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060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属于织物卷染设备配件【技术领域】。辊轮(2)两端通过转动轴(3)与染槽(1)侧壁连接;辊轮(2)两端的转动轴(3)上各设有一个转动的染液搅拌机构;染液搅拌机构包括套装在转动轴(3)上的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第一叶轮(4)位于辊轮(2)和第二叶轮(5)之间;第二叶轮(5)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一叶轮(4)的直径,第一叶片(401)与第二叶片(501)相互平行或存在60°~120°夹角。该装置可以充分高效搅拌染液,在染液染液浓度较高或流动性相对较差时,以及上染宽幅织物时,可有效解决卷染工艺中织物每幅的两侧织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染色存在色差的问题。
【专利说明】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属于织物卷染设备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丝棉斜纹类织物在染色时通常采用卷染机染色。染色过程中,丝棉斜纹类织物与卷染机染槽中的辊轮相接处,在辊轮转动的带动下从染槽内的染液中经过。每幅织物的两侧织边区域与辊轮两端相接触,位于两侧织边区域之间的中间区与辊轮中段相接触。染整【技术领域】中所说的边中差问题是指:经卷染工艺获得的织物,其两侧织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上染颜色存在深浅色差。边中差问题的出现可导致上染后的织物不合格,需重新上染,但由于边中差问题并非染液和操作的问题;即使重新上染,最终获得的织物虽然整体颜色加深但边中差的问题依然存在。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边中差的问题,多采用在染槽中安装一个循环泵,来增加染槽中染液的循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由于循环泵是成点状喷射,只能够改善一以循环泵为中心的小范围区域内的染液循环,对于成立方体的染槽的四个死角无法完全改善染液循环。其次,循环泵能耗较大,卷染工艺持续时间普遍在2飞小时,循环泵的电能消耗较大。并且由于循环泵长时间浸润在高温并还有大量离子的染液中,使得循环泵极易被腐蚀、损坏,甚至被腐蚀的循环泵会污染染液造成染色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该装置可以充分高效搅拌染液,在染液染液浓度较高或流动性相对较差时,以及上染宽幅织物时,可有效解决卷染工艺中织物每幅的两侧织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染色存在色差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包括染槽和安装在染槽中的辊轮,其特征在于:辊轮两端通过转动轴与染槽侧壁连接;辊轮两端的转动轴上各设有一个转动的染液搅拌机构;染液搅拌机构包括套装在转动轴上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第一叶轮位于辊轮和第二叶轮之间;第二叶轮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一叶轮的直径;第一叶轮包括用于套装在转动轴上的轴心和固定在轴心上的多个第一叶片,第二叶轮包括用于套装在转动轴上的轴心和固定在轴心上的多个第二叶片。
[0006]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相互平行。
[0007]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存在60°?120°夹角。
[0008]所述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分别与转动轴固定连接,随转动轴的转动而转动。
[0009]所述的辊轮的数量为2?4个,相邻所述辊轮之间相互平行,并存在间隙。
[0010]所述的第一叶片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叶片的数量。
[0011]所述的第一叶片的数量为4?5个,第二叶片的数量为3飞个。
[0012]所述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远离轴心的边沿成弧形。
[0013]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远离轴心的边沿成弧形的设计,首先可以增大叶片面积有利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拨动染液,其次弧形设计可以减小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搅拌的阻力,延长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使用寿命。第一叶片的数量为4飞个,第二叶片的数量为3飞个,是 申请人:经研究确定的:在卷染设备辊轮常规转速范围内,大于5个的叶片数量会对死角处浓度较高额染液向染槽中分散造成阻碍,少于3个的叶片数量则会造成整个染液搅拌机构搅拌的动力不足,实际使用中对织物边中差问题解决最好的设计为第一叶片的数量为4飞个,第二叶片的数量为3飞个。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可快速有效的搅拌染槽中的染液,使染槽中的染液均匀分散。安装在染槽中的辊轮起到了织物导向的作用,使织物充分在染液中经过、充分染色。 申请人:研究发现:只是在辅助轴两端各安装单个叶轮的设计,虽可使每幅织物的织边区域得变浅,但无法完全克服织物变种差的问题,卷染所得织物织边区得色和中间区域得色仍存在色差。其原因是实际操作中辊轮转动较为缓慢,单个叶轮的设计所提供的搅拌动力不足。染槽四个死角处浓度较高的染液在单个叶轮的带动下,虽然可以在辊轮两端的小范围区域内循环,但循环无法使整个染槽中的染液浓度均匀一致;特别是距离辊轮两端较远的辊轮中段区域,其染液浓度相对最低,导致卷染获得的织物每幅的中间区域颜色最浅。 申请人: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在辊轮的两端各安装两个叶轮——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来改善搅拌动力不足的问题。
[0016]2、该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在染液浓度较高或流动性较差时,可将快速搅拌分散染槽四个死角处的染液。在染液浓度较高或流动性较差时,成立方体的染槽底部四个死角容易造成染液沉积,循环泵或常规的单叶轮搅拌难于将其分散。 申请人:考虑到在染色过程中辊轮的旋转方向会重复顺时针正转然后反转,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存在60°?120°夹角,使得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不同,在辊轮重复正转反转的过程时可在距离染槽死角较近的辊轴两端形成推送方向不断变化的染液涡流,致使四个死角处产生紊乱的染液流动,充分搅拌分散槽四个死角处的染液。并且由于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存在夹角相当于形成了多个V型的叶片,有助于推动浓度较高或流动性较差染液流动。
[0017]3、该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在上染宽幅织物时也可有效的解决宽幅织物卷染时的边中差问题。宽幅织物所用的辊轮较长,染槽较长,染槽四个死角距离较远,辊轮中段区域和染槽四个死角区域染液浓度差距明显;并且由于辊轴较长,四个死角区域染液不易搅拌推动至辊轴中段。 申请人:设计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相互平行,以增大染液搅拌机构对染液从辊轴两端向辊轴中段的推动力;并且相同的叶片倾斜角度有助于减小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间流体(即染液)运动的阻力。第二叶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叶轮的直径,可以保证第二叶轮搅拌产生的染液涡流直径大于第一叶轮搅拌产生的染液涡流直径,第一叶轮搅拌产生的流体运动不会第一叶片第二叶轮搅拌产生的流体运动造成较大阻力,最大限度的将染液从距离染槽死角较近的辊轮两端推送至辊轮中段。该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在上染宽幅织物时可有效克服边中差的问题,最终获得的宽幅织物织边区域和中间区域染色深浅均匀一致。本实用新型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可安装在现有的卷染机,解决卷染工艺中织物每幅的两侧织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染色存在色差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实施例1俯视图。
[0019]图2为图1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的A-A面剖视图。
[0020]图3为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实施例2俯视图。
[0021]其中:1、染槽;2、辊轮;3、转动轴;4、第一叶轮;401、第一叶片;5、第二叶轮;
501、第二叶片;6、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Γ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Γ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参照图f 2,本实用新型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包括染槽I和安装在染槽I中的辊轮2,辊轮2两端通过转动轴3与染槽I侧壁连接;所述的辊轮2的数量为2个,相邻所述辊轮2之间相互平行,并存在间隙。如图f 2所示,工作过程中,织物6从辊轮2下方经过。辊轮2两端的转动轴3上各设有一个转动的染液搅拌机构;染液搅拌机构包括套装在转动轴3上的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第一叶轮4位于辊轮2和第二叶轮5之间;第二叶轮5的直径等于第一叶轮4的直径;第一叶轮4包括用于套装在转动轴3上的轴心和固定在轴心上的多个第一叶片401,第二叶轮5包括用于套装在转动轴3上的轴心和固定在轴心上的多个第二叶片501。
[0025]参照图1?2第一叶片401和第二叶片501远离轴心的边沿成弧形。第一叶片401与第二叶片501之间存在60°?120°夹角。
[0026]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分别与转动轴3固定连接,随转动轴3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叶轮4与第二叶轮5之间存在间隙。其作用是,当第一叶轮4与第二叶轮5相接时,第二叶轮5在搅拌产生的涡流会对第一叶轮4拨动染液造成不良影响,第一叶轮4与第二叶轮5之间存在间隙可以解决该问题。第一叶片401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叶片501的数量。第一叶片401的数量为4飞个,第二叶片501的数量为3飞个。
[0027]实施例2
[0028]参照图3,本实施例结构、材质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结构为:第一叶片401与第二叶片501相互平行。第二叶轮5的直径大于第一叶轮4的直径;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分别与转动轴3固定连接,随转动轴3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叶轮4与第二叶轮5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叶片401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叶片501的数量。第一叶片401的数量为Γ5个,第二叶片501的数量为3飞个。
[0029]工作过程如下:对于实施例1,在染色过程中辊轮2的旋转方向会重复顺时针正转然后反转,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存在60°?120°夹角,使得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不同,在辊轮重复正转反转的过程时可在距离染槽死角较近的辊轴两端形成推送方向不断变化的染液涡流,充分搅拌分散槽四个死角处的染液。并且由于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存在夹角相当于形成了多个V型的叶片,有助于推动染液流动。实施例1的设计优选用于染槽I中的染液浓度较高或流动性相对较差的情况,可将快速搅拌分散染槽四个死角处沉积的浓度较高的染液。
[0030]对于实施例2,第一叶片401与第二叶片501相互平行,相同的叶片倾斜角度有助于提高染液搅拌机构对染液的推动,将染槽死角处浓度较高的染液推动至辊轮中段区域。第二叶轮5的直径大于第一叶轮4的直径,可以保证第二叶轮5搅拌产生的染液涡流直径大于第一叶轮4搅拌产生的染液涡流直径,第一叶轮4搅拌产生的流体运动不会第一叶片第二叶轮5搅拌产生的流体运动造成较大阻力,最大限度的将染液从距离染槽死角较近的辊轮两端推送至辊轮中段。第一叶片401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叶片501的数量,有利于使经第一叶片401、第二叶片501搅拌的染液形成推动力的叠加。实施例2的设计优选用于宽幅的织物6的染色。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包括染槽(I)和安装在染槽(I)中的辊轮(2),其特征在于:辊轮(2)两端通过转动轴(3)与染槽(I)侧壁连接;辊轮(2)两端的转动轴(3)上各设有一个转动的染液搅拌机构;染液搅拌机构包括套装在转动轴(3)上的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第一叶轮(4)位于辊轮(2)和第二叶轮(5)之间;第二叶轮(5)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一叶轮(4)的直径;第一叶轮(4)包括用于套装在转动轴(3)上的轴心和固定在轴心上的多个第一叶片(401 ),第二叶轮(5 )包括用于套装在转动轴(3 )上的轴心和固定在轴心上的多个第二叶片(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401)与第二叶片(501)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401)与第二叶片(501)之间存在60°?12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分别与转动轴(3)固定连接,随转动轴(3)的转动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轮(2)的数量为2?4个,相邻所述辊轮(2)之间相互平行,并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叶片(401)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叶片(501)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叶片(401)的数量为4飞个,第二叶片(501)的数量为3飞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棉斜纹类织物边中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叶片(401)和第二叶片(501)远离轴心的边沿成弧形。
【文档编号】D06B23/20GK203947318SQ201420327328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郑明明, 刘天波 申请人: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