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1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适用于纤维制品生产工艺的【技术领域】,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原辅料包括聚丙烯树脂和助剂微囊;将原辅料经过搅拌器搅拌;通过真空吸料器将混合好的原辅料连续输送到螺杆挤压机;原辅料由螺杆挤压机熔融压缩,经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熔体过滤器过滤,然后进入计量泵;计量泵定量输出熔体,经过一系列加工,最后在热轧机的碾轧作用下,纤网形成无纺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明确微胶囊与纤维混合的多功能无纺布的生产方法的技术问题,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也简化无纺布生产制造时印染助剂等的添加工序,提高了无纺布的产品质量,从而利于提高无纺布的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专利说明】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纤维制品的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微胶囊技术是指将某种功能性物质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经机械或化学方法包覆起来,制成直径I~500 μ m的核壳结构微小粒子的一门技术。微胶囊在常态下为稳定的固体颗粒,囊芯物质原有的性质不受损失,并可在适当条件下释放出来。
[0003]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美国NCR公司开发了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对染料进行微胶囊化来制备无碳复写纸。70年代中期,微胶囊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医药、农药、日用化学品和生物制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起步较晚,直到近20年才得到应用,在非织造布工业中的应用则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微胶囊技术已被列为21世纪重点研发的高新技术之一。
[0004]当前,微胶囊技术在无纺布工业中的应用大致分两种:一是将功能性微胶囊混入涂覆液中,然后再将含有微胶囊的涂覆液涂在加工好的无纺布的表面,从而制得具有阻燃、除臭、抗紫外线和抗氧化功能的无纺布制品;二是将微胶囊夹入双层无纺布中间,形成三层结构,然后再进行物理压合。此外,对于将微胶囊直接与纤维混合进行加工的技术,行业内略有提及,但始终没有明确的加工工艺。因此,提出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来制造出微胶囊与纤维混合的无纺布,是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明确微胶囊与纤维混合的多功能无纺布的生产方法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07]a)按以下重量比配置原辅料:聚丙烯树脂和助剂微囊的重量比为(70~85): (30 ~15);
[0008]b)将所述原辅料经过搅拌器搅拌,使原辅料混合均匀;
[0009]c)通过真空吸料器将混合好的原辅料连续输送到螺杆挤压机;
[0010]d)所述原辅料由螺杆挤压机熔融压缩以后成为粘流态的熔体,经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熔体过滤器过滤,然后进入计量泵;
[0011]e)所述计量泵定量输出熔体,输出范围为50~350升/小时,随后进入纺丝模头;
[0012]f)所述熔体进入纺丝模头后,经过喷丝板的喷丝孔,被挤压成与喷丝孔数目相对应的连续熔体细流;
[0013]g)所述熔体细流连续从喷丝孔挤出后,在工艺冷却风的作用下,经过牵伸风道将熔体细流冷却牵伸定型形成纤维,再经过扩散风道,使纤维均匀的吸附到成网输送带上,形成连续的网状纤维层;[0014]h)在所述成网输送带的连续输送下,连续的纤网经过热轧机;
[0015]i)在所述热轧机的碾轧作用下,纤网形成无纺布。
[0016]作为优选,所述助剂微囊采用复凝聚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所述助剂微囊的囊壁为耐热的聚酯材料,所述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整理助剂,所述整理助剂与聚酯材料的质量比为(6.8~7.3): (93.2~92.7),所述助剂微囊的平均粒径为600~800nm。
[0017]作为优选,所述聚酯材料为聚脲型树脂或者聚硅氧烷型树脂。
[0018]作为优选,所述整理助剂为抗老化保护剂、防水整理剂、抗菌整理剂、防霉蛀整理剂和织物阻燃剂中至少一项。
[0019]作为优选,所述助剂微囊采用水相分离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所述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印染助剂,所述助剂微囊的囊壁为水溶的高分子材料,所述印染助剂与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30.6~45.9): (69.4~54.1),所述助剂微囊的平均粒径为40~70 μ m。
[0020]作为优选,所述印染助剂为色母粒、渗透剂、还原剂、分散剂、消光剂中至少一项。
[0021]作为优选,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 乙二醇、聚乙二醇醚、环氧树脂中至少一项。
[0022]作为优选,所述助剂微囊采用油相分离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所述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印染助剂,所述助剂微囊的囊壁为溶于有机溶剂的聚酯材料。
[0023]作为优选,所述印染助剂为清洗剂、乳化剂、固色剂、显色助剂中至少一项。
[0024]作为优选,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丙烯酰胺、聚氨基甲酸酯中至少一项。
[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明确微胶囊与纤维混合的多功能无纺布的生产方法的技术问题,拓宽了某些染整助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使得无纺布的功能更为齐全。同时,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也简化无纺布生产制造时印染助剂等的添加工序,提高了无纺布的产品质量,从而利于提高无纺布的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0026]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29]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
[0030]a)按以下重量比配置原辅料:聚丙烯树脂和助剂微囊的重量比为(70~85): (30 ~15);
[0031]b)将原辅料经过搅拌器I搅拌,使原辅料混合均匀;
[0032]c)通过真空吸料器2将混合好的原辅料连续输送到螺杆挤压机3 ;[0033]d)原辅料由螺杆挤压机3熔融压缩以后成为粘流态的熔体,经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熔体过滤器4过滤,然后进入计量泵5 ;
[0034]e)计量泵5定量输出熔体,输出范围为50?350升/小时,随后进入纺丝模头6 ;
[0035]f)熔体进入纺丝模头6后,经过喷丝板的喷丝孔,被挤压成与喷丝孔数目相对应的连续熔体细流;
[0036]g)熔体细流连续从喷丝孔挤出后,在工艺冷却风的作用下,经过牵伸风道(7)将熔体细流冷却牵伸定型形成纤维,再经过扩散风道8,使纤维均匀的吸附到成网输送带上,形成连续的网状纤维层;
[0037]h)在成网输送带的连续输送下,连续的纤网经过热轧机9 ;
[0038]i)在热轧机9的碾轧作用下,纤网形成无纺布。
[0039]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助剂微囊结构,有效防止助剂氧化,避免紫外线、温度和湿度等外界环境对助剂的影响,而且可以有效掩盖有些助剂散发的不愉快气味。与现有的涂覆液方式相比,本实施例直接将微囊与聚丙烯混合,并对原辅料进行无纺布的制作,简化了生产工序,也减少了物料成本。
[0040]其中,不同的助剂微囊能够取得不同的技术效果。
[0041]具体地,当助剂微囊采用复凝聚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形成缓释型胶囊,助剂微囊的囊壁为耐热的聚酯材料,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整理助剂,整理助剂与聚酯材料的质量比为(6.8?7.3): (93.2?92.7),助剂微囊的平均粒径为600?800nm。利用微胶囊的缓释作用和保护作用,减缓整理助剂中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延长有效期,从而使得整理助剂的功能更为持久。
[0042]进一步地,聚酯材料为聚脲型树脂或者聚硅氧烷型树脂这种耐酸耐高温的材料,防止助剂微囊在无纺布加工制作过程中囊壁破裂,同时也使得在使用的时候助剂微囊结构更为稳定,不易破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理助剂功能的有效期。其中的整理助剂可以为三聚氰胺树脂型防水剂、银系抗菌除臭防霉整理剂、四羟甲基氯化磷等使得织物功能完善的整理助剂,也可以为塑料抗老化剂、柔软剂SR等提高织物品质的整理助剂。而且整理助剂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例如二氧化氯,从而拓宽了某些非纺织助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0043]具体地,当助剂微囊采用水相分离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形成封闭式微囊,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印染助剂,助剂微囊的囊壁为水溶的高分子材料,印染助剂与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30.6?45.9): (69.4?54.1),助剂微囊的平均粒径为40?70 μ m。
[0044]进一步地,印染助剂为色母粒、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吊白块、磺化油、硫化锌等无纺织布制造时所需要的表面活性剂,同时高分子材料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二醇醚、环氧树脂这些熔点较低的材料,使得在热轧机的碾轧作用下,助剂微囊的囊壁破裂,将助剂与纤维接触,使得助剂的功能发挥功效,从而无需人工操作,大大减少了操作成本,提高无纺布的加工效率。
[0045]具体地,此种的助剂微囊采用油相分离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印染助剂,助剂微囊的囊壁为溶于有机溶剂的聚酯材料。
[0046]进一步地,与上述助剂微囊中印染助剂所采用的不溶于水的印染助剂不同,此种助剂微囊中的印染助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酯、树脂型无醛固色剂、二乙基乙醇胺等易水溶性的印染助剂。其中的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丙烯酰胺、聚氨基甲酸酯。
[004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作过程中,上述的各种助剂微囊可以只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多种助剂微囊混合使用。同时,一种助剂微囊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染整助剂和囊壁材料,形成多种组合,使得无纺布的功能更为完善。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按以下重量比配置原辅料:聚丙烯树脂和助剂微囊的重量比为(70~85): (30~15); b)将所述原辅料经过搅拌器(I)搅拌,使原辅料混合均匀; c)通过真空吸料器(2)将混合好的原辅料连续输送到螺杆挤压机(3); d)所述原辅料由螺杆挤压机(3)熔融压缩以后成为粘流态的熔体,经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熔体过滤器(4)过滤,然后进入计量泵(5); e)所述计量泵(5)定量输出熔体,输出范围为50~350升/小时,随后进入纺丝模头(6); f)所述熔体进入纺丝模头(6)后,经过喷丝板的喷丝孔,被挤压成与喷丝孔数目相对应的连续熔体细流; g)所述熔体细流连续从喷丝孔挤出后,在工艺冷却风的作用下,经过牵伸风道(7)将熔体细流冷却牵伸定型形成纤维,再经过扩散风道(8),使纤维均匀的吸附到成网输送带上,形成连续的 网状纤维层; h)在所述成网输送带的连续输送下,连续的纤网经过热轧机(9); i)在所述热轧机(9)的碾轧作用下,纤网形成无纺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微囊采用复凝聚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所述助剂微囊的囊壁为耐热的聚酯材料,所述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整理助剂,所述整理助剂与聚酯材料的质量比为(6.8~7.3): (93.2~92.7),所述助剂微囊的平均粒径为600~80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材料为聚脲型树脂或者聚硅氧烷型树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助剂为抗老化保护剂、防水整理剂、抗菌整理剂、防霉蛀整理剂和织物阻燃剂中至少一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微囊采用水相分离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所述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印染助剂,所述助剂微囊的囊壁为水溶的高分子材料,所述印染助剂与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30.6~45.9): (69.4~54.1),所述助剂微囊的平均粒径为40~70 μ 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助剂为色母粒、渗透剂、还原剂、分散剂、消光剂中至少一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二醇醚、环氧树脂中至少一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微囊采用油相分离法或者界面聚合法制取,所述助剂微囊的内部含有印染助剂,所述助剂微囊的囊壁为溶于有机溶剂的聚酯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染助剂为清洗剂、乳化剂、固色剂、显色助剂中至少一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 聚丙烯酰胺、聚氨基甲酸酯中至少一项。
【文档编号】D04H3/005GK103952860SQ201410192031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严华荣, 董二莹 申请人: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