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49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包括里层、弹性层和表层,所述里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为芳纶纤维丝,所述弹性层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并通过经纬交织点与所述里层的经纱、纬纱交织连接,所述表层覆盖在所述弹性层表面,所述表层为耐高温阻燃涂层,所述面料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成锥子性,所述微孔的直径由里层向表层逐渐减小。整个面料上分布有微孔,微孔的直径由里层向表层逐渐减小,里层是靠近皮肤层,表层是接触外界层,这样可以使人体汗液、热量等及时通过微孔传导到外界,同时避免外界的高温、燃烧的有毒颗粒进入通过微孔进入,实现了单向导湿传热,面料里层的经密和纬密都很高,能有效的阻隔外界热量向内传递。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阻燃面料。

【背景技术】
[0002]在航空、航天、军队、消防、石化、电气等行业领域涉及到可能遇到火灾的危险,由此需要耐高温防阻燃面料做成的服装来进行保护。现有的阻燃面料生产方法有在面料的表面涂上一层抗阻燃剂,通常涂上的厚度0.7mm左右。还有的通过在阻燃面料中浸轧阻燃液体,使面料达到防阻燃的效果。对于第一种方法,涂上涂层后,整个面料变得僵硬不透气,穿着不舒适。对第二种方法,耐洗涤性差,而且普通化学纤维遇热后会熔融,不耐高温,达不到防护所需的耐高温阻燃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起到耐高温、阻燃的效果,并且具有单向导热透气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包括里层、弹性层和表层,所述里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为芳纶纤维丝,所述弹性层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并通过经纬交织点与所述里层的经纱、纬纱交织连接,所述表层覆盖在所述弹性层表面,所述表层为耐高温阻燃涂层,所述面料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成锥子形,所述微孔的直径由里层向表层逐渐减小。
[0005]优选地,所述弹性层由阻燃弹性纤维和芳纶纤维交织而成,具有弹性,可以使面料上的微孔在正常状况下处于闭合状态,而当运动或是拉伸后面料上微孔会张口,用于透气传热。
[0006]优选地,所述表层的厚度为0.lmm-0.3mm,表层厚度薄,透气导热性能好,而且由于整个面料有三层均耐高温阻燃,所以不影响整个面料的耐高温、阻燃性能。
[0007]优选地,所述里层的经密为260根/10cm,所述里层的纬密为250根/10cm,该里层为高经密和高纬密交织,保证面料的阻燃性、耐高温性能。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层的经纱为芳纶纤维,所述弹性层的纬纱为每2根芳纶纤维、I根阻燃弹性纤维的循环方式排列,所述弹性层的经纱和纬纱采用平纹纹路交织,该交织方式能保证弹性层的弹性和强度,因为平纹交织的交织点最多,交织点多,强度强。
[000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整个面料包括表层、弹性层和里层,每层都由耐高温、芳纶纤维等阻燃材料组成,保证了整个面料的耐高温阻燃性,并且面料上分布有微孔,微孔的直径由里层向表层逐渐减小,里层是靠近皮肤层,表层是接触外界层,这样可以使人体汗液、热量等及时通过微孔传导到外界,同时避免外界的高温、燃烧的有毒颗粒进入通过微孔进入,实现了单向导湿传热,面料里层的经密和纬密都很高,能有效的阻隔外界热量向内传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施例的耐高温阻燃面料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标号说明
[0012]I 里层
[0013]2 弹性层
[0014]3 表层
[0015]4 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7]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18]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包括里层1、弹性层2和表层3,里层I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和纬纱为芳纶纤维丝,里层I的经纱和纬纱采用平纹交织,里层I的经密为260根/10cm,里层I的纬密为250根/10cm,该里层I为高经密和高纬密交织,保证面料的阻燃性、耐高温性能。
[0019]弹性层2的经纱为芳纶纤维,弹性层2的纬纱为每2根芳纶纤维、I根阻燃弹性纤维的循环方式排列,弹性层2的经纱和纬纱采用平纹纹路交织,该交织方式能保证弹性层的弹性和强度,因为平纹交织的交织点最多,交织点多,强度强。弹性层2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并通过经纬交织点与里层的经纱、纬纱交织连接,通过经纬纱交错交织连接,省去了用粘胶等物质粘结,一方面省去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粘胶不耐高温易燃烧的危险。
[0020]表层3在弹性层2的上表面,表层3为耐高温阻燃涂层,表层3的厚度为
0.lmm-0.3mm,表层3厚度薄,透气导热性能好,而且由于整个面料有三层均耐高温阻燃,所以不影响整个面料的耐高温、阻燃性能。
[0021]在整个面料上分布有微孔4,如图1所示,微孔4成锥子形,微孔4的直径由里层2向表层3逐渐减小,微孔4的分布密度为10个/cm2。弹性层2由阻燃弹性纤维和芳纶纤维交织而成,具有弹性,可以使面料上的微孔4在正常状况下处于闭合状态,而当运动或是拉伸后面料上微孔4会张口,用于透气传热。
[0022]制作该耐高温阻燃面料,首先在织机上对经纱穿综,在一台织机上同时织里层和弹性层,里层的经纱和弹性层的经纱每间隔一段距离就上下交错织,使里层和弹性层通过交织点连接。织好的坯布进行定型后整理,再用一排锥子型的针从织物的里层向弹性层刺过,刺出锥子型状的微孔,使微孔的直径由里层向表层逐渐减小。然后在弹性层的表面涂上一层耐高温阻燃涂层,进一步增强整个面料的耐高温阻燃性能。
[002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整个面料包括表层、弹性层和里层,每层都由耐高温、芳纶纤维等阻燃材料组成,保证了整个面料的耐高温阻燃性,并且面料上分布有微孔,微孔的直径由里层向表层逐渐减小,里层是靠近皮肤层,表层是接触外界层,这样可以使人体汗液、热量等及时通过微孔传导到外界,同时避免外界的高温、燃烧的有毒颗粒进入通过微孔进入,实现了单向导湿传热,面料里层的经密和纬密都很高,能有效的阻隔外界热量向内传递。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2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里层、弹性层和表层,所述里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为芳纶纤维丝,所述弹性层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并通过经纬交织点与所述里层的经纱、纬纱交织连接,所述表层覆盖在所述弹性层表面,所述表层为耐高温阻燃涂层,所述面料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成锥子形,所述微孔的直径由里层向表层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由阻燃弹性纤维和芳纶纤维交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的厚度为0.lmm-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的经密为260根/10cm,所述里层的纬密为250根/1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的经纱为芳纶纤维,所述弹性层的纬纱为每2根芳纶纤维、I根阻燃弹性纤维的循环方式排列,所述弹性层的经纱和纬纱采用平纹交织。
【文档编号】D03D15/12GK203938820SQ201420400832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殷翔芝, 杨正荣, 虞晓华, 钱飞, 乔冠娣 申请人:射阳县华宏丝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