所述滚筒盖包括投放孔以及从所述投放孔向下延伸的空气管道,经由所述投放孔放入烘干对象;过滤器单元,所述过滤器单元过滤包含在从所述滚筒排出的湿空气中的杂质,所述过滤器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所述空气管道中;壳体,所述壳体连接至所述空气管道的下端;以及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下方,且所述基座具有空气通道,经过所述滚筒的湿空气在所述空气通道中流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接纳在所述壳体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烘干机,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的一侧限定有与所述基座内的所述空气通道连通的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包括过滤器外壳,所述过滤器外壳包括进气口和杂质排出孔,所述进气口限定在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上侧,所述杂质排出孔限定在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下侧;前盖,所述前盖中限定有排气孔,所述前盖限定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前表面;以及位于所述过滤器外壳内的刷子单元,所述刷子单元将附着于所述过滤器部分的杂质分1 O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前表面随着朝所述壳体的前表面的下端移动而在离开所述壳体的前表面的方向上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前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间隔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烘干机,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中限定与所述过滤器外壳的所述杂质排出孔连通的杂质排出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烘干机,还包括棉绒盒,所述棉绒盒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烘干机,还包括棉绒盒接纳部分,所述棉绒盒接纳部分限定在所述基座的前表面中,其中,在所述棉绒盒接纳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用于防止所述棉绒盒意外分离的钩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烘干机,其中,所述棉绒盒接纳部分具有所述基座的一部分凹陷的形状或者从所述基座的前表面突出以包围所述棉绒盒的突肋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烘干机,其中,在所述棉绒盒的上侧中限定杂质引入孔,且所述杂质引入孔与所述过滤器外壳的所述杂质排出孔和所述壳体的所述杂质排出孔连通。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烘干机。在所述烘干机中,在烘干处理期间产生的诸如绒毛的杂质被过滤器单元过滤,且附着于所述过滤器单元的杂质被自动去除。
文档编号D06F58/22GK102257207SQ200980150849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
发明者安承杓, 李商益, 金炡润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