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锭的防护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98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纺锭的防护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锭的防护元件。一种用于卷取线(3)的纺锭(1)的防护元件(2),纺锭紧固到纺纱机的锭轨(4)上。纺锭包括:锭杆(6),支承在轴承套筒(5)中,该轴承套筒(5)能够以旋转固定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地连接到锭轨(4);驱动元件(7),连接到锭杆;卷取区域(8),在锭杆(6)上用于卷取线;以及环锭架(10),安装在钢领板(9)上。防护元件安装在钢领板下方,并且能够在轴承套筒的至少局部部分上沿着锭杆轴向地移位,以便锭杆上的卷取区域能够由防护元件局部地包围。为了避免防护元件在高水平的飞毛时堵塞和筒管直径增大,提出了防护元件在背离钢领板的端部在其外周的局部区域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11)。
【专利说明】纺锭的防护元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卷取线的纺锭的防护元件,纺锭紧固到纺纱机的锭轨上。纺锭包括:锭杆,支承在轴承套筒中,该轴承套筒能够以旋转固定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地连接到锭轨;驱动元件,连接到锭杆;卷取区域,在锭杆上用于卷取线;以及环锭架,安装在钢领板上。防护元件安装在钢领板下方,并且能够在轴承套筒的至少局部部分上沿着锭杆轴向地移位,以便锭杆上的卷取区域能够由防护元件局部地包围。
【背景技术】
[0002]在本实用新型的含义内,术语“纺纱”也理解为表示捻转,从而取代卷线,可以进行从线筒的放线,并且所述线可以由纱线和麻线形成。
[0003]例如从DE 10 2005 040 902已知的防护元件,例如主要在高速纺锭中使用,以便降低周围环境中的噪声水平,噪声水平有时候是可观的,并且还减少由于在每个线筒周围产生的空气涡流而产生的能量消耗。由于进一步在纺锭之间输送的各空气涡流的组合,使得空气流沿着纵向方向形成在纺纱机的两侧上,这也可能导致所生产的线上的线自由端部展开,从而产生不期望的起绒线,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具体线筒的空气阻力。纺锭的驱动能量的主要部分因此以并非预期的方式被限制。尤其是对于相当大的线筒直径,由于较高的圆周速度以及作用在线上的增大离心力,使得这些不利效果对于工艺的整体能量平衡、对工作人员的压力和线质量是不利的。
[0004]在DE 10 2005 040 902中描述的防护元件具有基本圆柱形状,并且形成为具有光滑的闭合内圆柱表面的一件。防护元件位于钢领板下方并且在纺锭的驱动器上方,并且能够与钢领板一起沿着锭杆在轴承套筒上轴向地上下移动。在防护位置,防护元件基本上在提供用于卷线的卷取区域中环绕锭杆。所卷取的线形成线筒,线筒例如设计为管纱。防护元件的长度以能够实现线筒的整个最大直径区域的防护的方式确定尺寸。由于防护元件的内部区域的光滑、均匀、闭合的侧向表面,使得在纺锭处由流动阻力导致的能量损失可以保持为最小。然而,由于防护元件的内部区域的该配置,使得飞毛落在防护元件的内表面上并且形成纤维堆积,例如纤维球,由于防护元件和线筒之间的变化的空气流而难以从防护元件去除。这样导致了防护元件被高水平的飞毛堵塞从而增大了筒管直径。这样继而具有在纺纱处理期间例如灰尘等污染物不能从防护元件排出的后果。为了一贯地确保高的线质量和能量优化状态,因此需要在某个操作周期之后使纺锭停止,并且从防护元件清洁纤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用于纺纱机的纺锭的防护元件,用于以基本上避免防护元件的堵塞并且在纺锭处保持较高的能量节省的方式卷取线。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该目的,因为纺锭紧固到纺纱机的锭轨上,具有:锭杆,支承在轴承套筒中,该轴承套筒能够以旋转固定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地连接到锭轨;驱动元件,连接到锭杆;卷取区域,在锭杆上用于卷取线;以及环锭架,安装在钢领板上,防护元件安装在钢领板下方,并且能够在轴承套筒的至少局部部分上沿着锭杆轴向地移位,以便锭杆上的卷取区域能够由防护元件局部地包围,防护元件在背离钢领板的端部在其外周的局部区域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测试已经表明,借由以这样的方式定位的凹部可以避免纺纱处理期间的堵塞。连续出现的污染物例如灰尘或飞毛因此可以从防护元件可靠地去除,从而确保连续较高的线质量。
[0007]在消除了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的断线之后,存在飞毛或纱线片断可能停留在防护元件的内表面上并且形成难以从防护元件去除的纤维堆积例如纤维球的风险。为了实现飞毛的连续排出并且因此使形成的纤维球最小,已经证明当防护元件的内表面在环绕卷取区域的区域中具有圆锥形设计时是有利的,尤其是以内径以渐进或连续的方式朝向钢领板减小的方式。
[0008]为了确保足够的清洁效果,使凹部在一侧开放也是有利的。
[0009]为了从防护元件去除纤维堆积,使凹部具有弧形设计也是有利的。因此可以利用作用在纤维堆积的离心力,以便从防护元件射出纤维堆积。结果可以更好地从防护元件排出连续出现的污染物。
[0010]测试已经表明,当凹部具有圆锥形设计时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效果。
[0011]为了从防护元件最佳地排出飞毛,还已经证明当防护元件的壁厚在凹部的区域中减小时是有利的。从而可以使纤维卡在凹部的边缘上的情况最少。
[0012]为了在轴承套筒上引导防护元件,还已经证明当在防护元件的背离钢领板的端部在内表面处安装弓I导元件并且防护元件借由弓I导元件而在轴承套筒上被弓丨导时是有利的。
[0013]为了使防护元件在钢领板上定心,当防护元件经由搭扣连接部能够拆卸地紧固到环锭架时是有利的,尤其是以环锭架和防护元件在搭扣连接部的区域中相对于彼此径向地定位的方式。除了良好的定心以外,这种类型的紧固还具有防护元件可以从纺锭快速地去除用于维修的优点。
[0014]当多个纺锭彼此相邻布置时,由于制造公差,而在轴承套筒和环锭架之间存在偏移。为了补偿该偏移,使搭扣连接部具有铰接设计以便防护元件能够关于环锭架的纵向轴线横向地枢转也是有利的。由于附加的自由度,使得防护元件可以在轴承套筒上以最小的摩擦上下滑动。
[0015]为了确保防护元件在钢领板上的定心,还已经证明当搭扣连接部以这样的方式设计时是有利的:防护元件在面向钢领板的端部在内表面或外表面处具有圆周凹口并且环锭架具有伸到该凹口中的圆周隆起部,或者环锭架具有圆周凹口并且防护元件在面向钢领板的端部在内表面或外表面处具有伸到该凹口中的圆周隆起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参考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表示以下内容:
[0017]图1表示具有防护元件的纺锭的剖面,防护元件具有弧形凹部;
[0018]图2表示根据图1的防护元件的放大视图,防护元件具有圆锥形内表面;
[0019]图3表示根据图2的防护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防护元件具有圆锥形凹部;
[0020]图4表示来自图2的A— A剖视图;以及[0021]图5表示来自图1的放大局部部分Z,其中示出了防护元件紧固到环锭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根据图1的纺锭I包括可驱动锭杆6,在锭杆6上设置有用来卷取线3的卷取区域
8。在卷取区域8中在锭杆6上附接有套筒17,线3卷绕到套筒17上以形成线筒18,线筒18例如设计为管纱。锭杆6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套筒5中,轴承套筒5以旋转固定方式间接或直接地连接到纺纱机的锭轨4。锭轨4 一般理解为表示纺纱机的部件,纺锭I位于锭轨4上,并且锭轨4相对于纺纱机的基部主体是固定的。在锭杆6的与卷取区域8相对的半部上定位有用于驱动锭杆6的驱动元件7。轴承因此位于驱动元件7和提供用于卷取线3的卷取区域8之间。驱动元件7例如设计为可以由纺纱机的驱动带驱动的锭盘,或者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这样设计为电动马达的转子。纺锭I还具有防护元件2,防护元件2至少局部地包围锭杆6上的卷取区域8。防护元件2位于环锭架10上的钢领板9的下方,并且能够沿着锭杆6经由轴承套筒5的至少局部部分轴向地移位。在本示例中,防护元件2具有圆柱形内表面12,并且在其外周的局部区域上包含凹部11,纤维和污染物可以经由凹部11从防护元件2排出。防护元件2经由引导元件13在轴承套筒5上被引导,引导元件13在凹部11的区域中位于防护元件2的内表面12处。
[0023]在根据图2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来自图1的防护元件2在环绕卷取区域8的区域中具有圆锥形内表面12。内表面12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卷取区域8中的内径19从顶部向底部以角度y (2° ^ y<5° )连续地减小。与具有圆柱形内表面12的防护元件2不同,因此确保了从防护元件2最佳地去除污染物。当对于最大线筒直径而言线筒18和内表面12之间的距离为3-10mm时,实现了污染物的最佳排出。当发生断线时,由于纱线端部撕裂,所以防护元件2的内表面12上的具有径向或轴向朝向的障碍物直接导致飞毛。为了使飞毛最少,防护元件2因此 具有光滑的耐磨内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在防护元件2中形成相当大的纤维堆积。此外,当去除所产生的飞毛时,必须将静电考虑在内,静电导致纤维附着到防护元件2的内表面12上。防护元件2因此由具有低静电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或树脂玻璃制成。因此确保了飞毛和污染物从防护元件2的连续排出。防护元件2在其下端在其外周的局部区域上具有弧形凹部11,凹部11的半径R在防护元件2的外周上连续地减小。凹部11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通过利用离心力,可以将甚至相当大的纤维堆积从防护元件2射出。在凹部11的区域中,在防护元件2的内表面12处定位有引导元件13,防护元件2借由引导元件13在轴承套筒5上被引导。为了容纳引导元件13,防护元件2在凹部11的区域中的下端处具有圆柱形形状。由于防护元件2中的引导元件13的构造,使得存在纤维可能卡在防护元件2中的凹部11的区域中的风险。为了抵制这种风险,引导元件13在凹部11的上缘具有薄壁连接腹板16。为了防止纤维停留在凹部11处,另外引导元件13的壁厚沿着凹部11的上缘的方向减小。由于将圆锥形内表面12、弧形凹部11和引导元件13相结合,所以能够连续地使管纱纺纱,不需要定期地清洁防护元件2。
[0024]图3表示防护元件2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凹部11在防护元件2的下端具有圆锥形设计。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引导元件13具有连续的连接腹板16,以便可以使纤维卡在凹部11的边缘处的情况保持最少。
[0025]在根据图4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元件2的壁厚在凹部的区域中减小,因此防止纤维停留在凹部11中。因此进一步地提高了纤维和污染物从防护元件2的排出。
[0026]防护元件2在环锭架10上定心,并且借由搭扣连接部14紧固到环锭架10。在根据图5的一个实施例中,为此目的,防护元件2在面向钢领板9的端部,在内表面12处具有圆周凹口,并且环锭架具有伸到凹口中的圆周隆起部。具有弹性性质的防护元件2因此可以容易地附接到环锭架10。防护元件2和环锭架10因此在搭扣连接部14的区域中相对于彼此径向地定位。此外,搭扣连接部14具有铰接设计,以便防护元件2能够关于环锭架10的纵向轴线15绕着枢转点S横向地枢转。由于附加的自由度,使得当在轴承套筒5和环锭架10之间存在由制造公差产生的偏移时,例如防护元件2可以在轴承套筒5上以最小的摩擦上下滑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卷取线(3)的纺锭(I)的防护元件(2),所述纺锭紧固到纺纱机的锭轨(4)上,具有: 锭杆(6),支承在轴承套筒(5)中,该轴承套筒(5)能够以旋转固定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地连接到所述锭轨(4); 驱动元件(7),连接到所述锭杆(6); 卷取区域(8 ),在所述锭杆(6 )上用于卷取所述线(3 );以及 环锭架(10),安装在钢领板(9)上,所述防护元件(2)安装在所述钢领板(9)下方,并且能够在所述轴承套筒(5)的至少局部部分上沿着所述锭杆(6)轴向地移位,以便所述锭杆(6)上的卷取区域(8)能够由所述防护元件(2)局部地包围, 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件(2)在背离所述钢领板(9)的端部在其外周的局部区域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件(2)的内表面(12)在环绕所述卷取区域(8)的区域中具有圆锥形设计,所述内表面(12)的内径(19)以渐进或连续的方式朝向所述钢领板(9)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1)在一侧是开放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1)具有弧形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1)具有圆锥形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件(2)的壁厚在所述凹部(11)的区域中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护元件(2)的背离所述钢领板(9)的端部,在所述内表面(12)处安装有引导元件(13),所述防护元件(2)借由所述引导元件而在所述轴承套筒(5)上被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件(2)经由搭扣连接部(14)能够拆卸地紧固到所述环锭架(10),所述环锭架(10)和所述防护元件(2)在所述搭扣连接部(14)的区域中相对于彼此径向地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连接部(14)具有铰接设计,以便所述防护元件(2)能够关于所述环锭架(10)的纵向轴线(15)横向地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件(2)在面向所述钢领板(9)的端部,在内表面或外表面处具有圆周凹口,并且所述环锭架(10)具有伸到所述凹口中的圆周隆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锭架(10)具有圆周凹口,并且所述防护元件(2)在面向所述钢领板(9)的端部,在内表面或外表面处具有伸到所述凹口中的圆周隆起部。
【文档编号】D01H7/04GK203768540SQ20132044466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L.马里纳, R.札雷基, P.布拉泽克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