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248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的一个部件,尤其是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其主要由入管部、螺旋落管部和出管部组成,入管部固接于螺旋落管部的入口处,出管部转动连接于螺旋落管部的出口处;出管部包括壳体和固接于壳体上的扶管装置,壳体底面板为纱管承载板,出管部一端为纱管大头定位端,另一端为纱管小头定位端,纱管小头定位端高于纱管大头定位端,出管部的纱管小头定位端一侧设有止挡片和凸起,纱管落入出管部中静止后纱管小头位于止挡片和凸起之间,出管部的纱管大头定位端一侧末尾设有一止挡钩形部。它避免了落管过程中出现的卡管、落管不畅的情况出现,解决了部分纱锭没有插管还需人工插管的问题,提高了落纱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落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的一个部件,尤其是一种新型落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用于老式细纱机上的自动落纱装置(自动落纱机)上的自动落管机构大部分采用螺旋排管结构,由于纱管大头重量较大在螺旋滑道中下落速度比纱管小头下落速度快,易发生卡管的问题从而导致落管不及时,以及部分纱锭没有插管,还需人工插管,从而影响插管效率,不能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及用工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它避免了落管过程中出现的卡管、落管不畅的情况出现,解决了导致的部分纱锭没有插管还需人工插管的问题,提高了落纱效率,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新型落管装置,由上至下依次主要由入管部、带有一螺旋通道的螺旋落管部和出管部组成,所述入管部固接于螺旋落管部的入口处,所述出管部转动连接于螺旋落管部的出口处;纱管一端大一端小,所述螺旋通道一端为纱管大头输入端,另一端为纱管小头输入端,所述出管部包括壳体和固接于壳体上的扶管装置,所述壳体底面板为纱管承载板,所述出管部一端为纱管大头定位端,另一端为纱管小头定位端,所述纱管小头定位端高于纱管大头定位端,所述出管部的纱管小头定位端一侧设有一止挡片和一在拉动纱管大头时可使纱管小头上升的凸起,纱管落入出管部中静止后纱管小头位于止挡片和凸起之间,所述出管部的纱管大头定位端一侧末尾设有一止挡钩形部。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凸起面对止挡片的面与纱管承载板形成的面之间的夹角> 90度。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出管部还设有一辅助定位装置,所述辅助定位装置通过复位弹簧转动连接于纱管承载板底面上,所述辅助定位装置的可上下移动的前端探出纱管承载板并高于此处纱管承载板的顶面。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出管部与螺旋落管部之间设有躲管弹簧。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入管部包括主体和两个皮轮,所述皮轮与主体转动连接,两皮轮轴线相互平行。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避免了落管过程中出现的卡管、落管不畅的情况出现,解决了部分纱锭没有插管还需人工插管的问题,提高了落纱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除去出管部和部分螺旋落管部);[0013]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出管部的结构示意图(带局部剖面);
[0014]图5:本实用新型除去入管部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符号说明:
[0016]1.入管部,2.螺旋落管部,3.出管部,4.皮轮,5.躲管弹簧,6.纱管,10.螺旋通道,11.纱管大头输入端,12.纱管小头输入端,30.扶管装置,31.止挡片,32.凸起,33.辅助定位装置,34.止挡钩形部,35.纱管小头定位端,36.纱管大头定位端,37.纱管承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落管装置,由上至下依次主要由入管部1、带有一螺旋通道10的螺旋落管部2和出管部3组成,所述入管部1固接于螺旋落管部2的入口处,所述出管部3转动连接于螺旋落管部2的出口处;纱管6 —端大一端小,所述螺旋通道10 —端为纱管大头输入端11,另一端为纱管小头输入端12,所述出管部3包括壳体和固接于壳体上的扶管装置30,所述壳体底面板为纱管承载板37,所述出管部3 —端为纱管大头定位端36,另一端为纱管小头定位端35,所述纱管小头定位端35高于纱管大头定位端36,所述出管部3的纱管小头定位端35 —侧设有一止挡片31和一在拉动纱管大头时可使纱管6小头上升的凸起32,纱管落入出管部3中静止后纱管小头位于止挡片31和凸起32之间,所述出管部3的纱管大头定位端36 —侧末尾设有一止挡钩形部34,所述止挡钩形部34主要起对纱管的大头进行定位的作用。
[0019]优选的,所述凸起32面对止挡片31的面与纱管承载板37形成的面之间的夹角^ 90度,如此在拉动纱管大头`时可便于纱管6小头的上升。
[0020]优选的,所述出管部3还设有一辅助定位装置33,所述辅助定位装置33通过复位弹簧转动连接于纱管承载板37底面上,所述辅助定位装置33的可上下移动的前端探出纱管承载板37并高于此处纱管承载板37的顶面,辅助定位装置33与止挡钩形部34共同起对纱管的大头定位的作用。
[0021]进一步,所述出管部3与螺旋落管部2之间设有躲管弹簧5,在拉动纱管大头时出管部3会稍有旋转,躲管弹簧5的作用是使出管部3恢复原来位置。
[0022]再进一步,所述入管部1包括主体和两个皮轮4,所述皮轮4与主体转动连接,两皮轮4轴线相互平行。
[0023]使用时,两皮轮4不断左右同向转动,纱管6进入螺旋通道10中,在止挡片31、止挡钩形部34和辅助定位装置33的作用下纱管下落停止,拉动纱管大头,纱管大头向下旋转;纱管小头在凸起32和止挡片31的作用下向上旋转,最后纱管在扶管装置30的作用下,完成插管过程。
[0024]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主要由入管部(1)、带有一螺旋通道(10)的螺旋落管部(2)和出管部(3)组成,所述入管部(1)固接于螺旋落管部(2)的入口处,所述出管部(3)转动连接于螺旋落管部(2)的出口处,纱管(6) —端大一端小,所述螺旋通道(10) —端为纱管大头输入端(11),另一端为纱管小头输入端(12),所述出管部(3)包括壳体和固接于壳体上的扶管装置(30),所述壳体底面板为纱管承载板(37);所述出管部(3) —端为纱管大头定位端(36),另一端为纱管小头定位端(35),所述纱管小头定位端(35)高于纱管大头定位端(36),所述出管部(3)的纱管小头定位端(35)—侧设有一止挡片(31)和一在拉动纱管大头时可使纱管(6)小头上升的凸起(32),纱管落入出管部(3)中静止后纱管小头位于止挡片(31)和凸起(32)之间,所述出管部(3)的纱管大头定位端(36)一侧末尾设有一止挡钩形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2)面对止挡片(31)的面与纱管承载板(37)形成的面之间的夹角> 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管部(3)还设有一辅助定位装置(33),所述辅助定位装置(33)通过复位弹簧转动连接于纱管承载板(37)底面上,所述辅助定位装置(33)的可上下移动的前端探出纱管承载板(37)并高于此处纱管承载板(37)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管部(3)与螺旋落管部(2)之间设有躲管弹簧(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管部(1)包括主体和两个皮轮(4),所述皮轮(4)与主体转动连接,两皮轮(4)轴线相互平行。
【文档编号】D01H9/04GK203475002SQ201320487978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侯国阳 申请人:侯国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