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特别是拉舍尔经编机的导纱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70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特别是拉舍尔经编机的导纱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特别是拉舍尔经编机的导纱针装置,具有保持设备和设置在该保持设备上的多个导纱针,其中每个导纱针都具有弯曲变动装置 (Biegewandleranordnung),至少一部分导纱针可通过所述弯曲变动装置沿移动方向移位, 每个导纱针都配设有两个止挡,这些止挡限制所述部分沿移动方向移位。
背景技术
这种导纱针装置例如由DE 41 26 899 Cl已知。带有设于其上的导纱针的保持设备固定在梳栉上。利用弯曲变动装置能使得每个导纱针的针头相对于梳栉横移,从而利用这种导纱针装置能实现提花机控制,穿引纱线的导纱眼就设置在所述针头上。导纱针的可移位的部分的移动方向平行于梳栉的横移方向(Versatzrichtimg)。导纱针的所述部分的移动方向可以与横移方向相同或相逆。为了确保能精确地定位导纱针,确切地说,是定位其针头,在已知情况下使得导纱针在两个止挡之间运动。这些止挡经过适当定位,使得导纱针能在两个相邻的通过织针形成的筘隙(Gassen)之间摆动(durchsctwingen)。这些止挡在此呈“梳子”形,且比较近地位于导纱针头处。这使得支数即每单位长度的导纱针数量很有限。支数越高,可给止挡使用的空间就越小。因此必须将这些止挡构造得很狭窄。在支数为E32(每英寸有32个导纱针)时,用于梳齿的空间小于0.4mm,此时使用0.4mm粗的导纱针。这种止挡因此在机械上很不牢固。特别是在理论上仅有一半宽度可供齿使用的边缘区域内即为此种情况。在实际中,这种问题在目前的解决方式为,使得梳以满齿开始,而以间隙终止。但这会使得后一个导纱针装置始终都需要一个相邻的节段。这又会增加有待通过梳栉移动的质量。如果齿即止挡很狭窄,在工作中就会存在导致干扰的受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针织机的工作受到干扰的风险很小,同时支数较高。在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导纱针装置中,所述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使得止挡横向于移动方向错开地布置在导纱针的运动空间之外,并使得每个导纱针都与凸起连接,所述凸起横向于移动方向突伸,并伸入到在两个配属于导纱针的止挡之间的中间空间内。采用这种设计能在构造止挡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这些止挡在机械上构造得比较牢固。它们特别是还远离与导纱针针头紧密相邻的区域。这样就能避免在纱线分布中产生干扰。可供使用的安装空间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在使用多个梳栉时,这些针可以说是相互间呈扇形地布置,由此使得它们的针头基本上处于一条直线上。因此在针头附近很近处只有比较小的空间可供布置止挡之用。离针头越远,可供使用的安装空间就越多。优选每个止挡都在至少两个不同的高度上被保持在止挡架上。例如可以规定,将所述中间空间构造成止挡架中的凹槽,其中该凹槽具有沿着其纵向延展部分 (Langserstreckung )变化的深度。替代地,凹槽也可以具有矩形横截面。凹槽的纵向延展部分的伸展方向基本上平行于导纱针的纵向延展部分。如果凹槽具有变化的深度,则这些止挡在其背离导纱针的端部不仅沿着直线固定在止挡架上,而且在不同的高度上被固定。在为矩形时,这些止挡在其底部被固定,且在其底部上方的端部被固定。这些止挡由此在机械上比较牢固。它们克服拉力和压力相对支撑。优选这些止挡构造在接片上,这些止挡使得相邻的中间空间分开,其中这些接片具有面向导纱针的表面,该表面特别是与止挡架的面向导纱针的表面对齐(fluchten)。于是撇开凹槽不看,止挡架具有平整的表面,而没有干扰的凸起。由于这种凸起而干扰纱线分布的风险由此实际上被完全消除。这些接片因而还在两端(以凹槽的纵向延展部分为基准)被固定,使得它们在机械上要比梳(Kamm)的独立的齿更为牢固。这些接片因此可以比较薄。这里优选的是,位于导纱针装置边缘处的接片沿移动方向的宽度为并未设置在该边缘处的接片的宽度的50%。这样就能使用导纱针装置,即使在其端部没有相邻的导纱针装置。这里将具有一半宽度的接片用作止挡,因为它在机械上可以足够牢固。优选凹槽具有弯曲的底部。底部例如可以呈圆弧形。于是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例如使用刻铣刀来制得凹槽。优选使得止挡架与保持设备连接,或者与保持设备一体地构造。于是在止挡架与保持设备之间采用简单的方式实现精确的配置。优选每个导纱针都固定在针床板中,且凸起构造在该针床板上。因此使用标准导纱针或眼子针,而在此无需采取用于提供凸起的特别措施。优选凸起沿移动方向的宽度小于针床板。因此凸起可以比针床板薄。由此也可使用较宽的接片,这种接片于是可以被设计得相应牢固。优选针床板与凸起一体地构造。针床板和凸起例如可以由塑料采用注塑方法制得。凸起由此得到足够的强度,即使它比较薄。同样有利的是,导纱针沿移动方向的宽度大于凸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比较牢固的导纱针,而不会使得止挡变得薄弱。优选针床板与导纱针具有卡锁机构(Rastgeometrie),凸起就设置在该卡锁机构的区域中。例如可以将导纱针插入到针床板的槽中,该槽在其内侧具有卡锁凸起,该卡锁凸起卡入到导纱针上的凹槽中。导纱针于是通过一定的应力被固定,针床板将这种应力施加到导纱针上。凸起可以在卡锁机构的区域中加固针床板,从而在此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增大保持力。沿导纱针的纵向观察,针床板与止挡架优选在导纱针的针头区域中基本上终止于相同的位置。针床板因而可以实际上延长至导纱针的针头。这样就能非常可靠地将导纱针固定。导纱针床板与止挡架实际上终止于相同的高度,从而如果情况确实如此,则产生很小的阶梯。纱线分布受干扰的风险相应较小。


下面借助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来介绍本发明。图中示出图1为导纱针装置的立体图;图2放大地示出图1的B部分;
图3为导纱针装置的俯视图;和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示出的针织机特别是拉舍尔经编机的导纱针装置1固定在仅局部示出的梳栉2上。导纱针装置1具有保持设备3,在该保持设备上设有多个导纱针4。每个导纱针 4都具有带有导纱眼6的针头5,以后在工作中纱线可以穿过该导纱眼,该纱线优选用于使得要制得的针织品产生花纹。每个导纱针4都固定在针床板7中。在针床板7与保持设备 3之间,针对每个导纱针4都设有一个仅示意性地示出的弯曲变动装置8,利用该弯曲变动装置至少可使得导纱针4的针头5沿着移动方向移位。移动方向平行于梳栉2的纵向延伸。 作为弯曲变动装置8,可以使用例如压电的弯曲变动器,于是在每个导纱针4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这种压电弯曲变动器。每个导纱针4都可以单独控制。这样就能在梳栉2运动时使得每个导纱针4的针头5沿横移方向或与横移方向相逆地运动。导纱针4的针头5的运动因而与梳栉2的运动重叠,这例如本已公知。为了确保精确地定位针头和导纱针4,每个导纱针4都需要两个止挡,这些止挡在运动轨道的两端限制导纱针4沿着移动方向的运动。这些止挡在当前情况下构造在止挡架(Anschlagtr阽er )9上。止挡架9横向于导纱针4的移动方向(这是垂直于图4的图面的方向)与导纱针4或其针头5的运动空间错开地布置。止挡架9针对每个导纱针4都具有一个带有弯曲底部11的凹槽10。该底部例如呈圆弧形,从而可以使用刻铣刀(Schreibenfi^ser)开设出凹槽10。相邻的凹槽10于是被接片(Steg) 12相互分开。于是在凹槽10的纵向(这是基本上平行于导纱针4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将这些接片12的两端固定。这些接片12因而不仅沿着直线以其底面与止挡架9连接,例如对于齿状结构即为此种情况,而且它们相对于简单的齿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这些接片12因而可以被构造得相对狭窄。针床板7具有伸入到凹槽10中的凸起13。凸起13优选与针床板7—体地构造。 但它具有比针床板7小的宽度。凸起13的宽度甚至可以小于(沿导纱针4的移动方向观察)在移动方向上导纱针4的厚度。每个导纱针4都插在针床板7上的凹孔16中。在凹孔16中设有卡锁凸起14,该卡锁凸起14伸入到在导纱针4的针杆上的凹槽15中。导纱针4因而被由卡锁凸起14和凹槽15构成的卡锁连接机构固定在针床板7中。在这种情况下,针床板7利用两个区段17、 18向导纱针4施加弹性力。如果将凸起13设置在某一区域,在该区域中还设有卡锁凸起14,相应地也设有导纱针4的凹槽15,则区段18得到加固,作用到导纱针4上的固定力得到提高。止挡架9相对紧密地设置在针床板7上。针床板7与止挡架9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导纱针4的厚度(在图4中为从左向右的距离)。相应地,凸起13可以保持相对较短,从而这里不会有较大的杠杆力作用于其上。具有构造在接片12上的止挡的止挡架9设置在导纱针4及其针床板7的运动空间中。因而该止挡架绝不会干扰该运动。
在止挡架9的大致终止之处,针床板7也终止,也就是说,导纱针4的针头5的周围保持没有干扰的部件。这样就使得会在纱线分布中产生干扰的风险保持较小。如所述,止挡构造在接片12上。每个接片12在这里都在其两侧沿导纱针4的移动方向形成两个止挡。但沿移动方向位于导纱针装置端部的接片12'除外。在此,每个接片12'都只有一个止挡。该接片12'的宽度于是只有其它接片12的一半。这由于在接片上构造有止挡而能够得以实现,如所述,这是因为这些接片的机械强度大于简单的齿。采用所述设计能相应地设置具有高支数(Feinheit)的导纱针4,而不会存在用于导纱针4的止挡在工作中受损的危险。
权利要求
1.针织机特别是拉舍尔经编机的导纱针装置(1),具有保持设备C3)和设置在该保持设备C3)上的多个导纱针G),其中每个导纱针(4)都具有弯曲变动装置(8),至少一部分导纱针(4)可通过所述弯曲变动装置沿移动方向移位,每个导纱针(4)都配设有两个止挡, 这些止挡限制所述部分沿移动方向移位,其特征在于,这些止挡横向于移动方向错开地布置在导纱针的运动空间之外,每个导纱针(4)都与凸起(1 连接,所述凸起横向于移动方向突伸,并伸入到在两个配属于导纱针的止挡之间的中间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止挡都在至少两个不同的高度上被保持在止挡架(9)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止挡构造在接片(12)上,这些止挡使得相邻的中间空间(10)分开,其中这些接片(12)具有面向导纱针(4)的表面,该表面特别是与止挡架(9)的面向导纱针的表面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导纱针装置(1)的边缘处的接片 (12')沿移动方向的宽度为并未设置在该边缘处的接片(12)的宽度的50%。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凹槽(10)具有弯曲的底部(11)。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止挡架(9)与保持设备(3)连接,或者与保持设备C3)—体地构造。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纱针(4)都固定在针床板(7)中,且凸起(13)构造在该针床板(7)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起(13)沿移动方向的宽度小于针床板(7)。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纱针(4)沿移动方向的宽度大于凸起(13)。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床板(7)与凸起 (13) 一体地构造。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床板(7)与导纱针(4)具有卡锁机构(14、15),凸起就设置在该卡锁机构(14、15)的区域中。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导纱针的纵向观察,针床板(7)与止挡架(8)在导纱针(4)的针头(5)的区域中基本上终止于相同的位置。
全文摘要
提出一种针织机特别是拉舍尔经编机的导纱针装置,其具有保持设备和设置在该保持设备上的多个导纱针(4),其中每个导纱针(4)都具有弯曲变动装置,至少一部分导纱针可通过所述弯曲变动装置沿移动方向移位,每个导纱针(4)都配设有两个止挡,这些止挡限制所述部分沿移动方向移位。希望使得针织机的工作受到干扰的风险很小,同时支数较高。为此规定,这些止挡横向于移动方向错开地布置在导纱针(4)的运动空间之外,每个导纱针(4)都与凸起(13)连接,所述凸起横向于移动方向突伸,并伸入到在两个配属于导纱针的止挡之间的中间空间内。
文档编号D04B27/32GK102345207SQ20101050636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1日
发明者K·米斯塔 申请人: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