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纱输送控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29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纬纱输送控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控线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纬纱输送控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參阅图1,为中国台湾公告第583368号“织带机纱线控制机构”发明专利案,该控制机构I包含一机座11、一设置于该机座11上的纬纱供线座12、一枢接在该纬纱供线座12的牵引轴13,及一借由一皮带141带动该牵引轴13偏转的控制马达14,该牵引轴13包括多个供纬纱10穿设过的穿线孔131,而该控制马达14是受一可程序化控制器15的控制并带动该皮带141转动,进而带动该牵引轴13作往复的偏转,在该牵引轴13偏转的时候,其偏转角度的多少影响并直接控制了纬纱10输送的路径,借此能控制纬纱10的供纱量。 但是以这种方式控制纬纱10的供纱量并无改变纬纱10的输送速度,仅是依改变纬纱10的输送路径而消极地控制供纱量,所以纬纱10在输送的时候不顺畅、有快有慢,并会有拉扯纬纱10的状况,在织带的图案或边缘易会有一般称做毛凸的缺陷,所以上述控制纬纱IO的做法,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控制纬纱输送速度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于是,本实用新型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分别连接一编织机的一动カ源与一输送纬纱的供纬装置,该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包含ー变速器,及一控制单元。该变速器包括一可接收该动力源所输出动カ的输入端轴、一与该输入端轴连接的传动单元、一伸置于该传动单元内的调速杆,及一可将动カ连接至该供纬装置的输出端轴,该输入端轴将所接收的该动カ源的动力,经由该传动单元传递至该输出端轴,而且,该调速杆具有一显露于外的连接端,且该调速杆是伸置于该传动单元内井能相对该传动单元摆动,并使该传动単元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的摆动角度而控制。该控制单元包括一与该调速杆的连接端连设并带动该调速杆相对该传动单元摆动的连接机构,及一操控该连接机构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干配合该控制単元依所需图样改变该变速器的变速比例,使该变速器将动カ源的动カ变速后由该输出端轴输出,主动地控制纬纱的输送速度,因此能够减少缺陷的产生。

图I是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583368号“织带机纱线控制机构”发明专利案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分别连接一编织机的一动カ源与ー输送纬纱的供纬装置的局部侧视图;[0011]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纬纱输送控线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纬纱输送控线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辅助说明图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
以下结合附图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參阅图2与图3,为本实用新型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分别连接 一编织机2的一动カ源21与ー输送纬纱3的供纬装置22,该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包含一变速器5、一控制单元6,及一与该变速器5相连设的散热风扇7,本实施例中,该编织机2特别是指用于编织宽窄带的编织机2。该变速器5包括一可接收该动力源21所输出动力的输入端轴51、一与该输入端轴51连接的传动单元52、一伸置于该传动单元52内的调速杆53,及一可将动カ连接至该供纬装置22的输出端轴54,该输入端轴51将所接收的该动カ源21的动カ,经由该传动单元52传递至该输出端轴54,而且,该调速杆53具有一显露于外的连接端531,且该调速杆53是伸置于该传动单元52内并能相对该传动单元52摆动,并使该传动单元52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53的摆动角度而控制。该控制单元6包括一与该调速杆53的连接端531连设并带动该调速杆53相对该传动单元52摆动的连接机构61,及一操控该连接机构61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62,该控制单元6的连接机构61具有一与该调速杆53固接的从动件611、一与该控制器62接合并带动该从动件611的主动件612、一设于该主动件612上的座体613、一连设于该座体613上的指针614,及一与该指针614相配合的刻度盘615。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6的主动件612是固接于该控制器62的调控齿轮617,该从动件611是与该调控齿轮617啮合的被动齿盘616,且该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62是步进马达或可程序化的马达。借由该控制器62带动该调控齿轮617转动,此时该被动齿盘616与该座体613 —并被带动摆动,而该被动齿盘616则带动该变速器5的调速杆53摆动,进而控制该传动单元52的输出转速,另外,该座体613摆动时,该座体613会连动该指针614在刻度盘615上的移动,指出转速比或输出速度的数值。參阅图2与图3,因此,该动力源21的动カ借由一皮带23传递至该变速器5的输入端轴51,再经由该传动单元52,最后由该输出端轴54输出,并带动供纬装置22输送纬纱3,所以利用可程序化的控制器62配合编织的速度与需求,改变该变速器5的输入与输出比,能够主动控制该纬纱3的输出速度,减少编织出宽窄带的缺陷,且不会有拉扯纬纱3的状況,并利用该散热风扇7对该变速器5进行散热,避免有过热的问题发生。參阅图4与5,为本实用新型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控制単元6的主动件612是固接于该控制器62的调控齿轮617,该控制单元6的从动件611是偏心设置于该调控齿轮617上的传动杆618,而该连接机构61还具有一与该调控齿轮617啮合的惰轮619、一连设于该惰轮619上的指针614,及一与该指针614相配合的刻度盘615。当该控制器62带动调控齿轮617转动吋,该传动杆618会呈线性的移动,进而拉动该变速器5的调速杆53摆动,达到改变该变速器5输出的目的,能够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有相同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借由该控制単元6的控制器62,调整该变速器5的输入与输出的比,因此能够根据制造的需求主动地改变纬纱3的输送速度,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 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分别连接一编织机的一动カ源与ー输送纬纱的供纬装置,所述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包含一变速器及一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包括一可接收所述动カ源所输出动カ的输入端轴、一与该输入端轴连接的传动单元、一伸置于所述传动单元内的调速杆,及一可将动カ连接至所述供纬装置的输出端轴,所述输入端轴将所接收的所述动カ源的动力,经由所述传动単元传递至所述输出端轴,所述调速杆具有一显露于外的连接端,且所述调速杆是伸置于所述传动单元内井能相对所述传动单元摆动,并使所述传动单元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的摆动角度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与所述调速杆的连接端连设并带动所述调速杆相对所述传动单元摆动的连接机构,及一操控所述连接机构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単元的连接机构具有一与所述调速杆固接的从动件,及一与所述控制器接合并带动所述从动件的主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単元的主动件是固接于所述控制器的调控齿轮,所述从动件是与所述调控齿轮啮合的被动齿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単元的连接机构还具有一设于所述调控齿轮上的座体、一连设于所述座体上的指针,及一与指针相配合的刻麼舟ノ又 ΓΤΤΤ. O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単元的主动件是固接于所述控制器的调控齿轮,所述控制単元的从动件是偏心设置于所述调控齿轮上的传动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単元的连接机构还具有一与所述调控齿轮啮合的惰轮、一连设于所述惰轮上的指针,及一与所述指针相配合的刻度盘。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输送控线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变速器相连设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带动空气对所述变速器进行散热。
8.如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是步进马达或可程序化的马达。
专利摘要一种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包含一变速器,及一控制单元,该变速器包括一可接收一动力源所输出动力的输入端轴、一与该输入端轴连接的传动单元、一伸置于该传动单元内的调速杆,及一可将动力连接至一供纬装置的输出端轴,并使该变速器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的摆动角度而控制,该控制单元包括一带动该调速杆相对该传动单元摆动的连接机构,及一操控该连接机构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配合该控制单元依所需图样改变该变速器的变速比例,使该变速器将动力源的动力变速后由该输出端轴输出,主动地控制纬纱的输送速度,减少缺陷的产生。
文档编号D04B15/38GK202430434SQ20112055056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曾文彬 申请人:广野精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